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米倫缺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
目錄 |
麥克米倫缺口是指現代中小企業由於普遍存在著金融資源短缺,特別是長期融資由於金融資源供給不足而形成的巨大資金配置缺口。
在一國金融體制中,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並不是現在、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問題。其實,早在70年前人們對中小企業融資缺口的問題已有所認識。在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大爆發時,英國政府為制定擺脫危機的措施,指派以麥克米倫爵士為首的“金融產業委員會”調查英國金融業和工商業。1931年,該委員會在提交的報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的論斷。報告認為,在英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對資金的需求高於金融體系願意提供的數額。這種融資缺口又稱為“信用配給不足”,其定義為“資金的供給方不願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自《麥克米倫報告》之後,世界銀行組織的大量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的調查報告,如Bolton報告(1971),Wilson委員會報告(1979)和Aston商學院報告(1991)等都證實許多國家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的缺口。[1]
1929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深受困擾的英國政府為找到擺脫危機的辦法,指派以國會議員麥克米倫為首的“金融產業委員會”調查英國金融業和工商業。兩年後該委員會在向國會提交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英國金融制度中,中小企業在籌措必需的長期資金時儘管有擔保,但仍然存在融資難現象,建議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以拯救當前深重的經濟危機。此後,人們將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對中小企業融資壁壘現象稱為“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麥克米倫缺口”認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即資金的供給方不願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後來金融學中的“信息非對稱”理論是對“麥克米倫缺口”有過系統的論證。在金融體制中,“麥克米倫缺口”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失靈,表現為“權益資本融資”和“債務資本融資”雙缺口。雖然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對於金融體系中存在著的中小企業融資壁壘問題就有所認識,西方國家也在著力組建相當數量的中小金融機構,完善了相應的金融體系,用來彌補“麥克米倫缺口”,但時至今日,世界範圍內的“麥克米倫缺口”依然大量存在,中小企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的現象並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大體如下:企業主自身儲蓄占45%,親友間融資13%,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融資占29%,由政府主導的中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的直接貸款占1%,證券融資占4%。從這個融資結構中不難看出,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大部分來自家族成員內部,外源性融資較少。現實的情況是,美國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必須比大企業多支付3到6個百分點的成本。即便如此,中小企業從商業信貸中獲得的資金每家每年平均起來也不到100美元。相關的資料顯示,歐洲其他國家的情況與美國相差無幾。這表明,西方國家近年來由於金融業的發達,金融體系的完善,以及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視,“麥克米倫缺口”現象有所減弱,但並沒有完全消失。“麥克米倫缺口”依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中國的麥克米倫缺口[2]
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存在“麥克米倫缺口”。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和深入,民營經濟陣營不斷壯大,“麥克米倫缺口”逐步顯現。特別是1990年以來,在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成長迅猛,“麥克米倫缺口”才愈加明顯,主要表現為:一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渠道;二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一般只向中小企業提供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更新資金,絕少提供長期信貸,對創業之初的中小企業更是無人問津;三是親友間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重要作用,民間信用體系的欠缺致使金融風險無處不在;四是越往下融資渠道越狹窄,縣級以下的以中小企業遭遇到的融資困難最為明顯。最近三年,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大貨幣供應量,新增貸款屢創新高,應當說金融市場的資金十分充裕。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大量資金還是流向了大型企業和大中型項目工程,造成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嗷嗷待哺、而眾多大企業錢花不完的奇特現象,“麥克米倫缺口”十分突出。
