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醫療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按照保險原則為解決居民防病治病問題而籌集、分配和使用醫療保險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醫療保健事業的有效籌資機制,是構成社會保險制度的一種比較進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相當普遍的一種衛生費用管理模式。
中國醫療制度模式的缺陷[1]
從中國醫改歷史來看,中國醫改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第一種是計劃經濟時期立足於公益性目標的模式。在政府強有力的主導下,中國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衛生投入,大體上滿足了幾乎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國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國民綜合健康指標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成績十分顯著,被一些國際機構評價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工作的典範。但這種模式也帶來一些不良後果,第一,醫院全部屬於國有和集體所有性質,醫護人員捧的都是鐵飯碗,乾多乾少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導致醫護人員對待工作缺乏主動積極性,甚至對患者惡言相向,冷漠以對。醫生沒有動力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導致醫療水平停滯不前;第二,醫療投入費用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難以為繼;第三,城鎮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一直存在著對患者約束不足,一人生病全家吃藥、小病大醫成為社會常態,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
第二種是改革開放後的商業化、市場化的醫療制度模式。在這種制度模式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原來的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作為一種自收自支的企業模式完全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這種模式下主要的缺陷就是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很多醫院和醫生出於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要求患者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檢驗項目,給患者開一些不必要的藥物,不僅浪費了醫療資源,還造成了嚴重的醫患矛盾。在現有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下,去幾次門診甚至比生大病住院花的錢多,因為大部分地區對門診費用不給予報銷,即使報銷的地區,報銷比例也極低,患者發現自己看不起病,所以小病扛著扛成了大病,這種醫療制度違背了預防為主的醫療理念。患者需要做手術而沒有給醫護人員紅包而導致患者沒有被好好對待的一些報道不絕於耳。由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全國醫療資源分佈很不平衡,高水平醫療人才醫療設備集中在大中城市。當患者千里迢迢趕到某醫院就診時,發現自己要能順利掛上專家號,還要被黃牛宰一刀。不斷升級的醫患矛盾促使中國政府實施了2009,2011新一輪醫療改革。這一次醫療改革提出了公立醫院非營利性思想,組織投入促使廣大農民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對藥物定價也提出了改革思路。但是這次改革並沒有動搖市場化的醫療制度模式,雖然醫療保險覆蓋群體有了極大提高,但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例如農民參加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後從原來的看病完全靠自己,到現在的看普通門診也能報銷一定金額,是不是真的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呢?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農民收入不高,而醫療費用過高,就醫看病依然可能會使某個家庭因病致窮,城鎮家庭同樣如此。
醫療制度改革的著力點[2]
醫療衛生問題已日益成為困擾民生的三大問題之一,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因此醫療衛生與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都是密不可分的。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和諧社會,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醫療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應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當前瓶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胚更是目前的當務之急,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頭了。
第一、加快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首要的是要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要劃定各自的支付範圍,分別核算,不得相互擠占。要確定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起付標準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商業醫療保險等途徑加以解決。
第二、要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但要使農民有地方看病,還要有錢看病。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化鄉鎮醫院的改革,規範其醫療服務行為、更新其醫療設備、提高其醫療業務水平;加強藥品購銷監管,讓農民明明白白看病買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不管那種所有制形式,只要條件具備,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和藥店都可以作為定點醫療和藥品供應機構,而對那些靠醫保養身的醫院應及時予以取消。
第三、打破城鄉、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蓋全民的、一體化的體制。除了要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還要建立和完善以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中心、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重點疾病檢測信息化網路,進一步提高對疫情和疾病信息的監控能力;重點加強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保障全體公民的基本健康權益,也可以避免體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團分化以及由此產生矛盾和衝突。
第四、要徹底打破“醫葯合謀”,全面推進醫葯分開,解決藥價一直居高不下的問題。一方面,醫院可以向廠家統一採購藥品,減少中間環節,減低藥品進價;另一方面,實行醫葯分開核算、分開管理,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真正體現“醫”的價值;
第五、重視社區醫院的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醫院商業化運作以後,由於優勝劣汰,導致大醫院的技術水平、設備條件越來越高,而初級機構,尤其是農村鄉鎮醫院、城市社區醫院等逐步萎縮,很多甚至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而目前有關改革政策的導向都是“抓大放小”,這種思路存在重大缺陷。要想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需要優先發展和確保的是初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而不是那些三級以上的大型綜合醫院。因此必須重視社區醫院的建設,只有它的崛起,才能打破大醫院一手遮天的現狀。
此外,還要打破醫葯界的“潛規則”,堅決遏制醫療腐敗,“潛規則”是醫學之恥,對於醫葯界來說,當務之急是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通過道德和制度建設,增強拒腐能力,凈化醫療衛生市場;讓中醫西醫平等坐立;打破醫葯領域的壟斷局面,引入競爭機制;註重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等,從各個角度對我國的醫療制度進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力爭改變目前醫改所面臨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