中證100指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中證100指數是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ies Index Co.,Ltd)編製的多種指數中的一種,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25日,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的一家專業從事證券指數及指數衍生產品開發服務的公司。中證100指數於2006年5月29日正式發佈,中證100指數是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同時計算併發布中證100的價格指數和全收益指數,其中價格指數實時發佈,全收益指數每日收盤後在中證指數公司網站[1]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2]上發佈。
中證1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60%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和可投資性。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與長盛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三家基金公司簽署了中證100指數使用許可協議,首只以中證100指數為投資標的的長盛中證100指數基金也於2006年10月發行。
指數名稱:中證100指數
指數代碼: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代碼000903
深圳證券交易所行情代碼399903
基日和基點: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
成份股數量:100只
指數發佈:中證100指數通過以下途徑向國內外廣泛發佈。
- 通過滬深交易所實時衛星廣播系統向全國發佈;
- 通過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csindex.com.cn )、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sse.com.cn )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szse.cn )延時15分鐘發佈。
選樣空間
中證100指數樣本空間:以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作為樣本空間。
選樣方法
根據總市值對樣本空間內股票進行排名,原則上挑選排名前100名的股票組成樣本,但經專家委員會認定不宜作為樣本的股票除外。
計算方法
中證100指數以調整股本為權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進行計算。其中,調整股本根據分級靠檔方法獲得。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舉例:某股票自由流通比例為7%,低於10%,則採用自由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自由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註:自由流通比例是指公司總股本中剔除以下基本不流通的股份後的股本比例:
- ①公司創建者、家族和高級管理者長期持有的股份;
- ②國有股;
- ③戰略投資者持股;
- ④凍結股份;
- ⑤受限的員工持股;
- ⑥交叉持股等。
計算公式
1000×=基期市值報告期成份股的總調整報告期指數
其中:總調整市值=Σ(市價×樣本股調整股本數)
中證100指數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當樣本股名單、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
其中,修正後的調整市值=修正前的調整市值+新增(減)調整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指數。
需要修正的情況包括:
- 摘牌:凡有樣本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 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動時,在變動日前修正指數;
- 停市:部分樣本股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全部樣本股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定期調整
- 指數成份股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一般為1月初和7月初實施調整,調整方案提前兩周公佈。
- 每次調整的比例不超過10%。樣本調整設置緩衝區,排名在80名內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12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 最近一次財務報告虧損的股票原則上不進入新選樣本,除非該股票影響指數的代表性。
- 定期調整時設置備選名單,以用於樣本股的臨時調整。當指數因為樣本退市、合併等原因出現樣本空缺或需要臨時更換樣本時,依次選擇備選名單中排名最靠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備選名單中股票數量一般為指數樣本數量的5%,當備選名單中股票數量使用過半時,將補充新的名單。中證100設置5只股票的備選名單。
臨時調整
- 對符合樣本空間條件、且總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滬深市場前10位的新發行股票,啟用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即在其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後進入指數,同時剔除原指數樣本中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
- 當新發行股票符合快速進入指數的條件,但上市時間距下一次樣本股定期調整生效日不足20個交易日時,不啟用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與定期調整一併實施。
- 對於增發、重組和合併等行為導致股票總市值增加,符合上述快速進入條件的,處理方式和新發行股票一致;
- 兩家或多家成份股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股票保留成份股資格,產生的樣本股空缺由備選名單中排名最高的股票填補。原成份股保留在指數中至合併後的新公司股票進入指數止。
- 一家成份股公司合併另一家非成份股公司,合併後的新公司股票保留成份股資格。原成份股保留在指數中至合併後的新公司股票進入指數止。
- 一家非成份股公司收購或接管另一家成份股公司,如果合併後的新公司股票排名高於備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公司股票,則新公司股票成為指數樣本,原成份股保留在指數中至新公司股票進入指數止;否則,自該成份股退市日起,由備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
- 一家成份股公司分拆為兩家或多家公司,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能否作為指數樣本視這些公司的排名而定。
1.如果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股票排名都高於原成份股中排名最低的股票,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股票全部作為新樣本進入指數,原成份股中排名最低的股票被剔除以保持指數樣本數量不變。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股票於上市第二日計入指數,原被分拆公司股票保留在指數中至新樣本進入指數止。
2.如果分拆後形成的公司中部分公司股票排名高於原成份股中排名最低的股票,則這些公司股票作為新樣本進入指數。新樣本於上市第二日計入指數,原被分拆公司股票保留在指數中至新樣本進入指數止。
3.如果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股票全部低於原成份股中排名最低的股票,但全部或部分公司股票高於備選名單中排名最高的股票,則分拆形成的公司股票中排名最高的股票替代被分拆公司作為新樣本進入指數。新樣本於上市第二日計入指數,原被分拆公司股票保留在指數中至新樣本進入指數止。
4.如果分拆後形成的公司股票全部低於原成份股中排名最低的股票,同時低於備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股票,則備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自原被分拆成份股退市之日起,備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公司股票計入指數。
