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HIIT)

目錄

什麼是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是指要素投入相似、質量相似、價格相似,在滿足消費者偏好方面相似的產品之間的產業內貿易

  水平性產業內貿易註重的是同一產品的異質性,主要發生在經濟技術水平相似的國家之間。這種產業內貿易主要是基於差別產品的交易,並帶有規模經濟消費偏好多樣性的特點。二站後發達國家之間這種產業內貿易不斷增加,這種產業內貿易對各貿易國的利益主要表現為:在需求方面通過差異性產品的交易使一國消費者可供選擇的產品增多,將會提高消費者的效用水平使消費者滿意度上升。在供給方面,由於一國專門從事某一異質商品的生產經營活動,這種產業內部的專業化能夠獲得規模經濟,降低產品平均生產成本,從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增強一國對外貿易競爭力。而且貿易各國為了保持對特定產品的壟斷地位,會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研究和開發投資力度,使生產的產品具有特色。總之,水平性產業內貿易不僅有利於貿易國的消費和生產,更帶動了技術的進步。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與一國外貿競爭力[1]

  第一,從理論上來分析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以水平差異產品為交易對象。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最早運用張伯侖的壟斷競爭模型來解釋產業內貿易,之後克魯格曼對其進行修改,形成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一克魯格曼(Dixit.Stiglitz.Krugman,1979)模型。蘭開斯特和海爾普曼(Helpman,1981)也在壟斷競爭的基礎上建立了產業內貿易模型。

Image:水平型产业内贸易.jpg

  技術進步使產品差異化程度提高,而產品差異化是導致壟斷競爭的基本因素。壟斷競爭使同行業內企業數目減少,單個企業規模擴大,從而達到規模經營。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其有動力和能力加大研發投入,這又會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從而使一國經濟和貿易進入良性迴圈。在這些因素中,規模經濟是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基本原因。由於規模經濟的存在,使一國不會生產所有差異性產品,而專門生產一定的差異產品,因此使同一產業記憶體在著貿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垂直型產業內貿易主要以垂直差異產品為貿易對象。這裡的垂直差異一方面是指產品質量、檔次上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可指同一產業內垂直生產階段生產的產品的差異這類交易普遍發生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法爾維(Falvey)和科爾茲克烏斯基(Kierzkowski)於1984年基於要素稟賦差異提出產業內貿易模型來解釋該類貿易。他們認為,不同質量的產品對資本、勞動的投入組合要求不同。高質量的產品需要較多資本,較少勞動;低質量的產品則相反。

  第二,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所產生的產業內貿易分析。

  隨著跨國公司的大量出現,跨國公司的活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跨國公司已經控制了世界貿易的3/5。由於產業內貿易的主體大多是發達國家的壟斷競爭廠商、寡頭廠商和壟斷廠商,跨國公司投資行為也成了產業內貿易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是分割生產環節,進行垂直產業分工,利用東道國的廉價勞動力從事產業鏈中增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裝配環節,那麼由於這種投資的“輸出誘發效應”和“逆輸入效應”顯著,其在貿易上就表現為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東道國進口知識密集型生產環節生產的零部件,中間產品,出121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加工、組裝好的成品。如果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規模經濟和產品多樣化,那麼其會傾向於在東道國建立自己的生產和銷售體系。這種投資的“輸出替代效應”和“輸入轉換效應”可能會降低產業內貿易的水平,但如果結合產品差異和消費者偏好來分析,跨國公司的這種投資行為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而且豐富了差異產品,在需求拉動下,會促進水平產業內貿易的發展。二戰後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額與產業內貿易額同時增長的現象充分證實了這一點。這種投資所產生的水平型產業內貿易對投資國和東道國的外貿競爭力都有促進作用:對投資國而言,由於母公司和海外公司之間是水平分工,從事基本相同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獲得了規模經濟,降低了產品的平均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投資國的外貿競爭力;對東道國而言,跨國公司的投資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和經營技術。這些技術具有很強的“技術外溢效應”和“產業前後向關聯效應”,能很好地帶動東道國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從而也極大地提高了東道國的外貿競爭力

