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作業成本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ABCM)

作業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

目錄

作業成本管理概述

  作業成本法是個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學和流程管理的企業,一定要以客戶和作業流程為中心來對工作任務進行管理,即開展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提高客戶價值、增加企業利潤為目的,基於作業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過對作業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產品成本,同時將成本計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追蹤並動態反映,進行成本鏈分析,包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等,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信息;指導企業有效地執行必要的作業,消除和精簡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許多國際性的大型製造和IT企業如惠普公司都已實施了作業成本管理,中國的一些領先型製造企業如許繼電氣集團等也在嘗試開展作業成本管理,作業精簡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顯。

  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是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基礎,是對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的描述,在作業成本法的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業成本要素是構成作業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們按照一定規則組合在一起形成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本文將重點介紹作業成本管理中的核算要素及實施的主要方法。

ABCM的核算要素體系

  瞭解和掌握ABCM的核算要素是掌握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知識的基礎。為開展作業成本管理,構築作業成本核算模型,就需要對作業成本進行計算。作業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資源、作業、成本對象、成本動因。其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是成本的承擔者,是可分配對象,在企業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往往具有比較複雜的關係;成本動因則是導致生產中成本發生變化的因素,只要能導致成本發生變化,就是成本動因。參見圖1.

  (一)資源

  資源作為一個概念外延非常廣泛,涵蓋了企業所有價值載體,包括物料、能源、設備、資金和人工等。但在作業成本管理中的資源,實質上是指為了產出作業或產品而進行的費用支出,換言之,資源就是指各項費用總體。作為分配對象的資源就是消耗的費用,或可以理解為每一筆費用。資源如果直接面向作業和成本對象分配,就是傳統成本法直接材料

  (二)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作業是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根據企業業務的層次和範圍,可將作業分為以下四類:單位作業、批別作業、產品作業和支持作業:

  (1) 單位作業:使單位產品或服務受益的作業,它對資源的消耗量往往與產品的產量或銷量成正比。常見的作業如加工零件、每件產品進行的檢驗等;

  (2) 批別作業:使一批產品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的批次數量成正比。常見的如設備調試、生產準備等;

  (3) 產品作業:使某種產品的每個單位都受益的作業。例如零件數控代碼編製、產品工藝設計作業等;

  (4) 支持作業:為維持企業正常生產,而使所有產品都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數量無相關關係。例如廠房維修、管理作業等。通常認為前三個類別以外的所有作業均是支持作業。

  (三)成本對象

  成本對象是企業需要計量成本的對象。根據企業的需要,可以把每一個生產批作為成本對象,也可以把一個品種作為成本對象。在顧客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計算出每個顧客的利潤,以此確定目標顧客群體,這裡的每個顧客就是成本對象。

  成本對象可以分為市場類成本對象和生產類成本對象。市場類成本對象的確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場渠道不同的顧客確定的成本對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顧客帶來的實際收益,核算結果主要用於市場決策,並支持企業的產品決策。生產類成本對象是在企業內部的成本對象,包括各種產品和半成品,用於計量企業內部的生產成果。

  (四)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指的是解釋發生成本的作業的特性的計量指標,反映作業所好用的成本或其他作業所耗用的作業量。成本動因可分為三類:交易性成本動因、延續性成本動因和精確性成本動因。

  (1)交易性成本動因,計量作業發生的頻率,例如設備調整次數、定單數目等。當所有的產出物對作業的要求基本一致時,可選擇交易性成本動因,以家電製造企業 為例,安排一次某型號冰箱生產或處理同一型號產品訂貨,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與生產了多少產品或訂貨的數量無關。

  (2)延續性成本動因,它反映完成某一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不同數量的產品所要求的作業消耗的資源顯著不同時,則應採用更為準確的計量標準。例如,工藝流程簡單的產品每次所進行的設備調整時間較短,而工藝流程複雜的產品所需要的設備調整時間較長,如果以設備調整次數為成本動因的話,則可能導致作業成本計算的不實,此時以設備調整所需要的時間為成本動因更為合適。

  (3)精確性成本動因,即直接計算每次執行每項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在每單位時間里進行設備調整消耗的人力、技術、資源等存在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採用精確性成本動因,直接計算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

成功實施ABCM的八大步驟

  企業在開展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步驟的實施。但不同企業的應用也有相當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們將之歸納為作業成本管理的八大實施步驟。參見圖2.在實施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註重在這八個步驟的基礎上創新和靈活應用,是實現ABCM成功的關鍵。

  (一)作業調研:瞭解企業的運作過程、收集作業信息

  目標是詳細瞭解企業的經營和作業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次序和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瞭解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二)作業認定:掌握作業流程並分解歸併

  作業往往分散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中,隨著企業的規模、工藝和組織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認定作業可採用幾種方法,一是繪製企業的生產流程圖,將企業的各種經營過程以網路的形式表現出來,每一個流程都分解出幾項作業,最後將相關或同類作業歸併起來。另一種辦法是從企業現有的職能部門出發,通過調查分析,確定各個部門的作業,再加以彙總。最後一個辦法是召集全體員工開會,由員工或工作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進行彙總,這種辦法有助於提高全體員工的參與意識,加速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而前兩種辦法可以較快取得資料,準確性高,不會對員工造成干擾。

  (三)成本歸集:彙集和分析相關成本和成本動因

  各類的資源成本在發生時,已由傳統會計進行了記錄,反映在應付工資應付賬款存貨等日記賬中,在本步驟要找出與各項作業相關的資源成本,可以通過現有的計量指標直接進行分配,例如將材料成本歸集到消耗材料的加工作業中,也可以通過分析某一職能或某一員工的工作時間在不同作業上的分配來估計該職能部門的成本或該員工的工資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上。而後,根據作業的類型和資源成本的性質來確定成本動因。

