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意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目錄 |
權力意志亦稱“權力意志論”。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尼采的用語。是把追求權力,要求統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礙“自我擴張”的東西的意志看作宇宙本原的唯心主義理論。尼采承襲其精神導師叔本華的哲學觀點,把一種神秘的意志作為萬物的本原。但他認為,作為世界本原和人的本質的意志,不是叔本華講的生活意志,而是權力意志。因為生活意志和權力意志相比,前者是低級的,後者是高級的。生活意志只是一種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權力意志則表現為一種追求欲望。他在《權力意志》一書中說:“各種有機功能,都可歸結到一種根本意志即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分化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僕(聽從者)和主子的意志。”權力意志的這種追求特性,使它成為宇宙的根本意志,決定一切的力量,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他認為,權力意志也是最高的生活準則和道德規範,弱肉強食就是道德,侵略掠奪就是生活,戰爭乃是“權力意志”的最高實現。尼采從權力意志出發,在歷史觀上引申出不同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超人哲學”。他認為超人是歷史的主宰者,平常人只是超人實現其意志的工具,沒有超人,就沒有歷史。這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權力意志論是帝國主義冒險家的理論,是為壟斷資產階級的強權政治、侵略行徑辯護的理論。
權力意志的創作背景[1]
尼采的哲學思想形成於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是資本主義社會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尼采在壟斷資本主義剛剛嶄露頭角的時代就主動地把論證社會的“強者”的權力意志當作他的哲學的根本目標,以致把整個世界都看作是權力意志的體現,把他的整個哲學理論叫做“權力意志論”。尼采權力意志思想深受叔本華的生存意志思想的影響,二者是一脈相承的,他接受了叔本華的意志就是力量的說法,並以此為出發點,尼采用一種遠比叔本華要徹底得多的非理性態度,對西方數千年來由理性主義支配的思想文化傳統以及由基督教維繫的倫理道德觀念作了猛烈的批判和全面的清算,對叔本華的生存意志思想進行了改造,把意志的力量從求死的途徑轉移到求生的方面。尼采堅持以意志的力量為後盾,接受生命,面對現實,以超人的姿態創造自己的生命,把人生的意義從生存提高到追求權力、擴張自身的高度,與此同時,他也把唯意志主義推向了頂峰。
權力意志的主要思想[2]
(一)尼采認為權力意志是一切可能確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萬物起源,是整個世界的本質和變化的唯一動力
依照權力意志論的觀點,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必然是侵占、征服、吞噬與反侵占、反征服、反吞噬的關係。根據權力意志的大小,人類可以劃分成強與弱的不同等級,強者役使弱者,弱者服從強者,則是人類生命意志的自然規律。按照“權力意志”,尼采提出了一套以“超人”學說為核心的強權主義政治理論。他認為人類存在高貴、低劣兩種不同種族,高貴種族進化到頂點便成為“超人”,人類社會要“超人”來輓救。尼采認為:超人,是人生哲學的理想目標。以往,人們把進入天國視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上帝死了”,價值世界出現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個理想化的人格形象— “超人”來填補,取代上帝的位置。“我要教人們以他們生存的意義”,那就是“超人”。尼采認為,上帝已死:現在我們熱望“超人”生存!尼采認為,超人的形象是:第一,有著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權力意志的強者,具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和能力的人;第二,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從而支配世界,支配命運,主宰平庸之輩;第三, “超人”是生之痛苦的超越者,敢於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具有無所不在的放縱和歡欣的天性,是生之歡樂的享受者,是酒神的再生,是權力意志之主。
(二)尼采認為權力意志是對生成的肯定
