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3个条目

旅游开发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旅游开发(Tourism Development)

目录

什么是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是指根据当地条件,运用适当的资金,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使未被利用的资源得以利用,已被利用的资源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得以加强,并对资源市场产品商品、人才等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发展方向,搞好相应设施配套的过程,以创造更佳的经济一社会一生态效益,使旅游业在区域内得以建立、完善和提高。[1]

旅游开发的特点[1]

  同其他产业的开发相比,旅游业的开发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系统性和层次性

  旅游业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物质系统,概括起来讲,大致包括旅游功能系统(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系统)和旅游目的系统(经济、环境、文化系统)。只有在坚持系统原理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好旅游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此外,旅游开发是将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技术和实践过程,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开发。旅游卉发的层次陛主要表现在地理空间上,如旅游区域、旅游区、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层次性,从而构成了不同空间层次的网络体系。

  2.动态性和超前性

  旅游开发应根据制定的相应的旅游规划来进行,甚至应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在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需要经过不断地开发和再开发,以巩固、改善和提高旅游吸引力,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旅游开发动态性还表现为旅游资源的不断创造过程。其他资源要以自然存在现状和蕴藏数量为开发依据,如水力资源有多少千瓦,木材蓄积量有多少立方等,而旅游资源开发,除自然环境为人类历史提供的数量外,还可根据各地的游人需要和多种条件,进行人工“创造”。即使是自然和历史提供的旅游资源,也需要人工景观加以点缀、充实、扶持。有些在当时看似普通的事物,若开发得宜,也可变成旅游资源,如香港将水牛耕田,日本将百岁老人都列入旅游项目。旅游开发的动态性和超前性要求人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上能够适应形势需要,独出心裁,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创造旅游的新内容、新形式,使旅游资源开发向深度、广度发展。

  3.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旅游开发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实践过程,指导旅游地建设和应用于实践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它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旅游开发导向就成为旅游地的核心问题。旅游开发导向是由区域的旅游资源结构和客源市场结构供需双方所决定的,包括了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地形象产品结构、市场功能(市场定位可靠性、声誉等)和经营主题等,重点是确定旅游地的发展方向。导向性越明确,旅游开发的可操作性就越强,旅游地的个性也就越突出。

  4.重复性和永续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如某种矿藏开采完它就被消耗掉了;森林被砍伐后,它就不复存在了(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等例外)等,而旅游资源则恰恰相反,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可以长期反复利用,在某种情况下更因利用率高,或被某知名人士利用过而身价倍增。例如有些旅游者在选择游览对象时,往往受当时社会风气所左右。若某知名人氏曾到某地,定然纷纷效尤,名人的评价或题咏也成为他人关注的事物。当然,所谓长期反复也有一定限度,因为事物都有发展变化和衰老消亡的过程。因此为了延长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时间寿命,关键是保护。

  5.综合性和复杂性

  其他资源开发多为单一性质,如森林资源开发,主要是林业系统的采伐和加工工作,矿产资源主要是地质、石油、煤炭等部门的采掘工作等,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却比较复杂。首先它涉及许多企事业单位和部门,需要这些部门配合和支持。例如为了促使旅游资源具备可进入性,就需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大量游人涌入某城市,那么这个城市就需解决游客的吃、住、行、玩、买等问题;服务、接待、社会治安、检疫、外交等方面的工作都得跟上去。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开发,意味着工、农、交、商及市政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宣传、外交等部门都要协同相助,形成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综合服务网。只有这种综合性的开发活动,才能使旅游资源有效地被利用。

  据上述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我们可总结出几条原则,作为开发指导思想:①突出重点,优先开发。②着眼未来,分期建设。③注意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④个性鲜明,丰富多样。⑤掌握市场原则,注意旅游市场的变化。

旅游开发的内容[1]

  旅游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开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并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旅游产品开发的时间维度即程序,通常可以将其分为设想、选择、样品、总结和检验等五个阶段;旅游产品开发的空间维度即内容,它包括旅游地域的开发、旅游线路设计与组合及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等内容。由于旅游产品的构成具有复杂多样性,不同的划分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旅游产品的结构特征,从而为其开发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因此,旅游产品开发应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准确把握之上。

  2.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是指旅游企业为了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占有、扩大客源市场的相关活动。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市场的潜力,提高对现有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要在明确旅游市场战略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调研预测,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环境和选择目标市场,确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组合,为企业确定业务范围和领域提供依据,也为最终开发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社会一环境效益奠定基础。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借助市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预测、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等。

  3.旅游商品开发

  购物是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物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决定了旅游商品开发必然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由于旅游商品具有种类繁多、多重性能(纪念陛、艺术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等)、附加值高及针对性强等特点,这既给旅游商品开发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创造了机会。因此,旅游商品开发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深入挖掘商品内涵,细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即旅游购物网点的布局,它应与不同空间层次上的旅游区(大到旅游区域小到景区景点)的布局衔接起来,保证旅游交通的方便性和可达性,最大限度地方便旅游者购物。

