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商業城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商業城市

  商業城市是指擔負一定區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市,如國外的紐約、巴黎和我國的廣州、上海等。作為組織區域商品流通的城市,一般都是區域內較大的商品生產基地,擁有較完善的商品流通體系、信息交換的設施和手段,以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是一定區域內的物資集散中心和商品消費中心。現代的商業城市往往由是該區域的經濟中心交通樞紐。由於商品生產交換的集中,引起銀行保險信托金融企業的集中,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也相當發達。商業城市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兩級。

技術革命對商業城市發展的影響[1]

  十八世紀以來,人類歷史上迄今已完成三次大的技術革命。以蒸汽動力技術為主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上葉),使生產技術方式機械化。以電力技術為主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使生產的技術方式在機械化的基礎上電氣化。以電子技術為主導的第三次技術革命(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使生產的技術方式在機械化,電氣化的基礎上自動化。這三次技術革命直接影響了農業工業商業以及社會進程,尤其對對商業城市的地理分佈,經濟發展,歷史意義,人口增長與分佈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對商業城市的地理分佈的影響

  每次技術革命,由於技術革新被掌握及運用的地區差異,因而帶動的商業城市的形成與發展也有明顯的地域性。

  商業城市的發展與工業、農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工農業發展的地方,其商業的發展必然繁榮。因此,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技術革命的國家,也是商業城市繁榮發展最早的國家。而英國的伯明翰、倫敦、曼徹斯特等商業城市,其附近有豐富的煤、鐵資源,資源的大量開采成就了這三座城市的繁榮發展。第二次技術革命,美國和德國能抓住機遇進行產品的革新,在煤鐵、河湖附近建立工業基地,從而促進了商業城市的發展,出現了當時最著名的兩大商業城市群:“美國五大湖城市群”和“德國魯爾區城市群”。第三次技術革命,日本抓住機遇迅猛崛起,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商業城市快速繁榮起來,太平洋沿海城市群,成為日本可以在經濟上與美國,德國抗衡的地區。而美國和德國,由於老的工業部門造就的商業城市,出現很多如環境、就業人口等問題,分別在西部和南部建立自己的新工業、發展了舊金山、慕尼黑等新的商業城市。

  (二)對商業城市的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技術革命的推進,各商業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演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一次技術革命,英國的伯明翰、倫敦,曼徹斯特等三個城市成為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煤鐵、紡織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英國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到了第二次技術革命,英國沒有再次抓住機遇進行產品革新,經濟發展被美國、德國超越,商業城市同樣遭到停滯不前的境遇,這個時期,美國的五大湖地區,德國的魯爾地區相繼出現了大批的經濟迅猛發展的城市,商業活動也得到飛速發展,美國的匹茲堡鋼鐵產量超過英國,成為當時的“鋼都”而底特律的汽車製造業開始迅速發展,很快成為汽車城”。第三次技術革命,作為戰敗國的日本,能通過新技術革新,很快地發展了本國的經濟,從而發展起沿太平洋一帶的經濟發達的城市帶,讓世人矚目。而此時的英國、德國,美國,商業城市也發生了變遷,如舊金山的矽谷”,德國南部的電子工業城市慕尼黑,一些老的商業城市也在努力通過新城區的建設來發展自己。