  第三,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

  首先,產業內貿易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關係,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且一國經濟越發達,競爭力越強,其產業內貿易水平越提高。許多研究表明,工業化國家的產業內貿易水平高於新興工業化國家,而後者又高於非新興工業化國家。哈韋雷里遜和塞文於1978年選取了10個工業化國家,1O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和20個非新興工業化國家,用當年的統計資料和GL指標計算得出,工業化國家的平均產業內貿易指數為52.9% ,新興工業化國家為43.08% ,非新興工業化國家僅為12.34%。其次,產業內貿易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且一個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越高,該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就越高,根據費斯特納和海爾穆特的研究,1985年22個發達國家之間產業內貿易水平最高的產業分別是塑料原料(74.3%)、電力機械(66.2%)、航空(64.8%)、有機化學(64.3%)、辦公機械(62.3%)、醫葯化工(62.3%)等。由於發達國家在技術水平、資源稟賦和需求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們之間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另外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產品主要是水平差異產品,因此可以推斷,提高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水平是提高一國外貿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中國大力發展水平產業內貿易的對策[1]

  第一,提高引資質量。

  外資推動一國產業內貿易發展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目前外商在華投資質量有所提高,增加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加大了在華的研發力度,但外商投資仍然以成本集約型為主,大部分投資屬於“飛地”型投資。這種投資的生產配套程度低,產業“前後向關聯效應”不明顯。1992年日資企業在我國的配套率僅為20% ,而在東盟已達到47%。因此,一方面,政府應參照國際慣例,按照WTO的有關規則,修訂和規範現有利用外資的法律、制度,大力加強能源、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建設,從而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的軟、硬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對外商投資積極引導,從長遠利益出發,將我國的利用外資政策從單純的引進資金轉為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方面來,並健全功能,儘可能減少跨國公司與內資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他們的合作的可能。

  第二,擴大企業規模。

  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內部規模經濟。前者是對整個行業來說的,如美國的矽谷,某種行業在一個或幾個地點集中生產從而降低了整個行業的生產成本,後者是對單個企業來說的,即單個廠商的產量越大,其平均成本則越低。

  第三,大力發展差異化產品。

  產品差異化的核心是技術和人力資本,因此首先政府要加大研發投入和教育投入。企業在培訓方面不僅要加大支出,更重要的是要註意培訓方案的設計、實施和培訓方式。其次,企業要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差異產品的發展。在形成產品差異優勢的過程中,品牌是實行“差別戰略”的重要手段。品牌代表著一個產品的質量、性能以及產品的市場定位、文化內涵、消費者對其的認知程度等。現代企業越來越多的運用品牌及其品牌系列產品來體現其產品與其他企業產品的差異。因此實施品牌戰略是我國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的重要手段。

  最後,要積極介入產品的銷售領域,更多地深入產品價值鏈,以獲得差異優勢。

  我國缺少知名品牌與我國企業的營銷理念、營銷方式等有很大關係。產品除了在檔次、質量、款式、顏色、商標等方面有差別外,營銷上的差異在現代社會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廣告包裝售後服務等差別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目前加工貿易成了我國外貿的主要形式。這種貿易只是利用我國的比較優勢,進行簡單的加工和組裝,因此附加值低,屬於利潤空間最小的環節。這類產品的出口價往往只是發達國家最終零售價的I/4或1/5,其他的增值部分歸於推銷、批發與零售服務、商標、廣告設計等增加產品差異化的環節中。“微笑曲線”能夠很好的表現利潤在各個環節的分佈。因此我國企業應積極介入銷售領域,以增加產品的差異性,增強競爭力,為更好的進行產業內貿易提供物質基礎。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周鳳珠.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中國外貿發展新取向.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第17捲第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y桑,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水平型產業內貿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