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GDPW)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of Welfare,GDPW)

目錄

什麼是國內生產福利總值[1]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服務所創造的有利於人們福利增進的最終產品總量的貨幣表現。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變革的理論基礎[1]

  從構造GDPW框架角度看,除凱恩斯經濟理論以外,還需要有以下主要經濟理論作為其研究基礎。

  第一,科學發展觀思想。GDPW是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而提出的核算指標。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要求將人口、經濟、環境有機統一起來,並突出以人為中心。科學發展觀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從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面提出以來,理論上已日趨成熟,因此,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必然成為建立GDPW研究框架首要的、主要的理論基礎。

  第二,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尤其是“新的活勞動創造價值假設”。依據已有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實踐和馬克思關於活勞動創造為市場交換生產商品價值,以及純粹為商品價值形態轉換服務的流通活動不創造價值的科學精神,程恩富教授認為,凡是直接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物質商品和精神商品以及直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其中包括自然人法人實體的內部管理勞動和科技勞動,都屬於創造價值的勞動或生產勞動,這就是“新的活勞動創造價值假設”。這一假設不僅沒有否定馬克思關於“活勞動創造價值假設”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而且恰恰遵循了馬克思研究物質生產領域價值創造的思路,並把它擴展到一切社會經濟部門後所形成的必然結論。這一假設彌補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SNA核算體系中的缺陷,這一假設在GDPW核算中可以拓展為,凡是直接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物質商品和精神商品以及直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實體的內部管理勞動和科技勞動,都屬於創造福利的勞動或生產勞動,從而使我們對國民經濟中福利的生產範圍的劃分有了科學的依據。具體說來,國民經濟中創造福利的生產勞動主要包括如下幾類:

  一是生產物質商品的勞動是創造福利價值的生產性勞動。如為市場提供物質商品的農業、工業、建築業、物質技術業等領域中的生產性勞動。

  二是從事有形和無形商品場所變更的勞動是創造福利價值的生產性勞動。如為市場提供貨物和人員空間位移的運輸勞動,提供書信、消息、電報、電話等各種信息傳遞的郵電勞動。

  三是生產有形和無形精神商品的勞動是創造福利價值的生產性勞動。如為市場提供精神商品的教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技術、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圖書館、博物館等領域中的生產性勞動,其中包括講課、表演等無形商品服務勞動。四是從事勞動力商品生產的服務勞動是創造福利價值的生產性勞動。直接涉及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部門,除了包括上述有關人們生活的生產性部門以外,還包括醫療、衛生、體育、美髮、美容、沐浴等等。

  第三,外部性經濟理論。關於外部性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1776)在論述市場經濟的“利他性”時的觀點。他認為,“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時,也常常促進社會的利益”。涉及到了正外部性的特點。馬歇爾《經濟學原理》(1890)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經濟”的概念。自馬歇爾以後,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成本收益經濟利益非競爭性等角度對外部性的形成和含義進行了研究。尤其是著名經濟學家A·C·庇古外部性理論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國民經濟福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庇古在其學說中所提出的某些概念已無法準確說明當代社會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繫,然而如果我們將這些概念範疇重新定義,賦予新的內容,就不難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庇古在當時將國民收入定義為經濟福利,但這恰恰是當代人批評現行GDP的根本原因。不過,如果我們將GDP定義為名義國民福利,將GDPW定義為實際國民福利,那麼庇古留給我們的難題將會迎刃而解。

  庇古福利經濟學說,尤其是其中的外部性理論之所以能夠作為構造GDPW框架的理論基礎,

  一是由於GDPW指標從本質上講是反映福利總量而不是生產總量的綜合性指標,因此,GDPW框架的研究對象與福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基本一致的。

  二是經濟外部性理論是以市場經濟為立足點,研究游離於市場經濟外的因素如何對其發生影響,而GDPW研究框架則以反映市場活動的傳統SNA框架為基點,通過考察環境資源等外部性因素的影響,以使作為名義福利指標的GDP轉化為作為實際福利指標的GDPW。可見,在研究內容上,GDPW框架與經濟外部性理論是不謀而合的。

  三是根據經濟外部性理論,一種活動是外部性活動抑或內部性活動,其衡量標準是巨集觀成本與微觀成本是否存有差異。

  這就為構建與現行GDP核算相區別的GDPW核算的研究框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核算原則。

  第四,內部性經濟理論。由於現實世界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面對變化多端的情況,獲取全面信息的難度更大,為此支付的交易成本就更大。交易成本或信息不完全可能導致交易參與方不能完全分配交易所產生的凈利益,此凈利益的不完全分配即是某種內部性。史普博(1989)將內部性定義為“由交易者所經受的但沒有在交易條款中說明的成本或效益”。內部性的存在使得交易參與者不能獲得交易的全部潛在收益,出現交易一方對另一方所應獲得潛在收益的攫取,或者將其應承擔的成本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轉嫁給對方。從本質上來看,內部性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低效率的產權交易所造成的成本。

