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差異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延遲差異化是指將賦予產品個性化的製造環節延後的管理辦法。
延遲差異化的作用[1]
具體而言,延遲差異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降低庫存與物流成本。延遲差異化在中間產品被生產出來後,就暫停其增值活動,以規格、體積和價值有限的通用半成品形式在供應鏈上集中存放,減少安全庫存量,直到收到用戶訂單後,才在靠近用戶的地點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活動,相對於產成品運輸而言,半成品的體積、重量、規格都要少得多,運輸的費用和可能的差錯會被減少到最小程度。這就降低了存貨與運輸成本。比如,首批全國文明城市——中山市的產業集群非常突出,以鎮一品,各具特色。其中大涌鎮的紅木傢具在供應鏈中就很好地運用了延遲差異化策略。首先,把組裝、烤漆和貼標簽之前的加工活動放在中山的工廠里完成,然後對沒有組裝的散件包裝運輸到北京附近的張家口市,那裡設有紅木傢具集散中心。當客戶有訂單時,啟動剩餘工序,把用戶需要的傢具做好並送到用戶家中。這種延遲明顯提高了運輸車輛的裝載率和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同時也可以根據用戶對傢具顏色的特殊要求實行定製,提高了服務水平。
2.增加了最終產品型號,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差別化需求。延遲差異化的產品採用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方式,在基型基礎上發展變型產品,以此擴大了基型產品的適用範圍,能用較少品種規格的零部件拼合成顧客需要的多樣化的產品,以更低的成本提高了顧客滿意度,減少了由於供需不一致而損失的銷售額。美國Benetton制衣公司就是應用這一手段的典型例子。該公司將某些生產環節推遲到最接近顧客需求的時間才進行生產。如對圓領衫而言,在大量生產模式下,圓領衫的生產採用同一花色,大量生產不同型號的衣服。其結果是,在街上人們所穿的圓領衫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而實際上,人們對圓領衫型號的要求只有大、中、小幾種,而上面所印的圖案和文字才真正反映了人們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新的廉價的速熱印花技術,使人們對不同圖案的愛好得到了滿足。實行延遲差異化,在服裝廠生產出來的只是不同型號的沒有印花的圓領衫。而在銷售過程中,可以根據顧客的不同要求,現場將顧客喜愛的圖案和文字印在圓領衫上,甚至可以印上本人的照片。這樣顧客拿到的就是一件非常滿意的圓領衫。
3.縮短了交貨提前期,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延遲差異化針對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將生產過程分為變與不變兩個階段,將不變的通用化生產過程最大化,事先生產出基礎產品,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接到訂單,在最接近消費者的庫存中心、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產品的差異化生產過程,從而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定製的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增強了快速反應能力。惠普實施“延遲”差異,把未本地化的印表機運送到歐洲配送中心,在觀察了當地市場需求後,由當地市場的分銷商再完成印表機的本地化工作即印表機的差異化過程。通過在生產作業中實施延遲差異化後,惠普每年可把向經銷商配送產成品的總成本降低5%,交貨期由原來的4—5周縮短至2.5周,客戶滿意度提高到了98%。
