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是用来衡量和反映农业生产方案、技术措施、农业投资项目经济效果大小的一种尺度,是通过数值来反映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内容的具体形式。由于农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全面度量农业生产经济效果,需要设置一系列指标,从某一方面、某一范围来反映经济效果的大小。这些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全面评价经济效果的一整套指标,称为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的一般构成[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评价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农业投入可以归结为土地、劳动和资金三种资源;农业产出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从价值形态的角度看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全部产品或产值(C+V+M);二是净产品或净产值(V+M);三是剩余产品或利润(M)。将土地、劳动、资金这三类投入分别与全部产品、净产品、剩余产品这三类产出作对比,可以得出各式各样的组合,它们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便构成了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各项指标。
(一)土地生产率指标组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一切生产资源和劳动资源的利用效果基本都取决于土地生产率。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粮食问题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因此,土地生产率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土地生产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取得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如下指标:
1.土地生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 | 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 |
土地面积 |
根据土地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按照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分母土地面积可以是播种面积、耕地面积或农用地面积,也可以是林地面积、草场面积和水面面积,分别用来评价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经济效果。也可以是包括耕地、林地、牧地、园地、苗圃、养殖水面等计算在内的农用地面积,用来反映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分子为农、林、牧、渔的产量或产值。目前常用的土地生产率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或产值= | 农作物产量或产值 | |
农作物播地面积 |
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土地生产率反映了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和精耕细作水平,常用于评价单项农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或产值= | 总产量或总产值 | |
总耕地面积 |
这一指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济效果指标,它能综合地反映农业生产资源(耕地)的利用水平和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但是,它局限于种植业范围内,不能反映农业内部发展的经济效果。
单位农用地面积产值= |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 |
农用土地面积 |
这是一个综合的土地生产率指标,它包括了耕地、林地、牧地、草场、菜地、果园、养殖水面等,可以综合地反映农业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状况。经常用于评价农业区、农业规划、耕地制度改革等综合性农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
例如,某农户种植水稻10亩,共收获稻谷5000千克,主产品产值为6500元,副产品产值为550元,主副产品产值合计为7050元,则每亩水稻产量为:5000千克÷10=500千克。每亩水稻产值为:7050元÷10=705元。
2.土地净产值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土地净产值率= | 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 |
土地面积 |
地净产值率指标,排除了转入产品中生产资料价值的影响,它能确切地说明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水平,反映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最终要求和劳动成果,是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例如,某农户投入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畜力、排灌、机耕作业费等物质费用共计2150元,其每亩水稻净产值为:(7050元一2150元)÷10=490元。
3.土地盈利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土地盈利率= | 农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 | |
土地面积 |
这一指标反映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消除了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消耗之后的影响,它表明了单位土地面积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能够综合地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的最终成果。例如,某农户用工为225个工,用工作价为2850元,则每亩水稻的纯收益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l÷10=205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农用土地进行经济评价,还不能用凝结在土地上的劳动量与所取得的产量和产值表示,所以对土地投入只能采用占用土地面积而不能用价值量来表示,这是土地生产率指标的局限性。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组
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提高资源利用效果的基础,因此,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用劳动占用或消耗与生产成果的比值来表示。劳动占用或消耗,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占用或消耗;生产成果包括产品产量、产值、净产值和盈利。由于目前物化劳动很难还原为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消耗很难用统一的尺度计算,目前常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只反映单位活劳动所创造的农产品量或产值。经常使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包括:
1.劳动生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土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