首先,尼采認為,權力意志首先是對生命的一種說明。生命是一種積極的生成過程。這種生成即體現為對力量的追求中。生命不能滿足於自身,而是要不斷超越自己。其次,尼采認為,這種超越不是求助於信仰、道德,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來超越。這是尼采與以往形而上學不同之處。形而上學者要解決個體生存的意義問題總是必須求助於一種高於個體的整體的力量。例如斯賓諾莎從自然中去尋找,黑格爾從社會歷史中去尋找,而基督教從神那裡去尋找。而尼采摒棄這一切人類理想,他將意義問題完全交付給個體自己來解決。個體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超越過程。第三、尼采認為,個體的超越總是必須走向個體之外,從外面尋找自己的意義和目的。這個目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強力。這種對強力的渴求表達了生命本身永不枯竭的本性。
(三)尼采認為生命意志即權力意志,人的生存方式即宰制實在、役使實在的本能活動,那麼,認識、知識、真理也是權力意志的產物了
尼采認為,認識並非出於求知的欲望,而是出於保存一定類型生命的心理需要。標誌認識特征的理性也不是本原的,而是從屬的。認識是被當作權力的工具使用的,因而它也隨著權力的增長而增長。知識、理性、精神、感官等等都是權力意志的工具和玩物。尼采還批判了從笛卡爾到康德的近代認識論路線,認為這種認識論,只是認定有一種求知的衝動在盲目地追求真理,而不提是否有用和有害的問題,並且把認識同實踐利益的整個世界分離開來。尼采認識論的基本立場是用生命實踐的角度透視認識。尼采認為,認識是人保存自己、役使實在的工具。他提出:“我們具有感官,只是為了選擇這樣一些感覺——我們必須依靠它們,才能保存自己”。知覺也是我們主動選擇的,只有當這些知覺對我們的生命有用時,它們才會被意識到。與利害無關的客觀知識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對一個事實的陳述也是不可能的。尼采認為,對所有的事實陳述都是“評價”和“解釋”,說到底是一種權力意志的表現。
(四)尼采認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還在於求權力、求強大、求優勢、求自身超越
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須追求力量的強大,竭力占據優勢。尼采呼籲,難道沒有強大的力量,不占據優勢,能夠統治、征服、戰勝他物而生存下來嗎?尼采把生存意志包含著的意義揭示出來,並強調,生存意志就叫做權力意志。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強大、追求優勢看是成生命意志的本質特征,並肯定、倡揚生物的這種特征,在這樣的權力意志概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了自己哲學體系,他的哲學就與叔本華那種主張否定生存意志的消極悲觀的哲學區別開來了。尼采的哲學是一種具有積極外表的,甚至可以說是具有瘋狂色彩的哲學。
在尼采哲學中,尼采認為,權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質,一切事物無不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人的一切行為、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人們追求食物、追求財產、追求工具、追求奴僕和主子,根源都在於權力意志。在社會生活中,壓迫、剝削、奴役、戰爭、人們之間的爭鬥等等,都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相互作用的表現。生物機體吸取營養,就是它們作為權力意志去占有、吞噬、征服環境。生命就是有機體發揮權力意志去剝削外界環境,驅使環境為自己服役的過程。化學中的分解和化合,無非是一種權力意志侵占、征服另一種權力意志。物理學中的引力和斥力的對立,其實就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的爭奪。在一切事物中,權力意志的發揮都表現為抗強欺弱。事物間形形色色的爭鬥現象,其根源在於一種永不厭足的表現權力的意圖,或權力的運用,作為創造本能的權力的應用。
尼采認為,萬事萬物在權力意志的支配下生生滅滅,變化發展。尼采發現了其間的規律——— “永恆輪迴”。他說世界是一個“迴圈的力”,這個力創造出一些事物,然後將它們消滅,接著又分毫不差地按照原來的樣子再把它們創造出來,再把它們消滅......如此迴圈往複。這樣,世界就永遠是同一些事物的反覆重演。尼采告訴我們: “人生便是你目前所過、或往昔所過的生活,將來仍將不斷重演,絕無任何新鮮之處。然而,每一樣痛苦、歡樂、念頭、嘆息,以及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無法言傳的事情皆會再度重現,而所有的結局也都一樣———同樣的月夜、枯樹和蜘蛛,同樣的這個時刻以及我。”太陽、大地、鷹、蛇、人類,總之一切一切,都將在世界上無數次地反覆重演。尼采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世界的時間上是無限的,而世界上的事物———作為權力意志的表現形式卻是有限的。
(五)尼采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和欲望都是由追求權力意志的本能支配的,無限地追求權力是生命的最基本的普遍法則,也是道德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標準
