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農業家庭經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農業家庭經營[1]

  農業家庭經營是指以農民家庭為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以家庭勞動力為主所從事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它是一種彈性很大的經營方式,可以與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質技術條件相適應,可以與不同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農業家庭經營的產生[2]

  父權時代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經營開始從屬於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以氏族公社經濟為主,小家庭經濟為輔。

  在奴隸社會裡,起初是家長奴隸制,家庭生產經營首先表現為作為奴隸主的家長支配著全部家產,支配著妻子、兒女和奴隸,家長自己也參加生產勞動。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以個體家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有了巨大發展,成為社會範圍內普遍的生產形式。這時的農業家庭經營是自給自足的,農民在土地上的收穫除向地主納租以外,餘下來的主要是供家庭消費。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農業家庭經營的更高級形式——家庭農場開始在歐美出現。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是一種農民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使用權,能自行決策,人身上不依附於地主的獨立經營的經濟組織。它是獨立自營的農民所經營的農場,農場主即是所有者、經營者,又是勞動者;主要依靠家庭勞動力,雇工一般不超過總勞動量的一半。時至今日,家庭農場在發達國家的農場總數構成中大約占90%以上,占有絕對優勢,並且是最具有競爭力的農場形式。

  社會主義制度在前蘇聯誕生以後,蘇聯首先在農村普遍建立了集體農莊,中國等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也紛紛效仿,試圖以農業的合作化、集體化、國有化來代替家庭經營、消滅家庭經營,結果經濟效率普遍低下,農產品的供給長期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

農業家庭經營廣泛存在的原因[2]

  1.農業的產業特點與農業家庭經營

  (1)農產品是不可間斷的生命連續生長過程的結果,各個生產環節只有繼起性,不可能像工業那樣具有併列性

  (2)農業生產活動有嚴格的季節性和地域性,農業的生產時間和勞動時間不一致,複雜交錯,因此農業勞動支出具有不均衡性

  (3)在光照條件下,農業生產一般不可疊加,具有廣闊的地域性

  2.分工協作與農業家庭經營

  ①從協作的第一種方式來看,即把不同專長的勞動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產一種產品,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對於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來說,農業勞動對象生長髮育的規律,決定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協作的簡單性和稀少性。作物生長的季節性、周期性、生產過程的有序性,決定了農業生產只能按自然界的時間,即受季節約束的生長過程依次進行各種作業。它一般固定在土地上,不宜移動,不能像工業生產那樣把非常大量的生產條件進行集結,採取多種和大量作業同步併進的辦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同一時期的作業比較單一,不同時期的不同作業多數又往往可以由同一勞動者連續完成。

  ②從協作的第二種方式來看,即把具有相同專長的勞動集中在一起,生產相同的產品。

  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協作多是簡單協作。簡單協作在許多人手同時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時優於獨立勞動,例如播種、搶收、抗災、興修水利設施等生產活動,通過協作,可以及時完成作業,不誤農時,做到豐產豐收。

  但超過此範圍,至多不過是單個勞動者力量的機械總和。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甚至往往還不如單個勞動者力量的總和。因為這既要增加監督成本,又可能產生偷懶行為,還可能造成窩工浪費。

  由於農業生產的大部分作業不能實行嚴格的分工協作,甚至一些簡單的協作也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因此農業生產不適合採用工廠化勞動,而更適合採取家庭經營的方式。

  正如法國農業經濟學家羅歇·韋利所說:“真正的農業,卓有成效的農業,一定要以個人負責為基礎”。

  3.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家庭經營

  (1)多數農業技術的運用可以由單個人進行

  (2)不同類型的農業技術關聯性較小

  (3)許多農業技術的運用可以不受家庭經營規模的限制

  4.家庭的社會經濟特性與農業家庭經營

  (1)家庭成員具有利益目標的認同感,使得農業家庭經營的管理成本最小,勞動激勵多樣

  (2)家庭成員在性別、年齡、體質、技能上的差別有利於社會分工勞動力的充分利用

我國農業家庭經營存在的矛盾[3]

  當前我國農業家庭經營的最大的缺陷是弱小與分散,在市場經濟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這種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生產是一個包含眾多生產環節的複雜過程,許多環節不適合分戶經營,否則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家一戶既缺乏獲得市場信息的有效渠道,又缺乏對信息的分析判斷能力。生產的盲目性極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從管理的角度看,由於每家每戶作為一個生產單位,都必須考慮產、供、銷的問題.考慮投入產出的效益核算問題,這就會花費更多的成本。因此需要有一種專門的組織來實旎經常性的指導。

  (2)農業比較效益低下與價值規律的矛盾。我國農業是在高成本、低效益狀態下運行的,因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既是社會效益大、經營效益低的基礎產業,又是自然風險大的弱質產業。其主要原因是農業只提供初級產品農產品加工中的增值流向非農產業。農工商之間分配反差大,制約了農業比較效益的提高;

  (3)農村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擠的矛盾。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廣大農村由於受城鄉分割體制和自身落後的生產經營方式的制約,農業被限制在很狹小的空間範圍內,生產、加工銷售不能很好的銜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由於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導致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非農產業轉移,造成農業後勁不足;另一方面,在產供銷之間沒有形成保護農業的利益調節機制,市場中的各利益主體之間在經營運作時各自強調自身的經濟利益,經濟行為有較大的隨意性。當農產品供過於求時,加工經營部門殺價拒收,當供不應求時,加工經營部門搶購、搶收,而農民待價惜售,形成農產品短缺的危機,助長了通貨膨脹,這必然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4)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與農科教體制之間的矛盾。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對科技吸納能力不強,不敢用或用不起科學技術,致使科技普及率低。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開發、市場阡發以及農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都要求建立和健全以技術服務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5)農戶分散經營與追求規模效益之間的矛盾。

  (6)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增加勞動力就業之間的矛盾。目前,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與就業門路狹小的矛盾較為突出。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首要條件是從土地上轉移出剩餘勞動力,但由於諸多條件限制.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速度趕不上農村勞動力的增加速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增加勞動力就業之間的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農民家庭經營呈現出明顯的過渡性特征,存在著一些與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農業不相適應的地位,亟需進行完善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李秀芳.農業家庭經營大量廣泛存在的原因[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32)
  2. 2.0 2.1 第七章 農業的經營組織.農業經濟學.南京農業大學精品課程
  3. 史君鋒.對我國農業家庭經營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3(1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業家庭經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