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服装生产管理(Gar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Apparel Production Management)
目录 |
什么是服装生产管理[1]
服装生产管理是指服装生产从投料到产品完成的全过程的管理,同时也包括与服装生产有关的生产要素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及其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的内容[2]
1.服装生产工程管理
服装生产工程管理是指服装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即从材料到成衣的全程管理。它包括四个阶段工程的管理:准备工程管理;裁剪工程管理;缝制工程管理;整理工程管理。
2.与服装生产工程有关的经济管理
其中包括:劳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
3.服装生产的安全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的职能[1]
1.计划
服装生产的整个管理过程都必须从计划开始。计划就是为企业管理制定目标,也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指导方针和确立行动方案。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计划职能包括确立目标、决策和制定计划方案等内容。在通过市场调研、预测后,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和方针,制定和选择与本企业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计划方案。计划正确与否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计划是比较难制定的,特别是服装商品的计划,其品种、款式、颜色必须要紧密关注时尚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
2.组织
组织要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服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挑选和配备企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调整和改善组织系统,使其向服装企业目标有效运行的一种活动。根据服装生产品种的繁简和批量大小,组织设置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尽可能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同时,生产组织工作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顺应生产规律,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为了确保生产组织工作的落实,生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健全生产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比如:原辅材料检验制度,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制度,材料准备确认制度,技术准备复核制度,生产车间的首件封样制度,样板及工艺文件的复核制度,车间现场的文明生产制度等。
3.协调
协调就是对生产管理内部或外部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节商洽,使他们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建立起良好的配合关系,以免产生管理上无效的内耗,便于有效地达到生产管理目标。协调的范围涉及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车间之间、同事之间。在服装生产管理上需要协调的内容有:领导预测生产能力与车间实际生产能力的矛盾、经营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矛盾、原辅材料供应与使用部门的矛盾、技术部门与质量监督部门的矛盾、生产车间与设备保养部门的矛盾、劳动人事部门测定的工时定额与车间达标的矛盾、技术部门下达的一级排料与裁剪车间实际用料的矛盾、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矛盾、执行服装标;隹与客户特殊的技术要求的矛盾等等,都要通过生产管理部门的协调,得到合理的解决。生产管理部门的协调必须贯彻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既要符合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到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利益的兼顾,妥善协调,合理解决。
4.监督
监督的基础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依据则是生产定额、技术指标,包括材料准备、技术准备、生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监督就是对生产的;隹备工作以及生产全过程的实际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实际执行与原生产计划有不相符合之处,分析原因,采取必要对策,及时解决问题。检查必须以预防为主,使生产上的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生产过程之中。生产准备工作方面的监督有:原辅材料是否到位;原辅料的品种、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工艺流程组织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工艺装备是否与生产品种相适应;技术准备的样板是否准确齐全:工艺文件是否做到完整性、;隹确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检查工艺文件的执行,流水作业的运作是否正常,产品质量是否达到工艺标;隹等。监督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执行计划的保证。
服装生产管理的构成要素[3]
服装生产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1.人力
人力主要指服装企业的作业人员,这些人员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还要有技能程度和努力程度的要求。
2.物力
物力主要指原材料、设备和加工工艺要求。原材料不仅包括数量的要求同时还包括物化性能、配伍性、加工难易程度等的要求。
3.财力
财力主要指资金。生产成本费用和周转情况等。
服装生产管理研究的对象[1]
1.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资金、信息、技术等。
2.高效率地组织生产过程。服装生产过程的分工较细,需确立恰当的分工协作关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协调性。
3.研究和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许多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对服装企业的生产起到帮助和推动的作用。
服装生产管理的任务[1]
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任务,是把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管好用好,力争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具体地说,服装工程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确保信息渠道的通畅、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及时掌握服装的流行趋势、流行周期、市场发展趋向及大众消费意向。不断开展技术革新,及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应用技术,以提高工作时效。有计划地推进技术改造,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适应能力。
管理科学,建立结构合理、现代有序、人员精简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做好生产计划、生产组织、指挥实施、协调关系、控制过程等工作。实行严格的工作纪律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培养全体员工的品牌意识。
确保以人为本,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组织精明强干的员工队伍,同时正确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各类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提高生产力,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原辅材料的采购质量、库存数量的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物料消耗,杜绝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支出,培养全体员工的经济效益意识。
加强客户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有效开发潜在客户,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确保用户至上,培养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
服装生产管理的原则[1]
1.保证经济效益的原则。经济效益不仅是服装生产企业的出发点和核心,而且也是企业的生命。
2.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和进行管理。只能是服装生产企业适应市场,不能要求市场适应服装生产企业,通常称为“市场出题目,企业做文章”。
3.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就是对服装生产过程按照成衣化生产的目标、要求、特点和规定进行管理。它不同于经验管理,不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改变,而且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确保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服装生产管理的方法[1]
(一)PDCA循环法
PDCA循环法是服装生产管理的科学工作方法。PDCA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或改进)的缩写。
P阶段:经过分析研究,确定管理目标或项目,拟定相应措施。
D阶段:根据拟定的计划或措施,分工协作,贯彻执行。
C阶段: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的结果,考虑取得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A阶段:总结经验教训,肯定经验,并纳入有关标准、制度或规定;对教训,查明原因,并作为本次循环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解决,防止类似教训重现。
(二)基本方法
1.实行分工合作,以促使各个生产环节同步协调,各级管理人员要有相应的权限和职责,层层负责,达到指挥统一。
2.各生产部门、生产车间、生产线要环环相接、首尾相接,以利于及时反馈、改进、协调。
3.贯彻执行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要奖罚分明,以维护正常、规范的生产秩序。
4.运用行政、经济、思想等手段,采用奖励、鼓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服装生产管理的特点[1]
