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馬蔚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马蔚华
放大
馬蔚華

馬蔚華——招行教父

目錄

馬蔚華簡介

  馬蔚華,1949年6月出生於遼寧錦州,1982年吉林大學經濟系本科畢業。原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經濟學博士,曾兼任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香港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蔚華導演了招商銀行近年來“網路化、資本市場化、國際化”的三出大戲,使招商銀行也從當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區域性小銀行,坐上了國內銀行界的第六把交椅。

馬蔚華的工作經歷

  • 1982年至1985年,在遼寧省計委工作,歷任副處長、副秘書長;
  • 1985年至1986年,在遼寧省委辦公廳工作;
  • 1986年至1988年,在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工作;
  • 1988年至1990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
  • 1990年至1992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副司長;
  • 1992年至1998年,任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長;
  • 1999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招商銀行行長。
  • 2013年5月8日,卸任招行職務。

馬蔚華的榮譽與評價

  個人榮譽

  曾獲央視十大年度經濟人物、英國《銀行家》雜誌“2004年度銀行業希望之星”、2007年全球品牌論壇“影響中國生活方式十大人物”、《機構投資者》雜誌“2007年度(亞洲地區)最佳CEO”、第四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2007中國新銳金融人物”、《投資者關係》雜誌“最佳投資者關係(CEO)獎”、第五屆人民社會責任傑出貢獻獎。

  人物評價:中國最具創新意識的銀行家

  自擔任招商銀行行長以來,馬蔚華始終把“創新”二字貫穿於招商銀行的發展之中,他導演了招商銀行的“網路化、資本市場化、國際化”的三出大戲。他使得招商銀行擁有全行統一的電子化平臺,率先開發了一系列高技術含量金融產品金融服務,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戶,同時樹立了技術領先型銀行的社會形象。他率先利用信息化網路技術改造銀行業務,建立網上銀行,搶占了金融領域的制高點,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最主要的支付銀行;他將原始的服務手段與先進的管理理念“嫁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他將企業管理模式與市場的營銷策略進行了完美組合。種種創新,使招商銀行也從當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區域性小銀行,坐上了國內銀行界的第六把交椅,僅次於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

  2004年,著名的英國《銀行家》雜誌將他列為全球銀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2011年因在兩會期間發表“房價上漲根本是一個貨幣問題,因為老百姓手中的錢太多了。”,被評為“最具有讓招商銀行破產潛力的'銀行家'”。2009年和2010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上他兩度贏得“年度銀行家”殊榮。2011年“2011中國證券金紫荊獎評選”活動頒獎盛典在香港隆重舉行。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榮獲本次“金紫荊獎”十個獎項中最重要的大獎——“最具影響力領袖獎”。

  馬蔚華被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馬蔚華的招行經歷[1]

  2013年5月他從招商銀行行長的位置走下來,如今公開的頭銜是永隆銀行董事長。招行行長的帽子,馬蔚華戴了15年。有人戴了這頂大帽子,一身官僚氣。他卻能在沉悶的體制中戴出創新的潮流風。期間,他不斷地向外部學習如何戴好這頂帽子。基辛格告訴他,偉大的事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成為激勵他和招行不斷創新的警句和座右銘。

  還在頭上的那頂帽子,記載的是馬蔚華那一段充滿膽識和魄力的國際化之旅。2008年3月,受全球金融危機負面影響,永隆銀行未來的經營環境並不理想。對於這起併購,馬蔚華有些猶豫。不過,心裡已經認定國際化是中國銀行業的必然趨勢。馬蔚華認為,在總體方向上就應該堅定不移,不能因為經濟周期而搖擺。考慮到永隆銀行對招行國際化的重要性,儘管頂著巨大的壓力,併購終以圓滿收官。

  “中國的銀行家大多是一群低調的,不為業外人士所知的政府官僚。不過馬蔚華是個例外。”英國《銀行家》在2004年將馬蔚華評為“年度希望之星”,並如此評述。中國絕大多數的商業銀行都具有很強的行政化色彩,銀行的高管們是銀行經營者,也是行政官員。不過,改革開放成就了一代銀行家。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如此評價,他們有“內生動力和外部的熏陶,使得他們可以改變一個舊世界,鑄就了企業家精神”。

  1949年出生的馬蔚華即是典型。他的確改變了一個舊的世界,讓招商銀行獲得國際認可,成為國際同行眼中最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國本土銀行。履新招商銀行,對他而言,既是一次人生旅途中命運的安排,更有內心的驅動。

  駕馭互聯網

  馬蔚華始終記得艾青的那句話:人生的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一步。“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如此選擇。”馬蔚華說。在這15年中,馬蔚華導演了奠定招行發展基礎的“三步兩轉”。 “三步”即業務網路化、資本市場化、管理國際化;“兩轉”是指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優化結構,第二次轉型是提升效率。

  經手海南發展銀行的破產案,在馬蔚華身上烙下了穩健的管理風格。然而,穩健並不意味著保守。剛到招行時,馬蔚華雖已50歲,但對新技術和新潮流的把握能力令人驚嘆。1999年,互聯網剛剛興起。比爾·蓋茨的一句話給馬蔚華很大的刺激。比爾·蓋茨說,“你們這些傳統銀行,如果不適應改變,就是21世紀即將滅亡的恐龍。”當時,馬蔚華就感到了壓力。

