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經濟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Economic Policy)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Economic Policy)

目錄

經濟政策定義

  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的政治和經濟任務,或為指導和調節經濟活動,所規定的在經濟生活上的行動準則和措施,主要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等。經濟政策本來屬於上層建築,但是由於它既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產力的反映,又會對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產力產生強大的反作用,能促進或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它是經濟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   

經濟政策主要措施

  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保持連續性,左右搖擺的經濟政策必然會給經濟運行帶來損失;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要有一定的“彈性”,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必須對經濟政策作相應的調整。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正確的經濟政策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佈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係,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經濟政策的分類

  經濟政策有巨集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政策之分。

  巨集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等;

  微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對干擾市場正常運行的立法以及環保政策等。

經濟政策的階級利益

  在階級社會裡,經濟政策是由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制定的。奴隸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鞏固對奴隸的統治和殘酷剝削奴隸的剩餘勞動。封建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榨取沉重的封建地租及各種貢賦。資產階級國家的經濟政策,是保證資產階級通過對雇佣勞動者的剝削獲得高額利潤的手段。雖然,處在上升階段的剝削階級有可能制定和社會發展的利益相一致的經濟政策,但是隨著這些階級的日益衰朽,它們的經濟政策總的說來是和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相矛盾的,並且必將導致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體現著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它的目的是實現政黨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迅速發展生產力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並最終實現消滅階級差別的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正確的經濟政策能在整個社會範圍內發生顯著的作用,給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以巨大的推動,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極為慎重地制定經濟政策。制定正確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要依據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發生作用的經濟規律,力求反映它們的要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關係,以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由於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們主觀認識之間會存在著矛盾,它也將表現為經濟政策和客觀經濟規律之間的矛盾。經濟政策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以其是否有利於促進勞動人民生產積極性的發揮和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檢驗的標準。在經濟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通過實踐的檢驗和經驗的總結,改變經濟政策中那些錯誤的或過時的內容,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增加新的內容或制定新的政策,將會有助於社會生產關係的調整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政策有效性評價

  瞭解各項主要經濟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給評價現狀和預測未來做鋪墊,因為對各種經濟政策進行分析總是圍繞其政策目標、政策手段與工具等進行的,對各項政策的功能特性有一大體認識,在評價和預測時就易於把握大方向。

評價經濟政策的步驟

  一般說來,分析評價各項經濟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確定評價分析的標準。一般說來應以各項經濟政策的政策目標為依據。

  第二,比較各經濟政策實施後的實際結果與政策目標,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評價政策手段的有效性;有時還應分析由於某項經濟政策實施給其他方面帶來的間接影響。

  第三,根據上一步所得結論,結合新形勢的新要求,預測下一階段可能會實施的政策。

評價經濟政策的原則

  為保證評價效果正確、有效,對經濟政策的評價必須堅持下麵兩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由於各項經濟政策的政策目標都是多元的,那麼其效應必定也是多元的;另外,政策效應不僅包括經濟效應,往往還包括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因此,對政策有效性進行評價必須考慮到各項經濟政策的各個目標的實現狀況,不能只要增長不要穩定,也不能只講規模忽視效益,等等。

  必須從多方面、從整體上評價政策效應的好壞,只有這樣才可能對某一政策實施所造成的後果有全面、準確的認識,才能為下階段的預測提供可靠的依據。

  2、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是指評價應有客觀標準,不能只從主觀出發來判斷效應的好壞。不同的投資者由於其所處地位、環境、自身實力等有差異,出發點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憑主觀判斷,很可能對同一現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顯然不利於發現真實的客觀狀況。因此,評價政策效應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儘量讓數字與資料來說話。

評價政策效應要考慮的兩個問題

  第一,評價政策效應應考慮到政策的機會成本的大小。所謂政策機會成本是指經濟政策實施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放棄的其他方面的效益。這可以用付出的代價的大小來衡量。這一代價可以是物質代價,如人力、物力、財力等;也可以是精神代價,如由於政策實施所引起的社會矛盾等。舉例來說,如果政策為實現物價穩定目標而對城鎮居民進行價格補貼,在總量資金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意味著政府用於其他方面的開支要相應減少,特別是減少了用於經濟建設的資金,這會使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受到一定影響。如果為實現物價穩定而在其他方面付出的代價太大,那麼就可以認為這一政策是不成功的,在下一階段很可能就不會再採用這一政策。

  第二,在進行評價時還應考慮到另外一個具體的問題,即經濟政策效應的間接性問題。經濟政策往往從其政策目標或手段本身無法直接反映出來,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指標間接反映。例如,對於資源優化配置目標來說,"優化"就是一個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對"優化"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把它轉化為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可衡量的指標,才便於作出客觀判斷。由於各項經濟政策種類繁多,反映這些目標的指標更是不勝枚舉,限於篇幅,這裡只能就資源優化配置、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增長、收入公平等六大巨集觀經濟目標作一介紹。這是因為,各項經濟政策均以這六大目標為根本目標,那麼其實現狀況顯然可以反映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

  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是經濟結構合理化與經濟效益的提高,由此,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和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就成為觀察資源是否優化配置的標準。如何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本章第二節已經講過,這裡不再重覆。至於反映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從巨集觀經濟角度講,主要是全要素生產率,即國內生產總值與全部生產要素綜合投入量的比率。

