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物流空間效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物流空間效益[1]

  物流空間效益是指在“”的流動過程中由於“物”的空間轉換所產生的效益。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往往處於不同的空間,也就是說,供給者與需求者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物從供給者到需求者之間有一段空間差,由改變位置創造的價值作空間價值。

  從供給方的角度來看,空間效益就是“物”實現空間轉換前後給供給方帶來的收益的差額,如產品在外地的銷售價格高於本地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外地的原材料價格低於本地所帶來的額外收益等。從需求方的角度來看,空間效益則是由於“物”的空間轉換所帶來的效用滿足或消費者剩餘的增加。這裡,效用滿足是指由於“物”的移動使得當地沒有的但又是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流到當地,且產生了相應的效用,體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物流空間效益的內容[1]

  物流的空間效益伴隨著“物”的流動得以實現,內容十分豐富。從“物”的流動方向與流動過程來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空間效益的具體內容,即基於集中生產所創造的效益、基於分散生產所創造的效益以及基於中間集散所創造的效益。

  (一)基於集中生產所創造的空間效益

  由於資源、分工和需求等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區域的區域特征日益顯現,各區域間在經濟系統中的功能分工出現異化。綜合考慮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生產要素的差異,其中必然會出現較之其他地區更適合生產某種產品、更有比較優勢的地區。而要充分利用這種比較優勢,生產出特定產品,就需要相關的原材料、資本信息、人力、管理等生產要素不斷從其他地區流入,以求集中生產,形成本產品相對於其他地區生產產品的優勢。此時,物流通過運輸搬運裝卸儲存流通加工信息管理等環節使得各種生產要素順利流入,促進集中生產的進行,能夠創造空間效益。

  集中生產不但能通過規模化獲得競爭優勢,還可以通過產業集群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例如在美國矽谷,其中約60%的企業是以信息為主的集研究開發和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實業公司;約40%是為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第三產業公司,包括金融風險投資等公司。這些企業在此聚集,形成了一個互相支撐、彼此關聯的產業群,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力經濟效益

  現代化大生產的特點之一,也是通過集中的、大規模的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但由於集中生產的產品需求市場卻相對分散,有時可能覆蓋國內大面積的需求地區,有時可以覆蓋一個國家、若幹個國家甚至全球區域。在一個小範圍內集中生產的產品可以覆蓋大面積的需求地區.有時候可以獲得很高的利益。這時,物流通過各作業環節將產品從集中生產地轉移到分散的需求地,從而創造空間效益。

  (二)基於分散生產所創造的空間效益

  與集中生產相反,由於受到自然條件、產品生產方式、產品技術經濟特征以及社會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響,現實中還廣泛存在分散生產的情況。這種生產方式需要完善的物流體系的支撐,能夠使與之相關的“物”實現順利流動。

  分散生產的情形在現實中有很多。例如,糧食生產是在一畝地一畝地分散生產出來的,而且也必然是在適宜的耕地上分散進行的。這是由糧食生產的技術經濟特征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所決定的,不可能出現將其他的土壤、化肥、種子等集中於某一塊地進行集中生產的情況。而一個大城市的需求卻相對大規模集中。在這一過程中,物流活動通過實現糧食生產所需的各種物資的順利流動和糧食向需求地的順利流動創造空間效益。

  再如,一個大汽車生產系統的零配件通常也是典型的分散生產方式,往往一個大汽車廠的零配件生產協作廠家成百上千,地域分佈相當分散,各個零件協作生產廠家在當地生產某一零部件,最後集中在一個集裝廠進行裝配,這是由汽車製造的技術經濟特征決定的。同樣,物流活動對汽車生產與銷售的支持也能創造空間效益。

