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國際投資環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國際投資環境的定義

  國際投資環境是指外國投資者在一國進行投資活動時的各種條件的綜合體。國際投資與國內投資不同,投資者在東道國之外,風險很大,因此,國際投資環境的好壞,投資者對國際投資的瞭解程度與分析評估直接影響著投資效益的高低。

國際投資環境的分類

  國際投資環境的分類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對國際投資環境作不同的分類。

  (一)從國際投資環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為狹義的投資環境和廣義的投資環境。

  狹義的投資環境是指投資的經濟環境,包括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戰略、經濟體制、基礎設施、市場的完善程度、產業結構、外匯管制和經濟物價的穩定程度等。廣義的投資環境除包括狹義的投資環境外,還包括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對投資可能發生影響的所有的外部因素。我們所說的投資環境通常是指廣義的投資環境。

  (二)從地域範圍上劃分,可以分為巨集觀投資環境和微觀投資環境。

  巨集觀投資環境是指整個國家範圍內影響投資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微觀投資環境是指一個地區範圍內影響投資的各種因素的總合。微觀投資環境是一國巨集觀投資環境的構成部分,微觀投資環境因各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社會文化、基礎設施、優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異,但微觀投資環境的改善會促進一國巨集觀投資環境的改善。

  (三)從投資環境表現的形態(物質與非物質性)來看,可以分為硬環境軟環境

  硬環境是指能夠影響投資的外部物質條件,如能源供應、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自然資源和社會生活服務設施等。軟環境是指能夠影響投資和各種非物質形態因素,如政策、法規、行政辦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四)從投資環境各因素的穩定程度來劃分,可以分為自然因素、人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三類。

  自然因素是相對穩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地理條件等,人為自然資源是中期可變因素,主要包括實際增長率、經濟結構和勞動生產率等,人為因素是短期可變因素,主要包括一國的開放程度、投資政策和政策連續性等。

國際投資環境的構成因素

  影響國際投資環境的因素很多,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它們是:自然資源、經濟狀況、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

  (一)自然資源。自然資源主要研究地理、人口和氣候三個方面。

  1. 地理。

  地理因素包括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條件、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地理條件對一國投資者的投資活動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比如,投資者以開發利用資源為目的就要考察東道國的各種資源情況,投資者準備投資精密儀器行業就要考察東道國的地形條件是否影響產品的精密程度等。

  2.人口。

  人口因素對直接投資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人口是構成市場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它既能決定某一產品的需求規模,又能決定需求的種類。例如,教育水平高的人口密集區對書籍、音樂和電影等各種產品的需求就與落後國家和地區有較大的差異。

  3.氣候。

  氣候主要研究氣溫、日照、降雨量、風暴以及颱風等。氣候因素從不同側面對許多行業的投資都會產生影響。氣候的差異和變化不僅關係到企業的生產、運輸,而且還會影響到消費市場的潛力。

  (二)經濟狀況。經濟狀況在國際投資活動中的眾多因素中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國際投資決策中首先考慮的因素。經濟狀況主要研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的完善和開放程度、基礎設施狀況、經濟和物價的穩定程度和經濟政策等內容。

  1.經濟發展水平。

  一般來說,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就意味著該國有較大的市場、較多的機會和較好的經營條件,對外國投資者就有較大的吸引力。對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是根據一國經濟的發達程度,把不同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又分為製成品出口國、原料出口國與石油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其投資需求和市場結構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就工業品市場而言,發達國家偏重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而發展中國家側重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就消費品市場而言,發達國家在市場營銷中強調產品款式、性能和特色,品質競爭多於價格競爭。而發展中國家則側重於產品的功能和實用性,銷售活動因受到文化水平低和傳媒少的限制,價格因素重於產品品質。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所引起的市場結構和投資需求的不同,必然引起各個國家對外資利用規模和結構的差異。

