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1]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是用來衡量和反映農業生產方案、技術措施、農業投資項目經濟效果大小的一種尺度,是通過數值來反映農業生產經濟效果內容的具體形式。由於農業受多種因素影響,為全面度量農業生產經濟效果,需要設置一系列指標,從某一方面、某一範圍來反映經濟效果的大小。這些相互聯繫、相互補充、全面評價經濟效果的一整套指標,稱為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體系。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的一般構成[1]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評價包括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農業投入可以歸結為土地、勞動和資金三種資源;農業產出是人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全部使用價值量和價值量,從價值形態的角度看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全部產品或產值(C+V+M);二是凈產品或凈產值(V+M);三是剩餘產品或利潤(M)。將土地、勞動、資金這三類投入分別與全部產品、凈產品、剩餘產品這三類產出作對比,可以得出各式各樣的組合,它們的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便構成了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各項指標。
(一)土地生產率指標組
土地是農業生產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一切生產資源和勞動資源的利用效果基本都取決於土地生產率。在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有限,糧食問題是全國人民的頭等大事,因此,土地生產率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土地生產率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所取得的產量或產值。土地生產率指標組包括如下指標:
1.土地生產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土地生產率= | 農產品產量或產值 | |
土地面積 |
根據土地生產率的計算公式,按照評價的目的和內容,分母土地面積可以是播種面積、耕地面積或農用地面積,也可以是林地面積、草場面積和水面面積,分別用來評價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的經濟效果。也可以是包括耕地、林地、牧地、園地、苗圃、養殖水面等計算在內的農用地面積,用來反映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狀況;分子為農、林、牧、漁的產量或產值。目前常用的土地生產率指標及其計算方法如下:
單位播種面積產量或產值= | 農作物產量或產值 | |
農作物播地面積 |
按播種面積計算的土地生產率反映了農業先進技術的應用程度和精耕細作水平,常用於評價單項農業技術措施的經濟效果。
單位播種面積產量或產值= | 總產量或總產值 | |
總耕地面積 |
這一指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經濟效果指標,它能綜合地反映農業生產資源(耕地)的利用水平和農業先進技術的應用水平。但是,它局限於種植業範圍內,不能反映農業內部發展的經濟效果。
單位農用地面積產值= | 農林牧副漁總產值 | |
農用土地面積 |
這是一個綜合的土地生產率指標,它包括了耕地、林地、牧地、草場、菜地、果園、養殖水面等,可以綜合地反映農業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和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的狀況。經常用於評價農業區、農業規劃、耕地制度改革等綜合性農業技術措施的經濟效果。
例如,某農戶種植水稻10畝,共收穫稻穀5000千克,主產品產值為6500元,副產品產值為550元,主副產品產值合計為7050元,則每畝水稻產量為:5000千克÷10=500千克。每畝水稻產值為:7050元÷10=705元。
2.土地凈產值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土地凈產值率= | 農產品產值-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 | |
土地面積 |
地凈產值率指標,排除了轉入產品中生產資料價值的影響,它能確切地說明在單位土地面積上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水平,反映了人們對農業生產的最終要求和勞動成果,是評價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
例如,某農戶投入的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畜力、排灌、機耕作業費等物質費用共計2150元,其每畝水稻凈產值為:(7050元一2150元)÷10=490元。
3.土地盈利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土地盈利率= | 農產品總產值-生產成本 | |
土地面積 |
