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歧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貿易歧視是指在國際貿易中,某些國家為了維護所謂的本國利益和經濟安全,採用關稅壁壘、技術壁壘、綠色壁壘、進出口管制政策、政府補貼、藉口反傾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政治或非市場經濟國家等進行不公平的歧視性的貿易製裁或限制的政策及其作為。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經濟制度逐步演化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制度,而競爭是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競爭已不再作為單純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變成為主權國家和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動機,成為實現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國政府不僅在國際競爭中保護自身的產業與貿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競爭。一方面,採用進口關稅或出口補貼等保護手段有利於改善本國企業的收益和市場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外國企業或進口產品危及本國利益時,即使發達國家的政府也採取直接干預的手段。特別是在“就業”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公共品的今天,由進口增加導致的失業問題已經具有了越來越突出的政治意義。當本國產業和勞工群體受到進口衝擊時,來自公眾的呼聲或其他政治壓力必然使政府傾向於對這些領域實行保護,以排斥競爭的威脅。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表現在經濟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崛起,使某些發達國家的貿易優勢地位受到挑戰,為了維護既得利益,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某些發達國家必然採取傳統的或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更強的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隱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術上的歧視性和實際效果的有效性等特點,對發展中國家造成更大的危害。
1,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在國際貿易中,競爭與合作是兩條主線,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國家的經濟實力提升上去,才能增強國際競爭力,有實力應對貿易歧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新貿易保護主義。
2,強化理論研究,完善技術指導。發達國家的新貿易主義往往有一整套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有別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在如何應對或利用貿易壁壘措施的問題上應有自己的特點。加強理論研究,認清當今國際市場的形勢,及時歸納、總結和提升過去50多年來中國在自身發展和國際貿易方面好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在與國際慣例相融的基礎上,力使其上升到理論合技術高度,並指導實踐。
3,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發戰略,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海,經風沐雨。走出去,積极參与國際分工和市場競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鍛造我國政府和企業的應對能力。
4,積极參与WTO規則游戲,充分利用WTO規則保護國家和企業的利益。我國是wto的成員國,享有多邊的、無條件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享有“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可以通過世貿組織特設的貿易爭端解決機構和程式,爭取公平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中國的貿易利益。中國可以參與各個議題的談判和貿易規則的制定,充分表達中國的要求和關切,維護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合法權益,併在建立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還能利用世貿組織的講臺,宣傳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積極發展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貿易和技術交流,還可以得到世貿組織彙集的世界各國經濟貿易的信息資料。以及利用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享有採取例外與保障措施的權利,等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