他認為,自負、激情、獸性、酒色、冒險以及征服的本能等等,都是實現權力意志必需的,而權力意志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尼采抨擊基督教和人道主義道德是軟弱的。把理性主義倫理學說的普遍道德斥為怪誕不經,把功利主義的“最大幸福論”蔑視為虛偽,攻擊社會主義的平等價值觀為天真夢想。他認為,一切道德歸結起來只有兩個基本類型,即奴隸道德和主人道德。尼采認為強就是善,弱就是惡,只有使強者戰勝弱者,才能增強權力意志,隱惡揚善。
(六)尼采用權力意志取代了道德
尼采認為根本沒有什麼道德行為,認為道德行為全屬臆造。區分道德和非道德的整個出發點是,道德只同自由的意圖和行為有關。但這整個意圖和行為的類則純系捏造。尼采認為,道德標準所依據的世界是根本沒有的———不存在道德和非道德的行為。道德是何人的權力意志?道德價值的權力意志意味著什麼?尼采認為,它背後隱藏著三種權力:群畜反對強者和獨立者的本能;受難者和敗類反對成功者的本能;平庸者反對傑出者的本能。而道德同生命基本本能鬥爭的歷史本身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非道德。尼采還認為,基督教衰頹的道德觀念導致了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有雙重意義:消極的和積極的。前者可視為叔本華的歸宿,而後者則是尼采的目標,它可以作為強力的象徵,表現為權力意志。尼采把權力意志理解為生命的一種衝動、沖創和創造力,一個不斷自我表現、自我創造、自我擴張的活動過程。當生命意志是表現、釋放、改善、增長內在的生命力的意志時,它就是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專門化為謀生圖存,謀求財產、工具、奴僕,謀求當統治者,除了為意志而意志之外,根本不存在別的什麼因果關係,人就是權力意志,世界也是如此,永遠在自我創造、永遠在自我摧毀的酒神世界,雙重銷魂的秘密世界,無目的的超出善惡的世界。
權力意志對後世的影響[2]
(一)尼采權力意志哲學思想對後世的哲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權力意志”概念是尼采晚期哲學的核心。在斯賓諾莎的力量與激情學說、叔本華的“生命意志”概念和德羅斯巴赫的“追求發展說”的基礎上,尼采創造了“權力意志”的概念。尼采的哲學是一種力本體哲學,他用“權力意志”來說明無機界、有機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他認為世界的本體狀態就是“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即追求力量增長的意志、追求強大力量的意志。“權力意志”是酒神般的原始生命力,“存在之輪”的推動力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它是生成的基本結構,其目的在於自我擴張和自我提升,而不在於自我保存。他把“權力意志”思想和“同一事物的永恆輪迴”學說結合在一起,認為世界就是永恆輪迴的“權力意志”,“權力意志”的永恆輪迴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其意義和目標就是“超人”。“超人”是最強盛的“權力意志”的主體,它是尼采關於未來的人的類型的設計。只有大力推進自然迴圈、強化“權力意志,才能培育出未來的人的類型——— “超人”。人是連接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一座橋梁,人是一種過渡和一種毀滅,“超人”才是目的。“超人”是對最高的、人的存在可能性的呼喚,“超人”是具有生存能力、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最強者,他處於善惡的彼岸。他剋服了不道德的肉體和道德的靈魂的分裂,能以“至惡”行其創造性的至善。使得現代人剋服了基督教和形而上學的世界觀,過一種塵世的、戰鬥性的生活,以生機勃勃的“權力意志”戰勝頹廢主義和虛無主義。
(二)尼采將“權力意志”視作存在的最高原則、宇宙的本體和最高的價值標準
“權力意志”它追求的是強力、偉力、統治力、生命力和創造力,它和酒神精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尼采的力本體哲學執著於大地和現世人生,他反對形而上學,反對追究世界的本原和終極原因。他繼承了叔本華的唯意志論,但又反對叔本華將意志視作“物自體”。他認為生命追求的是強力、擴張和統治,而不是維持生存,因此他用“權力意志”來取代叔本華的生命意志他認為生成是第一性的,靜止只是運動的一個特例,世界就是複數的、相互鬥爭的“權力意志”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此消彼長。他把“權力意志”設定為一種動態的、通過鬥爭而獲得力量增長的原則,以此來反對達爾文的靜態的自我保存原則。他以強者的等級制來反對杜林的平等主義和社會主義者所主張的社會平等。
(三)尼采將以基督教和古希臘形而上學哲學為基礎的歐洲傳統文化判定為“虛無主義”,因為它徹底否定現 世人生的意義、價值和希冀