  4.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按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发挥、提高、定向、强化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本身体质、智力、才干、意识观念和道德原则等,合理配置、各尽其才,实现旅游劳动投入和旅游经济产出的高效率。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开发,从人力资源构成上看可以将其划分为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的开发、旅游技术人才的开发和旅游服务人才的开发,从社会属性上看又可以划分为个体人力资源开发和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其任务包括科学地了解和评价旅游从业人员,积极造就和合理使用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实现旅游人才的有序流动和调配,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旅游人力资源计划、进行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育、合理组织旅游人力资源、引进旅游人才和留住旅游人才等几个环节。

旅游开发的原则[2]

  尽管不同的旅游开发区根据自身的特点,都有各自特定的开发原则,但就整个旅游开发工作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些都应遵循的共性原则。

  一、特色化原则

  特色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体现。没有特色就没有差异,就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因此,旅游开发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的开发方针,突出自己的特色。从一定程度来讲,特色等于吸引力等于效益,这是旅游开发的中心原则。

  (一)坚持特色化原则,首先要突出自然资源本身的特色

  旅游开发首先须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从战略上认识到所拥有资源的优势,并通过开发措施强化其独特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完整、独立的旅游形象。如桂林的山、九寨沟的水、内蒙古的草原、哈尔滨的冰雪、海南岛的阳光沙滩……都有其令人难以抗拒的个性魅力。

  (二)坚持特色化原则,还要在开发中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努力反映当地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风情、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拉萨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纳西族历史悠久的古乐和象形文字、郭亮村原始古朴的山村风情……都让人产生魂牵梦萦的不解情怀。

  (三)坚持特色化原则,还应开发本土化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是旅游消费弹性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要素。优秀的旅游商品应具备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独创性等要素。除此之外,旅游商品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不同景区的特色,即要求旅游商品尽可能地“本土化”,赋予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景区形象宣传的活广告,使游客能够“睹物生情”,回味美好的旅游经历。

  二、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原则,是指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及其竞争力,结合旅游资源特色,确定开发的主题、规模和层次。同时还要根据旅游资源的冷热原则,预测未来的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对旅游项目做出合理的开发实施序列。当前,我国的旅游者对旅游项目的多样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开发中就应当多设置参与性、娱乐性强的项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赢得好的经济效益

  市场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使旅游开发不应仅局限于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的满足,还应把握市场的各种形成要素,了解长期的发展方向,预测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用一种动态、连续、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旅游开发,并使该项工作富有前瞻性和应变性。

  市场化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市场,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现代旅游活动早已突破国界的阻隔成为国际性的人群流动,国际化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一大特点,也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旅游项目设置要关注国际旅游新潮流,关注旅游发展的新动向和新的增长点。同时,项目设置还要符合中国国情,超越中国市场需求的项目是无法在本土生存下来的。

  三、保护性原则

  保护性原则是指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制订保护资源的切实方案,防止资源原貌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实现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过度开发及此后旅游者的纷至沓来,无疑会或多或少地给旅游资源带来不利影响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后,一部分会自然恢复,但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及较长的时间,如植被的恢复;而另一部分则根本不可能恢复,如山体、洞穴、古生物化石及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文物古迹,一旦遭到破坏,旅游资源乃至该区域的旅游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因此,保护工作应放在开发工作的首要地位,通过开发,有力地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的成果又会使旅游资源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大,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对于人文旅游资源,要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既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又要注重地方文化的保护,防止旅游地人文特色的退色和丧失。在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时,一定要遵循文化的地方性、历史性、民族性和传统性,防止随意制造伪文化、假文化。

  2.对于生态旅游资源,一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控制旅游范围和规模,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例如,加拿大一般将生态旅游地分为野生保护区、荒野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四大类。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围绕重点项目,挖掘潜力,逐步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其中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开发建设:

  (一)游览内容知识化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有学者指出,“旅游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经济”。随着国民素质及其知识层次的提高,游客对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旅游景区开发也要力求做到科学性、知识性与观赏性的统一,使游人在游览观光的同时,能够得到知识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如一些珍稀动植物知识,一些地理地质、气候气象知识,一些水文土壤知识等,通过展示、解说起到普及和丰富游人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旅游服务标准化

  旅游经济服务经济,是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服务质量标准,将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作为切入点,加强旅游质量监管,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改善旅游环境,才能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建筑设施景观化