活劳动消耗量 |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化劳动目前还不能准确地还原为劳动时间,一般只能采用单位活劳动时间(人年、人工时、人工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因此它是一个夸大了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目前,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一般用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人年”指标)来表示,它适用于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同一企业或地区内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这种指标容易计算,但不很精确。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可以表示为每人工日生产的产品产量或产值,称为“人工日”指标,还可以计算每工时的产量或产值,称为“人工时”指标。“人工日”和“人工时”反映的是劳动者在1个工日和1个工作小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或产值。具体计算实例如下:
如果生产5000千克稻谷需花费2.5个常年劳动力,则用“人年”表示的劳动生产率为:5000千克÷2.5=2000千克或7050元÷2.5=2820元。该农户按320个工日计算,每工日水稻产量为:5000千克÷320=15.625千克。每工日水稻产值为:7050元÷320≈22.03元。
2.劳动净产值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净产值率= | 产品产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 |
活劳动消耗量 |
这一指标是指单位活劳动所生产的净产品数量,排除了物化劳动转移过来的价值影响,能够确切地反映活劳动为社会所创造的新价值。一些农业生产单位在用劳动生产率考察时,经济效果提高了很多,但是仍然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形,原因就在于过多地使用物化劳动,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并不多。这表明该指标能够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产增收统一起来,这对于充分合理的利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例的数据,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的水稻净产值为:(7050元一2150元)÷2.5=1960元。每工日生产的水稻净产值为:(7050元一2150元)÷320≈15.3元
3.劳动盈利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盈利率= | 产品产量-生产成本 | |
活劳动消耗量 |
这一指标是指单位活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产品数量,它反映了活劳动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即单位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是评价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同上,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的水稻盈利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2.5=820元。每工日生产的水稻盈利为:[7050元一(2150元+2850元)]÷320—6.41元。
(三)资金生产率指标组资金生产率指标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与生产成果的比值。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量是用资金来补偿的,因此,资金生产率能够综合地反映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效果指标。一般的,投入的资金包括消耗的资金和占用的资金,消耗的资金用成本产品率指标来考察,占用的资金用资金占用生产率来考察。这样,资金生产率类指标可以包括两方面的指标,即成本产品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这两方面的指标又可以从产品不同的计算范围分别考察。经常使用的资金生产率指标有:
1.资金消耗指标
(1)成本产品率指标。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两个:
成本产品率=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
产品成本 |
单位产品(或产值)成本= | 产品成本 |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成本产品率通常用每百元成本提供的产品量或产值来表示;单位产品(或产值)成本通常用每千克产品或每元产值花费的成本来表示。显然,这两项指标互为倒数,成本产品率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产品成本是指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报酬,它包括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所以成本产品率指标能够综合地反映全部产品或产值与全部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评价指标。
利用上述数据和公式计算可得:5000÷(2150+2850)×100%=100,即每百元生产的水稻产量为100千克;7050÷(2150+2850)×100%=141,即每百元成本生产的水稻产值为141元。利用单位产品成本公式计算,(2150+2850)÷5000=1.00元,即生产每千克水稻的成本为1.00元。
(2)成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
产品成本 |
由于利润是补偿了全部资金消耗以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它反映了资金消耗同剩余产品价值量的比例关系,比较突出地说明了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资金应用的经济效果,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例如,计算成本利润率时,先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产品产值-产品成本-税金,如果税金为300元,则利润总额=7050-(2150+2850)-300=1750元,则成本利润率为1750÷(2150+2850)×100%=35%。
2.资金占用指标
(1)资金占用产品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
资金占用 |
资金占用产品率是指单位资金占用量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产值量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资金利用的效果。由于生产中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常采用占用百元资金生产的产量或产值来表示。一般的,占用的资金可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由于它们的价值转移特点不同,对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分别考察其经济效果。
固定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
固定资金占用 |
流动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品产量或产值 | |
流动资金占用 |
前一指标表明占用百元固定资金生产的产量或产值,后一指标表明占用百元流动资金生产的产量或产值。
(2)资金占用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占用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
资金占用总量 |
资金占用利润率反映了资金占用所取得的利润情况,常用每占用百元资金取得的利润进行衡量。在实际测算中,为了分别考察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占用对利润的贡献,也可以分别计算固定资金占用利润率和流动资金占用利润率。只要给出生产某产品的资金占用额,包括固定资金占用和流动资金占用,就可以分别计算出该产品的资金占用产品率(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占用产品率)、资金占用利润率等指标。
