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KK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KK理論概述

  KK理論基礎——縱向和橫向直接投資理論。

  兩個理論主要將跨國投資的目的歸結為要素稟賦的差異,縱向FDI(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模型由赫爾普曼(Helpman,1984)提出,縱向FDI是指企業把不同生產階段分別配置在成本相對較低的不同國家的過程,其基本動機是為了充分利用國際間要素稟賦差異,故又稱效率尋求型FDI。橫向FDI的理論模型由瑪庫森(Markusen)(1984)提出,橫向FDI又被稱為市場尋求型FDI,當企業在包括母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同時從事相同或相近產品的生產活動,並向當地銷售以滿足本地市場需求時,就形成了橫向FDI。它與縱向FDI的根本區別在於,企業在多個國家進行當地生產和銷售,FDI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東道國當地市場而不是國際市場

  1、縱向直接投資理論

  縱向直接投資理論認為:不同生產階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而國際間要素稟賦差異導致同一要素價格因國而異,因此,把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放在相對成本最低區位是企業的明智選擇。全球中間產品貿易(即零部件貿易,不同於以最終產品為對象的行業內貿易)的迅速發展是縱向FDI的直接依據。目前全球製成品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是中間產品貿易,並且很多中間產品貿 易是往複進行的。如果中間產品貿易是跨國公司內部的企業內貿易,那麼必然存在縱向FDI。

  2、橫向直接投資理論

  橫向FDI的理論認為:

  • 同出口相比,橫向FDI可以節省貿易成本(包括關稅運輸成本),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較高的貿易壁壘會提高FDI的吸引力,而降低出口吸引力;
  • 相對於出口。FDI意味著較高的工廠層面固定成本,由於在當地建立新廠要產生一定的沉沒成本,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較小的工廠層面規模經濟會提高FDI相對於出口的吸引力;
  • 企業層面的規模經濟越大(企業特定資產在多工廠生產中的作用越大),企業的規模就越大,並且越容易降低跨國生產的固定成本,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較高的企業層面規模經濟會提高FDI相對於出口的吸引力;
  • 較大的市場規模意味著企業更容易通過當地銷售來抵消FDI所增加的沉沒成本,所以,市場規模較大的國家會吸引較多的橫向FDI。

KK理論的基本框架

  橫向與縱向FDI理論的互不兼容與實際的共存狀態是相互矛盾的。為解決這一難題,Markusen(2002)在允許總部服務和實際生產活動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的前提下,把縱向和橫向FDI納入統一的理論框架,建立了FDI的知識資本模型(knowledge capital model,又稱KK模型)。

  1、知識資本概念

  所謂知識資本是指跨國公司總部所創造的各種知識性資產,包括研發、管理、營銷、財務等總部行為。Markusen明確界定了知識資本的三個特性:

  • 分割性(fragmentation),知識性資產生產與工廠的實際生產活動可以在不同區位進行,在對國內工廠進行服務的基礎上,向國外工廠提供知識資產服務產生的附加成本相當小;
  • 技術勞動密集度(skilled—labor intensity),相對於最終產品的生產,知識陛資產生產是技術勞動密集型生產;
  • 聯合性(jointness),知識資本服務是(或部分是)多個生產工廠的共同投入。知識資本導致了企業層面的規模經濟,對於國內一廠制企業而言,開設第二個工廠的附加成本很小。

  2、KK模型假設

  KK模型假定存在兩種同質產品(X和Y)、兩個國家(i和j)和兩種生產要素:一般勞動力(L)和技術勞動力(K)。產品Y是一般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競爭性行業採用規模報酬不變的技術進行生產;產品X是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採用規模報酬遞增的技術進行生產,所在行業服從古諾模型,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均衡狀態下存在三類六種企業:

  • D型:國內一體化企業。總部和一個生產工廠都在本國,可以出口或不出口,以所在地可分為DiDj兩種。
  • V型:縱向型跨國公司,總部和單個工廠分別在兩國,以總部所在地分為ViVj兩種。
  • H型:橫向型跨國公司,總部在母國,母國和東道國各有一個工廠,以總部所在地分為HiHj兩種。

  3、KK模型

  貿易成本會分割兩國市場。企業決策過程遵循兩階段博弈:第一階段,企業決定總部區位和工廠數目,選擇FDI類型;第二階段,根據同質產品古諾競爭模型決定企業產量(註意,KK模型與前述壟斷競爭模型對市場結構的處理不同)。知識資本的不同特性組合決定了跨國公司的類型。根據模型假設,在不同的市場情況下企業會選擇不同的經營模式

  D型企業主導市場。在國內市場出現以下情況:

  • 本國市場規模較大並且技術勞動力相對豐裕;
  • 本國和外國規模相當,稟賦相近,貿易成本較低;
  • 外國對直接投資限制較多。

  在上述情況下,較大的市場適合大批量生產,豐富的技術勞動力適合總部活動,所以D型比V型更有成本優勢;由於外國市場較小,除非貿易成本很高,D型企業也比本國的H型企業更具成本優勢,因為後者要在較小的外國市場上承擔沉沒成本;如果兩國完全對稱,不會存在V型企業;較低的貿易成本使D型企業比H型企業更有優勢。所以國內的市場要遠比國際市場優越,企業會選擇國內經營、國內規模經濟以達到利益最大化,幾乎不會存在跨國公司。

