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過度醫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過度醫療(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目錄

什麼是過度醫療[1]

  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違背臨床醫學規範和倫理準則,不能為患者真正提高診療價值,只是徒增醫療資源耗費的診治行為。也可以表述為,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範甚至違反倫理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或者治療。主要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與道德相違背;一個是具有不必要性。

過度醫療的成因[2]

  1.國家層面

  (1)法律法規設置不健全。在沒有頒佈《侵權責任法》之前,雖然醫療相關法律法規也涉及到過度醫療問題,但是沒有明確規定。在醫療訴訟中,對於過度醫療的認定,存在標準不一致、醫療過錯鑒定機制不完善、實際操作存在困難等問題,容易造成鑒定結論有悖事實的情況。因此造成在醫療事故鑒定、醫療訴訟案件審理中對過度醫療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足以引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重視。

  (2)國家財政投入不足。由於國家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自負盈虧經濟政策強化了醫院對藥品收入和檢查收入的依賴。很多公立醫院為了多創收,鼓勵醫生多開藥、多做檢查。醫生收入與其處方行為等機械掛鉤,也影響了醫療衛生行業的形象。

  (3)醫療保險機構監管缺失。在歐美一些國家,醫生治病要經過保險公司的批准。該實施怎樣的治療,包括手術藥物的費用,都得經保險公司審批。經過保險公司批准的費用不會轉嫁到個人頭上。而國內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較多,特別是醫療保險監督管理是當前制度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勞動保障部門的醫療保險科及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建立的時間不長,如何加強和完善醫療保險的監督管理,控制過度醫療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2.醫療機構層面

  (1)醫院層面。在日趨激烈的醫療行業競爭中,部分醫療機構為了儘快獲得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責任,側重以經濟效益為考核指標,導致科室一味追求醫療收入,易造成醫療過度。

  (1)醫務人員。醫療衛生行業具有風險程度高、風險複雜及風險不確定等特點,加之近年來醫療糾紛、醫療訴訟案件的逐年增加,促使防禦性醫療行為的出現。而防禦性醫療也加劇了過度醫療。防禦性醫療行為(Defensive Medicine)最早於1978年由美國Tancredi等提出,指醫務人員為降低醫療風險、減輕風險責任而對患者實施超出規範化診療常規的檢查、診斷、治療以及規避高危患者或高危診療程式的醫療行為 。在2000年前後,由於實行了醫療舉證責任倒置,使得醫務人員為了規避自身風險,引導甚至主動要求患者多做高端檢查和高端治療,導致過度醫療。

  3.社會公眾層面

  醫療信息匱乏造成患方主動性過度醫療。即由於患方對醫療知識不瞭解,盲目就醫和治療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過度醫療的危害[2]

  1.損害了患者的經濟利益,導致醫患關係惡化

  醫學不僅需要體現高超的醫療技術,還要註重“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現階段,在醫療保障制度不夠健全,醫保覆蓋不全的情況下,過度醫療增加了患者就醫的經濟負擔,未能真正體現醫學的人文精神,惡化了醫患關係

  2.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影響衛生服務公平性

  目前,我國醫療機構仍相對不足,醫療資源仍比較缺乏,尤其是農村。過度醫療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導致醫療資源不足與醫療資源浪費並存,最終導致衛生服務不公平。

  3.醫療風險比率上升

  醫源性不良醫療安全事件正日益增加。過度醫療擴大了疾病診療的適應症,存在保守治療改為手術治療,門診隨訪成了入院治療,無創檢查變為有創檢查,低檔抗生素換為高檔抗生素,無適應症用藥,輔助用藥過度等現象。而手術治療、有創檢查、入院監護、藥物使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醫療風險,因此,過度醫療勢必會增加患者醫療風險比率。而人力的不足更會加重這種風險發生,增加患者醫源性損傷風險。

過度醫療的應對策略[3]