他用“上帝死了”來宣告傳統倫理價值的崩潰,用“權力意志”來重估一切價值和確立新的價值。他揭示了道德的譜系學,認為道德是弱者的頹廢心理的投射。弱者虛構了上帝、善、存在、本質、自在之物、絕對真理等概念以獲得和增強他們的力量感。因此尼采致力於意識形態批判,他從非理性的、執迷於塵世的“權力意志”出發,批判了基督教、形而上學哲學、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啟蒙主義和理性主義以及二元論的善惡道德觀,只有藝術免遭批判。藝術領域的日神衝動和酒神衝動被視作創造欲的範式,強者的“權力意志”就是創造力,它是確立價值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權力意志”的“永恆輪迴”使強者的主人道德得到強化,而使弱者、群氓和末人的奴隸道德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尼采的力本體哲學反對本質主義、反對靜止、反對絕對主義,它執著於現世人生,造成了形而上學的終結。
(四)尼采的“權力意志”學說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深巨的,人們對它的認識堪稱見仁見智
心理學家克拉格斯、阿德勒、榮格和弗洛伊德將“權力意志”理解為個人的權力欲。德國社會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麗麗·布勞恩將“權力意志”視作“個性的最高發展”,並將“超人”視作“人類的目標”。義大利社會學家帕累托和政治哲學家摩斯卡吸收了“權力意志”的文化批判因素,進而創立了精英理論。法國哲學家福柯將“權力意志”限制在社會領域,他認為權力關係產生出“知識型”,“權力意志”製造了現實、世界和真理;真理為權力的運作提供道義和知識基礎,作為權威性話語,真理所包含的話語霸權依然是權力。現代科學如控制論、系統論和混沌理論也受到了尼采的“權力意志”學說的影響。
(五)尼采權力意志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它改造了許許多多構成西方思想遺產的觀念和價值———例如理性、自然、上帝、時間、宗教和德性等等
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慄,而此顫慄的最後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加達默爾在90歲的時候曾評論道, 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他們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觀念和意象。弗洛伊德、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福柯、德魯茲和德里達都是深受尼采影響的大陸哲學家。而他直接影響的文學家也可以開出一長串名單:茨威格、托馬斯·曼、肖伯納、黑塞、里爾克、紀德、魯迅等等,在英美,他的著作逐漸被廣泛接受,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人們發現第三帝國完全不知羞恥地歪曲了尼采的著作,納粹對他的哲學所作的解釋是令人無法容忍的誤讀。不過,除了許多認真細緻的詮釋之外,有些誤讀也擴大了尼采的影響。他的思想一直被視為一種過程形而上學,並把他和柏格森、懷特海和新達爾文主義者相比較。他還被解讀為一位倫理學家,一位以權力意志取代了上帝的奇怪的神學家。他的哲學更通常被理解為虛無主義的,只是一大堆無從確證的信念和洞見,支撐生存的希望和信心。
(六)對於個人意志的重視,起源於尼采
從伯拉圖———基督教哲學體系建立的“上帝”從根本上忽略了人本身的存在,在這一體系中,人只是作為一種能夠解釋的不完美的個體,至善至美在人的世界里根本不會存在,它們只存在於“神”的世界里,這個“神”既是伯拉圖二元說中至善永恆之存在,也是基督教之上帝。只是在尼采發出“上帝死了”這樣瘋狂的吶喊之後,西方哲學系體才從神的彼岸回到了人的此案。由伯拉圖———基督教哲學的上帝體系中,感性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才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救命稻草,這是因為,在上帝面前,人的感性是不完美的,正是因為這樣,在叔本華之前,西方哲學體系一直是理性主義的天下,包括康德,黑格爾等一大批哲學家更是將這種理性主義推倒了至高無上的頂峰。在尼采之前,叔本華開啟了非理性主義的大門,這一把鑰匙使尼采打開了人自身力量的倉庫。這個時候,尼采的“權力意志”登上了人類思想的舞臺,在今天,我們面對尼采關於“生命” “意志”的吶喊,已經不是贊成不贊成的問題了,而是應該如何運用的問題了。
(七)尼采的權力意志論源於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
尼采哲學開創了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把人們的註意力從遙遠的理性拉回到了距離人們比較近的感性世界里,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把世界的根本理解為權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達生命世界的生成、創造和提升的特征,即“權力意志”具有非主觀的實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長的能動性以及價值關係性。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批判地研究尼采的權力意志哲學思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