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修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醫德修養[1]
醫德修養是指醫務人員在醫德意識方面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按照社會主義醫德原則和規範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和自我解剖,以及經過醫德實踐所形成的情操和所達到的醫德境界。醫德修養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修養,有其特定的內容和要求,它是道德修養在醫學這一特殊職業上的具體體現。由於醫療職業的特點,醫學道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修養具有更高的要求。醫務人員能否履行防病治病,保證人的身心健康的職責與職業道德修養密切相關。
醫德修養的途徑[1]
一個醫務工作者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醫德修養達到崇高的醫德境界?它不能自發產生,而是通過後天教育和培養逐步達到的。中國有一句諺語:“玉不琢,不成器。”醫德修養是一種雕琢磨練,想成就事業的醫務工作者,就必須進行磨練、踐行。其基本的途徑和方法是:
(一)醫德修養必須結合社會實踐
參加社會實踐,是醫德修養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一個醫務人員良好的醫德品質,達到高層次的醫德境界的根本途徑。醫學道德原則規範如政治原則一樣,都是通過社會實踐來實現的,醫務工作者的品質形成、完善和發展以及修養好壞的檢驗與評判。都離不開醫學實踐。首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醫學道德修養的基礎。一個人只有積極投身於醫學實踐中,在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各種醫學道德活動中,才能認識和分析真、善、美與假、惡、醜。離開醫學實踐,離開了人類的醫學道德活動,行為的善惡就無從產生,當然談不上正確的醫德選擇,談不上剋服自身的不道德情感,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其次,實踐是把“知”轉化為“行”的重要環節。醫德理論在實踐中形成後反過來又對具體的醫學實踐活動起著指導和促進作用,具體地規範著醫務人員的行為,有效地解決醫德實際問題,併在醫德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檢驗與完善。這種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體現了醫學實踐和醫德理論的辯證統一。歷史上那些在醫德修養上有成就的人,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堅持知行統一。只講不做或言行不一、表裡不一,是不能培養真正的高尚醫德品質的。因此,在實踐中修養是醫德修養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醫務人員必須深入基層,在醫療實踐中學習醫德理論,培養醫德情感,鍛煉醫德意志,隨時隨地對自己的思想言行進行反省、檢查,糾正錯誤,經過實踐中的多次自我反省、自我批評,使醫德的情感和意識轉化為持久的醫德行為和習慣,從而達到逐步提高醫德品質和思想境界的目的。
(二)醫德修養重在自覺
醫學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高度的自覺性。它所強調的是人們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熏陶、自我實踐的功夫。醫務人員要為人民的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多作貢獻,就必須提高修養的自覺性,嚴格要求自己,隨時隨地按照醫德原則規範自己,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自古以來,許多倫理思想家的道德修養,從來都十分重視慎獨和自我反省。“慎獨”是指在獨立相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遵守道德原則,自覺地履行職責,使道德達到更高的境界。“反省”就是孔子所謂“一日三省吾身”的主張。也就是古人說的“內省”,即在自己內心深處用醫道原則、規範進行檢查、反省、捫心自問,作出自我評價,調控自我行為達到自我完善,培養自我的高尚人格。
醫德水平的提高,還要自覺地進行反省在醫學實踐中兩種道德觀念的鬥爭,也就是自覺地開展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道德觀的鬥爭,當前在我國醫療衛生單位,醫德醫風存在不少的問題,這是不可迴避的,必須在醫德修養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自我批評,自覺地堅決地同舊思想、舊道德、不良醫療作風開展批評和鬥爭,通過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一步一步達到高尚的醫德境界。
(三)醫德修養必須持之以恆
醫德修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一個人要想使自已具有高尚的醫德品質,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一勞永逸,而必須持之以恆。所謂持之以恆,一是說修養要具堅忍不拔的毅力,不怕挫折,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二是說修養貴在堅持,做到周而複始,永無止境,不斷修養,長期磨煉。古語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醫務工作者要加強醫德修養就一定要有恆心。在醫療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我們增強磨煉自己頑強的意志和剋服困難的毅力。古人雲:“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這啟示我們,越是困難,越要奮發圖強;越有阻險,越要激流勇進。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加強自我鍛煉和進行醫德修養,才能做一個終生醫德高尚的人。
(四)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醫務人員加強醫德修養還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醫德修養同自身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的發展相聯繫。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真理的認識沒有盡頭。人們對於社會主義醫學道德的認識,也是不斷向著更高的道德要求層次發展的。同時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性,醫務人員對自己的醫德行為的要求必然經歷一個複雜、曲折甚至反覆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在醫德修養方面,經歷一個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再由實踐到更高的認識,往複迴圈,不斷地提高的過程,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不斷提高醫德修養自覺性,使醫德修養達到“慎獨”境界,這對醫學道德修養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醫療衛生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也比其它職業有更多單獨工作的機會。所以慎獨對醫務人員來講,尤為重要。醫務人員職業特點之一是為人民的健康所做的工作,多數是在患者失去知覺或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如醫生對病人檢查有無必要、檢查是否全面、準確,用藥是否正確、安全,搶救是否及時、治療是否妥當,收費是否合理等。一般來說,別人很難監督,病人也很難瞭解。醫務人員職業的另一個特點,對病人的某些檢查、治療,有些是在一些特殊條件和場所進行的,如有的需要在暗室進行。醫務人員職業行為的這些特點,要求他的思想必須達到慎獨的境界。
