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农业家庭经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农业家庭经营[1]

  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农业家庭经营的产生[2]

  父权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经营开始从属于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以氏族公社经济为主,小家庭经济为辅。

  在奴隶社会里,起初是家长奴隶制,家庭生产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长支配着全部家产,支配着妻子、儿女和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劳动。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生产有了巨大发展,成为社会范围内普遍的生产形式。这时的农业家庭经营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除向地主纳租以外,余下来的主要是供家庭消费。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农业家庭经营的更高级形式——家庭农场开始在欧美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是一种农民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能自行决策,人身上不依附于地主的独立经营的经济组织。它是独立自营的农民所经营的农场,农场主即是所有者、经营者,又是劳动者;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雇工一般不超过总劳动量的一半。时至今日,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的农场总数构成中大约占9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农场形式。

  社会主义制度在前苏联诞生以后,苏联首先在农村普遍建立了集体农庄,中国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试图以农业的合作化、集体化、国有化来代替家庭经营、消灭家庭经营,结果经济效率普遍低下,农产品的供给长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2]

  1.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

  (1)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具有并列性

  (2)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

  (3)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

  ①从协作的第一种方式来看,即把不同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来说,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周期性、生产过程的有序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只能按自然界的时间,即受季节约束的生长过程依次进行各种作业。它一般固定在土地上,不宜移动,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把非常大量的生产条件进行集结,采取多种和大量作业同步并进的办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同时期的不同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由同一劳动者连续完成。

  ②从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来看,即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集中在一起,生产相同的产品。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简单协作在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时优于独立劳动,例如播种、抢收、抗灾、兴修水利设施等生产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及时完成作业,不误农时,做到丰产丰收。

  但超过此范围,至多不过是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甚至往往还不如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总和。因为这既要增加监督成本,又可能产生偷懒行为,还可能造成窝工浪费。

  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

  正如法国农业经济学家罗歇·韦利所说:“真正的农业,卓有成效的农业,一定要以个人负责为基础”。

  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

  (1)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单个人进行

  (2)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较小

  (3)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不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

  (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2)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社会分工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我国农业家庭经营存在的矛盾[3]

  当前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最大的缺陷是弱小与分散,在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是一个包含众多生产环节的复杂过程,许多环节不适合分户经营,否则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家一户既缺乏获得市场信息的有效渠道,又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生产的盲目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从管理的角度看,由于每家每户作为一个生产单位,都必须考虑产、供、销的问题.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核算问题,这就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因此需要有一种专门的组织来实旎经常性的指导。

  (2)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我国农业是在高成本、低效益状态下运行的,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既是社会效益大、经营效益低的基础产业,又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只提供初级产品农产品加工中的增值流向非农产业。农工商之间分配反差大,制约了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3)农村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挤的矛盾。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受城乡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农业被限制在很狭小的空间范围内,生产、加工销售不能很好的衔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农业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在产供销之间没有形成保护农业的利益调节机制,市场中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在经营运作时各自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经济行为有较大的随意性。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加工经营部门杀价拒收,当供不应求时,加工经营部门抢购、抢收,而农民待价惜售,形成农产品短缺的危机,助长了通货膨胀,这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4)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与农科教体制之间的矛盾。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对科技吸纳能力不强,不敢用或用不起科学技术,致使科技普及率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开发、市场阡发以及农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都要求建立和健全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农户分散经营与追求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增加劳动力就业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就业门路狭小的矛盾较为突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是从土地上转移出剩余劳动力,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赶不上农村劳动力的增加速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增加劳动力就业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农民家庭经营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存在着一些与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农业不相适应的地位,亟需进行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秀芳.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2)
  2. 2.0 2.1 第七章 农业的经营组织.农业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
  3. 史君锋.对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1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Mis铭,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农业家庭经营"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