  (四)建立成本庫: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入庫

  一旦選定作業成本動因後,就可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歸集起來。每個成本庫可以歸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機器設備折舊、管理性費用等。如設備調整人員的工資、福利,調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損耗等。有幾個成本動因,就建立幾個成本庫。建立不同的成本庫按多個分配標準分配製造費用是作業成本計算優於傳統成本計算之處。

  (五) 設計模型:建立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瞭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係,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係,作業到產品的分配關係建立。

  (六)應用軟體: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傳統會計更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因此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應用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複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七)運行分析:作業成本運行和結果分析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八)持續改進:開展相關改進工作以實現增值作業

  對作業成本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實現持續的效果改進,如考核組織和員工,重塑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運行效率等等。

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

  儘管ABCM在不同行業、不同經濟技術條件、不同規模的企業實施各具特點,但是根據ABCM的基本原理,借鑒西方企業的實施經驗,我國企業具體實施時,一般應遵循下列程式進行操作。

  1.分析累積顧客價值的最終商品的各項作業,建立作業中心。既然企業最終商品的顧客價值均由作業鏈創造,那麼ABCM的著眼點就應放在這條作業鏈上,對構成作業鏈的各項作業進行分析,確認主要作業和作業中心。一個作業中心即是生產程式的一部分,按照作業中心彙集和披露成本信息,便於管理當局控製作業,考評績效。

  2.歸類彙總企業相對有限的各種資源,並將資源合理分配給各項作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消耗作業,作業則消耗資源,而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ABCM強調要對企業的各種資源分類彙總,建立資源庫,根據需要科學合理地對各項作業進行資源配置,並對各項作業資源耗費所創造的顧客價值大小進行跟蹤的動態分析,儘可能降低必要作業的資源消耗,杜絕不必要作業的資源浪費。

  3.對生產經營的最終商品或勞務分類彙總,明確成本對象。成本對象的確定必須包括所有的最終商品或勞務,不能遺漏某種商品或勞務,否則,其他商品或勞務就會承擔過高的成本,從而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但是,ABCM並不是直接以最終商品或勞務為成本管理的對象,而是將其相關的作業、作業中心、顧客和市場納入成本管理體系,這樣就抓住了資源向成本對象流動的關鍵。

  4.發掘成本動因,加強成本控制。發掘成本動因,就是擯棄傳統的狹隘的成本分析方式,代之以寬廣的與戰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成本動因分析,並以成本動因為標準,將各項成本聚集到終極商品或勞務。加強成本控制,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控製成本動因,只有瞭解了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製成本;二是通過改造和優化企業的主要作業鏈活動,如商品設計與研製開發、生產、營銷等,來取得成本競爭優勢。

  5.建立健全業績評價體系,加強成本管理的績效考評。實施ABCM,必須結合責任會計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將作業中心的確立與責任中心的劃分銜接一致,明確經濟責任和許可權範圍。通過使用合適的成本動因,保證成本指標和經營績效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從而有助於管理當局從非財務的角度進行業績評價,進一步從理論上完善責任會計

  ABCM將控製成本、降低成本的視野由以“商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作業”為中心,它不是以“成本” 論成本,而是聯繫成本發生的前因(成本動因)與後果(成本耗費)來尋求控製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它不是簡單、盲目地削減成本,而是通過對作業的跟蹤和動態反映,通過事前、事中、事後的作業鏈及價值鏈分析,實現企業持續低成本、高效益目標。

作業成本管理實施的現實意義

  ABCM是以作業為成本管理的起點與核心,比之傳統的以商品或勞務為中心的成本管理是一次深層次的變革和質的飛躍。

  1.適應新經濟技術環境的的客觀要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本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科學技術朝著信息化方向迅猛發展,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現代企業商品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以及製造系統的複雜化是當前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種新的經濟技術環境下,若繼續採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製造費用,必將導致商品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進而誤導企業的戰略決策

  而ABCM與傳統成本管理的顯著區別,在於將企業視作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商品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鏈同時表現為價值鏈。從而將成本管理的著眼點與重點從傳統的“商品”轉移到了“作業”,以作業為成本分配對象,這樣不僅能夠科學合理地分配各種製造費用,提供較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通過作業分析,追根溯源,不斷改進作業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ABCM能夠很好地適應高新經濟技術環境對成本管理的客觀要求。

  2.有利於加強成本控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與此相適應,企業商品通常採用多品種、個性化、小批量的生產經營模式,以適應顧客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需求。使得傳統的以“商品”為管理的核心與起點,以標準成本實際成本的差異分析及控製為重點的成本管理,日益難以適應這種新的、動態的、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

  而ABCM則以作業成本為對象,以每一作業的完成及其所耗資源為重點,以成本動因為基礎,及時、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關信息。從而可極大地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並以作業中心為基礎設置成本控制責任中心,將作業員工的獎懲與其作業責任成本控制直接掛鉤,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與合作精神,進而達到有效地控製成本的目的。

  3.有利於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也逐漸趨於激烈化和國際化。而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只註重商品投產後與生產過程相關的成本管理,忽視了投產前商品開發與設計的成本管理,這已愈來愈難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極大地阻礙了企業商品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

  ABCM則能很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發展需要,從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商品設計、研究開發和質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術與經濟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配置相對有限的企業資源,不斷改進商品設計、工藝設計以及企業價值鏈的構成,從而提高企業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作業成本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