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貿易製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貿易製裁

  貿易製裁是指對產生環境問題的與PPM有關的產品之外的產品實行禁令或限制。

  貿易製裁是國家執行對外政策的一種工具。儘管它不如戰爭方式那樣乾脆利落或外交手段那樣巧妙優雅,但其在國際政治經濟關係中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籌碼。尤其在冷戰結束之後,世界政治、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國與國之間爭端與衝突亦呈現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發展態勢,貿易製裁成為某些大國決策者所青睞的選擇。形勢本身的發展要求我們將貿易製裁與反製裁這一課題提上研究日程,這種研究的政策涵義是不言而喻的。

貿易製裁的發展

  貿易製裁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最初是伴隨戰爭而出現的,只是進入本世紀後,貿易製裁才逐漸脫離戰爭獨立存在。早在公元前432年,古希臘政治家伯利克裡就頒佈了《麥加拉法令》,禁止麥加拉人的商品進入雅典市場。古希臘著名劇作家阿裡斯托芬在其作品〈阿晗奈人〉中認為,製裁是點燃雅典人和斯巴達人之間伯羅奔尼撒戰火的一個主要原因。在近代史上值得一提的例子,就是1793-1815年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之間的那場規模空前的封鎖與反封鎖戰,拿破侖禁止歐洲大陸的穀物運往大不列顛,卻同時也使歐洲大陸的穀物價格暴跌,農場主們損失慘重。

  在現代史上開創製裁先河的是國際聯盟。國聯及其以後的聯合國都把製裁作為追求集體安全目標的工具。當1935年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之後,國聯對其進行了戰略物資禁運和進口抵制.然而卻未能阻止義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亞。同樣,1990年當伊拉克人侵科威特後,聯合國安理會迅即行動,僅在4天之後便通過了對伊進行製裁的決議,實行除人道和醫療目的外的嚴格封鎖。這是迄今為止最為嚴厲的製裁,給了伊拉克經濟以毀滅性打擊,使國民生產總值在5個月內下降了50%。

  一次大戰後,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各國間經濟聯繫日益緊密,貿易製裁的應用也更為頻繁。據統計,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90年,全世界共發生了125次製裁。下表展示了從1920年到80年代末貿易製裁使用次數呈增加的趨勢,美國日益成為一個越來越多地使用貿易製裁的國家。

  本世紀不同年代實施貿易製裁的情況

製裁總次數美國作為主要發起國美國所占比例(%)
20年代200
30年代5120
40年代9556
50年代13646
60年代221255
70年代362878
80年代252080

貿易製裁的運用範圍

  貿易製裁的運用範圍一般有如4個領域:

  第一,意識形態領域的衝突是貿易製裁的傳統運用範圍2自1947年冷戰開始到1990年冷戰結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間的製裁、封鎖、禁運一天也未停止過,貿易製裁僅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巴黎統籌委員會便是這種情形下製裁的產物,它統一協調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物資出口禁運,其主要目的是削弱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地位,保持西方國家的戰略優勢

  第二,當一國的政策直接威脅到另一國或其盟國的財富及安全時,受威脅國通常會訴諸製裁措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90年伊拉克人侵科威特後,聯合國安理會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堅持下,通過了對伊拉克進行全面製裁的決議。海灣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伊拉克的石油儲藏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10%,科威特占9.5%,沙烏地阿拉伯占25%。伊拉克一旦吞併科威特,不僅可掌握近20%'的石油,並且嚴重威脅著遠在幾百英里以外的沙特油田。世界上近半數的石油將要落入敵視西方的伊拉克手中,嚴重損害了西方國家的利益,這是它們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僅在伊入侵科4天之後,聯合國安理會便通過了對其進行全面製裁的決議,迫使其從科撤軍並全面遵守安理會的有關決議。

  第三,當一國的政策違反了國際社會公認的準則時也有可能遭到貿易製裁的懲罰。例如,80年代世界各國群起製裁南非,是因為南非白人政府頑μ惟行種族歧視政策,有悖於各國推崇的種族平等的價值觀,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反對。

  第四,貿易製裁當前愈益成為處理各國間貿易糾紛和摩擦的重要手段。這種趨勢已經成為貿易製裁應用的一個新特點。近幾年來,美國與其西方盟友間各種製裁政策和製裁威脅頻頻出台。如美國與歐共體烏拉圭回合協議達成之前,圍繞公共工程投標、農產品和飛機補貼與鋼鐵貿易等問題不斷以貿易製裁向對方施加壓力。在市場準入和開放日本汽車零部件市場問題上,美國也曾屢屢嚮日本揮舞製裁大棒。然而,這個領域貿易製裁的範圍是有選擇:的,其預期目標都比較小,一般以在某一具體貿易製裁談判中達成協議為止。

  貿易製裁屬於政府的決策行為,而政府做出一項決策是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講,貿易製裁具有如下作用:首先,適時採取貿易製裁可以表明政府的立場。

  一方面用它來安撫國內輿論,迎合民意。例如,1935年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時,正值英國大選。為了爭取選票,英國政府表示堅決支持國聯對義大利進行製裁。然而,大選結束後,英國只對義大利進行了有限的製裁。內閣秘書莫里·漢克(Maurie Hankey)爵士在日記中寫道政府已贏得了大選,不必再為爭取帚戶翼的選票而費神了,它(政府)可以自由行事了"。一語道破了天機。另一方面,還可以順應國際潮流,廣交朋友,尋求更廣泛的國際支持。西方國家反對南非的種族歧視政策,對其進行製裁,會"極大地改善西方與第三世界尤其是黑非洲的關係",並且"可以阻止它們進一步投向共產主義的懷抱"。

