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闻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新闻教育[1]

  新闻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和专业理念的指引下而进行的传授新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它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为有效补充,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历程[2]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新闻教育

  最早的新闻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报刊已发展成熟且新闻教育的办学和研究工作已备受瞩目。当时,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公开并系统的讲授新闻学专业,也称之为我国报业教育开端。至20世纪的20年代,我国高校成立了新闻专业的共有12所,开设的课程将近50门,几乎涉及新闻学各方面的业务。当时较为著名的几所新闻院系包括:(1)1924年由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办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在当时是设备完善的新闻学校。(2)上海1920年由美国人发起成立的圣约翰大学新闻系。(3)复旦大学成立的新闻系经常举办相关新闻学的讲座,成立新闻学讨论小组进行新闻方面的研究。

  (二)新中同成立后的新闻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做了进一步的改革,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合并和撤销一些新闻院系,针对当前的教育背景和社会需要而新建了新闻教育单位,包括北京新闻学校、中央宣传干部训练班等主要进行培训新闻教育机构纷纷创立;(2)通过调整传统的新闻课程,抽调大批在职新闻从业者进行任教完善先进的新闻教育体系;(3)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完善新闻教育工作所必须的相关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其后的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第一次联合召开全国范同内的新闻教育座谈会,下发了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当前我国设有新闻专业的高院高达21所。在8O年代末,新闻专业院系再次增多,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纷纷扩建。

  新闻教育呈现出教学层次齐全、学科种类丰富,新闻专业高校分布全面,教学方式多样等特点,有全日制的普教学,也有远程教育、自学等多种教育形式。在理工、师范类、中文系、商贸院系均设置新闻教育专业。

我国新闻教育的特点[2]

  (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重点则是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提升学生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的教育指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课程的安排、学校的课外活动要求上都有所体现。如此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感,新闻工作的责任感,富有正确的正义感,发挥新闻传播行业的作用。

  (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

  我同的新闻教育在课程安排上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素质教育指导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新闻人才的培养,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学生的历史、地理、物理等各方面的社会知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对新闻教育质量的研究

  我国的新闻教育起步晚,所以对新闻教育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在新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交易的研究组织和相关交流会议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并建立科学的新闻教育课程体系,来实现新闻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实现新闻专业的核心要求。随着21世纪新闻行业的跌宕起伏,信息经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也发起了更高的挑战,就要求我国的新闻教育行业必须不断对其自身进行教育和研究。

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供求不平衡

  在新闻教育盲目扩张的同时,市场需求也趋近饱和,教育规模的增长和市场媒体数量的增长出现失衡。此外,媒介对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新闻专业。目前,媒体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需求更加趋向多元化,这会加剧新闻教育的供求不平衡,对今后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挑战。

  2.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现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1个,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刚刚面世,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软硬件上相差太远。我国的新闻类专业大量扩招,导致了师资严重不足,许多新创办的新闻专业其师资严重缺乏。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新闻专业是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的专业,广播、电视等课程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实验设备,但很多新闻院系无力保证实验设备的及时供应,其中一些是在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设的专业。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目前高校设置的新闻专业课程存在三类不合理现象。第一类是生搬硬套。这往往存在于刚开始创办新闻专业的院系中,由于没有自己的模式和经验,需要借鉴其他院系,在借鉴中往往就是将其他院系的模式和经验直接运用于自身,其结果往往是食而不化。第二类是专业课程越分越细。在新闻院系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非本专业的课程则竭力缩小.以求其独立性。看起来学生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但其实是重复太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科学。第三类是学校求大求全。目前.国内院校新闻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求大求全。新闻院系几乎都把精力放在互相攀比上,大单位搞“大而全”,小单位搞“小而全”,很少注重自身特色。

  4.媒介素养不足

  媒介素养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二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对传媒工作规范的了解以及职业精神。传媒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也是新闻院系学生的素养要求.包含对职业的认识、对工作规范的了解以及职业精神三个方面。