4.降低了不確定性,減小了企業風險。在採用延遲差異化模式的企業中,企業的存貨基本上是以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形式存在,這種存貨占用資金少,適用面廣,既能迅速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又大幅降低了存貨的成本與風險,這就使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程度下降,減少了產銷不對路帶來的存貨跌價損失,有利於提高企業效益。比如美國Benetton制衣公司,在生產諸如圓領衫之類的針織服裝過程中,在最接近或者一部分工作已經進入銷售季節的時候,公司才對成品服裝染色,延遲了服裝顏色的個性化。這樣在購買棉紗時,只需預測各種顏色服裝的合計需求量即可,而預測總體需求要比預測單個需求精確。隨著銷售季節的臨近,預測的不確定性就會下降。在為成衣染色的時候,已經對市場需求狀況瞭解得比較清楚,降低了不確定性,減小了企業風險。
5.發揮了時間價值作用。在延遲了定製化步驟後,通用化產品的價值要比定製化產品的低,比如毛紡廠在實施延遲差異化後,由於毛衣不需要在最終銷售前印染,所以庫存的染色羊毛可以減少。但許多羊毛將以未著色毛衣的形式存儲,這比染了色的羊毛的價值高多了。但是,價值的增加是在供應鏈的後期而不是前期,減少了前期的超額資金占用,發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作用。
6.可以幫助降低關稅成本,在一些情況下,半成品或未配置的產品,其關稅比製成品低。
7.對實施大規模定製具有關鍵作用。把產品的地區差異化延遲到產品到達地區配送中心之後,有利於區域定製化。比如戴爾公司利用延遲概念,把電腦的總裝延遲到收到訂單後,實現了大規模定製。
8.延遲差異化可以兼顧“拉動——推動”系統的雙重效應。延遲差異策略,可以看成是一個在供應鏈中把拉動系統和推動系統結合起來的方法,既無差異化的產品按照長期預測進行生產和運送,而差異化的則根據市場需求即時快速反應。差異的區分處就是拉動——推動界線。比如毛衣生產,無色毛衣按預測大量生產,而染色毛衣則根據顧客需求定製化生產,從而實現了拉動系統的諸多優點,也實現了推動系統的規模經濟優勢。
9.延遲對電子商務渠道來說是一種有用的概念。當顧客通過互聯網訂購貨物後,願意等待少許時間在獲得商品,這對公司實施產品差異化非常關鍵。公司將產品的製造過程設計成為可以迅速裝配為成品的方式十分重要。個人電腦、傢具製造商等如果實施電子商務渠道,就要將一些生產裝配過程延遲到網上訂單到達之後進行,從而降低庫存。
10.實施延遲差異化還有以下好處:降低在運輸途中的庫存價值以及保險成本;降低貨物搬運成本;一些本地化的物料可以當地採購,降低成本,並達到“本土供給”的要求。
延遲差異化的實施條件[1]
從產品形成這一角度出發,可將供應鏈分解為兩個過程:產品的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前者主要包括供應商、生產企業、經銷商三個環節,後者主要為消費者這一環節。同時,生產過程又分為通用化產品生產階段和差異化產品生產階段。在通用化階段,供應鏈生產出產品的基礎樣式;而在差異化階段,生產出產品的個性特征。比如羊毛衫企業首先生產出純白色的毛衣,然後再根據訂單的需求將毛衣染成各種顏色,在這裡,純白色的毛衣便是基礎樣式,而把純白色毛衣染成各種所需顏色便是差異化階段需要進行的業務。在供應鏈中,對於基礎樣式的需求與差異化樣式的需求在特點上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對基礎樣式的需求是穩定的,因此,可在預測訂單的基礎上利用規模經濟;而對差異化樣式的需求變動較大,可應用有效客戶反應與快速反應等方法生產出多品種產品。但並非所有行業、所有企業、所有的產品生產過程都可以採用延遲差異化,有些產品的生產過程決定了它不可能採用延遲差異化這種生產模式,還有些產品的特點使得採用延遲生產帶來的收益不能彌補生產過程複雜化所增加的成本,也不宜採用延遲差異化。即延遲差異化的實施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可分離性。製造過程能被分離為中間產品生產階段和最終產品加工階段,這樣才有可能將最終產品的加工成型階段延遲。
2.可模塊化。產品應能分解為有限的模塊,用這些模塊之間的任意配置和組合去滿足顧客的不同特殊要求,這樣就可以在保證滿足顧客不同要求條件下,將定製環節延遲到裝配過程開始,而各裝配模塊又可以由不同供應商並行製造,因此可大大提高對定製化客戶的響應速度,縮短定製交貨期:此外,每更新一個模塊,都能形成一個新品種,因此,對於模塊化的產品,可以做到只更換某些模塊,就能使產品更新換代,而不必再購買全新產品。這樣既能使企業在提高產品多樣性的同時延長產品的壽命周期,又能使顧客在滿足定製化需求的同時降低產品的使用成本,還能適應顧客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這是延遲差異化實施的重要前提。