這一指標反映了在單位土地面積上消除了物化勞動和必要勞動消耗之後的影響,它表明瞭單位土地面積為社會所作貢獻的大小,能夠綜合地反映土地資源利用的最終成果。例如,某農戶用工為225個工,用工作價為2850元,則每畝水稻的純收益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l÷10=205元。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對農用土地進行經濟評價,還不能用凝結在土地上的勞動量與所取得的產量和產值表示,所以對土地投入只能採用占用土地面積而不能用價值量來表示,這是土地生產率指標的局限性。
(二)勞動生產率指標組
勞動時間的節約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是提高資源利用效果的基礎,因此,勞動生產率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勞動生產率是指在單位勞動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用勞動占用或消耗與生產成果的比值來表示。勞動占用或消耗,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占用或消耗;生產成果包括產品產量、產值、凈產值和盈利。由於目前物化勞動很難還原為勞動時間,物化勞動消耗很難用統一的尺度計算,目前常用的勞動生產率指標只反映單位活勞動所創造的農產品量或產值。經常使用的勞動生產率指標包括:
1.勞動生產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土勞動生產率=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
活勞動消耗量 |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物化勞動目前還不能準確地還原為勞動時間,一般只能採用單位活勞動時間(人年、人工時、人工日)所生產的產品數量表示,因此它是一個誇大了的指標,在實際應用中要特別註意。目前,計算農業勞動生產率一般用每個農業勞動力每年生產的農產品產量或產值(“人年”指標)來表示,它適用於企業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同一企業或地區內不同年份之間的比較,這種指標容易計算,但不很精確。農業勞動生產率也可以表示為每人工日生產的產品產量或產值,稱為“人工日”指標,還可以計算每工時的產量或產值,稱為“人工時”指標。“人工日”和“人工時”反映的是勞動者在1個工日和1個工作小時所生產的產品產量或產值。具體計算實例如下:
如果生產5000千克稻穀需花費2.5個常年勞動力,則用“人年”表示的勞動生產率為:5000千克÷2.5=2000千克或7050元÷2.5=2820元。該農戶按320個工日計算,每工日水稻產量為:5000千克÷320=15.625千克。每工日水稻產值為:7050元÷320≈22.03元。
2.勞動凈產值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勞動凈產值率= | 產品產量-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 | |
活勞動消耗量 |
這一指標是指單位活勞動所生產的凈產品數量,排除了物化勞動轉移過來的價值影響,能夠確切地反映活勞動為社會所創造的新價值。一些農業生產單位在用勞動生產率考察時,經濟效果提高了很多,但是仍然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情形,原因就在於過多地使用物化勞動,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並不多。這表明該指標能夠把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產增收統一起來,這對於充分合理的利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上例的數據,每個勞動力年生產的水稻凈產值為:(7050元一2150元)÷2.5=1960元。每工日生產的水稻凈產值為:(7050元一2150元)÷320≈15.3元
3.勞動盈利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勞動盈利率= | 產品產量-生產成本 | |
活勞動消耗量 |
這一指標是指單位活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剩餘產品數量,它反映了活勞動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即單位勞動力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是評價經濟效果的重要指標。同上,每個勞動力年生產的水稻盈利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2.5=820元。每工日生產的水稻盈利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320—6.41元。
(三)資金生產率指標組資金生產率指標反映的是農業生產投入的資金與生產成果的比值。由於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勞動量是用資金來補償的,因此,資金生產率能夠綜合地反映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比例關係,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效果指標。一般的,投入的資金包括消耗的資金和占用的資金,消耗的資金用成本產品率指標來考察,占用的資金用資金占用生產率來考察。這樣,資金生產率類指標可以包括兩方面的指標,即成本產品率指標和資金占用生產率指標,這兩方面的指標又可以從產品不同的計算範圍分別考察。經常使用的資金生產率指標有:
1.資金消耗指標
(1)成本產品率指標。常用的計算公式有兩個:
成本產品率=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
產品成本 |
