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職業道德規範[1]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是指新聞媒介及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所遵循的一些經長期實踐,約定俗成的職業行為準則。它通常有相關社會組織、行業機構(如新聞工作者協會)根據以往的實踐制定,是一種帶自律性質的職業行為標準。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2]

  1.世界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是在新聞傳播活動逐步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它首先出現在 19 世紀 30 年代大眾化報刊誕生之後的歐美國家。

  當時,一些報刊濫用新聞自由,肆意編造虛假報道、刊登黃色新聞、侵犯公民隱私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的做法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和行業自律問題開始成為社會關註的問題。1874 年,瑞典發行人俱樂部制定的新聞從業標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此後,西方許多國家陸續制訂了許多類似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文件。

  2.我國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

  我國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始於 20 世紀初。 起初是一些報人和學者對報業及報人自律進行理論闡釋,後來逐漸開始出現相關自律文件。 1942 年,“中國新聞學會”制定的《中國新聞記者信條》,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較為明確和規範的新聞職業道德自律文件。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主要通過一些關於新聞工作的文件、指示等作為規範解放區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的依據。

  1950 年,範長江提出“人民新聞工作者的四個信條”,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以信條形式提出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1987 年中國記協草擬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草案,此草案經過 1994 年和 1997 年先後兩次修訂,成為我國新聞界實行職業道德規範的權威性文件。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依據[2]

  1.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理論依據

  社會責任論為西方國家制訂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提供了理論依據,促進了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建設。

  社會責任論的核心是報紙及其從業者在享有新聞自由權利的同時,應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

  馬克思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關於新聞事業的性質、任務、特征,新聞工作的原則、規範、要求,以及新聞工作者的修養等問題的論述,是人們認識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理論依據。

  2.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實踐依據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將對新聞的本質特征、新聞傳播的內在規律、新聞工作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理念等新聞學理論原理基本知識的認識訴諸實踐的成果。

  社會與公眾對新聞傳播中有違職業道德的行為及現象的不滿和批評,使得新聞界加強了對職業道德問題的關註,促成了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形成和逐步完善。

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內涵及要求[2]

  1.樹立新聞職業理想

  新聞職業理想是指人們對新聞職業的想象和希望,以及對新聞職業成就的嚮往和追求。它決定和制約著人們對新聞職業的選擇意向和選擇結果。

  新聞從業人員只有樹立起新聞職業理想,才可能自願地將新聞工作作為自己的選擇意向和工作崗位,並且自覺接受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履行新聞職業道德責任。

  2.明確新聞職業責任

  新聞職業責任是新聞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道德關係和道德要求,是每一個從事新聞從業者必須自覺履行而不能推卸的一種義務。

  新聞工作者必須對國家、社會、公民個人,和所在媒體及媒體同仁自覺承擔相應的道德上的責任和義務。

  3.理順新聞職業關係

  新聞職業關係是指新聞職業活動中所涉及的新聞工作者與社會及他人之間的各種內外聯繫。

  理順並調整好這些關係是新聞工作者履行新聞職業道德的需要

  4.掌握新聞職業技能

  新聞職業技能是指從事新聞傳播活動所具備的專門技術能力。有無新聞職業技能以及對這些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僅是一個業務問題,而且關乎職業道德。

  努力掌握新聞職業技能,提高新聞業務水平是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要求。

  5.嚴守新聞職業紀律

  新聞職業紀律是指從事新聞傳播活動所應遵守的紀律。它是保證新聞傳播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履行好新聞職業責任的重要條件。

  新聞工作者應當嚴格遵守新聞職業紀律,做恪守職業道德的人。

  6.維護新聞職業榮譽

  新聞職業榮譽是指新聞職業所享有的光榮的名譽。它是對新聞職業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信譽的一種肯定和贊譽性評價。維護職業榮譽是新聞工作者職業自尊和自愛心的反映和表現,也是其職業道德的一種反映和表現。

強化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措施及建議[3]

  (一)加強黨對強化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領導、組織、教育工作

  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執政黨,它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國的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是“喉舌”、“陣地”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保證,這種目的同一性決定了加強黨的領導的不可替代性。新聞工作的特殊使命決定了加強黨的領導的必然性,這兩條是不容置疑的。當前,我們著重要解決的是如何通過組織、教育工作體現黨的領導作用。這就是需要新聞單位的各級領導、人事、組織、教育部門,堅持不懈地做好本職工作,從源頭保證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嚴把“入口關”,必鬚髮揮黨政兩大系統的強化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的組織、教育作用。從組織上說,要層層落實,責任到人。要創新工作思路,開創工作新局面,開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並且要使之經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考查機制,以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加強收聽收看審閱力度等。同時,要抽調人員集中力量把教育工作做到每個人,當前,各地有關部門正在抓外出務工流動黨員的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我們將做的這項工作難度就小多了,做與不做,做得好與做得差,關鍵在態度,在責任心。從教育上說,要充實加強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的內容,使之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要因人施教,對中年從業人員重在提高,對年輕從業人員重在普及。不斷強調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嚴肅性,與此同時,教育者要對年輕的從業人員充滿信心,要堅信青年是我國未來的希望,對他們的教育既要突出青年應該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又要充分激發青年人的潛質,政治思想上對他們嚴格要求,工作安排上讓他們勇挑重擔,併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不斷培訓他們的道德修養,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所有從業人員把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作為在崗位中的立身之本,是從事這一行業工作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一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三項學習教育”,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從道德觀念的形成過程看,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一種價值觀念,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同其他的意識、觀念一樣,必須通過後天的社會生活實踐逐步獲得,需要一個長期的社會教化和自我修養的過程。因而,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把個人自我修養、媒介單位組織學習和主管部門加強教育結合起來。首先,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其功能的發揮最終都是以人的良知的覺醒為前提的。

