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帕累托曲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帕累托曲線/PARETO曲線/柏拉圖曲線(Pareto curve)

目錄

什麼是帕累托曲線

  排列圖中有兩個縱座標,一個橫座標,幾個直方形和一條曲線。左邊的縱座標表示頻數(件數金額等),右邊的縱座標表示頻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時,為了方便,也可把兩個縱座標都畫在左邊。橫座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個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從左至右排列;曲線表示各影響因素大小的累計百分數,這條曲線稱帕累托曲線。

Image:排列图.gif

  通常把累計百分數分為三類:0~80%為A類,是累計百分數在80%的因素,顯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計百分數80~90%的為B類,是次要因素;累計百分數在90~100%的為C類,這一區間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V.帕累托在研究個人所得的分佈狀態時,用坐標曲線反映出“少數人的收入占總收入絕大部分,而多數人收入很少”的規律。 1951年,美國管理學家H.F.戴克(H.F.Dickie)發現庫存物品中也存在類似的規律,用曲線描述這一規律,定名為 ABC分析。1951~1956年美國統計學家J.M.朱蘭質量管理中應用了這一分析,並取名為帕累托曲線。1963年,美國管理學家P.F.德魯克(1909~2005)在研究企業經濟效果管理效果時,貫串了ABC分析的基本思想。目前,ABC分析已發展成一種重要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和企業管理的基礎方法。

帕累托曲線的提出

  新經濟已引發公眾對財富分配差異的再次關註,經濟不平等的原因和後果,爭論可上溯到亞當·史密斯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時代。遺憾的是,十八、十九世紀的古典經濟學家基本上是不管事實,玄空討論。直至十九世紀末,統計學成功廣泛應用在生物學和心理學後,事情才有轉觀。帕累托是首個真正系統化用實證數據研究收入分配的學家。他引用不同地域與時代的數據,從英格蘭,多個義大利和德國城邦、巴黎,甚至古代秘魯和切諾基印第安部落,把累積收入分佈描繪在雙重對數圖上,發現他們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條直線,下端有切口,斜率很相近;頻率分佈則非常傾斜,幾乎成單邊,起始於某種最低收入,和正態分佈相比,嚴重不對稱,帕累托稱為“社會金字塔”。這便是著名的帕累托曲線。

  帕累托並不滿足於大量證據,他還想解釋為什會這樣,後世一輪又一輪的爭議便埋下伏筆。亞當·史密斯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等古典派學者總認為存在並想找出糾正財富分佈的機制,帕累托不以為然。當然,機遇、社會機制和人性本身均可能是收入分佈不平等的根源,但如此跨時空、跨地域、跨文化的財富分佈相似性,怎可能把社會機製作為重要根源?這些社會具有很大的機制差異,而且經濟結構發生根基式變化後,帕累托定律仍然不變,帕累托便發出驚人之言:收入分佈主要是由人性本身而來。他認為帕累托曲線對應的是潛在的人類能力分佈,又由生存的必需加以切斷,所以收入分佈曲線有一切口。那些低於平均能力的個人或不能生存或必須由他人持有。而且更具創意的論斷是,這種相似性極強的收入分佈主要是由於最成功者有控制社會資源的強烈意志。不同的環境與經濟機制可能很有力影響一個社會的物質豐裕程度,但不管有何千差萬別,不同社會獎勵不同個性,人性最終決定這種社會爭鬥的勝利者,以及相應的物質分配。人性也決定人們趨於接受某種比例,不是無休無止拚打下去。社會工程或左或右,人性品調或東或西,但這一根本事實無法改變,帕累托認為其曲線定律是一個均衡狀態,一旦社會偏離這個狀態,自動的力量又會把它發展調整回去。所以用立法來進行收入再分配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不管機制結構如何,最適者終會要求具有總體收入中的明明白白的一個部分與比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Dan,Cabbage,杨子江,Yixi.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帕累托曲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