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城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商业城市是指担负一定区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市,如国外的纽约、巴黎和我国的广州、上海等。作为组织区域商品流通的城市,一般都是区域内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拥有较完善的商品流通体系、信息交换的设施和手段,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一定区域内的物资集散中心和商品消费中心。现代的商业城市往往由是该区域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由于商品生产与交换的集中,引起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企业的集中,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也相当发达。商业城市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级。
技术革命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影响[1]
十八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迄今已完成三次大的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叶),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的基础上电气化。以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的基础上自动化。这三次技术革命直接影响了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社会进程,尤其对对商业城市的地理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意义,人口增长与分布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对商业城市的地理分布的影响
每次技术革命,由于技术革新被掌握及运用的地区差异,因而带动的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商业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工农业发展的地方,其商业的发展必然繁荣。因此,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技术革命的国家,也是商业城市繁荣发展最早的国家。而英国的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商业城市,其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资源的大量开采成就了这三座城市的繁荣发展。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和德国能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的革新,在煤铁、河湖附近建立工业基地,从而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当时最著名的两大商业城市群:“美国五大湖城市群”和“德国鲁尔区城市群”。第三次技术革命,日本抓住机遇迅猛崛起,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商业城市快速繁荣起来,太平洋沿海城市群,成为日本可以在经济上与美国,德国抗衡的地区。而美国和德国,由于老的工业部门造就的商业城市,出现很多如环境、就业、人口等问题,分别在西部和南部建立自己的新工业、发展了旧金山、慕尼黑等新的商业城市。
(二)对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技术革命的推进,各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演变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技术革命,英国的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三个城市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煤铁、纺织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到了第二次技术革命,英国没有再次抓住机遇进行产品革新,经济发展被美国、德国超越,商业城市同样遭到停滞不前的境遇,这个时期,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相继出现了大批的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商业活动也得到飞速发展,美国的匹兹堡钢铁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当时的“钢都”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开始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汽车城”。第三次技术革命,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能通过新技术革新,很快地发展了本国的经济,从而发展起沿太平洋一带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带,让世人瞩目。而此时的英国、德国,美国,商业城市也发生了变迁,如旧金山的硅谷”,德国南部的电子工业城市慕尼黑,一些老的商业城市也在努力通过新城区的建设来发展自己。
(三)对商业城市的历史意义的影响
作为历史上的技术革命造就的商业城市,其历史意义之深远可想而知。英国的伯明翰,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14世纪成为一个大镇,第一次技术革命后,由于附近发现煤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1889年才被列入英国城市名录,现在成为英国第二大商业城市,而伯明翰这个名字,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代名词,其市中心广场有詹姆斯·瓦特纪念碑。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三大城市,是城市重建的一个典范,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英国工业、商业的发展历史。现在,这里充满了电子气息,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种行业,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曼彻斯特曾是技术革命的开路先锋。如今,它早已远离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岁月,反而跨进了打扮时髦,到处聚会寻欢的青春少年时。美国的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但她与历史上的技术革命更是密不可分。1833年才建立起的芝加哥市,从时间上来说,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才建立的,而此时,正好是第二次技术革命萌芽的阶段。芝加哥正是抓住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钢铁纺织、机械制造业。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取得了巨大胜利。五一国际劳动节即起源于此。美国的底特律,同样是一个历史还不到两百年的城市,其历史意义在于是世界的汽车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的“硅谷”旧金山、德国的硅地“慕尼黑、日本的”硅岛”九州岛等这些第三次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则是电子工业的起源与发展的代表。
(四)对商业城市的人口分布与增长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繁荣的商业城市往往是人口密集地。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因此,在这三次技术革命当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同样也是人口增长快速的地区。第一次技术革命期间,英国的人口集中在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而美国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经济、人口、商业都得到迅猛发展,尤其集中在城市密集的五大湖地区。至今,欧洲西部、美国五大湖区、日本沿太平洋地区,依然是人口密集之地。
(五)对中国商业城市的影响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随处在康乾盛世,但由于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导致西方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的经济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时候,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来了。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晶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战争也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导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895年到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由六十多家,其中8O%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一千二百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的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近代工业:但总体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通商口岸。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和压迫下,民族资本发展步履维艰。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当时的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技术革命的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技术经济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把发展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第三次技术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始终没有摆脱锚误路线的束缚,技术革命也没能快速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带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形成了上海、南京、长江三角洲的汽车、钢铁制造和石化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制造工业中心等,这些工业中心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周围的一大批城市的商业、交通、入口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人口密集之地。21世纪,以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西南区域经济正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从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多重影响中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必须勇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大,谁抓住机遇,谁就强大。邓平同志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重视技术,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其中提到: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我们西部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利用技术和西部丰富的资源,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建设步伐,促进我国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 ↑ 谭菊秀,秦月花.试论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对商业城市发展的多重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