  2.市場的完善和開放程度。

  正常的生產和運行需要有一個完善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市場體系的完善,意味著各類主要市場如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已發育齊全,形成了一個有機聯繫的市場體系。同時,完善的市場體系也意味著該體系內的每個市場都是規範的。市場的開放程度,是指一國允許外國投資者不受限制地進入本國市場的程度。如果在對一國市場的利用方面不存在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的差別待遇,則可認為該國的市場有較高的開放度,否則,就被認為開放度不夠。對外國投資者來說,一國市場的完善和開放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完善和開放的市場是較好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對外國投資者有較大的吸引力。反之,封閉和殘缺的市場只會使外商望而卻步。外國投資者以後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市場問題,一方面是市場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受到較多的限制,從而阻礙了外來投資的進入。

  3.基礎設施狀況。

  基礎設施狀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業基礎設施的結構和狀況;二是城市生活和服務設施的結構和狀況。基礎設施的好壞是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條件。它的內容主要包括:(1)能源,包括基礎能源和水力、電力、熱力等供應系統和供應狀況;(2)交通運輸,包括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運輸等方面的條件;(3)通訊設施,包括郵政、廣播、電視、電話、電傳等方面的設施;(4)原材料供應系統;(5)金融和信息服務;(6)城市生活設施狀況,如住房、娛樂、飲食等;(7)文教、衛生設施和其他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是與國際投資密切相關的外部物質條件,外國投資者是不可能到一個能源供應短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和生活條件艱苦的地區進行投資的。正因為如此,東道國政府都很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

  4.經濟和物價的穩定程度。

  經濟和物價是否穩定,主要看以下幾個指標的情況:(1)經濟增長速度是否持續穩定,若出現忽高忽低、大起大伏的情況,則被看成是經濟不穩定;(2)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越高,貨幣貶值程度就越大。西方學者一般把年通貨膨脹率是否超過兩位數作為幣值是否穩定的一個界限;(3)國家債務規模的大小。如果一個國家債務尤其是凈債務規模過大,變成“債務經濟”,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是脆弱的,一旦國內或世界經濟中出現一些重大的事件,就可能導致該國經濟的大波動。由於經濟和物價的穩定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之一,所以外國投資者一般在進行國際投資時,都很重視這一因素。在經濟和物價不穩定或經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企業很難達到預期的經濟效果和利潤水平,因而也很少有投資者願意在這種條件下進行投資。

  5.經濟政策。

  一國的經濟政策往往和國際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繫,因而對國際投資也有著較大的影響。 (1)貿易和關稅政策。國際投資必然伴隨或表現為大量的國際商品流動,包括機器設備、原材料、中間產品和產成品的國際交換。一國採取何種貿易和關稅政策,是自由貿易政策還是保護貿易政策,是高關稅還是低關稅,是較少的非關稅壁壘還是較多的非關稅壁壘,對國際投資有著比較明顯的影響。一般地說,那些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關稅低、非關稅壁壘少的國家,會被認為具有較好的投資條件。 (2)經濟開發政策。這一政策包括工業化政策、產業開發政策和地區開發政策等等。工業化政策的核心是促進和保護本國工業的發展。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實行工業化政策是,一般都會遇到資本投入不足的困難,故希望通過引進外資來彌補這一不足。為了保護國內工業的發展,實行工業化政策的國家一般都限製成品的出口,在此情況下,原有的外國出口商品生產者往往採用在當地投資生產或者其他的合作方式進入該國市場。產業開發政策常常是提倡優先發展某些特定地區,或者邊遠落後地區,或者重點發展地區而制定的政策。一般說來,符合一國地區開發政策的國際投資,往往也能得到一定的優惠。 (3)外匯與外資政策。外匯和外資政策直接影響到外國投資者的利益,關係到資本能否自由進出,利潤和其他收益能否匯回的問題,所以一般也甚為國際投資者所關註。

  (三)政治法律。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因素直接關係到國際投資本身的餓安全性。由於國際直接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活動,所以投資者對投資地區的長期政治穩定狀況和法律保障程度十分關註。政治法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1.政治的穩定性。