- 如果成份股公司申請破產,儘快將其從指數中刪除,產生的樣本股空缺由備選名單中排名最高的股票填補。
- 當樣本股公司退市或暫停上市時,自退市或暫停上市之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由備選樣本中排名最高的股票替代。
假定選擇三隻股票作為成份股計算指數,以基日股票總調整市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
基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9,000 9% 9% 9,000 5.00 45,000 B 8,000 3,500 44% 50% 4,000 9.00 36,0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20.00 100,000 181,000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181,000 181,000 1,000 1000
第一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9,000 9% 9% 9,000 5.10 45,900 B 8,000 3,500 44% 50% 4,000 9.05 36,2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00 95,000 177,100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177,100 181,000 1,000 978.45
- 未發生任何指數修正情況。
- 股票B派發現金紅利,每股派0.50元。次日為除息日,指數不予修正。
第二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9,000 9% 9% 9,000 5.05 45,450 B 8,000 3,500 44% 50% 4,000 9.10 36,4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20 96,000 177,850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177,850 181,000 1,000 982.6
- 股票B送股,每10股送10股,次日為除權基準日。
- 股票C配股,每10股配3股,配股價18元,次日起開始停牌。
- 股票B的除權報價為9.1/(1+1)=4.55元,指數需作修正。
指數修正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9,000 9% 9% 9,000 5.05 45,45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55 36,4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20 96,000 177,850
修正前總調整市值(元) 修正後總調整市值(元) 原基期 新基期 (1) (2) (3) (3)×(1)/(2) 177,850 177,850 181,000 181,000
第三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9,000 9% 9% 9,000 4.90 44,10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50 36,0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20 96,000 176,100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176,100 181,000 1,000 972.93
- 次日為A股票4000股非流通股上市交易日。
- 股票B自次日起長期停牌。
指數修正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13,000 13% 20% 20,000 4.90 98,00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50 36,0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20 96,000 230,000
修正前總調整市值(元) 修正後總調整市值(元) 原基期 新基期 (1) (2) (3) (3)×(1)/(2) 176,100 230,000 181,000 236,400
第四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0,000 13,000 13% 20% 20,000 4.80 96,00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50 36,000 C 5,000 4,100 82% 100% 5,000 19.20 96,000 228,000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228,000 236,400 1,000 964.47
- 股票A增發8000新股次日起上市。
- 股票C次日復牌交易,次日為除權基準日,股票C的除權報價為(19.2+18×0.3)/(1+0.3)=18.92元。
- 股票B次日復牌交易。
指數修正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80 103,68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50 36,000 C 6,230 5,330 86% 100% 6,230 18.92 117,800 257,570
修正前總調整市值(元) 修正後總調整市值(元) 原基期 新基期 (1) (2) (3) (3)×(1)/(2) 228,000 257,570 236,400 267,059
第五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85 104,760 B 16,000 7,000 44% 50% 8,000 4.60 36,800 C 6,230 5,330 86% 100% 6,230 19.10 118,993 260,553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260,553 267,059 1,000 975.64
股票B因併購於次日起退市,從備選股中選擇股票D替代股票B。
指數修正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85 104,760 C 6,230 5,330 86% 6,230 19.10 118,993 D 8,000 6,000 75% 80% 6,400 9.10 58,240 281,993
修正前總調整市值(元) 修正後總調整市值(元) 原基期 新基期 (1) (2) (3) (3)×(1)/(2) 260,553 281,993 267,059 289,035
第六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9 105,840 C 6,230 5,330 86% 100% 6,230 19.20 119,616 D 8,000 6,000 75% 80% 6,400 8.90 56,960 282,416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282,416 289,035 1,000 977.10
股票E前期上市,符合快速進入規則,將於次日進入指數,刪除樣本股中日均總市值最小的股票D。
指數修正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90 105,840 E 100,000 7,800 78% 80,000 4.80 384.000 C 6,230 5,330 86% 100% 6,230 19.20 119,616 609,456
修正前總調整市值(元) 修正後總調整市值(元) 原基期 新基期 (1) (2) (3) (3)×(1)/(2) 282,416 609,456 289,035 623,740
第七日
股票 總股本 自由流通股本 自由流通比例 加權比例 調整股本 收盤價(元) 調整市值(元) A 108,000 21,000 19% 20% 21,600 4.95 106,920 E 100,000 78,330 78% 80% 80,000 4.88 390,400 C 6,230 5,330 86% 100% 6,230 19.70 122,731 620,051
指數計算
總調整市值(元) 基期 基期指數 收盤指數 (1) (2) (3) (3)×(1)/(2) 620,051 623,740 1,000 994.09
歷史表現(2006年5月29日—2006年12月8日)
不錯,全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