  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每个景点中的建筑设施都应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来对待。应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园林化”、“景观化”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景区建筑样式要尽可能地不雷同、不重复,要勇于创新标新立异,不断增加景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五、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旅游开发应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经济效益是旅游开发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经济效益,首先,应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景区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资金,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应坚持个人、集体、单位、政府和外资“五个一起上”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不断制定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高各方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其次,提高旅游收益的重要途径就是促进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提高综合收益水平,即要做好项目投人一产出的科学分析。

  但旅游业并非“零污染”产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的过度开发就会造成资源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根据联合国有关旅游发展的会议精神,旅游开发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在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的机会。其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

旅游开发的模式[2]

  旅游开发的模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开发先后经历了旅游资源导向、旅游市场导向、旅游形象导向和旅游产品导向四种模式。在旅游开发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几种模式分别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是旅游开发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现在的旅游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旅游资源导向模式

  旅游资源导向模式的重点核心集中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评价以及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等方面。该模式的开发思路就是从本地旅游资源的基础情况出发,制订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开发计划和进行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旅游资源导向模式的特征包括:

  1.旅游资源导向模式主要适用于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品位较高的传统旅游开发地。这种区域即使没有经过系统的开发,也会由于旅游资源本身的魅力而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旅游资源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旅游开发工作紧紧围绕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以及特色分析而展开。因此,此类旅游地开发的重点就不仅在于旅游市场的选择、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使得旅游资源所蕴涵的价值被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2.实行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路线。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路线是指旅游开发仅从本地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出发,不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周边地区的竞争状况来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而现在采用的大多是市场到产品模式,所以资源到产品的开发路线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观性的主体不是旅游规划工作者,而是旅游地的实际情况。

  3.旅游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区域上。即对旅游资源的深入细致研究会导致在旅游开发时,以单个旅游资源类型为出发点来强调旅游产品的优化和组合,而忽略区域内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区域外部的合作开发,缺乏整体综合开发的观念,对市场、政策、开发配套条件等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

  (二)旅游市场导向模式

  顾名思义,旅游市场导向模式的重点内容在于旅游市场,并且整个旅游开发都要以市场为研究的核心,一切开发设计都要以市场的需求分析为前提。其开发思路不仅是有什么资源便开发什么资源,更重要的是市场需要什么资源便开发什么资源,通过市场分析为旅游地提供开发方向,让旅游资源的开发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旅游市场导向模式的特征包括:

  1.实行从市场到产品的开发路线。旅游市场导向模式的这一特征与旅游资源导向模式实行从资源到产品的主观性路线是相对的,因而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一方面,旅游开发工作仍然是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调查评价下进行的;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以客观实际的旅游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这样,旅游地的开发有了市场需求的引导,则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综合优势,通过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在旅游市场导向模式下旅游开发工作者应开阔眼界,有较强的资源组合能力。这是由旅游市场导向模式对市场的强力关注决定的。市场导向模式下的旅游开发不仅注重了本地各种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而且对区域间的经济联动性有了一定的思考,在设计开发时能将区域市场中的竞争与合作有机结合,在竞争中求合作,以合作促发展。

  3.旅游市场导向模式的动态性特征。在旅游市场中变化是常态,多变的市场环境、多变的市场需求决定了不同时期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变需求,旅游开发工作者必须对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十分敏感,及时准确地调整开发设计的方案。

  (三)旅游形象导向模式

  旅游形象导向模式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的形象策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它通过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来达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该模式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塑造与提升。开发思路是以旅游地的综合形象来满足市场需求。其特征包括:

  1.实行资源—形象—市场的开发路线。它要求旅游开发工作者从整体的角度对旅游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即将旅游地的主题选择、形象塑造、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发挥作用。这样旅游地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旅游形象,而这种鲜明的旅游形象一旦投入市场,将获得人们更多的关注,使旅游地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占据有利的地位。

  2.旅游地的开发工作系统化。旅游形象导向模式将旅游地系统的各个部分按照其内在的功能联系,组合而成一个开发的整体,并对该旅游地综合体包括市场、资源、产品、形象、营销、环境、人力、资本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发,使旅游地的开发和其今后的经营与管理达成一致,并促进旅游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是旅游开发地今后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3.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是受制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受制于旅游地带给旅游者认知形象的影响。因此,塑造一个旗帜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是开发工作中的另一个关注的焦点。而相对稳定的主题形象,更有利于进行统一的设计策划和传播,并通过适当的手段不断强化、促进和提升它。

  (四)旅游产品导向模式

  旅游产品导向模式是从区域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现状出发,开发出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引导旅游者进行消费的一种开发模式。在该模式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三个:其一,本地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度;其二,开发的旅游产品市场推广问题;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即旅游产品及项目投资的投入—产出或经济效益分析。该模式的开发思路偏重于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创意设计。其特征主要有:

