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分享经济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目录

什么是分享经济学

  分享经济学是一门从收入分配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经济学科。它试图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来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经分享经济学济的运行方式,改善资本主义经济在微观结构方面的缺陷,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地高速发展。

分享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19世纪,就有人开始对类似分享经济的比例相应增减制进行了一些论述。1885年,英国学者蒙罗认为这是“自李嘉图地租理论宣告以来财富分配方面的最伟大发现”。威斯·斯马托认为它“可以把工人和雇主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后,安德鲁·卡内基声称“这是资本和劳动问题的解决,因为它能使它们两者无论在繁荣还是在逆境中都成为伙伴”。但是,这些论述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按照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在尚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于到处存在着尚未利用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决不可能上涨。但是,196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状况,这使西方经济学出现了自50年前大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混乱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一书,认为产生“滞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现存工资结构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以代替工资制度的主张。威茨曼所说的分享制度,指在资本家和工人就工资问题所进行的谈判中,确定的不是具体工资的数额,而是分享比率,也就是在企业未来的收益中,多少归资本家所有,多少归工人所有。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工资同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的指数相联系,而不是像工资制度那样同货币或生活费用指数相关。威茨曼认为,分享制度不仅保存了分散决策所固有的灵活性,而且具有根治“滞胀”的宏观效应,是一种具有自动抵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功能的报酬制度。威茨曼对分享制度作了深入研究和理论阐述,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分享经济学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称赞为“自凯恩斯之后最卓越的经济思想”。

分享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分享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分享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相应的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理论、厂商就业政策等。其研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分享制度遏制“滞胀”的功能。按照微观经济理论,在工资制度中,劳动的平均成本始终等于雇用一个额外劳动的边际成本,因此,当需求下降时,厂商作出的反应是缩减生产、解雇工人,但价格保持不变,当成本增加时,厂商作出的反应则是抬高价格、减少生产。分享经济学认为,由于分享制度中按照分工N衍生分化享比例来分配收益或利润;劳动的边际成本低于劳动的平均成本,这时,对厂商来说,一个追加单位的劳动的边际价值超过它的边际成本,每一个厂商基于他自己选择的利润最大化的分享参数,总是愿意增加雇用劳动力,直到实行充分就业,这样,就有利于吸收失业劳动者,而且使得政府在采取稳定币值措施时,不必担心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反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当成本上升时,由于企业的劳动成本同产品价格直接挂钩,任何价格的变化都自动地显示在成本一方,厂商总是宁愿降低价格而不愿意提高价格,具有内在地反通货膨胀倾向。因此,分享制度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地吸收产业工人,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的内在冲动,能够延缓通货膨胀和失业危机的爆发。

  二、比较研究分享制度和工资制度。这种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返回均衡的倾向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中,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在生产方式、生产管理资本收益率资源分配格局上都是没有差别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后者具有更强的返回均衡的倾向。因为在工资经济中,依靠啼不见的手”的力量使工资制度吸收失业工人的澜鹅过释是非常缓慢的,面在分享经济中,对劳动额外需求的强作用力形成导向充分就业的强劲势头,甚至当分享系数不适当时,也能使经济保持充分就业。2,分配平均化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在分享制度下的工人收入不可能超过工资制度下的工人收入;但是,工资制度中的一部分工人受益是以另一部分工人的失业为代价,而分享制度则以可变收入提供着充分就业的机会。因此,分享制度使一般工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且使劳动者的整佐收入增长并具有收入平均化倾向。3,劳动者地位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工人的异化、资本对劳动的权力和产业后备军等均是工资制度造成的后果。在工资制度下,厂商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在商品供应方面做得极出色,极力取悦消费者;但在收入和分配方面做得极差,劳动者得不到尊重。在分享制度中,由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具有持久过剩的倾向,工人是稀缺的,取悦于工人是出于雇主本身的利益,工人的福利将像产品质量那样成为厂商的重要目标,劳动者才会具有人的尊严和产生作为社会有价值的一员的责任感。因此,市场经济兼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点——尊重消费者和工人。

  三、向分享经济转变的政策主张。1.分享经济认为,在社会中,如果仅仅只有一个企业单独从工资制度转向分享制度,这个企业的产量和就业量会增加,但人均收入会降低,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全部或大多数企业转向分享经济,经济才会产生平衡扩张效应。因为厂商对劳动的额外需求达到相应的程度时,会刺激需求达到使价格、人均收益、劳动报酬趋向稳定的水平,从而使经济朝着更高的就业水平挺进。2.分享经济学认为人在决策时的不稳定倾向和自私自利的动机会扰乱分享制度的实现过程。因此,国家必须作为一个明确的领导力量来推进这个过程的实现,国家的力量应主要表现在;(1)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意识施加压力或提高社会意识。例如,利用舆论工具造成赞成分享制,反对工资制的气氛,制订一个全国性的计划,从社会意识、教育和信息等多方面着手,使分享制度给社会带来的良好宏观效果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以便工会、公司把社会责任感注入劳资的集体协议过程中。(2)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例如,将股票公开交易的私人公司雇员的工资分为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对这两部分在税收上区别对待。(3)禁止工会和厂商采用停止增雇工人的行为,否则就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保证分享制扩大就业的作用。

  四、分享经济历史的研究。分享经济的形式早在前工业化的农业社会中就已存在,当时普遍流行的分成制就是类似分享制度的一种报酬制度。工业革命后,在英国的煤炭和钢铁工业中最初也不是零用工资制度,而是采用比例相应增减制度。即使在当今的美国也有约15%的公司采用'利润分享”的雇员报酬计划。分享经济学对历史的追溯,不仅要说明分享制度是一个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适用的制度,而且是要通过对分享经济的实际考察以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例如,通过对日本劳工制度的研究,认为日本厂商一年两次给工人以极其可观的奖金,这为雇工提供了一个在衰退时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手段,这种制度的实行使日本能在战后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失业率面保持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使日本这样一个依赖外贸而易受打击的经济有能力稳定就业。而在战前,日本没有实行这种类似分享制度的报酬制度,经常出现严重的周期性经济波动、高失业危机和阶段性的经济停滞。分享经济的历史研究,为分享经济学提供了必要的研究素材。

  分享经济学是在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节手段失灵时出现的,它主要是从微观的行为,制度、政策上去寻找资本主义制度失灵的原因。分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社会学政治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由于这门学科问世不久,在理论上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即使如此,它对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批判及提出的从工资经济向分享经济转换的政策建议,仍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方小莉,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分享经济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