(四)增产增收率指标组上述指标均为静态指标,只能反映某个时点的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变动趋势。因此,设立增量动态指标有利于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价,有利于从动态的角度评价技术方案的优劣。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增产增收率指标。增产是单位面积实物量的增加,增收是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收益的增加。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增产增收的统一。因此,增产增收率指标可以把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地反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并反映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增产增收率指标是产量增长率与农业净产值增长率之比。常用的计算指标包括:
1.产量增长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产量增长率= | 报告期产量的增量 | |
基期的产量 |
产量增长率指标可以是单位面积的产量增长率,也可以是总产量的增长率。
2.收入增长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增长率= | 报告期的收入增长率 | |
基期的收入 |
收入增长率指标可以是单位面积的净收人增长率,也可以是总收入的增长率。
3.增产增收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增产增长率= | 收入增长率 | |
产量增长率 |
农业生产中,产量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比值可以出现由正到负的各种数值,为了计算的方便和便于比较,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
|
显然,当E=1时,表示增产幅度等于增收幅度;当E>1时,表示增产幅度小于增收幅度;当E<1时,表示增产幅度大于增收幅度。
(五)投资经济效果指标
农业投资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投资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与其耗费的比较。农业投资主要是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过程,它的特点是投资额大,建设项目广泛,投资收回时间长。由于农业投资经济效果指标繁多,在现实的投资效果评价中不可能全部采用这些指标,因此常采用一些主要的指标来衡量投资效果,以反映投资效果的优劣。这些主要指标是:
1.单位投资年生产能力指标。这项指标是反映农业投资额与新增加的生产能力的比较关系。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指每年评价新增加的产量、产值、纯收益。计算公式为:
单位投资年生产能力= | 年新増生产能力 | |
投资总额 |
该指标主要表现形式为百元投资年产量、百元投资年产值、百元投资年盈利指标。
2.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指标。该指标用于比较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额大小,反映单位生产能力对资金消耗和占用的情况,与单位投资年生产能力指标互为倒数。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 | 投资总额年 | |
新増生产能力 |
3.投资回收期指标。该指标反映农业投入完成后,在生产过程中从实现的利润中收回投资额的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年)= | 投资总额 | |
年利润增加额 |
例如,某村投资建设小型抽水站,投资建站费为15000元,柴油机及水泵费为5000元,建抽水站库房为2500元,田间工程需花费2500元。建站后可增加水浇地150亩,每年可增加纯收入5000元。由此计算的投资回收期为:(15000+5000+2500+2500)/5000=5(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设备、工程等改造项目,在投资使用后无法直接计算利润时,可采用成本节约额来计算投资回收期。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年)= | 投资总额 | |
投资前年总成本额-投资后年总成本额 |
投资回收期计算结果为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4.投资效果系数。该指标反映年新增利润占投资总额的比值,是投资回收期指标的倒数,计算数值以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效果系数= | 年利润增加额 | |
投资总额 |
显然,投资效果系数与投资回收期互为倒数,投资效果系数表明单位投资额每年能够增加的利润,投资回收期则表明从投资利润中收回投资额需要的年限。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设置的原则[1]
总的来说,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的设置应以经济效果理论为依据,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管理需要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水平,做到科学全面、简便易行。一般的,设置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的设置要反映农业生产中各种生产资源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客观经济关系。具体的,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只有同时反映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之间关系的指标,才是经济效果指标。
2.指标的设置要能全面的反映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即评价指标的设置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它应当能够反映出目前效果和长远效果、局部效果和整体效果等方面的数量关系,以便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次来反映农业技术方案和措施的经济效果。
3.指标的设置要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在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仍然是劳动过程与价值过程的统一,因此,指标的设置必须符合农业生产过程的这一基本特征。换言之,在指标体系中既要设置价值指标,又要设置实物指标。
4.指标的设置要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目标。离开了总体目标来评价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就没有可行性,就是无的放矢。因此,根据农业总体经济目标来设置评价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所有设置的农业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都应当反映这个目标,为这个目标服务。
5.指标的设置应保证整个体系中各个指标含义明确,计算简便。所谓指标含义明确,就是指在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都要有清晰的概念,并能确切的反映内容,而且可以看出其他指标问的内在联系。所谓计算简便,就是指各项指标都容易用数值计算出来,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1]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指标的作有:
1.有助于衡量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大小,揭示取得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和经济条件;
2.有助于对农业生产经济效果作出系统全面的评价,减少评价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3.有助于比较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经济效果,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4.有助于系统地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选择和应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