  1.加快醫療體制改革

  (1)完善監管機制。雖然市場化改革要求政府放權,做好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督和引導工作。例如,通過制定規範的診療流程,構建醫療服務質量控制、評估的指標和管理體系,確保醫生、醫院和患者的正當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同時,必須加強對醫療服務各方的監管。增加醫療服務質量和價格體系的透明度,可以由衛生主管部門組織患者、同行專家、醫保公司等聯合對醫院、醫生的醫療行為進行定期監督檢查,發現有過度檢查、用藥行為即給予懲罰。在醫保基金補償逐漸成為醫院主要收入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完善的監管來提高醫保基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醫保部門必須引入制約機制,通過專家介入等方式加強對醫療服務提供者和需求者的監督,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2)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為了打破醫療市場的壟斷,必須推進醫療服務機構的多元化,促進自由有序的競爭。既要從整體上建立健全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增加醫療保險定點醫療單位,又要促進非公立醫院、合資醫院的健康發展。最終實現加快國有非盈利性醫院改造,採取改製轉型、聯合兼併等形式,吸引資金技術管理方法,促進醫療機構的多元化,形成以公有制醫療機構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與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新格局。同時要註意將優質醫療資源由中心城區向遠郊區縣轉移,醫療服務重心由大醫院向基層社區轉移。

  2.改革醫生薪酬體系,加強醫德建設

  (1)改革薪酬體系。在現有體制下,醫生的個人收人與醫生為醫院創造的經濟收入相關,醫生為了增加個人收人開不必要的處方。有學者建議在國家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加大對公立醫院的國家投資,使醫院不再為經濟問題以經濟指標考核醫生,實行收支兩條線,只用醫療服務質量、效果來考核醫生才是對過度醫療的治本之策。如果擔心這樣會損害醫生積極性,可考慮保留獎勵津貼,但對津貼級別的評定模式放棄以經濟效益為唯一標準,由患者、社會中間機構及醫院管理人員3方按各項工作指標進行評定,建立動態醫生薪酬體系,參考藥物經濟學的評價方法客觀地考慮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效益、成果和效率。既能防止過度醫療的行為,控制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又能保障患者的權利,協調好各方利益。這樣就能使醫生真正以患者為中心,促使其依靠技術,為患者提供科學、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2)加強醫德建設。醫乃仁術充分說明醫學是技術與醫德的複合體,只有具備高尚的醫德才能提供真正優良的服務。醫療體制、市場化環境都只是外因,醫生的醫德修養是至為關鍵的內因。提供過度醫療是與患者第一、知情同意等醫學道德原則相違背的,因此必須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使醫生嚴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則,向患者提供真實準確的病情資料,堅決杜絕為了獲取利益而提供不真實的信息,誘導患者進行過度醫療。醫生也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通過對患者健康的關懷維護醫學的神聖形象。

  3.規範媒體廣告宣傳,杜絕虛假廣告

  由於大眾傳媒對人們的醫療服務取向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不斷曝光的假藥代言事件等都充分說明這點。醫葯廣告中有正規廣告,也有違法廣告。中央電視臺雖禁醫了,但地方台、各級媒體都充斥著大量的醫療廣告,醫療宣傳單也無處不在,廣告內容真偽難辨。這要求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審查在電視、廣播等媒體播放的醫療、藥品廣告,禁止在報紙、雜誌等各種紙質出版物刊登虛假醫葯廣告。

  4.加強醫學科普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健康意識

  患者歪曲的健康意識是過度醫療的重要原因。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對醫療服務的消費需求在規格上也有提高。很多患者把未病當作病,寧可多花錢、多吃藥,追求健康本無可厚非,但是很多疾病無需所謂高科技、新產品,利用一般技術、藥品就能治愈,因此要增強公眾用藥安全意識,引導公眾科學就醫,客觀對待醫療中的每一個環節,形成良好用藥、就醫習慣,自覺抵制過度醫療。通過加強健康宣傳教育,鼓勵群眾樹立預防為先的健康理念,打破他們對高技術神話的迷戀,從而消除過度醫療的隱患。

參考文獻

  1. 劉昂.過度醫療行為之認定及其法律責任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8)
  2. 2.0 2.1 畢玉田,藺武軍,程曉斌,周林.過度醫療的成因、危害及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2)
  3. 路緒鋒,張珊.過度醫療的成因及其對策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過度醫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3.158.85.* 在 2016年7月12日 15:31 發表

多提供醫學法律規則,現在醫醫生為了收入不則手段從老百姓身上刮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