單位產品(或產值)成本= | 產品成本 |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成本產品率通常用每百元成本提供的產品量或產值來表示;單位產品(或產值)成本通常用每千克產品或每元產值花費的成本來表示。顯然,這兩項指標互為倒數,成本產品率越高,單位產品成本越低。產品成本是指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勞動報酬,它包括了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消耗,所以成本產品率指標能夠綜合地反映全部產品或產值與全部勞動消耗的比例關係,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評價指標。
利用上述數據和公式計算可得:5000÷(2150+2850)×100%=100,即每百元生產的水稻產量為100千克;7050÷(2150+2850)×100%=141,即每百元成本生產的水稻產值為141元。利用單位產品成本公式計算,(2150+2850)÷5000=1.00元,即生產每千克水稻的成本為1.00元。
(2)成本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利潤率= | 利潤總額 | |
產品成本 |
由於利潤是補償了全部資金消耗以後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它反映了資金消耗同剩餘產品價值量的比例關係,比較突出地說明瞭由於技術進步而引起的資金應用的經濟效果,是一個廣泛應用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
例如,計算成本利潤率時,先計算利潤總額,利潤總額=產品產值-產品成本-稅金,如果稅金為300元,則利潤總額=7050-(2150+2850)-300=1750元,則成本利潤率為1750÷(2150+2850)×100%=35%。
2.資金占用指標
(1)資金占用產品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金占用產品率=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
資金占用 |
資金占用產品率是指單位資金占用量與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產值量的比例關係,它反映了資金利用的效果。由於生產中占用的資金數額較大,常採用占用百元資金生產的產量或產值來表示。一般的,占用的資金可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由於它們的價值轉移特點不同,對產量和產值的影響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分別考察其經濟效果。
固定資金占用產品率=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
固定資金占用 |
流動資金占用產品率= | 產品產量或產值 | |
流動資金占用 |
前一指標表明占用百元固定資金生產的產量或產值,後一指標表明占用百元流動資金生產的產量或產值。
(2)資金占用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金占用利潤率= | 利潤總額 | |
資金占用總量 |
資金占用利潤率反映了資金占用所取得的利潤情況,常用每占用百元資金取得的利潤進行衡量。在實際測算中,為了分別考察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占用對利潤的貢獻,也可以分別計算固定資金占用利潤率和流動資金占用利潤率。只要給出生產某產品的資金占用額,包括固定資金占用和流動資金占用,就可以分別計算出該產品的資金占用產品率(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占用產品率)、資金占用利潤率等指標。
(四)增產增收率指標組上述指標均為靜態指標,只能反映某個時點的農業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係,不能反映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變動趨勢。因此,設立增量動態指標有利於進行綜合效益的評價,有利於從動態的角度評價技術方案的優劣。這裡我們主要介紹增產增收率指標。增產是單位面積實物量的增加,增收是在價格既定的條件下單位土地面積收益的增加。農業生產的目的就是增產增收的統一。因此,增產增收率指標可以把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地反映農業生產的經濟效果,並反映農業生產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增產增收率指標是產量增長率與農業凈產值增長率之比。常用的計算指標包括:
1.產量增長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產量增長率= | 報告期產量的增量 | |
基期的產量 |
產量增長率指標可以是單位面積的產量增長率,也可以是總產量的增長率。
2.收入增長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收入增長率= | 報告期的收入增長率 | |
基期的收入 |
收入增長率指標可以是單位面積的凈收人增長率,也可以是總收入的增長率。
3.增產增收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增產增長率= | 收入增長率 | |
產量增長率 |
農業生產中,產量和收益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它們之間的組合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其比值可以出現由正到負的各種數值,為了計算的方便和便於比較,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採用下式進行計算:
|
|
顯然,當E=1時,表示增產幅度等於增收幅度;當E>1時,表示增產幅度小於增收幅度;當E<1時,表示增產幅度大於增收幅度。
