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資本密集型技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資本密集型技術(Capital-intensive technique/Capital intensive technique)

目錄

什麼是資本密集型技術[1]

  資本密集型技術是指生產消耗物化勞動或需要資金投入較多的資本密集型產品所應用的技術,如重化工業等。

資本密集型技術的特點[2]

  資本密集型技術的特點有:

  一是資金占用較多,周轉較慢,投資回收期較長。

  二是容納勞動力較少。

  但它一般具有勞動生產率高、消耗低、競爭能力強等優點。

  因此,勞動力不足、資源缺乏的經濟發達國家常把發展資金密集型技術作為一項重要政策。資金密集型技術的發展要求有較高的物質技術基礎和較充裕的資金條件。

正確處理資本密集型技術和勞動密集型技術的關係

  1.“效率優先”與“就業優先”

  進入新世紀,全球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更加強勁。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技術選擇上所面臨的是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作為經濟發展弱勢群體將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直接參与國際分工與合作,直接參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所以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策略,加快科技進步的步伐,通過積極引進現代技術,結合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而這一切又必然以資本密集型技術和產業的崛起為主要標誌。但另一方面,資源稟賦上,勞動力資源過於豐富但資本稀缺又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與資本密集型技術選擇為主的發展思路和實踐形成了越來越尖銳的矛盾。勞動力的大量、長期閑置日益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並呼喚著 “就業優先”。“效率優先”還是“就業優先”成為選擇的兩難。從國家的發展看,經濟結構升級和充分就業兩者都是國家的目標,一個是發展的主線,一個又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偏重於選擇資本密集型技術,將導致勞動力資源的大量浪費;偏重於選擇勞動密集型技術,又導致經濟結構的落後。但是,事關國家的發展,成功的發展戰略應該是能協調這一對矛盾的戰略。是選擇資本密集型技術還是選擇勞動密集型技術,在技術選擇中稱為資本的密度問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選擇資本密度很低,勞動密度很大的生產技術或工藝,而相反的觀點認為在很多場合下,選擇資本密集型技術更合理。另一些經濟學家對於發展中國家技術選擇,提出了“中間技術”理論,認為:在發展中國家,最適用於發展的技術是中間技術,即介於先進技術與傳統技術之間的技術,但是反對的意見認為,一味採用“中間技術”只會進一步擴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

  2.技術選擇的依據

  生產要素的配置取決於市場的需求,市場需求既是社會生產的前提,又是社會生產的目的。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需求的產業,特別在WTO背景之下,中國直接面對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市場,市場範圍的不斷擴大,使市場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特征。從地域範圍看,國際市場的需求、國內市場的需求、本地市場的需求、城市市場的的需求、農村市場的需求各不相同;從消費水平的層面看,高檔需求、中檔需求和低檔需求又同時並存。市場需求的結構、需求的數量的多層次性,客觀上決定了商品生產的種類、數量及生產方式。進而決定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多樣性。這一切也就決定了技術選擇上,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一般型必然相互並存的格局。

  生產要素的配置取決於要素的豐裕程式。為了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資源,以更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的需求,任何經濟社會都要對生產什麼和怎樣生產問題作出選擇。而怎樣生產的核心是採用何種技術的問題。究竟採用那種生產方法,一方面考慮技術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慮經濟的合理性。即要根據一國的資源相對稀缺程度和比較優勢,選擇既保證生產效率而成本又是最低的要素投入組合方式。大多數發達國家,由於勞動要素緊缺,但資本資源豐富,因而主要選擇勞動節約型也就是資本密集型的技術,而如日本等土地要素緊缺的國家,主要選擇資源節約型的技術。中國勞動要素豐裕,勞動力成本低,以低成本的勞動替代,緊缺的資本正是其比較優勢所在。所以,在中國在選擇技術體系時不能過於偏重資本密集型而必須正視勞動要素豐裕的現實,充分重視勞動密集型技術的選擇和應用。

  生產要素的配置應遵守效益最大化的原則。技術的選擇原則就是最優的生產決策。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經濟中,技術的產生和選擇,是尋求產量最大、成本最小、質量最高的必然結果。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企業作為技術選擇的主體,其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各不相同,因此,要素組合的成本也不相同。企業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其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產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因此能實現效益最大化的要素組合方式才是最佳的組合方式,而不是簡單的照搬和照抄。發達國家的技術是按照自身的資源稟賦(資本充裕、勞動緊缺、勞動成本高)而開發的,節約勞動是其技術的主要特點。而中國充裕的勞動力要素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在效益最大化原則的前提下,必然要用部分勞動密集型技術替代部分資本密集型技術,發揮勞動要素豐裕的比較優勢。

  三、不同要素密集型技術的並存和互相結合是明智的選擇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加入WTO以後,中國將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協作,更直接面對來自國內、國際市場的雙重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是商品的數量競爭,更主要的是技術、質量和效率的競爭。要想在經濟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必須以科技進步為動力,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其升級換代的步伐,提高整個產業的科技水平,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要實現這一任務,集中力量發展能帶動整個產業結構升級,關係國計民主和經濟命脈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並沒有充分利用國內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解決就業問題。經濟發展對資本效率的增強,相應的制約勞動力就業崗位的增長幅度,要解決就業問題,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優勢,我們應十分註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從總體上看:資本密集型技術和勞動密集型技術並存是在市場和要素稟賦相互作用下,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和科技進步規律進行的合理選擇;在並存的前提下,兩者又可能相互替代,但總的發展趨勢是:資本密集技術和勞動密集型技術在企業內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將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存在和發展的最佳模式。如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在總體上採用先進技術構成了以種禽——飼養——食品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在飼料、油脂加工上直接採用資本密集型技術,而在肉雞屠宰分割,肉串加工和熟食加工上則在採用現代生物技術的前提下,採用勞動密集型技術,形成了平均每1平方米,就有1個工人的高度密集型操作方式。由於其技術組合十分合理,所以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效益和旺盛的活力。其產品主要出口日本。 1997年順利頂住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2001年又成功地越過中日貿易磨擦,率先出關,2004年又挺住了禽流感的衝擊。德大公司的技術選擇和要素組合方式,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總結。

  另外,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同時,由於加入WTO後,市場範圍不斷拓寬,市場的多層次(國際、國內、區域性)特點決定市場需求的多層次特性。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市場需求多層次性都要求不同層次的技術與之相適應,因此必須按不同領域,不同部門的資本積累、勞動力狀況,科技發展現狀,根據市場需求選擇不同的技術類型。即使在同一區域,同一部門的不同生產環節、生產工序也可選擇不同的技術進步類型。從區域層面看可根據經濟特區和沿海城市——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不同技術水平,地理特點和經濟實力,各自選擇不同層次水平的技術進步類型。總之,中國既要加快資本密集型技術的發展又要註重勞動密集型技術的發展,更要鼓勵資本密集與勞動力密集型相結合的複合型技術的發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田武奎,陳平主編.第一篇 技術 通用技術基礎.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06.
  2. 蘇振鋒,翟淑君編.適用技術概念與其它技術概念之比較[J].雲南科技管理.2004年第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資本密集型技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