  1.实行“市场一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路线。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并不具备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开发者从单纯关注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转向对旅游市场的需求重视,进而又转向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旅游开发。深圳的世界之窗、香港的迪斯尼乐园都是在科学的市场调查与评价的前提下,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开发,创造出来的旅游资源——人造旅游景点,并获得了高额的旅游收益,使两个以金融为中心的城市{成为新的旅游城市或旅游目的地。

  2.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既然该模式是立足于旅游产品的开发,那么在设计产品时必定要与其他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如果每个旅游地开发出的都是同质旅游产品,那么这些同质产品旅游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i旅游开发工作者必须注重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出有个性、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并通过丰富的旅游项目和不断更新的旅游节庆活动等措施来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

  3.项目投资的经济性特征。旅游产品导向模式中,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核心工作,必然会较其他开发导向模式具有更明显的经济性。根据投资经济学的原理,产品开发项目投资必然涉及投资年限、回收期、建设规模、预期收益经济指标,并且会附带有旅游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因此,产品导向的开发模式更具有经济性特征。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自旅游业诞生之日起就产生了,并涉及到旅游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这里所说的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主要是指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区域环境和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即对旅游目的系统的影响。只有科学地对各种影响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正确地认识到旅游开发的作用。

  (一)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是经济大流通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平衡外贸收支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有序的旅游开发会给旅游地带来诸多正面经济效应,这些效应正是通过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旅游以非贸易的形式吸引国际旅游者前来消费以实现创汇,由于它很少受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旅游经济可以自主地根据市场行情提供旅游产品、制定旅游产品价格,从而与其他产业相比使得旅游创汇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获利高等优点。发展旅游业所赚取的外汇可以用来平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平衡的真正贡献是它的净收入,即旅游外汇收入减去旅游外汇成本或“漏损”后的那一部分。由于旅游漏损的形式多样且广泛存在,其漏损程度越大,旅游业在平衡国际收支中的影响就越小。因此,如何减小漏损是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增加税收,提供劳动就业机会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现盈利是其最基本的目标。政府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主要是以向旅游企业收税的形式来实现。这些税收主要包括公司企业及职工所得税、进出口税、机场税、人境税、汽油税、烟酒与奢侈品税、护照签证手续费及各种执照税等。

  此外,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宾馆、旅行社、交通、邮政、电力、购物场地等配套设施为其服务。这些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需要大量的人员,这就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旅游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旅游淡季,许多人必须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其中一部分人将面临季节性失业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展旅游业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旅游地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旅游地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必须调整原来的经济产业结构,使之与旅游需求相适应。调整和改变力度较大的首先是为旅游业直接提供旅游消费资源的领域,如交通、通讯、建筑、轻工、农业等。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又要求其他领域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从而改变原来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将带来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调整。

  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正面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经济效应。旅游业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特点,吸引了社会上大量闲散资金的投人。但一些政府部门和投资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开发旅游资源,造成过度超前开发,结果导致了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旅游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旅游区旅游总体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一个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开发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给环境带来破坏,又有可能促进当地环境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独立、共生和冲突三种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追求的是与环境共生的关系,即旅游和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因为良好的环境对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旅游开发又能促进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壤、植物、动物、水资源、大气等的影响,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风景区、交通、文物古迹、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为: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促进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经济收入为进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等。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风景区交通堵塞、景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超负荷运转、不同形态的建筑污染破坏了自然美、旅游地过度频繁的人口活动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的生长及生存环境、污染将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大量人口的涌入可能会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对变小等。

  (三)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除了表现为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外,还表现为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够加强各国、各地区及各民族的联系,通过增进相互的了解可以消除一些社会、民族、种族等固有偏见;旅游者以其自身良好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介入到旅游地社会中,能对当地居民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达到提高当地居民素质的效果;人们的旅游活动能够缓解其自身的心理压力,有助于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和繁荣旅游地社会文化生活;有助于旅游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当地人的文化优越感等等。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不良示范效应在接待地招致反感,导致主客关系的恶化;旅游地居民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会对旅游地的道德导向和传统艺术等构成冲击;大量旅游者带来的异域文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同化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并有可能使其庸俗化;旅游活动的开展为色情业、赌博业提供了温床,将会改变旅游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进而破坏当地社会秩序;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差距还会引起抢劫、偷窃、欺诈等犯罪活动的发生,这样不仅会造成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引起旅游者和当地人的心理紧张,而且还会因打击犯罪维持治安而增加政府经费预算,阻碍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过分依赖外来资金,造成利润回流投资国,且本地人实质上既为旅游者服务又为外国投资商服务,所有这些都为“新殖民主义”的提出提供了现实依据等。

  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将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吴宜进.旅游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8
  2. 2.0 2.1 李国宁.旅游开发与营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jane409,Gaoshan2013,林巧玲,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旅游开发"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