提高醫德修養的對策[2]
醫德修養是道德修養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醫務人員的職業修養。良好的醫德修養的形成,需要全社會人文素質的提高,需要完善的醫療體制,需要從自律意識人手。
1.從增強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人手,提高醫德修養
人文素質是人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爾德·霍夫曼教授在談他的人生經歷時說:“一個人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人文修養。”因為,一個科學家只具備自然科學素質,只能算是一個“殘缺不全”的人。缺乏人文修養,很容易使人從簡單的角度平面地看待世間的一切事務,使自己的事業很難成功,自己的人格也不可能完整。
人文素質強調的是如何做人.重視的是人的道德修養,主張人們通過自身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人,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人生目標。醫學領域失去人文精神會導致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醫學變得越來越不關心人;-是人文醫學發展的滯後會成為科學一人文化趨勢的瓶頸。
古今中外醫學史上,凡醫學大家均具有高尚的醫德修養,精湛的醫技和較高的人文素質,並且將高尚的醫德和醫技化做一種醫學人文精神,關愛生命,救死扶傷。著名婦產科專家郎景和說:醫生工作的對象是人,不可見病不見人,不可只醫病不醫人。婦產科醫生更有特殊性,因為婦產科醫生面對的是女人,是為人妻、為人母並集家庭責任於一身的人,不可稍有疏忽和懈怠,她們應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愛。婦產科學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人文科學,一種藝術和哲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常講:作為醫生,有一顆同情心特別重要,不但要看到病人肉體上的痛苦,還要看到其隱藏在內心世界的痛苦,任何病人都是帶著兩個痛苦就診的,一個是肉體的,一個是精神的。醫生就應不但給病人解除病痛,還要給病人帶去歡樂。因為醫生的成長是病人的痛苦、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換來的。所以,醫生要具備兩套本領,一套本領是解除病人的精神痛苦,這就要熱情、耐心和真誠,一套本領是解除病人的肉體痛苦,這就要具備高超的醫術和責任。著名小兒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哲說:醫生要興趣廣泛,這樣才能和不同階層的各式各樣的病人有共同語言,才能和他們進行情感溝通,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治療。著名的《克裡斯托夫外科》等醫學教科書的第一頁上就寫著:醫生要先交朋友、後做手術。
2.從完善醫療體制,健全社會保障系統人手,提高醫德修養
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過去幾十年來形成的“生病靠國家”、“吃藥免費”、“住院報銷”的衛生消費觀念,已被“吃藥個人賬戶支付,大病按比例報銷”的全新的衛生消費制度所取代。改革把衛生消費與個人利益緊緊地掛起鉤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公民尚未到位的個人消費觀與改革後的衛生消費制度產生了落差。行業的醫德修養因為患者付不起治療費用,因為醫院的經濟效益,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遇到了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必須要從醫療體制和衛生制度上尋求解鎖的鑰匙。
第一,在推行醫療保障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因企業重組,產業結構調整下崗的失業人員,使這些弱勢群體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得到落實。從救死扶傷的角度醫院不應拒絕患者,由於弱勢群體無能力支付大額治療費用,而醫院又是自負盈虧的。這樣,因為治療費用問題,很容易激化醫患矛盾,使醫務道德很難維繫。
第二,國家應將醫療衛生事業,列入非營利性的行業範圍。醫學的唯一目的是救死扶傷,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如果醫院將盈利作為宗旨,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勢必會出現種種不符合醫德的醫療行為。我國目前有13億人口,資源(包括衛生資源)相對貧瘠。為了維護13億人的健康,我們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將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保障需求,作為衛生事業的首要任務。政府在衛生事業發展中應起主導作用,既要確定我國衛生保障最低醫療機構的數量,而且要從財政投入上給予保障,以法律的形式禁止醫療機構從事盈利的經營活動,使他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醫療服務中,提高醫療質量和醫德修養。
第三,儘快制定出台保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法律和法規。近年來,病人的權利正在受到重視,但對醫院的權益,醫務人員的權益研究不夠。立法機構應認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保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法律和法規。
3.從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自律體系人手,提高醫德修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建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自律體系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因此,醫療界必須構築起新的自律體系。
首先,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權利,平等對待患者,讓醫患關係從指導型轉為合作參與型。作為公民,每個人都有憲法所賦予的生命權、健康權、安全權;作為患者,他有敘述權、解釋權、自由決策權、知情同意權、保密權、隱私權、追究權等。醫務人員必須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習慣,要把患者看成是具有一定權利和人格的客體,讓醫患關係從指導型轉為合作參與型。其次,要保證醫療服務收費的公開公平公正。隨著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體制的改革,醫療費用由患者個人支付的比例逐漸加大。因為醫院實行自負盈虧機制,往往使醫療收費成為醫患關係的癥結所在。因此保證醫療服務收費的公開公平公正,是構築醫院新的自律體系的重要課題。最後,要把達到醫學人文關懷當作自律的最終目的。醫學人文主義以人為本,註重人的精神需求,註重對人的關心、關懷。這對於醫療界建立自律機制,緩解醫患矛盾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註重溝通和對話交流,並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對待患者,對待疾病和生命,才能在冰冷的醫患關係中註入溫情,在單色調的病房中註入繽紛的色彩,緩解醫患之間的緊張度。醫療界的自律是調節社會關係的“穩壓器”,又是調節醫患關係的“潤滑劑”。
- ↑ 1.0 1.1 第十四章 醫學倫理學實踐.醫葯倫理學.廣州醫學院精品課程
- ↑ 李國榮.關於醫德修養的思考[J].中華醫學叢刊,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