  (三)對商業城市的歷史意義的影響

  作為歷史上的技術革命造就的商業城市,其歷史意義之深遠可想而知。英國的伯明翰,原來只是一個小村莊,14世紀成為一個大鎮,第一次技術革命後,由於附近發現煤礦,城市迅速發展起來,1889年才被列入英國城市名錄,現在成為英國第二大商業城市,而伯明翰這個名字,成了第一次技術革命的代名詞,其市中心廣場有詹姆斯·瓦特紀念碑。曼徹斯特,是英國的第三大城市,是城市重建的一個典範,人們可以從這裡看到英國工業、商業的發展歷史。現在,這裡充滿了電子氣息,以電子化工印刷為中心,擁有重型機器,織布、煉油玻璃塑料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種行業,不僅是英格蘭西北部地區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業和就業中心。曼徹斯特曾是技術革命的開路先鋒。如今,它早已遠離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歲月,反而跨進了打扮時髦,到處聚會尋歡的青春少年時。美國的芝加哥,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但她與歷史上的技術革命更是密不可分。1833年才建立起的芝加哥市,從時間上來說,是第一次技術革命之後才建立的,而此時,正好是第二次技術革命萌芽的階段。芝加哥正是抓住了第二次技術革命的大好時機,大力發展鋼鐵紡織、機械製造業。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幾十萬工人舉行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日,取得了巨大勝利。五一國際勞動節即起源於此。美國的底特律,同樣是一個歷史還不到兩百年的城市,其歷史意義在於是世界的汽車製造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美國的“矽谷”舊金山、德國的硅地“慕尼黑、日本的”硅島”九州島等這些第三次技術革命發展起來的商業城市,則是電子工業的起源與發展的代表。

  (四)對商業城市的人口分佈與增長的影響

  人口的增長與分佈和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繁榮的商業城市往往是人口密集地。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第一次技術革命之後,人口增長逐漸加快。從第三次技術革命以來,人口更是快速增長。因此,在這三次技術革命當中,分別發展起來的商業城市,同樣也是人口增長快速的地區。第一次技術革命期間,英國的人口集中在伯明翰,倫敦、曼徹斯特等城市,而美國還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人口稀少,經濟發展落後。第二次技術革命之後,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經濟、人口、商業都得到迅猛發展,尤其集中在城市密集的五大湖地區。至今,歐洲西部、美國五大湖區、日本沿太平洋地區,依然是人口密集之地。

  (五)對中國商業城市的影響

  第一次技術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當時中國隨處在康乾盛世,但由於受專制政治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對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極力排斥,導致西方國家很快強大起來,中國的經濟卻沒有發生大的變動。中國沒有抓住這次機遇,而一落千丈最終成為列強的獵物,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時候,外商企業陸續在通商口岸出現。受外商企業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於近代企業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來了。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縣繼晶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第二次技術革命始於19世紀70年代,中國仍然是清朝封建統治,由於西方列強的侵入,清政府內外交困,戰爭也使中國失去了發展的機會,導致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1895年到1898年間,國內新創建的商辦廠礦企業,資本在萬元以上的由六十多家,其中8O%屬於輕工業,總投資額為一千二百多萬元,平均每年設廠十五家以上。原來基礎較好的上海、廣州、漢口天津等城市的工業,有所發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近代工業:但總體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的通商口岸。在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束縛和壓迫下,民族資本發展步履維艱。

  第三次技術革命始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當時的中國處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沒有發展技術革命的和平環境。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維護獨立、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技術經濟競爭中取得一定優勢,把發展技術作為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對第三次技術革命採取了引進吸收的態度,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發射上天等,但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封鎖、包圍,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犯的一些錯誤,始終沒有擺脫錨誤路線的束縛,技術革命也沒能快速的發展。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技術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帶動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形成了上海、南京、長江三角洲的汽車、鋼鐵製造和石化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江三角洲的電子製造工業中心等,這些工業中心的城市和工業中心周圍的一大批城市的商業、交通、入口等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成為人口密集之地。21世紀,以環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為代表的西南區域經濟正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從歷史上的三次技術革命對商業城市發展的多重影響中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科學技術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一個民族必須勇於學習和善於學習國外先進的成果,才能不斷強大,誰抓住機遇,誰就強大。鄧平同志多次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重視技術,重視人才,重視教育。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思想。其中提到: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我們西部地區應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利用技術和西部豐富的資源,推動西部區域經濟的建設步伐,促進我國社會的協調、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菊秀,秦月花.試論歷史上的三次技術革命對商業城市發展的多重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8(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業城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