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聞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教育[1]

  新聞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和專業理念的指引下而進行的傳授新聞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育,它以高等教育為主體,以職業教育社會教育為有效補充,目的是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聞傳播人才。

我國新聞教育的發展歷程[2]

  (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新聞教育

  最早的新聞教育開始於20世紀初,當時報刊已發展成熟且新聞教育的辦學和研究工作已備受矚目。當時,北京大學成立了新聞學研究會,開始了公開並系統的講授新聞學專業,也稱之為我國報業教育開端。至20世紀的20年代,我國高校成立了新聞專業的共有12所,開設的課程將近50門,幾乎涉及新聞學各方面的業務。當時較為著名的幾所新聞院系包括:(1)1924年由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創辦的燕京大學新聞系,在當時是設備完善的新聞學校。(2)上海1920年由美國人發起成立的聖約翰大學新聞系。(3)復旦大學成立的新聞系經常舉辦相關新聞學的講座,成立新聞學討論小組進行新聞方面的研究。

  (二)新中同成立後的新聞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對我國的新聞教育事業做了進一步的改革,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1)合併和撤銷一些新聞院系,針對當前的教育背景和社會需要而新建了新聞教育單位,包括北京新聞學校、中央宣傳幹部訓練班等主要進行培訓新聞教育機構紛紛創立;(2)通過調整傳統的新聞課程,抽調大批在職新聞從業者進行任教完善先進的新聞教育體系;(3)逐步加強師資隊伍、完善新聞教育工作所必須的相關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其後的198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第一次聯合召開全國範同內的新聞教育座談會,下發了加強新聞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建議,當前我國設有新聞專業的高院高達21所。在8O年代末,新聞專業院系再次增多,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紛紛擴建。

  新聞教育呈現出教學層次齊全、學科種類豐富,新聞專業高校分佈全面,教學方式多樣等特點,有全日制的普教學,也有遠程教育、自學等多種教育形式。在理工、師範類、中文系、商貿院系均設置新聞教育專業。

我國新聞教育的特點[2]

  (一)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

  我國新聞教育事業的重點則是加強馬列主義思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敬業精神,提升學生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根本利益的教育指南,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在教育課程的安排、學校的課外活動要求上都有所體現。如此可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政治使命感,新聞工作的責任感,富有正確的正義感,發揮新聞傳播行業的作用。

  (二)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結合

  我同的新聞教育在課程安排上使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學生素質教育指導的基礎上,也要註重新聞人才的培養,註重拓寬學生的知識基礎,加深學生的歷史、地理、物理等各方面的社會知識,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三)重視對新聞教育質量的研究

  我國的新聞教育起步晚,所以對新聞教育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緩。在新聞教育的發展歷程中,新聞交易的研究組織和相關交流會議對新聞事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研究並建立科學的新聞教育課程體系,來實現新聞人才的培養,重點是實現新聞專業的核心要求。隨著21世紀新聞行業的跌宕起伏,信息經濟、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對我國新聞教育事業也發起了更高的挑戰,就要求我國的新聞教育行業必須不斷對其自身進行教育和研究。

我國新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3]

我國新聞教育存在的問題

  1.供求不平衡

  在新聞教育盲目擴張的同時,市場需求也趨近飽和,教育規模的增長和市場媒體數量的增長出現失衡。此外,媒介對從業人員的學科背景要求也不再局限於新聞專業。目前,媒體對新聞從業人員的需求更加趨向多元化,這會加劇新聞教育的供求不平衡,對今後新聞教育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挑戰。

  2.辦學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現有新聞學類專業點661個,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剛剛面世,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在軟硬體上相差太遠。我國的新聞類專業大量擴招,導致了師資嚴重不足,許多新創辦的新聞專業其師資嚴重缺乏。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要求老師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要求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新聞專業是對硬體設施要求較高的專業,廣播、電視等課程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實驗設備,但很多新聞院系無力保證實驗設備的及時供應,其中一些是在實驗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開設的專業。

  3.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我國,目前高校設置的新聞專業課程存在三類不合理現象。第一類是生搬硬套。這往往存在於剛開始創辦新聞專業的院系中,由於沒有自己的模式和經驗,需要借鑒其他院系,在借鑒中往往就是將其他院系的模式和經驗直接運用於自身,其結果往往是食而不化。第二類是專業課程越分越細。在新聞院系的課程設置中,專業課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非本專業的課程則竭力縮小.以求其獨立性。看起來學生學到了很多新聞知識,但其實是重覆太多,學生的知識結構不科學。第三類是學校求大求全。目前.國內院校新聞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求大求全。新聞院系幾乎都把精力放在互相攀比上,大單位搞“大而全”,小單位搞“小而全”,很少註重自身特色。

  4.媒介素養不足

  媒介素養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公眾對於媒介的認識和關於媒介的知識,二是傳媒工作者對自己職業的認識,對傳媒工作規範的瞭解以及職業精神。傳媒工作者的媒介素養也是新聞院系學生的素養要求.包含對職業的認識、對工作規範的瞭解以及職業精神三個方面。