  彼時,招行業務規模偏小、競爭優勢不明顯。他果斷地抓住了互聯網興起帶來的歷史機遇。招行於1999年推出了中國境內第一個系統的網上銀行“一網通”,並以此為基礎逐步構建了包括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在內的網路服務體系。從今天看來,馬蔚華稱,“一網通”和此前推出的“一卡通”成了發展零售銀行的兩個輪子。

  馬蔚華一直以來對互聯網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危機感,是中國銀行業中對這種挑戰和威脅最具敏感性的企業領導人。他認為,歷史上每次通訊技術的變革都會對傳統銀行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馬蔚華對互聯網的重視,讓招行始終是銀行業中玩轉新興互聯網產品的弄潮兒。今年,招行聯手微信推出第一個信用卡智能客服平臺,全面顛覆傳統的客服模式。

  “銀行的對手,不一定來自同業。”面對不斷來襲的互聯網金融,馬蔚華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銀行的對手可能來自異業。而對於互聯網要適應,也要合作。“現在和第三方合作,還是有很大空間,把增量做大,把傳統改造好。”

  消除質疑

  馬蔚華和招行並非總是被贊譽環繞,也有不少重要時刻飽受質疑,如國際化。

  2002年,招行在內地股份制銀行中率先設立了香港分行,正式開始了國際化發展的探索。兼併收購或開設機構,實現跨國經營,是招行國際化的目標。然而,併購永隆銀行和在美國紐約設立招行分行,這兩大國際化里程碑事件都趕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一開始的質疑來自國內。2008年5月,在完成對永隆銀行的意向簽約後,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機構的估值一落千丈。“如果現在併購,不是可以少花錢嗎?”市場如此質疑。在馬蔚華看來,這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招商銀行併購永隆的戰略意義並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

  當時,包括馬蔚華在內的管理層都感到巨大的壓力。所幸背後有監管機構和董事會的鼎立支持。當時的董事長秦曉專門致電時任銀監會主席的劉明康。劉明康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提醒招行做好思想準備,應對市場的評價。

  畢竟,併購的成敗關鍵在整合,而整合無疑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聯想IBM全球PC業務的整合,是他眼中可借鑒的寶貴經驗。聯想的這段整合歷史,讓馬蔚華感慨萬分。同樣面對業界的不看好,聯想的姿態是積極迎戰。“企業併購後的整合雖然很難,但事在人為。只要認定目標,找準問題。一個一個地對症下藥加以解決,勝利的曙光總會到來。聯想如此,招商銀行也該如此。”

  國際的聲音則是質疑招行是否有本事在紐約設立分行。招商銀行紐約分行正式開業的前一天,馬蔚華去拜訪了基辛格。在表達支持的謝意後,馬蔚華說,“經過短短4年時間,我們就獲得了批准,我們特地來感謝您。”“您覺得4年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嗎?”基辛格問。

  打破偏見獲得認可,是一段漫長的征途。為了進一步擴大招商銀行在美國各界的影響力,為紐約分行的申辦創造有利的氛圍,馬蔚華同華爾街和美國政府打了四五年交道,多次拜訪基辛格等人。馬蔚華的堅持,終讓招行的國際化又向前邁進一步。這是1991年美國實行《加強外資銀行監管法》以來,第一次批准中資銀行在美國設立分支機構。

  馬蔚華曾對美國記者說了這番話:“現實世界里,因為價值觀不同,確實有很多不理解你、醜化你、誣衊你的人。但你不能怕,你怕不等於他不存在,你要講你的價值觀和理念。不同的文化不見得要互相認同,但要互相認識。”

  “在馬行長身上,我覺得既有官員的嚴謹、學者的學識,也有作為金融家的聰明、務實和責任心,這是一個綜合體現。”萬科創始人王石曾如此評價。

馬蔚華的個人語錄

  • 政治家們對我們都非常熱情。但要走出危機,就必須依靠企業家,而非政治家。
  • 我退就全退,辦公室都不會保留。我在招行的印記不能給繼任者造成影響。
  • 中國企業走出去失敗率很高,我們遇到很多水土不服的事,我們缺少政府服務,缺少金融機構服務,缺少管理水平,缺少投資風險判斷。
  • 國務院大部制改革方案,減少和下放審批事項,讓企業看到了春天的希望。如果一個企業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很合理,政府完全可以放手,而讓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 可持續發展”是不分意識形態的,它是人類共同的話題。
  • 聯產承包責任制、鄧小平南巡和加入WTO是中國經濟前30年三次制度紅利。它們對中國經濟意義深遠,但是影響逐漸減弱,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經濟呼喚新一輪改革。
  • 真正的危機是信心的崩潰。
  • 創新的方向是研究需求。Google、阿凡達、iphon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把需求研究透了。要始終不渝地研究市場的需求,你服務對象的需求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在招行叫“因您而變”。
  • 未來銀行業的競爭,某種意義上是管理的競爭,就像下圍棋。首先要把自己的陣地鞏固好,進一步研究並滿足客戶需求的“圍棋”式策略,滿足了客戶的所有需求,你的棋子才會占滿整個棋盤。
  • 中外的差距在於管理,管理的最大差距在於理念。而要做到理念的引導,你必須使你自己的理念發生變化。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馬蔚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