(五)投資經濟效果指標
農業投資經濟效果是指農業投資後所獲得的有用效果與其耗費的比較。農業投資主要是農業基本建設的投資,因此,它不同於一般的生產過程,它的特點是投資額大,建設項目廣泛,投資收回時間長。由於農業投資經濟效果指標繁多,在現實的投資效果評價中不可能全部採用這些指標,因此常採用一些主要的指標來衡量投資效果,以反映投資效果的優劣。這些主要指標是:
1.單位投資年生產能力指標。這項指標是反映農業投資額與新增加的生產能力的比較關係。新增生產能力主要指每年評價新增加的產量、產值、純收益。計算公式為:
單位投資年生產能力= | 年新増生產能力 | |
投資總額 |
該指標主要表現形式為百元投資年產量、百元投資年產值、百元投資年盈利指標。
2.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額指標。該指標用於比較單位生產能力的投資額大小,反映單位生產能力對資金消耗和占用的情況,與單位投資年生產能力指標互為倒數。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額= | 投資總額年 | |
新増生產能力 |
3.投資回收期指標。該指標反映農業投入完成後,在生產過程中從實現的利潤中收回投資額的年限。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回收期(年)= | 投資總額 | |
年利潤增加額 |
例如,某村投資建設小型抽水站,投資建站費為15000元,柴油機及水泵費為5000元,建抽水站庫房為2500元,田間工程需花費2500元。建站後可增加水澆地150畝,每年可增加純收入5000元。由此計算的投資回收期為:(15000+5000+2500+2500)/5000=5(年)。需要註意的是,對於一些設備、工程等改造項目,在投資使用後無法直接計算利潤時,可採用成本節約額來計算投資回收期。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回收期(年)= | 投資總額 | |
投資前年總成本額-投資後年總成本額 |
投資回收期計算結果為時間,一般以年為單位,投資回收期越短,表明經濟效果越好。
4.投資效果繫數。該指標反映年新增利潤占投資總額的比值,是投資回收期指標的倒數,計算數值以小數或百分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效果繫數= | 年利潤增加額 | |
投資總額 |
顯然,投資效果繫數與投資回收期互為倒數,投資效果繫數表明單位投資額每年能夠增加的利潤,投資回收期則表明從投資利潤中收回投資額需要的年限。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設置的原則[1]
總的來說,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的設置應以經濟效果理論為依據,從實際需要和實際可能出發,要適應農業現代化管理需要和計算技術的發展水平,做到科學全面、簡便易行。一般的,設置農業生產經濟效果評價指標應遵循以下原則:
1.指標的設置要反映農業生產中各種生產資源和勞動成果之間的客觀經濟關係。具體的,評價指標的設置要反映農業生產過程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因果關係和函數關係。只有同時反映勞動成果和勞動消耗之間關係的指標,才是經濟效果指標。
2.指標的設置要能全面的反映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複雜內容。即評價指標的設置要能夠充分反映農業生產的特點,全面準確地反映農業技術經濟效果的複雜內容及其影響因素。它應當能夠反映出目前效果和長遠效果、局部效果和整體效果等方面的數量關係,以便從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層次來反映農業技術方案和措施的經濟效果。
3.指標的設置要反映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在現階段,農業生產過程仍然是勞動過程與價值過程的統一,因此,指標的設置必須符合農業生產過程的這一基本特征。換言之,在指標體系中既要設置價值指標,又要設置實物指標。
4.指標的設置要反映出農業生產的總體經濟目標。離開了總體目標來評價農業生產經濟效果就沒有可行性,就是無的放矢。因此,根據農業總體經濟目標來設置評價目標是極為重要的。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的總體經濟目標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所有設置的農業經濟效果評價指標都應當反映這個目標,為這個目標服務。
5.指標的設置應保證整個體系中各個指標含義明確,計算簡便。所謂指標含義明確,就是指在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都要有清晰的概念,並能確切的反映內容,而且可以看出其他指標問的內在聯繫。所謂計算簡便,就是指各項指標都容易用數值計算出來,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水平,能夠在實踐中應用。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的作用[1]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指標的作有:
1.有助於衡量農業生產經濟效果的大小,揭示取得這種經濟效果的技術原因和經濟條件;
2.有助於對農業生產經濟效果作出系統全面的評價,減少評價的隨意性和片面性;
3.有助於比較準確地反映評價對象的經濟效果,從而提高評價的準確性;
4.有助於系統地認識各種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便於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和評價目的選擇和應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