  這一指標可反映單位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值越大表明資源使用效率越好。更具體地講,國民經濟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的生產要素概括起來可分為勞動力與資本(或資金)兩部分,那麼與之相對應,全要素生產率也可分為兩個部分生產率比率:全員勞動生產率與資產產值率,它們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雖然各有自身衡量標誌,但它們都體現了在資源有效利用條件下,經濟系統地穩定發展,因此,可以把這三個目標綜合為一個經濟穩定目標加以判斷。經濟穩定與否在巨集觀領域最直接地表現就是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是否平衡。顯然,使社會總供求處於平衡的經濟政策其效應是好的。

  經濟增長目標主要通過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兩個指標體現出來。在其他條件許可時,經濟增長速度即國民生產總值與即民收入增長速度越快,表明政策效應越好。

  對於收入公平目標的衡量爭議較多,目前提出的表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較有代表性的有洛倫茨曲線帕累托曲線基尼繫數、庫茲涅茨指數等,其中,庫茲涅茨指數是比較直觀的一個。庫茲涅茨指數又叫相對收入階層分佈,它代表一定收入水平以下的階層所占的比重,這就是現實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標。

經濟政策對經濟運行與投資的影響

  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與計劃體制相比較,市場機制無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場機制並非萬能的,它還存在著許多缺陷,而這些缺陷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在巨集觀上表現為一個盲目、自發的過程,一方面,單個市場主體對於信息的獲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市場主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當價格信號顯示出某種產品的生產有利可圖時,生產者會蜂擁而至,趨之若鶩;一旦該產品生產過剩、相對價格水平自動降低時,商品生產者明白過來已為時晚矣。

  這種盲目、自發的過程必然會導致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又如,市場機制還會造成社會收入兩極分化、壟斷、企業內部行為經濟性與其外部行為不經濟的對立等現象,同時在社會領域里,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也會大大降低。所有這些,都是市場機制自身固有而無法避免的缺陷,都會破壞市場作用的發揮。所以,經濟運行客觀上要求作為巨集觀管理者的政府對市場進行調控與管理,以彌補或消除其缺陷,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政府對經濟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制定並實施各種經濟政策來進行的,針對不同的目標,政府可以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

  各種經濟政策在具體實現手段上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運用政府開支與稅收等工具來干預經濟的運行,而貨幣政策則主要運用公開市場業務、調整再貼現率存款準備金比率等三大工具來實現政策目標。但是從實質上講,各種手段、工具都是通過對社會供給總量與需求總量的調節來實現各自政策目標的;同時又因為在短期內影響社會供給總量變動的因素如生產技術、資本設備的數量與質量、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等都可視為不變因素,因此,政府對經濟的調節就是在總供給為既定的前提下,來調節總需求,即進行需求管理。如果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有效需求不足,就會存在緊縮的缺口,引起經濟增長停滯等問題,此時政府就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來調節總需求,促進總供需的平衡;如果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存在過度需求,則會存在膨脹的缺口而引起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等,政府就應該採取緊縮性政策措施來抑制總需求,促使供需趨向平衡。

  政府所採取的這些或松或緊的政策,將對經濟運行產生重大影響,自然也會涉及到投資領域。投資是在整體經濟大環境中進行的,當經濟出現過熱局面、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必然會採取各種緊縮性政策抑制過度需求,如增加稅收、緊縮銀根、提高利率等等,對投資者來說勢必增大其籌措投資資金與投資物品的難度,降低其投資收益水平,因此投資行為受到抑制。反之,景氣不旺、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的擴張性政策措施如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稅率利率、增加進口等,都將會刺激有效需求,投資者此時投資不僅易於籌措資本與投資品,還可降低投資成本,所以投資需求將會增大。如果投資者能夠及時預測政府針對不同經濟運行態勢所採取的政策措施,那麼必可先發制人,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等到政策公佈之後,即可穩收厚利。因此,對投資者來說,經濟政策分析技術構成了巨集觀分析技術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經濟政策分析的首要步驟是瞭解各種經濟政策的功能特性等。只有對各種經濟政策的目標、政策手段、政策工具、種類等等有全面認識,才能知道在何種經濟形勢下應採取何種政策措施,才可能作出正確的分析與預測。其次,是對現行政策有效性的評價,目的在於瞭解目前實行的政策取得了何種成效,在哪些地方還存在不足,在哪些領域失去效用等,為預測下階段可能的政策措施打基礎。最後,是對計劃年度政策目標及政策目標選擇的預測。前面已經講過,政府制定各種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方面: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及其他因素如國內國際政治條件的變化等。因此,投資者進行預測也應該從這幾方面進行。

  關於經濟政策分析有一點必須著重指出,即對經濟政策的分析必須結合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方可進行。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並非無本之木,它總是產生於一定經濟環境之中,為一定的經濟目的服務的。因而只有在深入瞭解整體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才可能正確分析各項經濟政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23.229.* 在 2008年3月7日 23:29 發表

挺好

回複評論
110.80.33.* 在 2016年3月18日 18:03 發表

會更好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