  政治的穩定性表現為政府的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一般認為政府的穩定應不受任何內部與外部問題的困擾和動搖,如內部的分裂、反對黨派的存在、民族問題、經濟困難、潛在的政變因素、不規則的更迭等。政府應具有對付一切衝突的應變能力,如有上述問題的存在,則被認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穩定。當然,上述問題的存在與否,以及能否得到恰當地解決,還取決於政府的宗旨、政策、政府官員的意志和才能等因素。政策的連續性不僅在於本屆政府的政策要有穩定性和連續性,而且在於它不受政府正常選舉的影響,不會因為政府的正常更迭而改變政策的連續性。在國際投資中,政策的連續性往往那為投資者所特別關註。一國的政策連續性越大,說明該國的政治穩定性越高,對外國投資者越有吸引力。否則,就缺乏吸引力。

  2.政府的對外關係。

  政府的對外關係,包括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關係,與他國政府的正常關係等方面。一國政府的對外關係現狀和發展前景,同樣會影響到外國投資者對該國政治環境的評價。一般說來,一國對外關係良好,而且與越來越多的國家交往密切,關係友好,則外國投資者對該國的政治環境評價就會好些。反之,評價差些,從而影響外資的進入。

  3.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通常指有關政體的制度,包括國家的管理形式、結構形式以及選舉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制度等。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總是同該國的根本性質和它的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的。體制的不同,具體表現在政治和行政管理體制經濟管理體制、政府部門的結構、行政效率等方面。一般說來,與資本輸出國不同的政治體制可能會給外國投資者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但也有可能對外資有一定的吸引力。

  4.法律制度的健全性。

  法律制度的健全狀況,主要指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各項法規實施的情況。一般而言,各項具體的法規都是調整各類活動的基本準則,其中某些法規對外國投資者有著直接的關係。例如商法、公司法、反托拉斯法、勞工法、稅法外資法、海關法等等。尤其是各國的外資法更是投資者特別關註的法律,它是影響外資進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的實踐狀況主要強調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的公允性。在法律使用上的嚴格和公平會對外國投資者產生較大吸引力,相反,若有法不依、執法不公,將會影響外資進入的積極性。

  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在國際投資環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政治環境,還是經濟環境,或是社會環境,大都可以通過法律形式表現出來。世界各國無不以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為前提,制定本國利用外資的有關法律。由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以及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來講,發達國家國力強,資金充裕,技術先進,國際競爭能力強,因而對外資採取比較開放的立法態度,限制性措施比較少,但鼓勵性措施也比較少;發展中國家國力弱,資金匱乏,技術落後,國際競爭能力弱,因而對外資的態度往往自相矛盾,一方面鼓勵性措施較多,另一方面限制性措施也較多,其目的是大力引進外資的同時,還要保護本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四)社會文化。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各國的社會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在有些國家裡甚至還存在地區間的差別。這方面的差別使國外投資者在東道國投資時會遇到一些不便,這種不方便的程度對國際投資是有影響的。社會文化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語言和文化傳統。

  語言和文化傳統的差異,往往是影響國際投資活動的直接因素。不同的文化傳統所造成的不同社會觀念、消費習慣、生活準則、思維方式等,會對國際投資活動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一般說來,語言和文化傳統方面的差異越小,投資者與東道國越容易溝通,從而越有利於國際投資活動的開展;反之,則會阻礙國外投資者進入某一國家進行投資。

  2.教育狀況。

  一國的教育水平高低,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一是該國的教育制度和結構是否合理;二是教育的普及程度;三是教育與社會需要的結合;四是一般認字狀況;五是基礎教育、職業幾和專門教育的狀況;六是國民對教育的基本態度。教育水平高,勞動力素質必然高,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效益就高,投資的收益就好,對國外投資者就有吸引力。反之,則會影響國外投資者的進入。