  H型企業主導市場。當兩國規模相當、稟賦相近、貿易成本較高時,H型企業的市場份額最大。如果兩國的規模或稟賦差異較大,那麼其中一個會成為生產單位和(或)總部所在地。當兩國稟賦相近而大小不同時,較大國家的D型企業會成為主導企業,因為它們無須在較小的市場上承擔沉沒成本。

  在這樣的前提下形成了橫向投資跨國企業,由於總部服務的高固定成本導致企業層面規模經濟遠遠超過工廠層面的規模經濟。當兩工廠企業的固定成本小於單工廠企業的2倍時,企業在多個工廠生產同一種產品並向當地市場銷售就比較有利。另一方面,也降低運輸成本,避開貿易壁壘,從而降低供應當地市場的成本。

  V型企業主導市場。當兩國稟賦相異而幅員相近時,總部適合集中在技術勞動力豐富的國家,而技術勞動力稀缺的國家適合生產。如果本國的市場規模較小,技術勞動力相對豐富,貿易成本不太高(尤其是東道國與母國貿易的成本)。那麼總部位於技術勞動力豐富的國家的V型企業將成為主導企業。

  在該市場情況下,企業會根據以下兩種情況進行生產:

  1)當兩個國家問的要素稟賦差異較小時由於要素價格無差異,企業沒有必要在海外設立生產工廠,只需在國內進行一體化生產,母國出口部分X產品併進口部分Y產品。

  2)當兩國間要素稟賦差異充分大時,如果總部和工廠處於相同的國家,自由貿易不會導致要素價格均等化,為了利用要素價格的國際差異,企業將對生產過程進行分離,把資本密集度相對較高的總部服務留在母國,而把工廠生產活動全部轉移到勞動力相對富裕的外國,最終形成縱向跨國公司。

KK理論的評析

  1、根據美國的統計結果驗證了KK模型具有一定准確性

  Carr等2001年在“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的文章中對美國和36個國家之間的海外子公司銷售額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國家間市場規模和要素稟賦相近,東道國的貿易成本相對於投資成本較高,企業層面的規模經濟明顯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橫向FDI。相反,在國家間要素稟賦差異較大,貿易成本較小,工廠層次上的規模經濟明顯時,容易發生縱向FDI。

  從總體上看,在全球FDI構成中,橫向FDI占主導地位。這一結論與KK模型是一致的。Blonigen等在“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血ational enterprise”一文中認為,在Carr的分析中兩國間要素案賦差異有正有負影響了結果的準確性。Blonigen採用對要素稟賦差異取絕對值的方式對KK模型進行了修正,結果表明橫向FDI模型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2、KK理論是以往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新發展

  由於國際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大大降低了傳統模式下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時效性。新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產品差異化。而上述三個方面都可以歸因於企業特定資產:管理、技術、品牌信譽商標無形資產。這也正是企業進行FDI的所有權優勢。

  跨國企業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其所有權優勢的存在。無論是所有權優勢理論區位優勢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等傳統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都強調只有企業具有優勢才會跨國投資,不具優勢的企業是不會進行跨國經營的。不同理論的爭論在於哪一種所有權優勢更具統治地位。

  20世紀80年代的橫向投資與縱向投資理論也分別從要素稟賦和規模經濟、貿易成本等兩個方面解釋了企業的跨國行為,KK理論在結合了兩個理論的基礎上,把企業劃分為六類,分別對不同的生產要素、市場、外貿等情況進行分類分析,指出跨國公司應該在不同的所有權優勢下選擇不同的投資經營模式。總結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目的,是對以往理論較好的總結。在美國的統計數據的驗證下也說明該理論較符合現有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投資行為

  3、KK理論的局限性

  在KK理論中假設兩家企業或兩個國家,由於國家和國家的發展模式是不同的,除與發達與落後國家之間的國家更適合以三國之間或更多國家之間的理論分析外,KK模型就此問題沒有進行深入分析,這直接限制了KK理論的發展和推廣。

  KK理論是基於美國即發達國家現有的跨國經營的研究,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是世界最強的,處於經濟優勢地位。在美國的角度上,美國的跨國企業只會註意到優勢國家和劣勢國家之分。所以KK理論的分析情況足以涵蓋了其跨國公司的投資範圍,即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不能解釋發展中國家和處於臨界狀態的國家的特殊情況。

  另外,KK理論的前提是假定中間產品貿易運輸成本為0,這符合總部服務和中間產品為純知識產品的情況。但是,如果中間產品為物化的知識產品或一般的零部件和元器件,那麼忽略貿易成本可能會導致理論與現實相悖。

參考文獻

  • [1] Markusen,J R,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2.
  • [2] 胡國恆.貿易和直接投資理論的一體化發展及其最新進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7):16-26.
  • [3] 李春頂.當前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評述[J].軟科學,2005,(2):34-37.
  • [4] 齊曉華.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及其在國內的研究[J].經濟經緯,2OO4,(1):126-128.
  • [5j 許羅丹,譚衛紅.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綜述[J].世界經濟,2004,(3):65-69.
  • [6] 逢增輝.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發展與演變[J].經濟評論,2004,(1):119-124.
  • [7] 肖麟.國際直接投資理論評析[J].國際政治研究,2005,(1):143—150.
  • [8] 廖禹,杜思成,鄭志凌.生命周期投資理論的發展及金融產品創新[J].金融論壇,20O4,(21):90-91.
  • 孫藝卓.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KK理論評述.商業研究,2006年9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Kuxiaoxue,Cabbage,Dan,Yixi,Gaoshan2013,Lin,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KK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