现代化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技术数字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
1.管理组织高效化
根据服装企业先进合理的定员标准,简化办事手续,建立服装生产流水线、销售渠道的管理体制,灵敏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劳动效率。
2.管理方法科学化
科学化包括管理规律化、最优化和文明化等。
管理规律化,就是要根据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服装市场营销等经营规律进行管理。
管理最优化,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多种方案中,根据客观规律,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管理文明化,是指服装企业的管理者在建设先进的服装生产厂房、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服装生产线的同时,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地进行工作,提高效率,而不应让职工高强度地、长时间地操作单调的机器。
3.管理技术数字化
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大到企业的决策、市场预测和制定计划,小到搞一项统计资料,都应力求准确无误,而不能凭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决定。要采用经济数学方法,在服装生产的各项工序流程中,进行记录、统计和定量分析,掌握充分的数据,使主观符合客观,避免盲目。
4.管理手段电子化
服装市场,一日三变,作为现代化的服装企业,必须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决策,以便及时、合理地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决策是否迅速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经营中所得到的信息的综合、分析、储存、传递和反馈是否齐全、准确、及时等。比如说,北京的顺美服装有限公司建立顾客档案库,向顾客发送顺美报,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这一切,都需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管理电子化。
5.管理方式民主化
民主化是指在发挥管理人员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运用民主方式,使企业的员工加入到民主管理中来。在服装企业中,特别要注意调动服装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广大员工的高度智慧和丰富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
6.管理人员专业化
现代化的企业,要求更精确细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这就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又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水平随着科技进步要不断提高。
我国服装生产管理的现有结构[2]
我国大中型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一般分为三级管理:厂级管理、车间管理和班组管理。
厂级管理的职责是:制定全厂生产管理的目标或项目,拟定相应的措施;给车间下达管理任务,并组织车间贯彻执行各项措施;检查车间任务执行的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
车间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把厂部下达给车间的管理任务再分解到各个班组;检查各班组的任务执行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并传达到各班组。
班组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把车间下达到班组的管理任务再具体分解落实到个人;检查每个生产工人的任务执行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并传达到个人。
至于小型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通常很难进行分级管理,往往是由厂长(或老板)负责或指定专人负责,从制定计划和措施到实施再到检查总结,都由一两个人全包下来。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可能按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
我国服装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3]
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是相对落后的。加上我国服装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产业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越来越快,生产由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甚至单件生产的生产类型过渡,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质量日益提高。成本日趋降低,售后服务日趋完善,这对现代服装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又推动了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一、组织的动态化
传统的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是金字塔型的多极管理,一般都是直线型职能制的形式。它们是和过去的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相适应的。为了适应当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则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变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出现两种新的动态的生产组织机构模式:
①柔性多变动态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很多工作的并行工程,从而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②虚拟组织结构。它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弱化具体机构形式,达到全方位的借用外力,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二、产品设计智能化
传统的产品设计主要靠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通过手工进行,但时至21世纪,新产品的研制与设计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其自动模拟、自动绘图、自动计算、易修改、易控制,并能与生产设备直接联接以及直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等优点而赢得了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的信赖。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与生产系统联接,实现设计与生产加工同步,从而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三、生产计划精确化
传统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用的是累积编号法和提前期法,利用这些方法编制的计划比较粗,零部件的库存量比较大,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人们相继开发出了MRPII的软件系统和JIT的生产系统。MRPII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预测,确定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利用MRPII系统输人信息,然后对产品进行分解,列出物料清单;接下来按物料需求理论对物料清单进行分解,根据对原材料不同的需求时间进行信息反馈,作出调整,使整个系统处于动态优化状态。MRPII系统把企业各个系统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从而使企业进行迅速、准确、高效的计划管理。它由代表顾客需求的订单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和工序流程计划,每个工作中心均按照当时零部件的需要,向前工序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前工序工作中心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JIT的生产系统要求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库存,从而使生产计划更加准确、精确化。
四、生产制造柔性化
在工业化时期服装企业主要是采用标准化、专业化、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它与当今时代人们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则需要建立根据顾客需求随时调整产品品种、款式和生产批量的柔性生产体系。在柔性生产线上,同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出不同风格、个性的产品,在这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具有可调节、可延伸、可升级功能的生产控制程序。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将被高精度、高智能、高自动修复的生产控制程序所代替。
五、生产过程最优化
传统的生产过程往往允许仓库内有一定的库存量,允许制造过程中有一定的废品,从而使得生产成本较高。而现代生产管理,则树立“零”的观念,即要求一切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副效应趋近于“零”,使得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这种观念正激发人们向管理的极限迈进。
所谓零缺陷,按照国际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的解释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比如当今许多企业都极力完善售后服务,而高质量的产品,将使售后服务降至最低,而零缺陷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售后服务。
(2)零库存。
除了必要的原材料或零件确因特殊原因难以控制外,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尽可能彻底执行零库存。通过建立卫星工厂,进行统一调度,使服装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顾客需要的全部产品,并直接装到货柜内送给顾客,这样就不需要成品仓库了。从以上还可以看出,零库存是以零缺陷为前提条件的。
(3)零准备时间。
利用经济批量确定批量大小的原则,可使库存总费用最小,而库存总费用由仓库保管费和准备费所决定。大批量意味着库存量高,仓库保管费用高;而小批量则库存量低,仓库保管费用也低;但批量小,准备次数必然增多。为了解决此矛盾,可自动化周边设备以减少动作的浪费及搬运的浪费,并用价值工程分析加工作业,对不精练的作业加以改善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整个生产过程是效率最高,各种浪费最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
写的 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