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地區職業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地區職業結構(Regional Occupational Structure)

目錄

什麼是地區職業結構

  地區職業結構是指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會存在著不同特征的職業結構形態。

地區職業結構的影響因素[1]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從根本上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職業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職業產生之後,總是在不斷地分化與演變。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不斷地改變社會分工體系,社會分工體系的變化又直接促使職業的分化與演變。在當今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明顯地改變著職業的構成,特別是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促使現代職業的內容不斷更新,新的職業不斷涌現。科技的進步導致未來職業最明顯的發展趨勢就是,單純體力勞動為主的職業越來越少,腦力勞動職業中的含量越來越高。

  能夠反映社會生產水平的指標很多,首先是經濟總量。經濟總規模的增加必然帶來經濟結構的逐步調整,職業結構也會隨之變遷。由於經濟總量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資源稟賦、人口總量、行政區劃面積、地理位置等,一般用人均GDP來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本文選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衡量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勞動生產率也是反應生產力水平的典型指標,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整個社會就業人員的職業結構肯定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使得國民經濟的行業結構發生變化,進而促使就業人員產業和行業間不斷流動,職業結構也隨之變動。從橫向角度分析,不同水平的勞動生產率,會有不同職業比例的從業人員。

  2、經濟、就業結構

  職業無法單獨存在,必須依附於產業結構中。每個產業、行業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一種或者多種產品生產,從原材料的採集、中間產品的生成、最終產品的出現,形成一系列的生產環節。這些環節即為社會分工體系的環節,每個環節均有一定職責與任務,由此便形成了職業。勞動力按照職業要求進行配置,就形成了職業結構。

  經濟的產業結構不同,直接影響就業在不同產業之間的配置。2010年,上海市超過95%的就業人員在第二三產業就業,而雲南省第二三產業就業所占比重不足45 %,所占比重不足上海市一半。同樣,相同的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第二三產業的就業結構也存在不同,比如,2010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就業比重超過了70%,而上海市不足60% 。由此,北京、上海兩地區的就業人員在各職業大類中的分佈也就存在差異。

  經濟結構的另一個分析維度是投資消費以及貿易的不同組合,尤其是投資和消費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資本投資形成一定的職業結構。如果資本-勞動比率已定,擴大資本行為,會引起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投資的源泉是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越多,對勞動力的需求越大。資本投資提供了勞動市場上最初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積累的資本,通過投資形成生產能力,進而不斷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生產-利潤-積累-投資-更大規模的生產”這種經濟運行模式,會進一步產生新的更多勞動需求,按照這樣的機制迴圈往複地發展,使得勞動力需求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力結構一直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及政府對各地經濟扶持政策以及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使得各地最終消費率也存在較大差異。消費率的差異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則是各地消費規模消費習慣的差異,從而影響經濟的產業結構,進而影響職業結構。

  3、教育水平

  教育為職業提供具有一定知識與技能的勞動力,而每個職業對勞動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職業以體力勞動為主,成為體力型職業,知識技能要求較低;一些職業以腦力勞動為主,成為腦力型職業,知識技能要求較高。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主要是經過教育投資獲得,教育賦予勞動力以一定的知識、專業技能等,形成具有不同知識與技能勞動力,為職業活動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勞動力。反映教育水平的指標很多,比如,在校生數量、招生數量、畢業生數量等。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田大洲;童麗麗;劉小玲.《我國區域職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分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4年0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地區職業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