  內部性經濟理論之所以作為GDPW核算的理論基礎,是因為根據GDPW核算框架,進行GDPW核算必須考慮到負內部性福利價值的核算問題。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負內部性生產勞動,可歸為以下幾大類:產品質量或服務缺陷,市場上所出現的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如阜陽假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事件,以及日益增多的醫療糾紛等低劣的服務質量,都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威脅其生命;工作環境質量對生產者健康所帶來的內部性,如煤礦開采業頻發的安全事故、越來越多的職業病的發生。這些負內部性生產有損於人們的福利,而這些生產性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卻直接或間接計入了GDP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GDP與人們福利的背離。因此在GDPW核算中有必要對這些負內部生產活動根據福利的要求進行全面、仔細的清理,以使國內生產總值的外在數值與內含福利保持一致。

GDPW的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國內生產正福利價值-國內生產負福利價值=現行GDP+正內部性生產價值-負內部性生產價值-負外部性經濟價值。

GDPW的核算公式

  GDPW=現行GDP+正內部性生產福利價值-負內部性生產福利價值-負外部性經濟福利價值=現行GDP+(非正規性生產價值+非市場性生產)—破壞性生產價值(非法生產價值)—補償性生產價值(包括:補償自然災害型損失生產價值、補償人為事故型損失生產價值、補償正常損耗型損失生產價值等三個部分)—資源耗減價值-環境退化價

  上述核算結構只是一種粗線條的描述,無論是正、負內部性生產價值核算,還是環境因素核算都是很複雜的過程,由於GDPW核算是一個包括經濟學、核算學和環境學等在內的跨學科的研究框架,理論和方法將十分複雜,因此這一框架從方法論角度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仍有許多理論和方法問題有待我們研究解決。

國內生產福利總值的特點[1]

  首先是客觀福利性。GDPW中的福利概念應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它強調在提高福利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 不但要註意物質福利的增長, 而且要註意精神維度的福利。它強調在福利發展中, 不但要註意人們的實際利益的獲得, 而且要註意人的自由與能力的拓廣。使GDPW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科學發展經濟價值目標。

  其次是凈福利價值性。將GDPW與GDP加以比較不難發現,兩個指標最大區別在於,GDP考察的不僅包括人類生產活動所創造的正福利價值,而且也包括負福利價值,從本質上來看,GDPW是全社會所有經濟活動創造的正福利價值集合扣除負福利價值集合的餘額。

GDPW核算標準

  根據GDPW的內涵,本質上它與GDP是一致的,差別在於它是從福利的角度對GDP進行修正,生產與福利是兩個聯繫緊密的概念,生產是前提,福利是結果,因此GDP核算和GDPW核算並非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兩者是有機統一的。

  首先,GDPW核算是在GDP核算的基礎上,根據福利標準對GDP核算的修正。因此,將GDP 轉化為GDPW,不僅要考慮GDP 核算之外的外部性因素調整問題,而且也要考慮GDP 核算之內的內部性因素的調整問題。

  其次,GDPW核算的主體,即一國經濟領土上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常駐單位。如果一個企業或一個人在該國的經濟領土範圍內,有一個場所(住所、廠房或其它建築物),並將之用以長期的經營活動,那麼它就是一個經濟利益主體。此中的長期或短期,一般都以一年作為界限來劃分的。

  此外,GDPW核算是一項複雜度很高的工作。它是對GDP進行的改造、完善,是以GDP為基礎。因為,儘管GDP有種種缺陷,但它能夠把國民經濟的全部市場活動概括在極為簡明的統計數字之中,從而可以成為表明各國經濟增長的通用指標。

  最後,GDPW可基本解決GDP的一些缺陷問題,對數據質量要求以現有核算體係為基礎,有利於世界各國在實踐中探索、推廣、應用。但本指標也有缺陷,如由於單指標的缺陷、GDP本身計算方法的缺陷等也可能反映在綜合GDP中;同時,在現有GDP基礎上的增減部分的定價和估算本身也屬於高難度作業,因而,如何具體解決一切基本問題,尚需在今後國民經濟核算實踐中大膽探索。

  事實上,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只有GDP 的增長是不夠的。同時,必須重視經濟增長中人們的福利提升,以GDPW為核心的國民經濟福利核算體系,從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的高度,提出了衡量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和新向標,即經濟的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以增進人們的福利、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為目的。

GDPW與GDP的關係

  GDPW作為一種替代的現代化理念,它是衡量人們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福利的指數,可以有效地補充和修正GDP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與GDP不同,它的外在數值與其內含的福利價值是基本上保持一致的。基於這個原因,採用GDPW比採用GDP指標,在衡量經濟增長方面,更具有科學性,更符合科學發展的經濟價值目標。

  GDPW是現行GDP框架的改進,兩者是緊密聯繫的,因此也不能完全脫離現行GDP的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曹立村.國內生產福利總值研究框架的方法論研究[J].經濟論壇.2009(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內生產福利總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