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生產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生產模式

  生產模式是指企業體制、經營管理生產組織和技術系統的形態和運作方式。

生產模式的變遷

  生產模式的變革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市場化程度狀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縱觀製造工業發展史,總的來說共經歷了三次生產模式的轉變。

  第一次轉變是單件小批量生產替代手工作坊式生產模式

  在製造業形成早期,科學技術水平低下,整個世界的市場化程度極低,一般人均是在定期設置的集市或市場中進行商品交換貿易活動。此時的生產基本是用簡單的工具在手工作坊里進行。隨著蒸汽機、紡織機及火車的出現,市場經濟交易範圍迅速發展並開始超越國界。工廠大量出現,以紡織、鋼鐵、造船、化工等為代表的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基本建立,新技術不斷涌現。但世界性的戰爭頻繁,普通平民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消費水平低,單一品種可以長年生產,產品更新換代慢。。至二十世紀初,在技術上開始使用電力,但電子技術仍以電子管為主,此時的製造設備廣泛使用皮帶式流水線,以解決生產過程搬運、移載等產生的效率低的問題。

  第二次轉變是大規模定製生產替代單件小批量生產模式

  單一或少品種大量生產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福特公司開創的機械式(剛性)自動流水線生產模式,即大規模定製生產模式。隨著世界的相對和平,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發展,許多大眾使用的產品(如電視、摩托車、汽車、複印機、照相機等)真正推向市場。這個時期人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也迅猛提高,消費者的爭購帶動產品產量的增加,以生產為中心的賣方市場形成。為滿足市場的需求電腦的發明,出現了大規模智能化的流水線,使高效率低成本的大量生產得以實現。

  第三次轉變是多品種小批量柔性生產替代大規模定製生產模式

  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Molins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建成柔性製造系統(當時稱為可變任務系統,只針對製造而未考慮產品實現全過程的柔性)應視為多品種小批量柔性生產模式的髮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大量的產品生產,使原先“饑渴”的市場逐漸趨於飽和。進入八、九十年代,要求快捷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開始凸顯,買方市場時代到來。此時市場對單一品種的產品需求量急劇減少,企業普遍面臨著大量生產模式與快速變化的市場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於是,過去的大量生產模式被現代多種少量、富有柔性且具有相同低成本的先進生產模式所替代就成為必然趨勢。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對於解決大量生產模式與快速變化的市場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就沒有停止過,並出現了一系列基於柔性生產模式的先進位造技術管理方法,主要有:成組技術GT獨立製造島AMT、電腦集成製造系統CIMS智能製造IMS精益生產LP虛擬製造VM靈捷製造AM及製造資源計劃MRPⅡ、公司資源計劃ERP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