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愛德華·哈斯丁·張伯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张伯仑)
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E.H.Chamberlin)
放大
愛德華·哈斯丁·張伯倫(E.H.Chamberlin)
愛德華·哈斯丁·張伯倫(E.H.Chamberlin,1899~1967)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目錄

生平簡介

  張伯倫出生在美國華盛頓,1920年畢業於美國衣阿華大學,而後進入美國密執安大學任講師,1922年獲該大學碩士學位,1924年又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27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9年起任哈佛大學副教授,1934年以後一直任哈佛大學教授。

主要著作

  • 《雙頭壟斷:賣方很少時的價值》
  • 《壟斷競爭理論》
  • 《壟斷競爭的再考察》
  • 《論“寡頭壟斷”的起源》
  • 《走向更一般的價值理論》
  • 《壟斷競爭理論的起源和早期發展》等。

張伯倫壟斷競爭理論中的價格思想

  E.H.張伯倫圖在他1933年出版的《壟斷競爭理論》一書中提出的關於資本主義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的理論。他的理論和英國經濟學家J.V.羅賓遜於同年出版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共同構成了“壟斷競爭論”(見羅賓遜不完全競爭理論中的價格思想),成為現代微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實際的市場既不是競爭的,也不是壟斷的,而是這兩種因素的混合。在他看來,許多市場價格都既具有競爭因素,又具有壟斷因素,因此,企業家心目中沒有純粹競爭,只有壟斷競爭的概念。資本主義市場的整個價格制度,是由純粹競爭市場壟斷市場以及由壟斷和競爭力量相混合的各種市場上的價格關係組成的。

  張伯倫認為,壟斷與競爭力量的混合來源於產品差別,產品差別是造成壟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一種產品具有差別,就意味著賣者對他自身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壟斷,但卻要遭受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的競爭。這樣每一個賣者都是壟斷者,同時也是競爭者,因此是“壟斷的競爭者”。

  張伯倫根據產品差別的概念建立了他的壟斷競爭價值理論。他認為,在壟斷競爭情況下,每家廠商的銷售量受價格、產品性質和銷售開發三個因素的影響。壟斷競爭價值理論就是研究這三個因素和銷售量的均衡關係。

  張伯倫分別從單個廠商的短期均衡和一個行業所有廠商的集團的長期均衡兩種情況進行分析,指出產品差別使得個別廠商的產品需求曲線 D成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所示。如果該廠商提高價格,它將失去一部分顧客;如果降低價格,將會吸引其他廠商的一部分顧客。他進而引進邊際收益MR和邊際成本MC曲線。在短期內,如圖2所示,在需求曲線D和平均成本曲線AC既定的情況下,廠商如把生產量確定在MC=MR的水平上,就可以達到短期均衡狀態,從而實現超額利潤。從長期來看,如圖2所示,由於新廠商的進入引起價格競爭,迫使原有廠商降低價格水平,縮小利潤幅度,最後當需求曲線D下降到切平均成本曲線AC最低點的左面T點時,達到個別廠商,同時也是行業的長期均衡狀態。這時超額利潤消失,既無廠商進入,又無廠商退出,廠商個數達到最適度的數量。與純粹競爭模型相比,壟斷競爭長期均衡情況下的價格要高一些,產量要低一些,有剩餘生產能力沒有利用。

张伯伦对垄断价格的说明张伯伦对垄断价格的说明

  張伯倫還分析了產品性質和銷售活動對產品需求和廠商產量的影響。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情況考察,大量的壟斷競爭是非價格競爭。主要形式是產品性質和銷售活動中的競爭。產品性質的競爭就是現在所說的質量競爭。產品性質的變化常常引起生產成本曲線的變化,從而影響到對它的需求。由於產品性質的變動是質量的而不是數量的變動,因此無法用一個具體圖式來表示。他還指出,銷售成本是為了改變產品的需求曲線的位置或形狀而支出的成本。銷售支出中,廣告支出是最重要的項目。銷售成本曲線是U形的,銷售支出在開始時,其效果是遞增的,以後就轉變為遞減的了。由此,在生產成本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壟斷競爭的均衡價格,首先由於增加了銷售成本,然後由於需求曲線切總成本曲線於其最低點的左面這兩重因素,而高於純粹競爭的均衡價格。

  張伯倫在《壟斷競爭理論》一書中,還分析了A.A.庫爾諾F.Y.埃奇沃思傳統寡頭理論,提出純粹寡頭理論。寡頭就是少數人的壟斷。他區分了出售差別產品的許多銷售者之間的壟斷競爭和少數賣者之間的寡頭競爭兩種市場類型,研究了寡頭競爭價格的形成。他假定市場上只有兩個互相競爭的銷售者。一家廠商變動其價格或產量,會引起對手作出反應,並間接地影響變動價格的廠商,所以要採取措施索取壟斷價格。張伯倫認為,這種決策不需要寡頭或雙頭之間進行勾結即可實現。按圖3所示,如果由甲首先供應市場,它將生產能實現最大利潤的產量OQ,並按壟斷價格OP定價。當乙進入市場後,甲一經認識到乙對其決策必然作出反應,將會考慮降低產量到OQ1即OQ 的一半,等於乙的產量。這時整個行業的產量仍舊為OQ,價格仍舊是壟斷價格OP。當乙意識到相互依存關係,它會瞭解到這樣的產量和價格對它和甲都是最好的,因此生產與OQ1相等的Q1Q數量。

张伯伦对垄断价格的说明

“張伯倫革命”

  亞當·斯密以後的一兩百多年裡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那時壟斷還是個別現象。當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之後,經濟學理論已無法對其進行解釋,現實世界中的普遍壟斷現象開始引起經濟學家的關註。從19世紀初的西斯蒙第穆勒麥克庫洛赫,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馬歇爾古諾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庇古斯拉法,他們早已對壟斷理論和市場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問題在於,他們始終沿襲著“斯密傳統”,即將自由競爭作為普遍現象而把壟斷作為例外來構造他們的理論框架。

  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的張伯倫和英國劍橋的羅賓遜夫人分別出版了《壟斷競爭理論》和《不完全競爭經濟學》才正式宣告“斯密傳統”的徹底結束。始於張、羅二人的“張伯倫革命”的主要貢獻在於:

  他們擯棄了長期以來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關於把“完全競爭”作為普遍的而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情況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提出了一套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說明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 的市場模式,併在其成因比較、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方面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將市場結構分成了更加符合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實際情況的四種類型。

  “張伯倫革命”的經濟學意義就在於,20世紀中期巨集觀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其天然邏輯的發展起點就是對壟斷的分析,從這個起點出發,恰恰使得西方經濟學比較正確地描述和表達了百年經濟歷史的本質和現狀。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愛德華·哈斯丁·張伯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