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主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
目錄 |
平等主義是基於所有個人要求在社會上的平等政治主張,以及所有人應平等地得到社會的保障。社會的保障包括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等等。平等主義核心的思想是平等必須不分種族和不分性別,所以政府的政策是不應因著個人的性別、種族和宗教信仰而有所偏袒。
現代西方主要的平等主義理論[1]
1.功利主義和自由至上主義的平等待人
在現代政治哲學中,體現著古典自由主義自然道德權利平等的是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和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它們分別從財富分配的結果和起點上都堅持了平等待人(equal treatment)的基本原則。
功利主義的基本主張是,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因此,一種行為、政策和制度是否合理,要以其使整體快樂或幸福最大化的後果來判斷。為了防止財富的不平等分配,功利主義還提出兩個制約條件:平等待人原則和邊際效益遞減原理(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平等待人原則主張,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平等的,正如邊沁(Jeremy Bentham)的名言所說,“每個人都算作一個,任何人都不能多於一個”。密爾(John Stuart Mill)甚至認為,平等待人就包含在功利主義的本來含義之中,“因為‘最大幸福原理’之所以含有合理的意義,全在於它認為,一個人的幸福,如果程度與別人相同(種類可恰當地容有不同),那麼就與別人的幸福具有完全相同的價值。”邊際效益遞減原理———隨著所獲得財富(或其他物品)的不斷增長,人們的滿意度就會不斷降低———旨在從後果上防止財富的集中或不平等。由此出發,功利主義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張:社會應當剝奪富人的財富分配給窮人,從而使每個人都獲得的同等的財富。
自由至上主義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的消極自由和消極權利觀念,以道德權利作為自己公正理論的基石。在《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Anarchy,State,and Utopia)的前言中,諾齊克(Robert Nozick)開宗明義地指出:“個人擁有權利,有些事情是個人或群體不能對他們做的(否則就侵犯他們的權利)。這些權利是如此強大和影響深遠,以至於提出國家及其官員(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怎麼做的問題。”這裡的權利就是自然權利,是人之為人而天生擁有的權利,它一方面確證了權利範圍內的個人自由,另一方面構成了一種對政府或他人行為的“邊界約束”(side constraint),即政府或他人行為的最大自由以不侵犯我的自由權為限。至於個人財產,只要是通過正當的原始獲得(initial acquisition)或公正的轉移得到的,財產所有者就有權任意處置它。無論是由個人還是政府來實施,被迫的福利再分配是不公正的。由此出發,自由至上主義通常贊成最小的、“守夜人”的國家而拒斥福利國家。儘管自由至上主義所導致的結果並非是財富的平等,但它的出發點和基本前提卻體現著平等待人和維護人的尊嚴的思想。
2.羅爾斯的機會平等
羅爾斯的正義論是在批評功利主義的基礎上形成的。功利主義主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難免有將個人當作工具之嫌。羅爾斯提倡機會平等(equality of chance),是對平等待人的具體化和深化,這可以從他的方法論和公正原則上體現出來。羅爾斯認為,在“原初狀態”(original position)下,在“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之後,自主的、理性的個人通過談判達成社會契約,這樣構成的社會就是公正的。“無知之幕”假設,儘管立約者瞭解關於人類社會的“總體事實”,但是並不知道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處於何種社會類型以及自己適合哪種生活方式。由這種思想實驗可以看出,對於羅爾斯來說,平等是一種首要的價值,平等的社會狀態可以通過毫無偏見的選擇構建出來。
由這種“原初狀態”的設計,羅爾斯推導出他的著名的“兩個公正原則”:“第一個原則:對於由平等的基本自由所組成的最完整的體系,每一個人都將擁有平等的權利,並且這一體系與所有人享有的類似自由體系相容。第二個正義原則: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將是這樣安排的,以便使它們(a)在與節省原則相一致的情況下,符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以及(b)在公平的機會均等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第一個原則就是平等的政治權利原則(a principle of equal political right),第二個原則是關於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principle of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的論述和差別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的結合。差別原則要求財富的不平等分配要以有利於最不利者為判定其是否公正的標準,而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要求向有才能的人開放職位,更明顯地含有一種平等精神,它試圖消除身份、地位、種族、信仰、性別等方面的不平等對人的活動的影響,從而使每一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追求和達到值得擁有的地位。