造成“麥克米倫缺口”如此突出的原因,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方面,從中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和金融資源配置來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並非市場選擇,而是政府高度控制金融市場的結果。首先,現行金融體系從構建框架上就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拒之門外。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為補充的金融架構,自創建之初就嚴重忽視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雖屢經調整仍難以降低身價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央行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在200萬人民幣以下,就很難獲得四大商業銀行的支持。其次,商業銀行層次、職能劃分不清,造成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無人問津。金融體制深化改革後,陸續組建城市信用合作社、股份制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初衷是不同類型的銀行服務不同層次的經濟實體,但其中的絕大多數棄中小企業而不顧,直奔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去。許多商業銀行更是追求現代化大銀行目標,客觀上也阻塞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通道。再次,過於嚴厲的金融監管,阻斷了金融資源向中小企業的配置。中國金融實行分業監管、高比例存款準備金率、信貸總規模控制、貸款發放標準苛刻,這些政策因素讓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越來越遠。簡而言之,具有典型政府主導特征的金融體系,使得“麥克米倫缺口”呈現總體放大趨勢,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難以從這種體系中得到突破。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過高,存在一些技術層面的原因。第一,信息不對稱。與相對成熟的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各項信息不是很透明,這是中小企業在現實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在金融機構而言,中小企業還本付息能力主要由將來的盈利狀況和現金流決定,而這些情況必須依靠企業的透明才能獲取,在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實際上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弱勢方,其冒險,不如避開,其結果就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第二,金融機構的潛在損益不對等。如前所述,中小企業還本付息能力由盈利狀況決定,如果企業發展不好,銀行可能本利俱損;即使企業發展良好,銀行也只能按事先約定的利息收取回報。銀行潛在的最大損失可以是全部貸款,最大收益也就是利息。在潛在損益不對等的情況下,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熱情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太高。第三,抵押物缺乏。銀行為了彌補上述不對等,信貸時就會要求中小企業提供足夠的抵押品。然而,中小企業實物資產少,普遍缺少抵押品,也極少有法人機構願意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加上擔保手續繁瑣,信用擔保機構又缺乏統一的市場準入管理,致使中小企業融資活動難上加難。第四,金融機構信貸手段單一。為規避信貸風險,金融機構紛紛強化內控制度,但普遍缺乏開展信貸營銷的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只是簡單地採取以抵押擔保為主的信貸配給手段,不註重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凡此種種,疊加構成了“麥克米倫缺口”,阻斷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客觀地說,“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還略為粗糙,因而目前談論其長遠意義還為時尚早。但不可否認的是,治理已經初見成效,中國的“麥克米倫缺口”縮減明顯。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式治理的現實意義不容低估。
第一,“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加速了中小企業的成長,促進了巨集觀經濟的發展。全國6000萬左右的中小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75%左右的就業機會,並且創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財政稅收。中小企業的巨集觀經濟效益毋庸置疑,健康高速的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一直以來,具備巨集觀經濟效益的中小企業卻在信貸市場處於相對劣勢地位,中小企業所獲信貸資金僅占銀行貸款總量的32%,與其經濟貢獻率相差甚遠。“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在初步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同時,也為最終解決巨集觀經濟效益和微觀金融成本的衝突指明瞭方向。
第二,“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有效地消除了“地下金融”的隱患。“地下金融”在中國尤其是江浙一帶由來已久。非法集資、地下錢莊、“抬會”、“錢背”等,依賴非市場的社會關係,缺乏規範信貸合同,逃避金融監管部門督查,毫無引導和疏通機制,不但極易釀成金融災難,還會引發社會風險。“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使得相當一部分地下金融交易轉變為規範的存貸款業務,有效地排擠了非正規金融活動的運行,便利了社會信用總量的合理控制,有利於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場的規範,化解了政府對“地下金融”的擔憂。近年來,“地下金融”總體呈下降趨勢,私人錢莊基本消失,大規模“抬會”活動失去市場,這與民營商業銀行吸納了大量民間資金、中小企業融資得到銀行有力支持是相呼應的。
第三,“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邁出了中國金融業挑戰世界性難題的步伐。“麥克米倫缺口”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從其被提出直至今天,全球範圍內的眾多金融機構都在為破解這一難題而不遺餘力。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美國目前有9000多家地區性中小銀行,連同由政府主導的中小企業局,以及互助儲蓄銀行、儲蓄貸款協會、金融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日本設有信貸協會、信用組合、互助銀行、勞動銀行等專門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在日本農村,還有由政府支持、具有合作社性質的農協金融信用補金制度,農業共濟保險制度等。在孟加拉、印度、尼泊爾、菲律賓、印尼、泰國等發展中國家,都有眾多農村小額信貸銀行。被稱為“窮人的銀行家”的孟加拉人尤努斯,1983年創立了格萊珉銀行,專註於向最窮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額貸款,獲得巨大成功,並因此榮獲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式治理意味著中國金融業正式跨入了小金融服務行列,向世界性難題發起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