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theory),也稱外部規模效益

目錄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概述

  定義:規模經濟,是指在產出的某一範圍內,平均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而遞減的現象。按規模經濟來源不同,可以分為規模內部經濟、規模外部經濟和聚集經濟。其中,聚集經濟是指生產的產品雖然不同,但在某一環節卻有共同指向的多個工廠、多家企業聚集而產生的某些經濟效益。嚴格來說,這種聚集經濟本身也是一種外部經濟。

  規模經濟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在的,即廠商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其自身生產規模擴大而下降;另一種是對單個廠商來說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與單個廠商的生產規模無關,但與整個行業的規模有關。

  外部規模經濟是一種經濟外部性表現,其產生的源泉有很多,具體來說,其包括:

  (1)行業地理位置的集中帶來的外部規模經濟效應。

  (2)行業內每個企業從整個行業的規模擴大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即阿羅(Arrow)所說的“乾中學”效應(Learning by doing)。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首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提出,後經克魯格曼等學者的完善而得到發展。外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這會導致某種行業及其輔助部門在同一或幾個地點大規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規模經濟。

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直觀地看,無論國家間是否存在相對價格差別,規模經濟的存在都會引導各國廠商專門生產部分產品,這樣便可獲得來自於規模經濟的好處,因此,規模經濟可以說是有別於比較優勢的另一種獨立的國際貿易起因。

(一).模型假設

  1. X和Y兩個部門中至少有一個部門存在外部規模經濟,例如,X部門存在外部規模經濟,而Y部門仍為規模收益不變部門;

  2. 市場結構仍是完全競爭的;

  3. 兩國的相同部門的生產函數要素稟賦消費者偏好以及市場規模均相同,所以在封閉條件下當達到均衡時,兩國的相對價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較優勢。

(二)模型分析

  在規模經濟(無論是外部的,還是內在的)存在的情況下,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形狀可能會不同於前面幾章所提到的兩種形式,而是一條凹向原點的曲線。

  這裡,影響生產可能性邊界形狀的因素有兩個:(1)要素密集度,(2)規模經濟,一般來說,前者的差異會產生一種將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凸的“張力”,而後者則產生一種將生產可能邊界向厚點凹(機會成本遞減)的“吸力”, 最終整條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形狀則取決於兩股相反“力量”的對比 。

  1. 在封閉條件下

  在一般均衡點上,相對價格線(Px/Py)與生產可能性邊界相交,而不是相切,(因為X部門存在外部規模經濟,所以X部門廠商所面對的相對價格要高於社會機會成本)。且社會福利由通過均衡點與相對價格線相切的社會無差曲線表示(見圖1)。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theory)

  圖1

由於兩國所有條件均完全相同,兩國的相對價格完全相同,兩國兩種產品都生產,社會福利也相同。

  2. 在開放條件下

  均衡點E對兩國來說都不再是穩定的,兩國都會立即發現通過國際分工與貿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此時,如果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例如A國專門生產X,B國專門生產Y,各自將所生產出的產品一半與對方進行交換,那麼兩國都會獲益(見圖2)。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theory)

  圖2

  3.貿易結果

  (1) 在上述情形中,兩國在開放條件下,消費均衡點重合,即兩國從國際貿易中獲得的好處是相同的。

  (2) 在一般情形下,貿易利益在兩國間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也就是說,兩國的社會無差曲線不見得正好都相切於直線TT'的中點。

模型結論

  1. 外部規模經濟可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獨立起因。

  2. 在兩國情況完全相同條件下,國際分工國際貿易格局並不確定,其主要決定於各個國家所面臨偶然或歷史因素。

  3. 在一定條件下,兩國無論生產或出口哪種產品都能從國際貿易中獲益。

  4. 開放條件下,兩國的一般均衡解並不不是唯一,但對應於不同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格局,一國從國際貿易中獲得利益則可能會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遠。

  5. 鑒於上述分析,一個政策上的推論為一些小國也可能會通過進口保護或出口促進等政策措施,改變其在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此外,國與國之間市場的差別也會對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格局產生實質影響。在以上模型里,如果允許兩國市場規模存在差異的話,那麼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格局的不確定性就會大大降低。一般來說,如果兩國的國內市場規模存在差異,而其它條件完全相同,那麼國內市場規模相對較大的國家將完全專業化生產具有外部規模經濟的產品(X),而國內市場規模較小的國家將只能完全專業化生產規模收益不變的產品(Y)。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外部規模經濟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248.56.* 在 2008年8月6日 17:11 發表

很好 謝謝

回複評論
113.142.17.* 在 2010年9月26日 15:24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203.81.28.* 在 2011年6月16日 10:54 發表

非常好

回複評論
182.144.53.* 在 2017年6月6日 19:00 發表

剛剛複習在看百科,但是發現一個問題:E點為什麼是和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相交的原因應該是相對價格高於社會機會成本。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