3.德沃金的資源平等
與羅爾斯允許天賦和才能造成的不平等不同,德沃金(Ronald Dworkin)通過區分天擇運氣(brute luck)和自擇運氣(optional luck),來試圖消除外在因素對資源分配的影響,而允許資源分配反映人們的志向,即選擇辛勞、節儉和冒險投資比選擇休閑和享受可以占有更多的資源,但必須獨自承擔風險。為此,德沃金主張初始資源的平等。但他並未採用羅爾斯的“原初狀態”,而是假設了一座荒島:在那裡有著充足的資源,海難的幸存者們都接受這樣的原則,即這些資源並非天生為誰所擁有,只能在他們之間平等地分配。德沃金相信,通過他所謂的“平等拍賣”就可以實現資源平等(equality of resources)的理想,即設定一個競爭性市場,在其中,人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對資源進行競標,從而確定價格並根據這些不同的價格進行平等分配。拍賣的成功在於通過“嫉妒檢驗”(envy test),即當每個人都願意要自己的所得而不會嫉妒別人所獲得的拍賣品時,就表明初始資源得到平等分配,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對待。從此,他們在與競爭性市場的互動中生活,所有的不平等在本質上都是自擇運氣的結果。至此,資源平等就實現了。
不過,由天賦、才能和敏感性所造成的不平等並非是公正的。為了對這種自然劣勢予以補償,德沃金設定了兩個假想的保險市場——一個是針對市場才能的,一個是針對生理障礙或消極才能的——然後考察,為了彌補自然天賦分配中可能出現的殘障和其他劣勢,人們願意出多少錢購買保險,而一個人會買什麼樣的保險是與他應得的補償相符合的。最後,德沃金主張將這種保險制度轉化為實際政策,通過收取所得稅的方式,來支付人們在假想狀態下願意支付的保險費,也即給處於自然劣勢的人以相應的補償,從而消除了天賦和才能的差異所造成的資源占有的不平等。
4.沃爾澤的複雜平等
與羅爾斯和德沃金的思想實驗不同,沃爾澤(Michael Walzer)更傾向於從現實生活中構建一種平等模型。他並不想尋找一個阿基米德點,構建“一種客觀而普遍的立場”,因為在他看來,平等不是一種普遍的概念,而是某種必須由每一個特定團體來創造的東西。正如他所說,“平等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種現實的可能性,我將表明,它就隱含在我們對社會物品的共同理解之中。我們的共同理解是:這種觀點與它成長的社會相關;它不與或不必與所有社會相關。”
沃爾澤表明,“我們的共同理解”並不產生一種“簡單平等”(simple equality)觀點。德沃金等人的原始起點中的簡單平等,或者通過市場的作用造成巨大的不平等,或者在政府干預下鞏固原初的簡單平等,從而導致專制。“我們的共同理解”指向的是一種“複雜平等”(complex equality)。“平等是人們之間的複雜關係,這種關係的媒介是我們製造、共用在我們之間分配的東西。它並不等同於占有。因此分配標準的多樣性應該反映社會物品的多樣性。”任何社會都存在各不相同的領域,人們在每個領域之內有著高低之分,但各個領域之間並不存在公共度量的標準,而且幾乎沒有人能在政治、經濟、科學和藝術等領域同時取得成功。“總的說來,最有成就的政治家、企業家、士兵和情場高手將是不同的人,而只要他們得到的好處並不自動帶來其他好處,我們就沒有理由害怕他們的成就。”
沃爾澤認為,“複雜平等是指,任何公民在一個領域或與一種社會利益相關的地位,都不能被他在另一個領域的地位所破壞……不應該將一種社會利益X分配給擁有另一種利益Y的人們,不能僅僅因為他們擁有Y而不考慮X的含義就這樣做。”也就是說,只要保證人們不能將一個分配領域內的優勢轉換為另一個分配領域內的優勢(比如,以政治權力來獲取社會財富),就可以保證人們之間的總體關係是平等的。
5.其他平等主義理論
除上述平等主義理論之外,還存在阿馬特亞·森(Amartya Sen)的實現能力的平等(equality of functioning capability)、伊麗莎白·安德森(Elizabeth Anderson)的關係平等論(relational theory of equality)、福利平等(equality of welfare)和運氣平等主義(luckegalitarianism)等。
阿馬特亞·森認為潛能的實現是人生的最終結果和目的,而其他條件只是達到結果的手段。擁有以某種方式進行實現的能力,就是擁有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自由以獲得那種實現。為了達到能力的平等,就必須使不同數量的資源,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都是可利用的。
伊麗莎白·安德森將關註焦點從單純物品分配擴大到物品分配關係對人們避免受到他人壓制的影響。“從消極方面來說,無論什麼樣的能力,只要能夠使人們避免或擺脫壓制關係的糾纏,人們就有權擁有這些能力。從積極方面來說,只要有些能力能夠使其在一個民主國家作為一個平等公民而活動,他們就有權擁有這些能力。”運氣平等主義試圖消除天生的運氣給人帶來的不同影響,最初主張平等地分配資源,但又由於人們的需要不同,後來又主張福利的平等,認為哪種形式能保證所有人都同等地快樂,就用哪種方式分配資源。
- ↑ 陳喜貴.論現代西方平等主義理論及其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