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IT黑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IT黑洞

  IT黑洞是指企業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經營管理時,巨額的軟硬體投資並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管理效率,企業在這方面的投資好像陷入一個“黑洞”的現象。[1]

  電腦信息技術在60年代就開始應用於企業管理,它在信息處理方面的先進性可以促進企業管理規範化與管理創新。人們預期,電腦信息處理技術應用於企業將會極大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然而事實表明,在很長時間以來,電腦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並沒有給企業帶來預期可見的經濟效益。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在整個80年代,美國企業在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IT)應用上投資了1萬億美元。儘管投資巨大,但白領人員的生產率在整個80年代實質上並沒有發生變化。在1975至1985這1O年期間,藍領工人數量減少了6% ,實際產出增長了15% ,錶面上看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l% 。但在這同一期間,白領工人數量增長了21% ,與實際產出增長15%相比,生產率下降了6%。這些投資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經濟學家們稱之為”生產率悖論”,而眾多的企業則認為他們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投資掉進了”黑洞”。在當前全球企業投資IT應用已超出其他資本品投資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尤其不合情理。[2]

IT黑洞產生的原因分析[2]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源於l8世紀亞當?史密斯(Smith)的”勞動分工原理”和l9世紀弗雷德里克?泰勒(FrdickTaylor)的”制度化管理理論”,即強調按專業化分割,把企業的經營過程分解為最簡單、最基本的工序。這樣工人只需重覆一種簡單工作,熟練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對各個經營過程實施嚴格控制。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獲取最大利潤。這種傳統經營管理模式是西方工業國家取得大規模工業化成功的前提,在西方國家的“前工業經濟時代”取得了輝煌的成功。然而,進入80年代後。這種管理模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日益顯露出其弊端,主要表現在:

  1. 這種基於“勞動分工”和“制度化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的組織模式是“科層制”體制

  傳統的企業組織理論告訴我們,當組織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必須通過增加管理層次來保證有效領導。在企業規模一定的情況下,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成反比。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這種管理體制的弊端就突顯出來。

  (1)組織層次過多,一個經營過程往往要經過若幹個部門、環節的處理,整個過程運作時間長、成本高。另外,信息傳遞的時間的延長,可能會造成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導致延誤時機和決策失誤。企業的經營活動處於這種遲緩的運作狀態就直接導致了它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處境被動。

  (2)各部門按專業職能劃分,每個部門尤如“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結果是各部門只關心本部門的工作,並以達到上級部門滿意為準,缺乏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意識。如果再碰上指揮路線過長,上下級關係不確定,就會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帶”,導致“遇到問題,無人負責”的現象時有發生。

  (3)組織機構臃腫,助長官僚作風。為了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環節銜接起來,需要許多管理人員,作為組織管理的信息存儲器、協調器和監控器。這些都是不增值的環節,也造成了經營過程運作成本居高不下。

  (4)科層制將人視作沒有決策能力的”組織人”。評價他們工作的標準是辦事的準確度如何,任何冒險與創新的行為都是不受歡迎的。因此極大地抑制了成員自我決策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導致員工技能單一,適應性差,員工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責任感差,致使工作和服務質量下降。

  (5)此外,各子單位往往會從自己局部的利益出發,精心構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目標凌駕於整個組織的目標之上。這種分散主義和利益分歧,或許能夠實現局部利益的提高,但卻弱化了整個組織的功效。

  2.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致使企業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競爭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有的管理方式迫切的需要被重新審視人類社會已經由工業經濟時代悄然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現實社會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技術創新持續進行、速度不斷加快,企業競爭優勢主要來自創新。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以及對個性的追求,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與工業經濟時代不同,創新(Innovation)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首要目標。人們通過有計劃的、連續不斷的創新來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也就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不再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產品變化不再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從而企業通過將產品生產分解再分解,使生產的每一步驟規範化和簡單化,並通過規模化大生產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歷史成為過去。

  (2)顧客需求瞬息萬變,產品周期不斷縮短。在知識經濟時代,那種”生產什麼就賣什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買方市場”使顧客的選擇範圍大大拓寬,也使得他們對產品的期望值在不斷提高,他們不再滿足於合理的價格,而且還要追求產品的個性化,企業往往要根據顧客的需求”量體裁衣”。同時,市場競爭加劇,大量的替代產品使得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壟斷市場,而貿易壁壘的取消還意味著顧客不僅僅可以從本國產品還能從外國產品中尋求其最佳利益,於是顧客不再有耐心為某一種產品而長時間地等待了。企業如果不能即時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快速響應,不能在短時間內開發、生產並銷售出其產品,企業就會被淘汰出局。

  (3)競爭空間不斷擴大,激烈程度不斷加劇。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競爭將不再受地域限制,任何企業都要承受來自國際化企業發展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進行專業化靈活多便的生產或服務,並以其低成本運營對規模化企業高成本運營直接產生競爭威脅。

參考文獻

  1. 汪海軍,張玉柱.“IT 黑洞’’與 企業再造的關係研究(A).價值工程.2002,1:62
  2. 2.0 2.1 陳學旗.警惕“IT黑洞”(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200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IT黑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