  其次,貿易製裁可以起到替代政策的作用。在有些情況下,軍事手段代價太高或不太現實,製裁手段就提供了一條中間道路。例如,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等西方國家進行石油製裁。阿拉伯國家葉美國支持以色列極為不滿,但由於力量過於懸殊,使它們不可能對美採取軍事手段,因此,它們就利用了石油武器,並取得了顯著效果。

貿易製裁的有效性

  貿易製裁作為一種政策工具,雖然運用範圍甚廣,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局限性。為此,政治決策者在做政策抉擇時,必須權衡再三,慎重行事。

  第一,貿易製裁行為受到國際法的限制。貿易製裁究其實質乃是一種經濟強權,為國際法所不容。聯合國憲章第2(4) 條規定在國際關係中,成員國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破壞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該條規定禁止採取涉及武力的措施,問題在於經濟強制行為是否包含在"武力或武力威脅"中。

  聯合國友好關係委員會1965 年通過的{不幹涉宣言〉和1970 年的《關於國家間友好關係和合作之國際法的原則宜言》都明確表示,任何國家都不得對別國使用或鼓勵使用經濟、政治或其他任何吧式的強制措施以損害別國主權或獲取任何形式的利益。除此之外,1974 年聯合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又重申了上述原則。這3 個文件己逐漸被國際社會接受,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從而也相當於解釋了聯合國憲章第2(4)條,限制了經濟製裁政策的使用。貿易製裁在法律上的局限性還表現在,它受到一系列多邊和雙邊貿易協定的約束。這些協定通常包含禁止使用經濟強制手段的條款,如最惠國待遇條款、國民待遇條款等。在關貿總協定框架下,最惠國待遇是一條基本原則,歧視性的貿易限制自然在禁止之列。聯合國和關貿總協定(今世界貿易組織)的諸多規則、協定和普遍公認的原則限制甚至禁止使用貿易製裁手段,這對貿易製裁的合法性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第二,貿易製裁是一柄雙刃劍。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兩國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進行分工和交換,雙方均獲利。在出口禁運情況下,被製裁方不得不以較高價格向其他供給方購買被製裁商品,其消費者剩餘遭受損失,同時製裁方也失去了一個銷售市場,其生產者剩餘受到損失。同樣道理,在進口抵制下,被製裁方只能以較低價格在其他市場出售商品,而製裁方的消費者也不得不忍受較高的價格。

  第三,在貿易製裁中,唯獨第三方坐收漁利。在利益機制驅動下,第三方與被製裁方進行貿易的熱情很高,這恰恰減弱了貿易製裁的功效。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這是第三國不可多得的絕好商業機會,但給製裁實施帶來了消極影響。如果製裁包括了世界上被製裁國絕大部分貿易伙伴或潛在伙伴,則被製裁國難於逃避損失。否則,只有個別國家參加的製裁的經濟效果勢必弱得多。

  這是因為,從一國失去的供給可以從第三方輕易得到;在一國失去的市場也可以容易地從第三方得到補償。即使參加製裁的國家比較多,還有'個製裁措施能否嚴恪執行的問題。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或出於政治目的,一些國家暗中與被製裁方進行貿易往來,製裁國若能監視並有效地阻止這些"非法"貿易,將有利於製裁發揮作用。例如,對缺乏海上和空中力量的晶國或完全由被製裁國包圍的國家進行貿易製裁,製裁往往能得到嚴格執行。反之則不然。

  第四,貿易製裁的經濟效果取決於貿易規模和供求彈性。兩國的貿易額越大,貿易關係科密切,製裁導致的損失就越大。在出口禁運情形於,EsEd分別表示第三國向被製裁國市場出口的供給彈性和被製裁國的需求彈性。如果EsEd都較小,即第三國不能有效地彌補禁運造成的被製裁國國內商品短缺,並且被製裁國的需求缺乏彈性,那麼出口禁運就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果。在進口抵制情形下,EsEd分別表示被製裁國的供給彈性和第三國市場從該國進口的需求彈性。若EsEd都比較小,即被製裁國的供給缺乏彈性,並且第三國又不能有效吸收進口抵制給被製裁國造成的商品過剩,則進口抵制會葉被製裁國造成較大的損失。反之,如果Es + Ed比較大,那麼貿易製裁就不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第五,被製裁國的經濟規模發展水平也會影響製裁的經濟效果。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越大就越能承受製裁導致的損失,也比較容易地通過經濟調整來彌補損失。相反,小國抵制製裁的能力比較脆弱。如1988 年印度因一項貿易糾紛對尼泊爾進行貿易製裁時,使其立刻陷入嚴重的危機。同時,被製裁國的發展水平也會影響製裁效果,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易遭受損失,這是因為:1.發展中國家出口多以農礦初級產品為主,供給彈性很小;2. 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外匯短缺,從別國取得替代商品的能力有限;3. 制約國民經濟順利運行的能源、交通、通訊等"瓶頸"因素的存在和薄弱的工業基礎,以及落後的科技水平,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重新配置資源、調整經濟結構、生產替代產品等方面的迴旋餘地很小;4. 發展中國家對貿易製裁進行經濟報複的能力有限。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y桑,连晓雾,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製裁"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