  5.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

  不少学校动辄以“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口号,让学生在大一就去各媒体锻炼,有些学校在大二就授完所有课程。这种貌似正确的务实态度,实则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失去了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只关心各种技能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新闻工作中不会独立思考,不能提高和创新。我国的新闻教育的确存在着一些偏差和缺失,对于新闻学这样一个重实践的学科,新闻课堂还在一味传授空洞的概念和僵化的教条,抹煞着新闻学作为实践学科和职业教育的存在意义。一些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课不生动,学生对原理和概念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程度上,对于它们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想象的阶段。新闻传播是一个高科技支撑的领域,各项业务都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这需要有足够且完备的实验条件。目前许多新闻院系的实验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学专业点的调控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点的增长。要建立相应的创办专业的准人审核制度,设立一定的建立标准,包括对软硬件的各项办学条件的标准,对于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坚决不准开办。其次,对现有的新闻专业进行考评,严格控制其招生人数。对于条件不达标的院系,可要求其限制或停止招生,待条件达标后再恢复招生。问题特别严重的,则要坚决要求其停办,并安排现有的学生进入其他新闻院系。再次,引导新闻学类专业点调整培养方向。目前新闻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对各地的专科层次的招生应该进行限制或停办。对于在校的专科学生应鼓励其进入本科继续学习,拓宽在职和应届毕业生提高学历的途径,引导具有高水平、强实力、厚经验的院系转向对研究生等高层次的人才的培养。最后,我国目前传媒发展如此之迅猛,各种新情况新技术不断出现,在传媒市场需求变化的时候新闻教育也应有所变化。在专业设置上,可以考虑将其他专业与新闻专业相结合,形成新的专业方向。

  2.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寻找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平衡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由知识转化成能力,合理的安排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理论教学必须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持。学校和媒介可走共建之路 共建首先体现在人才的共同培养上。新闻教育要适应市场,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走人市场。将新闻媒体打造成新闻院校的教育基地,出现新情况的时候,媒体可以及时的将各种情况反馈给院校,院校根据情况进行研究,必要时调整培养方向,使教育跟上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毕业生实习时,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再由媒体负责培训和管理实习生,这样可以解决实习时老师不能跟随指导和无法保证实习质量的问题,而且,媒体在培训中也可能发现人才。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步,他们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实行共建,并设立了六个实习基地,目前成效显著。新闻院系和媒体还可走互培之路:新闻院系为媒体提供在职培训;媒体让教师参与媒体的发展研究,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共同推动媒体的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新闻学既包含新闻理论,也包含新闻实务,这两方面既有交叉又有不同。研究型人才要在理论研究中有所创新和建树,其培养应以理论研究为主,以实务学习为辅。实务型人才要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其培养以实务学习为主,以理论研究为辅。

  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培养阶段也可称之为专业理念教育,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职业规范的了解和职业精神都是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而大众媒介对于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影响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各种媒介获得知识、技能、规范;大学阶段又是人的世界观建立和稳定的特殊时期,因此,应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视为认识当代文化、知晓世界形势发展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4.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应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有特色有优势,避免出现学生同质化现象。如今,求大求全对于学校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不利的。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人,而是有特色有优势的人才,因而新闻教育也应走特色化之路,集中优势力量培养学生,使学生在社会中也具有特色具有优势。每个院系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展优势学科,形成特色学科。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学科就是其广电系统的人才培养,厦门大学新闻系扩建和完善了广告专业,广州大学则率先开设了播音专业的粤语播音方向。

  重视基础课程教育,避免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的新闻学本科教育是四年制,但在大四期间要实习、考研、找工作、写论文,实际上只有三个学年。可以设定:第一学年以基础知识课程为主,第二学年以新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主,第三年以主攻方向的深入学习为主,第四学年以实习为主。第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因而可以开设各种人文或社科课程。第二学年的新闻基础课程是为今后的主攻方向的深度学习打基础,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第三学年是要深入的学习主攻专业,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第四学年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走人社会打下基础。

  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实力。每个学校都有其优势专业和薄弱环节。建立合作关系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在硬件设备上可以互相借用,在师资上可以派老师到对方学校讲学或学习。国内高水平的新闻院系还可为在职的新闻教师提供培训和提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辛欣.美国新闻教育思想的源流与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2)
  2. 2.0 2.1 李博.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青年与社会,2014(1)
  3. 邹火明,石雯莹.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闻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