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戰略更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戰略更新(Strategic Renewal)

目錄

什麼是戰略更新

  戰略更新是指對組織長遠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組織特性的改進或替換,包括改進或替換的內容、過程和結果。戰略更新是企業為了動態地適應外部環境或內部條件的變化,利用新的知識創新行為,使組織核心能力產品市場變革的一個漸進式或革命式的變化過程。

  戰略更新可以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根據當前的情境選擇並轉變到適宜的戰略原型,稱之為一階戰略更新,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戰略變化;第二類是在一階戰略更新基礎上,不斷改善和增強戰略原型組成要素之間的內部一致性,使之發揮最大程度的功效,稱之為二階戰略更新,這是一種漸進性的戰略變化。

戰略更新的路徑[1]

  
  1、慣例化路徑

  企業戰略原型從混沌性到柔性、計劃性和剛性原型的過渡過程是一個自然的慣例化路徑,包括戰略聚集、成熟、停滯3個過程。

  (1)戰略聚集。新開辦企業一般都運行在混沌性戰略原型狀態.缺乏行政上的穩定性。這種鬆散、非固定關係的混沌狀態是有機的,企業對環境變化非常容易做出反應,但是不可避免具有冗餘,缺乏效率。必須進行有效組織,以從一種隨機、分離、不協調的混沌狀態轉移出來,這需要實現一定程度的戰略聚集。

  (2)成熟。當環境變得越具可預測性時,柔性戰略原型也會面對問題。企業需要更為有效地運營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從它先前引入的變革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挖掘利用現有的知識和機遇。從柔性戰略原型到計劃性戰略原型的轉變可以被描述為一個成熟的過程。成熟意味著需要通過正式的方法(流程規章制度)來使運營活動專業化和制度化

  (3)停滯。在精煉組織以高效率利用機會的過程中,計劃型戰略原型會冒失去戰略性和結構性柔性的風險,因為其越來越多地集中於積累更多數量和更多種類的運營性程式和慣例.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剛性。在走向停滯的過程中,組織條件的慣例化會帶來官僚主義的動量和對變化的抗拒力,最終反映出剛性戰略原型的“超重”狀態。

  2、復興路徑

  與慣例化路徑逆向的是復興路徑,它不如慣例化路徑那樣自然和易實現。許多大型公司意識到它們在慣例化路徑上走得太遠,已經變成極端剛性的組織。它們正努力復興使企業變得更柔性。復興路徑包括3個過程:“職業式復興”、“企業家式復興”和“戰略忽視”。

  (1)職業式復興。從剛性戰略原型到計劃性戰略原型的轉變稱之為職業式復興過程。這種全面的從保守主義和剛性向適應性、警覺和多樣化的轉移,要求企業更為系統地跟蹤和預測外部環境的變化.併發展出一個更為全面的柔性能力組合。職業式復興的過程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在許多中國企業身上.這些企業大多曾處於完全壟斷性或者公用事業領域,如鐵路電力郵政等。隨著政府管制的逐步放鬆和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這些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不再穩定,而是高度複雜和動態但可以預測,這迫使它們做出戰略更新。

  (2)企業家式復興。企業家式復興指的是從純粹的計劃性戰略原型到更為柔性的戰略原型的轉變過程。當環境不僅複雜、動態而且變得難以預測時,計劃性戰略原型是不夠的,用慣例繁殖來開展純粹的預測和反應是無效率的,對一個可能發生的未來的承諾也許會降低企業的靈活性。此時,管理需要發展結構性和戰略性柔性能力。這一過程往往伴隨著從一個官僚主義的公司向創新公司的轉變。自主任務小組、更非正式的計劃和控制等都促進了企業家式復興的進行。

  (3)戰略忽視。柔性戰略原型通過戰略忽視的過程轉變為混沌性戰略原型。戰略忽視表現為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對組織的行政結構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任憑企業隨機發展,這導致產生一種混沌性戰略原型的“失重”狀態。一些學者用“垃圾桶”來形容美國兩家地方貝爾公司轉變到一種混沌狀態從而有效地探索開發新的能力

戰略更新的必要性[2]

  (一)組織外部的間斷均衡和非均衡環境

  波動產生了具有不同中斷方式的幾種競爭環境。不同的中斷方式是由中斷的頻率和能力破壞(Competenee destroying)或者能力提高(Competence enhancing)的中斷性質來決定的。引發中斷的能力破壞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顧客需求和品位的變化,技術的替代,能力的滯後、模仿、擴散,競爭對手企圖破壞的行動。另外,技術的非連續性,消費人群的轉變,管制與全球化併購和聯盟之後產生的新競爭對手都為破壞行業領導者的能力創造了機會。引發中斷的能力提高是使行業領導者的能力和資源更具價值。在一個行業里,能力提高或能力破壞的中斷會偶爾出現或者常常出現,從而導致不同的波動方式。一些企業或許發現他們處於穩定期,偶爾被強烈的中斷所干擾;一些企業或許經歷不斷地能力被破壞的中斷;一些企業會發現幾乎沒有中斷;還有一些企業或許經歷不斷地中斷,而這種中斷不會威脅企業的能力(見圖)。四種不同的競爭環境——均衡,浮動均衡,間斷均衡和非均衡要求不同的成功戰略。每種環境都均衡的環境是指長期處於一種很少或幾乎沒有能力破壞的狀態。行業領導者會利用專利所有權技術等產生進入障礙,創造一種穩定的環境。浮動的均衡環境是一種基於能力提高的頻繁中斷。具有核心能力的行業領導者不斷地將新能力建立在原有能力之上,從而維持他們的行業領導地位,而行業跟隨者必須不斷地追趕。間斷的均衡環境是基於非連續性變革或能力破壞的短暫動蕩時期,短暫的動蕩時期過後跟隨而來的是較長時間的一致性(市場圍繞革命產生的共同新標準),即穩定性時期。它是長期穩定的漸進性變化與短期的革命性變化交替進行的過程。間斷的均衡環境在一些行業是很普遍的,這些行業均是由於突現的主導設計而引發基本技術變革,如電腦行業。非均衡是最具挑戰性和超競爭的環境,具有頻繁和非連續性中斷的特征。許多高技術行業和最新解除管制的市場都在面臨頻繁的、以能力破壞為特征的變革。該環境下的成功行業領導者必須不斷創造新能力替代舊能力,在競爭對手展開活動之前不斷自我中斷、創新。