  5.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脫節

  不少學校動輒以“貼近市場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口號,讓學生在大一就去各媒體鍛煉,有些學校在大二就授完所有課程。這種貌似正確的務實態度,實則是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學生失去了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只關心各種技能的學習,導致學生在新聞工作中不會獨立思考,不能提高和創新。我國的新聞教育的確存在著一些偏差和缺失,對於新聞學這樣一個重實踐的學科,新聞課堂還在一味傳授空洞的概念和僵化的教條,抹煞著新聞學作為實踐學科和職業教育的存在意義。一些教師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課不生動,學生對原理和概念還停留在死記硬背的程度上,對於它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想象的階段。新聞傳播是一個高科技支撐的領域,各項業務都與現代技術密不可分,這需要有足夠且完備的實驗條件。目前許多新聞院系的實驗設備陳舊,設備數量不足。

我國新聞教育的發展對策

  1.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新聞學專業點的調控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專業點的增長。要建立相應的創辦專業的準人審核制度,設立一定的建立標準,包括對軟硬體的各項辦學條件的標準,對於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學校,堅決不准開辦。其次,對現有的新聞專業進行考評,嚴格控制其招生人數。對於條件不達標的院系,可要求其限制或停止招生,待條件達標後再恢復招生。問題特別嚴重的,則要堅決要求其停辦,並安排現有的學生進入其他新聞院系。再次,引導新聞學類專業點調整培養方向。目前新聞媒體對新聞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對各地的專科層次的招生應該進行限制或停辦。對於在校的專科學生應鼓勵其進入本科繼續學習,拓寬在職和應屆畢業生提高學歷的途徑,引導具有高水平、強實力、厚經驗的院系轉向對研究生等高層次的人才的培養。最後,我國目前傳媒發展如此之迅猛,各種新情況新技術不斷出現,在傳媒市場需求變化的時候新聞教育也應有所變化。在專業設置上,可以考慮將其他專業與新聞專業相結合,形成新的專業方向。

  2.學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尋找理論和實踐教育的平衡點

  (1)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由知識轉化成能力,合理的安排實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理論教學必須有實踐活動作為支持。學校和媒介可走共建之路 共建首先體現在人才的共同培養上。新聞教育要適應市場,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走人市場。將新聞媒體打造成新聞院校的教育基地,出現新情況的時候,媒體可以及時的將各種情況反饋給院校,院校根據情況進行研究,必要時調整培養方向,使教育跟上新聞事業的發展。在畢業生實習時,雙方可以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再由媒體負責培訓和管理實習生,這樣可以解決實習時老師不能跟隨指導和無法保證實習質量的問題,而且,媒體在培訓中也可能發現人才。在這方面,復旦大學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步,他們與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實行共建,並設立了六個實習基地,目前成效顯著。新聞院系和媒體還可走互培之路:新聞院係為媒體提供在職培訓;媒體讓教師參與媒體的發展研究,將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共同推動媒體的發展。

  (2)理論與實踐的分離。新聞學既包含新聞理論,也包含新聞實務,這兩方面既有交叉又有不同。研究型人才要在理論研究中有所創新和建樹,其培養應以理論研究為主,以實務學習為輔。實務型人才要在工作中開創新局面,其培養以實務學習為主,以理論研究為輔。

  3.加強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教育在大學培養階段也可稱之為專業理念教育,在這一階段,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對職業規範的瞭解和職業精神都是在專業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大學階段是青年人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而大眾媒介對於個體的社會化程度影響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多地從各種媒介獲得知識、技能、規範;大學階段又是人的世界觀建立和穩定的特殊時期,因此,應從媒介研究的角度開設媒介素養課程,將媒介素養教育視為認識當代文化、知曉世界形勢發展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4.學校在自身的發展中應避免出現一些問題

  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要有特色有優勢,避免出現學生同質化現象。如今,求大求全對於學校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於學生的培養也是不利的。社會對新聞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批量生產出來的人,而是有特色有優勢的人才,因而新聞教育也應走特色化之路,集中優勢力量培養學生,使學生在社會中也具有特色具有優勢。每個院系應該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發展優勢學科,形成特色學科。如中國傳媒大學的特色學科就是其廣電系統的人才培養,廈門大學新聞系擴建和完善了廣告專業,廣州大學則率先開設了播音專業的粵語播音方向。

  重視基礎課程教育,避免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我國目前的新聞學本科教育是四年制,但在大四期間要實習、考研、找工作、寫論文,實際上只有三個學年。可以設定:第一學年以基礎知識課程為主,第二學年以新聞專業的基礎課程為主,第三年以主攻方向的深入學習為主,第四學年以實習為主。第一年的基礎知識學習,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因而可以開設各種人文或社科課程。第二學年的新聞基礎課程是為今後的主攻方向的深度學習打基礎,目的是要讓學生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第三學年是要深入的學習主攻專業,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第四學年是要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為走人社會打下基礎。

  加強與其他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實力。每個學校都有其優勢專業和薄弱環節。建立合作關係還可以進行資源共用,在硬體設備上可以互相借用,在師資上可以派老師到對方學校講學或學習。國內高水平的新聞院系還可為在職的新聞教師提供培訓和提高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辛欣.美國新聞教育思想的源流與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2)
  2. 2.0 2.1 李博.我國新聞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J].青年與社會,2014(1)
  3. 鄒火明,石雯瑩.我國新聞教育的發展問題與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