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民營企業(Private Enterprises)
目錄 |
民營企業的概念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民營企業是民間私人投資、民間私人經營、民間私人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
另一種看法是指相對國營而言的企業,其按照其實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為國有民營和私有民營兩種類型。實行國有民營企業的產權歸國家所有,租賃者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私有民營是指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
我國民營企業界定從廣義上看,民營只與國有獨資企業相對,而與任何非國有獨資企業是相容的,包括國有持股和控股企業。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均被統稱為民營企業。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來劃分企業類型的,主要有: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等。按照上面對民營企業內涵的界定,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客觀地說,民營企業的發展正從發展初期向發展中期轉變,向著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向發展。從我國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族式企業;
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伙企業;
其共同的特點是企業的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投資者所有,其企業股份不斷分散化、社會化。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中國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1、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其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尚未取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一些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兩張臉”和“兩個標準”的情況依然存在;在服務收費、子女入學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費標準,得到特別“關照”。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一些民營企業的行為短期化,投資願望嚴重弱化。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目前的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征,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家長式管理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乏“糾偏”機制。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3、人才機制不靈活
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但現實條件下大多數民營企業卻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危機和信任危機,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家落後的“資本雇佣勞動力”觀念,認為員工和企業的關係只是勞動力的雇佣關係,很多民營企業家認為只要有高薪,市場上多的是優秀人才,而沒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重視過人才和他們的人格尊嚴。加之民營企業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使優秀人才難以真正融人民營企業,因此,他們通常持打工心態,只關心眼前利益,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和長期扎根的觀念。
4、企業生命周期過短
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5000家民營企業,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只有430家.其餘91.4%的企業已煙消雲散,生存期超過8年的企業僅占總數的3%左右。
5、決策盲目,風險經營
民營企業的發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在一個曾經長期以公有製為基礎的計劃經濟一統天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卻使一部分成功的經營者因此而淡化了風險意識。四面出擊,盲目的多元化經營,過分的自信導致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也無法正確地評價企業的成功。成功的經歷強化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也導致了決策的經驗主義。
6、設備科技含量低,技術改造的相對滯後,導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民營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這種生產模式註定了企業不可能擁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由於其先天的原因,較低的員工素質也制約了企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民營經濟亦迅速崛起併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企業內外部的某些因素,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當前民營企業現尚存在以下問題:
1、以家族企業制度作為企業運作的主體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還主要採取家族企業制度形式,能夠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委托代理關係的民企業尚不多見。作者認為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家族企業制度形式主要存在有以下弊端:
(1)產權單一。單一產權表現為封閉的家族持有企業股權,不願接受外界的參股,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這種封閉的產權在發展初期具有較高的效率,它有助於節約管理成本,減少企業內耗,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其弊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2)產權不清。一個有效率的產權制度應該使產權關係明晰化,如果產權不清,首先將導致沒有人真正關心企業的利潤目標及相應的資產增殖目標,而更多的只是關心如何把企業的資產分配完畢,最好是更快更多地獲得個人收入。
其次也將造成企業不成規模,發展到一定規模就要分家。
再次,不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的前提應是產權清晰,在產權界定上必須清晰地表明各自的權利和必須承擔的責任以及相應的應獲利益。
2、金融支持不足
有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不同融資方式在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企業自我融資達90.5%,銀行貸款僅為4.0%,非金融機構為2.6%,其它渠道為2.9%。 可見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資金滾動起來的。
3、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內外部協作障礙
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和快速成長,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平衡格局與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目前民營企業面臨的矛盾和衝突主要有:
(1)民營企業與國家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就我國目前現實情況來看,部分地方尚存在著對民營企業歧視性的現象與做法,包括在市場準人方面的歧視、在稅收和銀行貸款方面的歧視方面等等,這些歧視的發生與發展,必然會帶來兩類企業在資源利用機會上的不均等,則必然導致矛盾,甚至衝突。
(2)民營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條原則同樣適用於民營企業之間。競爭一方面可以促進民營企業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由於競爭所導致的民營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3)民營企業內部所有者與管理者間的矛盾與衝突。企業招雇管理者,目的是為了剋服自身能力的局限,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企業所有者不可能對管理者的能力十分瞭解,而且二者追求的目標存在著差異性,這些必然導致二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的失誤: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所產生的專制和集權化傾向,無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首先必須進行所有制改造。民營企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控股化和集約化.充分發揮家長式管理模式的靈活高效的優勢,還可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情況,逐漸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中國民營企業的制度轉換、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賴於民營企業家素質和人格的提升與完善。
2、正視挑戰,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真正轉變
充分認識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解放思想,樹立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新觀念.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由管制向監控的真正轉變。
3、健全法律制度,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民營企業的產權需要法制來保障,經營行為需要法制來規範。加強立法.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清理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法規。同時,抓緊制定保護民營企業的條例,出台引導和約束民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文件:要明確執法部門保護和支持民營企業的責任,對向民營企業敲詐勒索、亂收費、亂罰款、強買強賣及破壞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人和事,必須及時處罰。
4、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突破,全面提升企業素質
未來企業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國民營企業還存在著規模小、員工素質低的現象,還不能實現以人為資源優勢來配置和優化其他資源。因此,提高企業內在素質,說到底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企業規模、環境、裝備水平以及產品檔次和質量的內在差異,實質反映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差異。民營企業必須要形成科學、合理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5、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民營企業多以傳統產業為主,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杠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對民營企業自身來說,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加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和開發投入及推廣的主體。
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開放的穩定的合作關係,吸收消化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民營企業更應更新觀念,儘快強化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來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6、繼續發揮政府在發展民營企業中的作用,營造有利於民營企業陝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加入WTO後民營企業也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巨集觀經濟調控”依然是影響民營企業的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政府應把握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把經濟管理職能轉為高效的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應扮演好兩個角色,即領導者和服務者;政府必須給予制度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