Image:均衡.png,Image:间断均衡.png,Image:浮动均衡.png,Image:非均衡.png

  面對四種不同的競爭環境,行業領導者和挑戰者都必須尋找不同的成功戰略,尋找創造財富的新範示,駕馭環境,獲取戰略主動權。核心所在就是求變,即在不同環境中尋求不同的戰略。在均衡環境中,主導企業要減少競爭對手,控制供貨商客戶,獲取壟斷利潤波特的五種力量模型就適合這種穩定均衡的環境。在浮動均衡環境中,主導企業會使用某種核心能力去獲取利潤哈默爾核心能力理論適合此種環境。

  均衡和浮動的均衡環境並不是目前企業所面臨的主要環境,而以能力破壞為主要特征的間斷均衡和非均衡環境才是現階段企業所面臨的主要環境。間斷均衡和非均衡環境兩者沒有明顯劃分界線,間斷均衡的環境若中斷次數不斷增多,就變成了非均衡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總是不斷地面臨著危機和挑戰。如果企業不能根據快速變化的環境做出正確的抉擇,就很難保證自己的長期生存和發展。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長期應用一種自認為最完美的戰略,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戰略都保持不變,那麼企業離破產近在咫尺了。因此在間斷均衡和非均衡環境下,戰略更新就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和工具。

  殼牌石油公司的一個研究小組曾經對那些壽命超過100年,現在仍然充滿活力的公司進行研究,以尋求公司長壽的秘訣。他們對分佈於北美、歐洲和13本等地的27個符合條件的公司進行了研究,發現能夠解釋其長壽的四個共同特征是:對周圍世界的敏感、理財上的保守主義、整體意識和容忍新的想法3。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即企業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戰略更新。在間斷均衡和非均衡環境下,一切都在迅速改變著:顧客需求、供應商的變化、技術的創新、行業競爭者的策略轉變等等都在給予企業戰略更新的壓力。一些處於困境中的企業希望藉此拯救自己。一些經營成功的企業則是希望藉此取得更大發展。再創輝煌。企業主動及時地進行戰略更新,可以發揮先動優勢。設立新的行業標準,創造更多顧客價值。無論哪個企業首先開發新產品、占領新市場。它就享有先動優勢。在市場上越是流行就促使人們越相信它會進一步流行。實現自我增強的良性迴圈。從而戰勝競爭對手。

  (二)組織內部的均衡等同於死亡

  企業作為—個複雜的開放系統在均衡狀態下是危險的,均衡是死亡的急先鋒。根據複雜性科學原理,系統中存在的均衡狀態是短期、暫時的。在均衡狀態下,系統中會孕育著許多潛在的變動因素最終使複雜系統走向死亡,分裂成新的系統。物種內在似乎被吸引到穩定的綠洲,然後進一步靠近均衡的目的地,而當環境變化時,它們不可能成功地適應。均衡會威脅有機體的生存,但常常給人一種美好的假象;它會隱藏在強烈的價值理念或密切交織的社會系統內部,也會存在於運營良好的企業系統中,(通常指為“組織的適應性”)。遠景、價值和組織的適應性都是一把雙刃劍,要善於發現均衡背面隱藏的危機。自然科學家所指的“選擇壓力”會使生態系統逐步升級,遺傳變異將會最大化與環境相適應,系統逐漸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複雜系統的這一特點可以說明為什麼許多企業看似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而後不久就衰落了。均衡是一種短期的假象,管理者容易被其矇蔽。以GE公司為例,韋爾奇在GE公司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意識到了GE公司的規模龐大、結構臃腫會限制公司的發展。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也只是一個短期的錶面現象,系統暫時處於一個均衡的狀態,在這一均衡的狀態下不進行變革的話,隨後會帶來公司成本急劇上升,經營狀況下降的危險。韋爾奇對GE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裁減了將近一半的員工,大大改善了機構臃腫所帶來的制約作用,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從而使企業偏離了均衡狀態,遠離了衰退的困境,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狀況。可見,看似運營狀態良好的企業背後也隱藏許多潛在的危機,管理者必須不定期地打破這種均衡。發現不利的因素進行改革。使組織達到暫時的均衡。隨著時間的推移,組織內部的無效熵會不斷增多,管理者要再次打破這種均衡,周而複始,不斷更新。只有如此。組織系統才會健康發展壯大。管理者要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一旦系統熵達到極大值,危機來臨,企業會很難擺脫起死回生的困境。因此,企業要主動自我中斷,戰略更新,打破均衡,以求長期生存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翔,李東,張曉玲.企業戰略更新路徑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基於結構學派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7)
  2. 劉艷梅.戰略更新的必要性分析[J].商業研究,2004(2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戰略更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