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服務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務服務是指企業管理組織、市場管理組織、市場中介組織所從事的經營性事務活動,它直接為商業活動中的各種交易提供服務。
商務服務業屬於現代服務業的範疇,包括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咨詢與調查、廣告業、職業中介服務等行業,是符合現代服務業要求的人力資本密集行業,也是高附加值行業。
商務服務的行業分類[1]
商務服務業中大部分行業成長性較好,其外延範圍在不斷拓展和延伸。
- 一、國際統計口徑
國際上商務服務業通常採用大商務的概念,不僅包括我國統計意義上的商務服務業,還包括電腦與軟體服務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比如,OECD國家商務服務業(Business Services)又叫產業服務或企業服務,包括電腦軟體與信息服務,研發與技術檢驗服務,經營組織服務(包括管理咨詢與勞動錄用服務)與人力資源開發服務。北美產業分類體系(NAICS)中商務服務業主要包括法律服務業、會計服務業、建築和工程服務業、電腦系統設計和相關服務業、管理和技術咨詢服務業、公司企業管理等。
- 二、中國統計口徑
我國統計口徑的商務服務業基本上採用的是小商務的概念。按照我國2002年頒佈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02),商務服務業(含租賃業)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租賃業、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咨詢與調查、廣告業、知識產權服務、職業中介服務、市場管理、 旅行社、會展等其他商務服務。
- 三、商務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之間的關係
商務服務業行業門類較多,新產業不斷涌現,國內相關文獻多使用“中介”、“咨詢服務”等概念來指稱商務服務業,給產業的界定和使用造成很多混亂。在國外,相當於我們所謂中介概念的是專門職業,或稱專業服務,其中大部分職業,由政府指導或行業協會確認執業資格並頒發執照。同時,專業服務在我國現行的商務服務統計範圍內,所占比重較高,至少在60%以上,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綜合發達國家、地區和我國商務服務業發展的實踐,商務服務的產業特性有四:
一是高成長性。商務服務業作為現代新興的生產服務業(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APS),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成長性強,尤其是在工業化中後期表現出較高的增長速度。
二是具有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三高特征。商務服務業提供的服務以知識、技術和信息為基礎,對商業活動的抽象分析和定製化程度高,以知識要素投入生產過程,表現為人力資本密集型。
三是具有顧客導向型的價值增值效應。商務服務企業通過與顧客的不斷交流和合作,提供專業化的增值服務,使其自身蘊涵的價值效應得以放大和增強。知識、經驗、信息、品牌和信譽是知識密集的專業服務公司賴以創造價值的要素,也是專業服務公司各條價值鏈的主體部分。
四是強集聚性和輻射力。國際經驗表明,商務服務業高度聚集於國際大城市,強力輻射相關工業產業。跨國公司以此進行全球統一管理和協調,提高其區域控制力。
我國商務服務業發展的驅動機制[1]
在工業化中後期,商務服務業成長性較強,不僅發展速度快於其他產業,而且其發展過程還伴隨著大量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經濟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果。商務服務業中的每一個行業都是一定階段經濟分工深化的產物,特別是在製造業迂迴程度和加工深度不斷提高並呈現服務化的趨勢下產生壯大的。隨著大規模生產體系的瓦解和靈活性生產組織理念的誕生,加上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性企業追逐利潤和創新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內部分工不斷細化,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的意願和傾向逐漸增強,越來越多地需要利用分工更為專業、功能更為強大的服務型企業來整合自身的技術平臺和服務平臺,這樣便派生出製造業對商務服務的需求,具體體現在對製造業鏈條上的各種技術咨詢和專業服務、品牌管理和營銷渠道等關鍵環節的強烈需求,以滿足生產企業節約成本、降低風險,敏捷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要求。
- 二、體制改革釋放的供需動力驅動
企業層面的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使得企業對會計、法律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從需求層面促進了會計、律師等專業服務的發展。1980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家會計事務所。1992年以後國家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始重視相應的中介服務機構建設與管理,部分地區開始率先進行律師體制改革,國家統辦律師事務所的體制被打破,企業與政府對律師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律師事務所成為市場的專業服務組織。
政府層面的管理體制改革,從供給層面推動了咨詢業的發展壯大。我國咨詢業起步於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相繼出現了各類工程咨詢、投資咨詢、科技咨詢、管理咨詢以及信息咨詢機構。隨著投資體制改革的推進,政府明確規定了投資項目申報必須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而推動了投資咨詢機構的發展。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科研機構開始進入科技咨詢服務領域,由此便產生了大量的科技咨詢機構。進入21世紀後,隨著政府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國咨詢機構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無限責任、私營、合資咨詢機構的數量迅速增加,非國有咨詢機構數量遠遠超過國有咨詢機構。
- 三、國際化程度提高產生的供需拉動
商務服務業是應國際經濟對全球市場細分、產業轉移和生產型企業應對全球化發展需要而產生壯大的。隨著中國商務服務貿易開放步伐的加快,各種形式的中外合資、合作商務服務企業數量逐步增加,增加了國內商務服務領域供給能力和業務品種。同時,國際化程度提高還從三方面增加對中國專業服務的需求:一是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加速了跨國公司資本、勞動和技術在中國範圍內的優化配置,跨國企業業務模式日趨細分,為了提高其對中國的區域控制力,需要對散佈於中國的生產基地、原材料基地、銷售網路進行統一管理和協調,需要在中國設立亞太總部和適應性的研發基地、物流基地,由此便產生了對部分國內法律、會計、管理咨詢、市場研究等專業服務方面的需求。二是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雙向開放,加速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及改組、重組、境內外融資的步伐,增加了國內企業對國外東道國的投資環境、相關政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咨詢需求。三是隨著國內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加強,對專業服務等外腦咨詢的需求增加。
- 四、信息網路技術產生的供給驅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通信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技術競爭逐步加劇,二三產業融合趨勢不斷增強,商務服務範疇更加廣泛。加速發展的信息網路技術,刷新了傳統商務服務概念,創新了服務提供的途徑以及用戶界面的互動方式,創造了商務服務的新途徑,大大拓展了服務提供的範圍和可交易性,許多新的服務模式、新的商務服務品種和種類由此而不斷產生。一些行業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和商務服務平臺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傳統的科技服務形式和電子商務相結合,引起了服務模式的創新,使得這些服務平臺能夠集成各方資源和信息,整合政府、研究部門、企業、協會等多方力量,為企業、政府提供更為強大、更為專業化的服務。
可以加上自貿區的部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