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擁擠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市場擁擠效應(Market Crowding Effect)
目錄 |
市場擁擠效應是指不完全競爭廠商喜歡在競爭者較少的區位進行生產。
歷史或者偶然性因素能夠為地方發展產業帶來的契機,新興的產業一旦被介紹、引入和培育而發展後,當地的要素資源將變成新產業興起的土壤,原有平衡也就隨之被這種力量所打破。隨著這微小的優勢不斷擴大,便出現一個又一個累積過程。在一系列過程中,當地原有廠商和要素的存在為更多廠商和要素進一步集中到該地區提供激勵。儘管這種累積過程存在動態特征,但是產業在這一地區的空間集聚傾向並不必然地無限擴大,這主要取決於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等條件,稱之為“市場擁擠效應”。
市場擁擠效應對集群競爭力的不利影響[1]
(一)集群產品市場的擁擠效應
集群內企業間競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貼近對手的競爭”。每個企業從採購到生產到營銷的全部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手可觀察的、可模仿的。這意味著創新企業獲得的超額利潤會因大量對手的快速模仿而迅速減少,直至消失。這種競爭效應對於維持集群內企業的創新動力是不利的。其另一個後果是,集群中不能通過創新獲取利潤的企業,在走投無路時,很可能通過偷工減料、降低產品質量等手段,維持其生存利潤。在買方存在集群品牌忠誠,或買方不能及時發現賣方的機會主義行為的情況下,這種策略對集群中的部分企業有較大的誘惑力。其結果可能是機會主義企業驅逐非機會主義企業。集群產品市場擁擠效應的另一種後果是,集群中企業普遍陷入價格戰中而不能自拔。因為,集群中企業間的相互模仿會使集群內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快速趨同,買者需求的價格彈性因此會不斷提高。當買者的需求富有彈性時,降價以竊取對手的生意這種策略的有效性就會變得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降價還是不降價呢?答案是,不管對手是降價還是不降價,每個企業的最佳策略都是降價。當集群中的大多數企業採取降價的策略時,整個集群就會陷入價格戰的囚徒困境中:價格戰導致每個企業受損,但沒有企業能改善自己的處境。要擺脫這種困境,眾多企業間必須相互信任,並採取合作性的、一致的集體行動。
(二)集群要素市場的擁擠效應
我們完全可以把企業看成一種把一定的投入轉變成一定的產出的動態過程。企業的產出,或者是有形的產品,或者是無形的產品。企業的投入主要有勞動、土地和各種形式的資本等。所以,當眾多中小企業聚集在一個狹窄的地域而形成集群時,必然會形成對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巨大的需求,而且,隨著新企業的不斷進入,這種需求還會不斷增大。在供給不能保持同等比例增大的情況下,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一般會隨著集群規模的增大而上升,尤其是那些供給缺乏彈性的生產要素,如土地和土地相關的產品如房地產等。在企業的生產效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將直接地反映在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中。要維持企業利潤不降低,其產品價格必須同步上升。在激烈的集群內企業與集群外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中,這種要素成本驅動的價格上升,將直接導致集群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由此引起的一個後果是,集群的市場份額縮小。另一個後果是,集群內的部分企業搬遷到要素價格更低的地方進行生產。集群內企業對要素成本驅動的產品成本上升的另一種可能的適應性反應是,壓低工人的工資。在工人跨地區流動的經濟成本、心裡成本和機會成本保持不變甚至上升的情況下,工資的相對下降可能導致工人流失到集群之外的地方就業。即使工人不流失,他們的工作熱情也會流失。因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沒有經濟租金,就沒有熱情。當工資的降低縮小了工人獲得的租金,甚至把其租金變成負租金時,工人對工作的熱情和他們對企業的忠誠也隨之一起毀掉了。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途是,企業通過降低成本的創新,或提高買者感知到的產品價值的創新,剋服集群要素市場擁擠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三)集群環境資源的擁擠效應
集群中企業的生產活動往往會產生大小不同的負環境外部性,這些外部性長期累積的結果必然是集群內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質量不斷惡化,如空氣中有害物含量不斷提高,清潔河流逐漸變成了令人窒息的污水溝,悅目的自然景色永遠地消失了,而代之以單調的廠房,等等。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集群中尤其嚴重。其直接的後果是降低了整個集群對勞動者的吸引力。因為,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河流、悅目的自然景色等都是高收入彈性的物品,人們對這些東西的需求會隨著他們的收入的增長快速地增大。這種現象在具有高人力資本價值的勞動者身上非常明顯。
(四)集群基礎設施的擁擠效應
儘管基礎設施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的定量分析還是一個未解決的和有爭議的問題,而且,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針對私人投資的公共政策,一個可觀察的事實是,成功的企業集群往往都有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研究基礎設施投資的許多文獻表明,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會促進經濟增長,還有助於緩解貧困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集群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物質性的基礎設施和信息性的基礎設施兩大類。集群相關的物質性的基礎設施主要有供水、供電、供(煤)氣、交通、電話、英特網等系統和中小學學校、醫院、公園等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未達到其臨界點時,其消費往往具有正網路外部性,此時,每個使用者的效用會隨著其他使用者人數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當達到其臨界點時,其消費就會表現為負網路外部性,此時,每個使用者的效用會隨著其他使用者人數的增加而減少。供水、供電、供(煤)氣、交通、電話、英特網等系統的擁擠,或者會直接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尤其是在地方社區分區停電、停水和交通堵塞等情況下,或者會直接降低企業及時地對市場變化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所有這些無疑會降低整個集群的競爭力。企業家的社會基礎設施是組織的群體層次上的互動方面,它存在於符號和互動中,而非存在於個體中或事物中,主要包括象徵性的多樣性(symbolic diversity)、資源的動員(resource mobilization)和關係網路(C.B.Flora和J.L.Flora)。象徵性的多樣性實際上是集體的或共同體層次上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其基本特征有四:⑴寬容爭執。在有企業家的社會基礎設施的集群內,意見分歧不會變成道德問題,而是被看成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人們可以相互不同意,但仍相互尊重。⑵政治的去個人化(depersonalization of politics)。在有企業家的社會基礎設施的集群內,不同意不會被看成出於邪惡的本性。⑶關註進步而非輸贏。⑷開放的共同體邊界。在有企業家的社會基礎設施的集群內,“我們”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少。資源的動員指集群中的企業能夠為了共同利益而動員私人資源,共同承擔風險,採取集體行動。有企業家的社會基礎設施的集群的關係網路,包括水平網路和縱向網路,其主要功能是促進資源和信息的集群內流動。我們想強調的是保護知識產權的資源的擁擠效應。其表現是,給定保護知識產權的資源,集群內企業數量的增大導致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減弱。這對於知識和技術密集性的企業集群危害極大。因為,知識產權是知識和技術密集性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其一個突出的特征是外溢性非常高,很容易被對手企業快速模仿和競爭性地加以利用,使知識產權的創造者難以通過知識產權的市場應用實現滿意的投資回報率。
- ↑ 孫鰲、陳雪梅.擁擠效應對企業集群競爭優勢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