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欺詐性財務報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财务报表欺诈)

欺詐性財務報表(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目錄

欺詐性財務報表的定義

  從本質上看,欺詐性財務報表是一種故意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行為。謊報財務報表數據是其表現形式,虛增盈利是其最常用的手段。一個公司從基層經理到高層管理者,都有可能卷入財務報表的欺詐活動;會計師事務所及註冊會計師也要對客戶欺詐性財務報表產生的結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欺詐性財務報表產生的原因

  1、企業內部業績評價制度的缺陷為報表欺詐提供土壤

  企業內部業績評價作為管理的內容和環節,對企業各個層次都是很重要的。沒有業績評價,就沒有爭先創優、獎勤罰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便得不到實施,企業就沒有生機和活力;沒有業績評價制度,企業內部的責、權、利就無法結合,對職工就沒有動力和壓力,企業不可能持續發展。但過度的業績壓力是不可取的,否則就會誘發欺詐,如職工的工資獎金與業績掛鉤,制定不切實際的業績預算指標,就會誘使其謊報數據;中層管理者為了完成上層管理部門下達的不現實的預算指標,也可能謊報實際完成數;高層管理者為了改善公司的財務形象,以提高其股票市場中的價格,或逃避對其不良業績的處罰,也可能指使財務會計人員造假,謊報財務報表的數據。

   2、短期目標傾向為報表欺詐提供動機

  會計數據通常是管理人員的“等級”,是各級人員獎金、效益工資增加及提升的依據。在一些公司高層管理部門明確告訴下屬各級管理人員,如果他們本年度不能實現公司下達的利潤目標或投資收益目標,則下一年他們將被解職,反之就有機會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崗位或轉到公司的另一部門工作。這樣無形中為公司內部的各級管理人員創造了欺詐的動機,在完不成目標利潤指標時,他們會想方設法作假,謊報財務報表數據。

   3、高層管理人員的慫恿助長報表欺詐的產生

  一是指最高層管理人員處理公司內部欺詐的態度。如果高層管理人員對內部平時發生的較小的不道德的欺詐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會使公司內部欺詐行為蔓延,甚至愈演愈烈。二是高層管理人員出於某種目的的需要,如增發新股或發行債券銀行貸款,或進行其他不可告人的活動等,他們不但會對下屬單位的欺詐行為予以認可,甚至還會指使或鼓勵財務會計人員造假,謊報財務報表數據。

欺詐性財務報表的類型

   1、提前確認收入或製造收入事項

  會計應如實反映經濟業務,客觀真實地記錄企業經濟活動的過程及結果。但有些公司為了虛增利潤,採用一些會計準則和制度不允許的做法,提前確認收入或製造收入。具體做法主要有提前開具銷貨發票、在未來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因素時仍確認收入、濫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或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收入的確認不遞延。如一些公司為了虛增本年利潤或完成本年扭虧為盈的目的,在本年末作一筆銷售,再於第二年初確認一筆退貨;還有一些公司利用一家子公司將商品按市場價格銷售給第三方,確認該子公司的銷售收入,再由另一家子公司從第三方企業購回,規避企業集團內部交易必須抵消規定的約束,達到虛增企業集團合併報表收入、利潤的目的。

   2、少報費用

  將費用作為利潤的一個“調節器”或“蓄水池”。目前常見的方式:將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處理,將應由本期確認的費用遞延到以後各年確認,潛虧掛賬,該轉銷的資產損失不在當期轉銷,該預提的費用不預提,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期末不確認,虛增存貨價值、少轉銷貨成本等。

  此外,在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報表中,還有利用關聯方關係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出售、轉讓、置換資產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虛增利潤的手段。

欺詐性財務報表的危害

   1、使公司財務狀況處於惡性迴圈中,最終導致破產倒閉

  由於提前確認收入或遞延確認費用,一方面為後期留下了潛虧,需由以後各期消化,使後期利潤增長的潛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上層利潤管理的目標是以上年業績作為基數制定的,一般在下達任務時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實現利潤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管理目標利潤指標越來越高的局面,下屬單位或公司的各級管理者,為了表明個人業績或受其他短期目標的驅使,造假的可能性更大。一年一年地進行欺詐,公司的潛虧越來越大,隱患越來越多,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破產倒閉之路。如在2001年12月,曾在《財富》500強上排名第七的美國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因1997年至2000年的財務報表中虛增5.91億美元的盈利,使曾經輝煌一時的安然公司只好黯然走上破產之途。

   2、使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如美國安然公司由於虛增巨額利潤,誤導投資者,在其欺詐行為暴露後,使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信心崩潰,股價在短時間內從數十美元跌至幾十美分;我國的銀廣夏由於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精心策劃,通過虛增巨額利潤而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的績優藍籌股,是昔日上市公司的50強,2000年每股盈利0.827 元,使股價從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到2000年12月29日復權後的股價達到75.98元,一年上漲的幅度為440%,高居深滬兩市第二。但好景不長,隨著欺詐行為的暴露,暴利神話的戳穿,其股價又遭遇連續15個跌停,從除權後的每股30.77元酌高價直跌到6元左右,使投資者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3、使會計師事務所出現信任危機

  美國安然公司的欺詐性財務報表是由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由於安然公司欺詐財務報表行為暴露,而使安達信公司的信譽毀於一旦,其應承擔的責任也在所難免,可能面臨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索賠,還可能面臨刑事指控,並引發了美國會計界的強烈地震;註冊會計師也陷於訴訟中,有的被吊銷營業執照,有的被迫究刑事責任。如我國負責“銀廣夏”公司財務審計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也面臨同樣的處境。

防範欺詐性財務報表的產生

   1、制定切合實際的內部業績評價指標

  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在制定內部業績評價、短期財務目標時,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制定並下達切實可行的利潤預算指標,使其既能實現,又富有挑戰性;在制定內部激勵機制、下屬人員提升機制時,應從長計議,綜合考慮,而不能僅以完成利潤指標業績作為唯一標準。

   2、強化內部審計責任

  內部審計是代表管理者或董事會進行的審計,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的檢查和測驗,可以查明內部控制機制運行是否良好,內部職責的劃分是否真正得以實施,審計人員還可以親臨現場或採用不事先通知的臨時性訪問,以阻止欺詐行為的發生,還可通過對事實的調查、賬簿的審計發現欺詐行為,提出管理建議,使管理者及時獲悉相關信息併進行處理。

   3、註冊會計師應遵循通用的審計準則職業道德

  註冊會計師進行獨立審計的目的,是對受托單位公開的財務報告發表意見。但他們親臨現場查證報表數據、檢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助於阻止欺詐的發生,有時還會發現欺詐。儘管在例行審計中,註冊會計師只對受托單位已公佈的財務報表是否符合通用會計準則發表意見,不必揭露欺詐。如果註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通用的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不僅要承擔經濟賠償責任,而且會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由於財務報表使用者深信,會計師事務所是能可為他們輓回經濟損失的少數幾個機構之一,尤其在被審計單位破產清算時,報表使用者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期望值更大,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對欺詐性財務報表所負責任越來越大,註冊會計師應在財務報表審計中遵循通用審計準則、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式和遵守職業道德,規避財務報表的欺詐風險。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Kuxiaoxue,Cabbage,Dan,Zfj3000,鲈鱼,Yixi,泡芙小姐,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欺詐性財務報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