  新聞從業人員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還必須學習一些諸如新聞職業道德與法規等知識,加強自我修養,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把一定的信念價值、標準融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及言行中,反覆修煉,內化為自己的認識、情感、意志。其次,新聞媒介和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下決心採取措施,加強新聞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基本理論學習。

  目前,我國新聞界正在開展的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為內容的“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就是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舉措。

  職業道德素質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營造社會公信力、提高傳播效率的保證。新聞報道具有極大的社會廣泛性,沒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職業道德水準,我們的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就無法勝任傳播思想和信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民族發展的重任。因而,加強“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全面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已是當務之急。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要針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徹底性,從深層次解決存在的弊端。例如,對一些在編人員出工不出力、責任心差的問題,或通過工作量化進行優勝劣汰的篩選,或通過經濟機制實行獎罰,或徹底對原有的格局進行大變換,實行全員合同制。這中間,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提出來探討,即,縱觀新聞界的現狀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人才流向越集中,相對而言從業人員無論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乃至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也做得好些,因為他們更知道這一“鐵飯碗”來之不易。相反,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倘若只是單純實施與內地一樣的用工制度,也會因經濟制約難以留人留心。改變之策,可否借鑒當前教育部門實行的對志願到農村任教的教師在乾滿數年後給予轉正的辦法,鼓勵新聞從業人員安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工作,即使受編製的制約,不可能大步推行此辦法,也應該在經濟待遇上給予較大幅度的提高,這對自覺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自然也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四)完善新聞法律法規,加強新聞事業的法制建設和法制化管理

  新聞職業道德失範的表現形式多樣,有政治導向錯誤因素造成的,有責任心缺失因素造成的,有業務水平偏低因素造成的,有個人品德不良因素造成的,等等。其深層原因在於很多從業人員認識不到位,對新聞事業的特殊性瞭解不夠,不少同志將自己混同於一般的群眾,忘卻了自己是黨、政府和人民的代言人,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宣傳者。因此,新行業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配套的規章制度或準則,加強新聞事業的法制化建設管理。對於違背新聞職業道德觸犯法律的害群之馬,應交由單位紀檢部門乃至司法機關按國家法律處理。因此,鑒於新聞行業的特殊性,國家宜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這就迫切需要新聞媒體承擔起社會責任,以輿論監督的力量補充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的不足,匡正祛邪,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和全面進步。而這種作用的發揮,僅靠文化教育(道德力量)、社會輿論監督機制以及行政的管理力量的調整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新聞法的支撐。另一方面,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實踐也要求加強新聞法制建設。新聞媒體如何公正報道,如何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如何避免有償新聞、失實新聞的出現,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如何維護等等,都需要專門的新聞法律法規來規範。“只有依法明確了各類新聞主體的權利、義務,確定新聞監督權的界限,規範新聞行政管理活動,才能解決我國新聞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難題,我國的新聞事業才會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說,新聞立法已是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令人振奮的是,近幾年來,我國新聞法制化的條件也越來越成熟。一方面,我國全面的法制建設為新聞法制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黨的十六大已提出,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立法工作必將引起更多的關註。另一方面,我國新聞事業近20多年的豐富實踐、新聞學理論的深人研究及法學家在法理學方面對新聞法制的開創性探討,將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為新聞法制化提供堅實的基礎。值得期待的是,1997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了《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國的新聞出版法制建設將建成以出版法、新聞法和著作權法為主體及其配套的新聞出版法規體系。屆時,我國的新聞法制建設將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新聞道德失範現象也將會得到切實有效的治理。

  (五)解決新聞傳播失範在於完善我國新聞傳播制度

  新聞傳播中的失範現象,其問題已經超出新聞傳播本身,反映了一個更加不容忽視的社會與社會控制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新聞傳播失範問題,首先要完善我國新聞傳播制度,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清醒地面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現實,在認真反思過去、正視現在和麵向未來的基礎上,緊緊抓住建設與完善新聞傳播制度的關鍵,尋找與轉型時期文化目標相適宜的手段途徑,在這二者之間建立適當的張力結構,為新聞傳播活動的規範化提供科學的制度,確保新聞傳播活動在正常軌道上進行。其次,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要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加強行業自律。新聞媒體一定要加強教育,把提高隊伍綜合素質作為新聞事業的大事來抓,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自律、管理和監督機制。廣大新聞記者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落實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維護新聞的真實性,用積極、健康、有益的新聞作品感染人,用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創造的智慧和勞動業績鼓舞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努力促進新聞事業的不斷健康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錫燕.嚴禁有償新聞[J].青春歲月,2010(24)
  2. 2.0 2.1 2.2 第八章 新聞工作道德與法律規範.新聞理論.中國人民大學精品課程
  3. 郭偉.試論新時期如何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J].寧夏大學學報(入文社會科學版),2009(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刘维燎,滴滴.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