  (三)基於中間集散所創造的空間效益

  社會分工的深入和細化,使得生產環節變得越來越繁多,需要資源、能源、人力等經濟要素的頻繁流動予以支持。由於消費者對“物美價廉”的追求和生產者對利潤的追求,再加上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使得商品交易往往要藉助於中間集散地才能順利實現。集中交易能夠極大地降低流通成本。如果交易雙方直接一對一地進行交易,那麼每種商品都需要交易一次,如果需要的產品種類巨大,那麼所產生的流通成本可能會超出交易本身所帶來的收益。而通過中間集散地的方式,在眾多供應者和消費者之間加入一個中轉環節,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中間集散地是指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為瞭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雙方交易的困難,而出現的並不以最終消費為目的,而是主要以中間集散為目的的集中交易市場(也可能包括一部分最終消費,但不占主要部分,這也是中間集散地區別於一般的市場的重要特征)。中間集散地的功能是為交易雙方提供一個中問交易的平臺,集中交易雙方的需求,促使交易信息能夠在平臺上得到較好的流動與利用,避免交易雙方在尋求交易對象的過程中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而發生的額外費用,從而降低商品的交易成本。

  (四)基於彌合生產需求分散所創造的空間效益

  現代社會中生產與需求的空間差十分普遍,而現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除了大生產決定的供應分散之外,自然地理、產業集群和社會發展因素等也造就了產品生產的分散。例如,南方生產的荔枝、桂圓等水果在全國都有廣泛的市場;農村生產的糧食、蔬菜也被運輸到遠方的城市消費;東北大米、木耳等特產被端上了南方消費者的飯桌等。現代人每天消費的物品幾乎都是相隔一定距離甚至十分遙遠的地方生產的。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由過去的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變成多對多的關係。

  每種商品的生產者面臨眾多的消費者,每種商品的消費者也面臨著對眾多生產者所生產產品的選擇。這麼複雜交錯的供給與需求的空間差都是依靠物流來彌合的,物流也從中取得了利益。這就是物流這種經濟活動取得的空間效益。

物流空間效益產生的原因[1]

  物流創造空間效益是由現代社會產業結構、社會分工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空間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會有不同的價值,通過物流將商品由低價值地區轉移到高價值地區,便可由不同空間的價值差獲得利益,即取得了價值。

  (一)外在動因

  物流的空間效益產生於經濟全球化、資源分散化以及生產和需求等的異地化。進入21世紀以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市場範圍不斷擴大,社會分工日益深化和細化,企業的採購、生產與銷售日益國際化,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分散,再加上資本逐利性的驅使,客觀上要求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尋求資源的最優配置。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拉大了物品供應地與消費地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地域範圍,使得資源在更廣闊的地域範圍內實現流動與重組

  (二)內在動因

  在人類經濟活動過程中,出於交易便利、降低交易成本和需求分散等方面的考慮,必然要求經濟活動在一定區域內集中。並且由於資源、需求等的異質性,這種集中趨勢進而引起了不同區域間經濟活動的異質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各區域必然會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和強勢產業,有著自己特色的產業結構。這種差異性會驅動經濟資源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經濟資源的流動能夠產生一定的效用(滿足生產、生活、國防、戰備等方面的需要)或者能帶來一定的效益增量。

物流空間效益案例分

案例一:格蘭仕集中生產效益[1]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蘭仕)的成功法寶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依靠集中生產、規模生產,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實施低價策略,以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格蘭仕的經營模式不同於一般大型企業集團的啞鈴模式(一頭是設計,一頭是營銷品牌,中間是生產環節,整個產業鏈條都做),而是採用橄欖模式,即專做製造,前面的設計、後面的營銷和品牌都由別人去做。正因為專註製造,格蘭仕迅速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極為可觀的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奠定了自己的市場競爭地位。同時,開放的全球採購是格蘭仕實現低成本擴張的又一把利劍。格蘭仕憑藉規模化集中生產的優勢與自身品牌的良好口碑,放眼全球進行原材料採購,不但沒有庫存包袱,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參與合作,大大降低了採購成本,進一步增強了競爭優勢。

  此外,格蘭仕的成功也離不開完善物流體系的支持。格蘭仕的物流業務主要是以招標的方式委托或外包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運作,公司只是藉助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物流公司進行數據溝通,及時掌握貨物的流向。但可以斷言的是,第三方物流服務通過實現貨物空間轉換所創造的可觀的空間效益是格蘭仕成功的基礎和前提,否則其全球採購、集中生產與全球銷售都將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崔曉文主編.物流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iffany,KAER,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物流空間效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