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護理質量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護理質量管理

  護理質量管理是指按照護理質量形成的過程和規律,對構成護理質量的各要素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保證護理服務達到規定標準和滿足服務對象需要的活動過程。是通過對護理服務工作的管理過程評價、判斷,對護理質量實行有目的的控制過程,檢查病人得到的護理效果。

護理質量管理的內容

  護理質量管理首先必須確立護理質量標準,有了標準管理才有依據,才能協調各項護理工作,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術、最低的成本和時間,提供最優良的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是衡量醫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臨床醫療質量、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等。在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護理質量管理的重點,確保護理質量的穩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是護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務,也是醫院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

  護理質量管理思想沒有體現現代質量管理思想,傳統質量管理認為:達到“符合性”技術標準就是高質量質量問題是作業線的惡果,這過分強調工人文化水平和勞動力素質質量的影響,不能追求“零缺陷”。多年來,我們在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受到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護理質量管理的目標將致力於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生活質量。護理質量管理應轉變質量管理模式,在結合國情的基礎上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符合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更加註重預防質量問題發生的質量管理指標和評價機制。以全面質量管理為基礎,以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為核心,以信息控製為手段的護理質量保證管理,將成為21世紀護理質量管理的發展方向。

  護理質量評價內容更加完善護理質量經驗管理,對質量只進行簡單的事後檢查和評比,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反饋機制,沒有科學標準和量化指標。護理質量指標管理,採用常用的護理工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來評價護理質量的優劣,儘管還存在缺陷;但這已是向護理質量科學管理邁出了重要一步。它將工作效率指標納入了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從護理質量、管理質量和工作效率三個方面全面考評護理質量指標,使護理質量評價更具有科學性。護理管理人員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從理論上對其加以完善。周素鮮等[5]通過設立合理的工作效率指標,客觀、求實的評價不同病種、不同編製護士人數、不同護理難度、不同護理工作量的護理單元完成其護理管理的情況,使護理質量評價指標不但具有可控性和說服力;而且,糾正了管理造成的偏差

護理質量管理的步驟

  護理質量管理實施的原則與步驟護理質量管理應遵循6大原則,即以患者為中心、預防為主、事實和數據化、質量標準化、以人為本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管理的具體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①開展質量教育,樹立質量意識

  ②建立質量體系,明確質量職責

  ③制定質量標準,規範護理行為;

  ④構建質量信息反饋系統。

  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是護理的服務對象決定了護理質量的重要性。高質量的護理質量管理,有助於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護理質量管理是在提高醫療水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護理質量管理內涵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要求全面管理,抓好全過程的質量關,護理在向著:咨詢—保健—預防—治療—護理—康復—個體化發展。

護理質量管理的工具[1]

  PDCA管理迴圈戴明環(DemingCycle)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於1954年提出的,是全面質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式,包括計劃(plan,P)、實施(do,D)、檢查(check,C)和處理(action,A)4個步驟組成,構成了護理質量呈螺旋上升趨勢PDCA是解決複雜和多方面臨床護理質量問題的一種系統的、邏輯的和準確管理方法〔7〕。20世紀90年代中期,PDCA管理迴圈首次引入到護理領域,在不同的護理管理層面或切入點都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成效

  質量管理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全面質量管理中的具體操作方法之一,通常按8個步驟進行,即組圈、選定主題、現況分析、制定活動目標、檢查對策、實施對策、確認成效及標準化。如今已廣泛應用於病房管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質量管理的各層各面,實現了護理質量管理以物為中心的傳統管理模式向以人為中心的現代管理模式的轉化,體現並強調了全員、全過程、全部門質量控制的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對促進護理人才隊伍發展亦有重要實踐意義。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RCA是回顧性的失誤分析方法,美國JCAHO1997年引入醫院用於調查不良事件。RCA目標是找出問題、原因、措施,主要內容是對系統運行過程中差錯或事件發生的背景、人員、地點、時間等進行系統地、詳細地分析和歸納,以找出直接原因,同時分析和直接原因相關的輔助因素所起的作用,再根據所占的比重確定各類根源相互之間的因果關係,在此基礎上確認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後列出改善計劃、實施步驟和評價標準

  五常法源於日本,即常整理(seiri)、常整頓(seiton)、常清潔(seiso)、常規範(seiketeu)和常自律(shitsuke),也稱5S。它是一個由內向外,由到人,由軟體到硬體,由理論到實踐,由制度流程,由考評到自省的完整而系統的管理體系。目前主要用於提升護理管理的質量水平,尤其是環境、儀器、物品的管理

  6-Sigma管理“Sigma”,音“西格瑪”,來源於希臘字母“σ”,在統計學中表示與平均值的標準偏差。在護理質量管理領域中,6σ意味著“每100萬個操作僅有3.4個缺陷或失誤”。主要包括一個流程改進模式(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即界定、測量、分析、改進、控制。該流程用於護理作業每一個環節的改善,適用於提升患者滿意度和改進護理。

  另外常用的是失效模式(failuremodesandeffectsanalysis,FEMA),通過護理風險構成因素分析,計數預見風險繫數,提出控制方案,達到護理風險的預控。目前較多的用於減少用藥差錯、降低醫院感染和規避跌倒損傷等項目研究。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護理質量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