3.零部件可標準化、通用化。實現延遲製造的目標,有賴於“減少定製量”,即在保證滿足個性需求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地採用通用的、標準的或相似的零部件生產過程或服務,以實現市場大批量和不同客戶定製的統一。因此,產品可模塊化只是一個先決條件,更重要的是零部件具有標準化與通用化的特性,這樣才能徹底從時間上與空間上將產品的生產過程分解為通用化階段和差異化階段,並保證最終產品的完整。同時,用通用化零部件取代原有的非通用化零部件,可以使這些通用化零部件的裝配過程被延遲,有效降低定製過程的複雜性,減少定製環節。由於各模塊產品具有標準化與通用化的特性,企業可將一些技術含量低,增值能力弱的模塊外包出去,自己只生產技術含量高,增值能力強的核心產品,從而提高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4.最終加工過程的易執行性。延遲差異化將中間產品生產與最終產品生產分離開來,最終產品的生產可能被放在離顧客很近的地方執行,這就要求最終的加工過程的技術複雜性和加工範圍應當有限,易於執行,加工時間短,無需耗費過多的人力。
5.經濟上具有可行性或者產品的重量、體積和品種在最終加工中的增加程度大。延遲差異化會增加產品的製造成本,除非延遲差異化的收益能彌補增加的成本,否則,延遲差異化沒有執行的必要。如果產品的重量、體積和品種在最終加工中增加很多,推遲最終的產品加工成型工作能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和減少庫存產品的成本,簡化管理工作,降低物流故障,這會有利於延遲差異化的進行。
6.適當的交貨提前期。通常來說,過短的提前期不利於延遲差異化,因為延遲差異化要求給最終的生產與加工過程留有一定的時間餘地,過長的提前期則無需延遲差異化。
7.市場的不確定程度高,供應鏈結構不穩定。市場的不確定性高,細分市場多,顧客的需求難以預測,產品的銷售量、配置、規格、包裝尺寸不能事先確定,有利於採用延遲差異化來減少市場風險。延遲差異化模式下的供應鏈實際上是一個虛擬供應鏈。在大量生產環境下,由於企業產品品種單一且長期保持不變,因而供應鏈上下游之間可維持長期的合作關係。而在大量定製環境下的延遲製造中,由於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和易變性,企業為了抓住市場機遇,會不斷調整供應鏈伙伴以結成新的聯盟。因此相對於大量生產,在延遲製造的供應鏈結構中,穩定是暫時的,不穩定則是長期的。
8.建立以提高響應速度為主要目標的敏捷供應鏈。在大量生產模式下,供應鏈根據預測數據安排生產,供應鏈的目標在於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降低供應鏈成本。與大量生產相比,在大量定製環境下的延遲製造中,供應鏈存在著時間上的劣勢,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快速而低成本地向定製客戶提供產品。因此,延遲差異化環境下的供應鏈是以敏捷為主、敏捷與精益相結合的精敏供應鏈。
9.延遲製造的實施需要依賴以Intemet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延遲製造與電子商務有著密切的關係,電子商務為延遲製造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徑,是企業與客戶“一對一”對話的有效手段。供應鏈中的各節點(包括各層次的供應商、製造商、第三方物流、分銷商)通過Intemet技術相互連接,加速信息在各節點之間的相互傳遞和共用。在整條供應鏈中,定製中心起著電子商務中介的作用,客戶通過登陸定製中心的網頁提出定製要求,定製中心在驗證客戶訂單的有效性之後定製單信息傳輸到信息協調中心。信息協調中心指揮和協調整個供應鏈,運用Intemet技術、資料庫技術、決策支持技術、供應鏈優化技術、供應商評價選擇技術等物流信息技術,把從定製中心接到的訂單進行分解,確定通用件和定製件的供應商和物流服務提供商以及各供應商提供產品的數量、規格和交貨時間等參數。
總之,廠商使用預測策略,由於針對同一產品進行大量的生產與鋪貨,可享有生產與配銷的規模經濟,並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在顧客有需求時可立即提供。然而一旦預測錯誤,可能造成大量的存貨和折舊損失。廠商若採用延遲策略,則可減少存貨成本與折舊風險,資金的運用亦更具彈性,不需要將大量資金積壓在一些零組件及成品上。但是延遲生產與配銷也意謂著犧牲大量生產和配銷的規模經濟,以及顧客等待的時間需拉長。因此,預測和延遲策略的實行,各有其利益與風險,欲獲得延遲的效果,勢需犧牲預測的利益,反之亦然。同時,是否採用延遲差異化製造也要充分考慮相關的約束條件。因此廠商必須在考慮各種主客觀條件後,才能對此兩類策略進行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