  3.社會心理。

  社會心理包括民眾的一般價值觀念、對物質分配的態度、對工商業的一般看法、對經營和風險的態度、尤其是對國外投資者經營活動的態度以及現存的上下級關係和部門間的關係、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識等。這些因素對外來投資的影響往往是比較微妙的。一般說來,它們影響一國對外資的接納程度、外資與當地資本合作以及與當地官方和非官方機構合作的狀況、外資投資效益和經營成果的分配等。

  4.宗教信仰。

  目前世界上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三大宗教,若把小的宗教派別和分支都包括進來,那就更多,至少有幾十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消費方式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從傳統上看,基督教主張努力工作、節儉、儲蓄;佛教和印度教強調精神價值,貶低物質欲望;伊斯蘭教禁止食豬肉、飲酒等,這些都會對國際投資活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投資接受國來看,宗教制度和一些清規戒律越複雜嚴格,往往越令國外投資者畏縮不前。從國際投資者來看,越能尊重東道國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適度地加以利用,則越能在該國開展投資活動並獲得成功。

國際投資環境的分析方法

  (一)投資環境多因素分析法

  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具體項目進行分析,就是對項目投資環境的評價。具體評價投資環境的方法很多,大都是將眾多投資的環境因素分解為若幹具體指標,然後綜合評價。 多因素分析法(又稱為等級尺度法或投資環境等級評分法)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斯托伯提出的。多因素分析法的特點是,根據上述國際投資環境的八項關鍵項目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程度的不同而確定其不同的等級分數,再按每一個因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的程度給予不同的評分,最後把各因素的等級得分進行加總作為對投資環境的總體評價。總分越高表示其投資環境越好,越低則起投資環境越差。多因素分析法由於具有定量分析和對不同因素的詳細分析等優點,深為投資決策者和學術研究界所歡迎,是運用較普遍的一種投資環境評價方法。

  (二)投資環境冷熱比較分析法

  美國學者伊西阿·利特法克彼得·班廷根據他們對60年代後半期美國、加拿大等國公商界人士進行的調查資料,通過七種因素對各國投資環境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後提出了投資環境冷熱比較分析法。

  投資環境冷熱比較分析法是以“冷”、“熱”因素來表述環境有劣的一種評價方法,既把各個因素和資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熱”差別的評價。投資環境冷熱比較法把一國投資環境的好、壞歸結為七大因素:

  1.政治穩定性

  政府由階層代表所組成,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深得人心,而且該政府能夠鼓勵和促進企業發展,創造出良好的適宜企業長期經營的環境。一國的政治穩定性高時,這一因素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2.市場機會

  擁有廣大的顧客,對外國投資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尚未滿足的需求,並且具有切實的購買力。當市場機會大時,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3.經濟發展和成就

  一國經濟發展程度,效率和穩定形式是器樂投資環境的另一因素。經濟發展快和成就大,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4.文化一元化

  一國國內各階層的人民,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處世哲學、人生的觀念和目標等,都要受到其傳統文化的影響。文化一元化程度高,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5.法令阻礙

  一國的法令繁雜,並有意或無意地限制和束縛現有企業的經營,影響今後企業的投資環境。若法令阻礙大,為“冷”因素,反之,為“熱”因素。

  6.實質阻礙

  一國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往往對企業的經營產生阻礙,實質阻礙大時,為“冷”因素,反之,為“熱”因素。

  7.地理及文化差距

  兩國距離遠,文化迥異,社會觀念及語言文字的差別有礙思想交流。地理及文化差距大,為“冷”因素,反之,為“熱”因素。

  除這兩種投資環境分析法外,還有許多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因素進行分析,以便在最好的投資環境中進行經營。比如,投資環境動態分析法,它是美國道氏化學公司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制定的一套分析方法;投資障礙分析法是依據潛在的阻礙國際投資運行因素的多寡與程度來評價投資環境優劣的一種方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投資環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