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沉默的雙螺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沉默的雙螺旋

  1974年,德國學者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在對輿論大眾傳播的關係進行實證研究後,她認為,大眾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在影響公眾意見、增強社會集體凝聚力等方面有強大的效果,她把輿論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稱為“沉默的螺旋”。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意義上的“傳者—受者”單向信息傳播模式正發生根本性變化,個體感知、輿論形成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如今,新媒體帶來的碎片化情緒化的意見流正在逐漸分化大眾媒體意見螺旋的指向,個體和社群對大眾媒體的抵抗性認同在增加,形成了另一支螺旋。這就是沉默的雙螺旋。

沉默的雙螺旋間的博弈與融合

  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數字互動媒體平臺接收和發送信息的立體化傳播成為主流,這種技術改變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四種變化:一、人們接收或傳遞信息習慣的變化;二、對信息信任度的變化;三、大眾媒體在輿論形成過程中地位的變化;四、個體和社群在輿論形成過程中影響力的變化。

  伊尼斯認為,新的傳播技術創造著新的思維方式。個體憑藉新的媒體技術平臺,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輿論形成過程中來,使弱勢邊緣個體獲得了打破沉默、表達個體訴求的新渠道,並有機會對不同的意見表示異議。這改變了個體對大眾媒體強勢傳播的強依賴性。尤其是在突發性事件中,具有較強利益訴求和意見表達意識的特定個體社群,可能對大眾媒體的議題採取強烈的抵制,迫使主流媒體不得不改變原有的報道傾向。這不僅改變了原有的大眾媒體議程單向影響社會個體的狀況,而且還使大眾媒體對特定個體社群產生了依賴,不得不關註他們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意見指向,以調整媒體報道的內容、立場等。因此,在輿論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從“沉默的螺旋”轉向“沉默的雙螺旋”。

  在輿論形成初期,特定個體社群的意見很可能由於被“圍觀”而成為雙螺旋中的一個支撐點。這一支撐點的加速擴散,可能引發以這一支撐點為中心形成的社群的迅速膨脹。同時,大眾媒體亦形成一個主流意見。當兩種“意見流”發生碰撞時,會進入第二階段,形成更為“龐大”的螺旋間的博弈。“龐大”是根據它產生的吸引力和可能產生的影響而言的,因為這時螺旋中引入了更為複雜的因素,各方的博弈非但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抵抗性沉默”開始擴大,這時任何一種意見都有一定的社群支持,無論哪一支“沉默的螺旋”都會有相當數量成員參與,影響亦是更為廣泛。

  這時,個體已經完成了“被動沉默—主動沉默—主動發聲干預”的過渡,進而產生強大的螺旋意見流,其不可控性明顯增強。輿論形成不再是個體被動接受大眾媒體強力影響的過程。個體及所在的社群的主動干預使輿論生成具有節點式爆炸傾向,繼而有以激烈的形式改變大眾媒體輿論既定傾向的可能。原有的邊緣化意見可能會在其他時空中被重新激發,以新媒體為平臺的節點式爆炸擴散,大大壓縮了“事件發生—輿論生成”所需的時間,造成輿論發展的不可預期性。因此,從現實來看,針對特定事件的輿論構造已不僅是單一螺旋發揮作用的結果,而是一個雙向的意見流不斷碰撞的過程。兩支意見螺旋先在各自內部進行博弈,形成較為一定的意見指向,然後在不斷互動博弈妥協下逐漸生成輿論,影響了特定事件的進展,即為“沉默的雙螺旋”。

沉默的雙螺旋的作用

  “雙螺旋”促使輿論呈多向性激增式發展

  在新媒體環境下,持不同意見的個體即異質個體很容易在網路中找到自己的“知音”。這些異質個體並非孤立個體,他們往往形成一種隱性社群,這是通過新媒體形成的一種存在於虛擬空間的、目的不明確的、具有節點式爆炸傾向的個體之間建立起的潛在社群。總體而言,這一潛在社群對包容多元化意見、促使意見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因此,“沉默的雙螺旋”包含了孤立的節點和多元化社群的雙重特征,當事件發生時,它們對輿論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干擾性。某一社群活躍的異質個體具有成為意見領袖的可能;在幾個相似或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社群之間活躍的個體,往往根據事件主題而決定是否發表意見,一般以某一社群為主,而具有多重社會屬性;孤立的個體構成的節點持己見(hardcore)的傾向明顯,具有抵抗或顛覆主流意見的趨向;同時亦有可能受到“沉默的螺旋”的影響,成為消極的沉默者。無論何種情況,異質個體的訴求融入螺旋意見流,都增加“沉默的雙螺旋”發生的可能性。

  “沉默的螺旋”中,單一意見往往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且發展方向基本有規律可循(憑藉經驗的判斷)。而新媒體環境下,各種意見都得到發表的機會,也就具有了改變輿論既有發展趨勢的可能,目前更要關註個體社群這支螺旋。由於在新媒體上發佈意見的“門檻”相對較低,相對來說,人們在此過程中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論表達。不同的意見得以表達,並且能夠引起利益相關個體社群的關註,通過意見聚合,形成不同次級的輿論指向;有多少種利益相關的個體社群的形成,就會存在相應數量的次級的輿論指向,使網路輿論走向多元化。

  不同次級的輿論指向在個體社群形成的一支螺旋中展開博弈,逐漸形成意見流的集中。由於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的開放性,使各種意見指向都有呈現的可能,這就改變了以往單一意見指向控制整個事件進展的情況。不同的利益個體社群根據情況的變換和力量的對比變化,與大眾媒體一起不斷地對事件施以影響。因此,針對特定事件的輿論呈現多向性激增式發展。

  “雙螺旋”改變意見氣候的形成

  “沉默的雙螺旋”發生時,一方面,大眾媒體可使人們保持沉默,與主流價值觀念和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而不是產生破壞性後果;另一方面,特定個體社群也可以使大眾媒體和公眾保持沉默的傾向,影響改變大眾媒體的議程設置, 甚至影響改變公眾的議程設置。在這一過程中,大眾媒體和特定個體社群同時具有通過左右“意見氣候”、主動控制議題發展的傾向。因此,在雙螺旋互相博弈的過程中,意見氣候對兩支螺旋的互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經典的“沉默的螺旋”研究認為,大眾媒體在塑造“意見氣候”時起著關鍵作用,因為這是一種專業化的媒體組織,它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的一般大眾為對象,進行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傳播活動新媒體環境下,大眾媒體的這一權威角色被解構,左右意見權力逐漸分散到通過新媒體技術平臺聚合起來的特定個體社群。但從已有經驗來看,不受大眾媒體關註的事件,其擴散和影響也大打折扣。因此,新媒體環境下“意見氣候”的主要來源有兩個:大眾媒體的新聞報道和所處環境中的社群意見。

  新媒體帶來的碎片化情緒化的意見流正在逐漸分化大眾媒體意見螺旋的指向,個體和社群對大眾媒體的抵抗性認同在增加,形成了另一支螺旋;同時,開放、多邊的網路和多重面向的虛擬交往也增加了個體節點式爆炸、影響輿論發展方向的可能性,這就改變了意見氣候的形成,特別是在突發性事件中,可以更明顯看到“沉默的雙螺旋”對輿論生成、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沉默的雙螺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