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商品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货物市场)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商品市場

商品市場(Commodity markets)

目錄

商品市場的概念

  商品市場是指有固定場所、設施、有若幹經營者入場經營、分別納稅、由市場經營管理者負責經營物業管理,實行集中、公開交易有形商品的交易場所。這一概念有三層含義:一是商品市場是由交易主體、交易客體、交易載體等多種要素構成的商品交易場所;二是商品市場是提供服務的場所,這是一個給生產者、消費者提供一個有一定服務質量的交易場地;三是商品市場是提供感覺體驗的場所。因此,商品市場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商品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它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一定的條件,分析歸納有以下幾點:

  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區域經濟水平的高低是由產業集中度等指標來體現的。隨著某一產品生命周期從誕生、成長、成熟到穩定的逐步演進,企業的數量從集中度最終會趨向一個相對穩定的均衡狀態。一般來說,在產業發展初期,市場集中度很低;當產業技術成熟、進入繁榮期時,市場集中度會逐步提高,而後趨於穩定;隨著產業的衰退,部分廠商退出,市場集中度就會再度提升。最後,商品市場的組織形式與發育水平,要於其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相適應。

  二、人們的文化素質

  當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質很低時,討價還價是主要的購物方式,人們習慣與這種方式。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商品市場的要求就會逐步提高。有研究指出:當居民的生活剛好維持溫飽時,商品流通的關鍵是降低分銷成本,建立糧食批發和零售系統,以適應低收入的消費需要;居民消費是中等水平時,商品農業迅速發展起來,生產和銷售進一步分離,超級市場和連鎖商店開始出現,消費合作社和大城市期貨市場的作用日顯重要;當居民消費水平達到一個較高水平時,現代化的超級市場、專業店等形式就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地方政府對於市場的壟斷與保護政策

  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生產企業,傾向於通過行政命令的辦法和措施阻止外地同類商品進入本地市場。顯然地方政府是為了保護地方利益。但地區之間保護、爭奪各自利益的結果,往往導致市場分割,扭曲市場供求關係,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而且,地方保護主義由於影響了公平競爭,保護了落後和低效率的經營者,進而使地方經濟缺乏競爭活力和長遠發展後勁。從行業部門的影響來看,一些行業部門為了本部門利益,對商品流動進行強制性的行政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行業壟斷人為的干預商品的需求。這樣做不利於公平競爭,保護那些落後的效率低的企業或部門,經營的效率自然走低。

  四、市場商品供求的豐富性和經營客商的廣泛參與程度

  要形成一個供求兩旺的商品市場,一是要廣泛的吸收外來商品;二是要加強本地商品的競爭力。一個市場彙集的客商越多,商品就越豐富,市場就做得越大,進而市場的輻射力就越強,市場效益就越好。

  五、小企業的發展

  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可以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助於商品的流通。例如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河北白溝的箱包市場、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就是堅持人不分南北、貨不分東西、單位不分大小、所有制不分公私的經營宗旨。這些市場一開始是為了當地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區域性市場,但到形成一定規模和氣候以後,適應開放大市場的要求而不斷發展壯大,市場的營銷範圍不再局限於為本地經濟發展和本地居民生活服務,而是使流通範圍向全國拓展,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越彙集越大,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性批發市場。

商品市場的構成

  商品市場是由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服務市場構成的。

  消費品市場,消費品市場按消費的對象來分有兩大類,即農副產品市場和工業消費品市場,它是連接生產和生活消費的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消費品市場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市場主體多元化和消費品流通渠道多樣化;

  第二,消費品經營市場化;

  第三,消費品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是生產資料生產者和生產資料需求者之間的橋梁。其作用在於,滿足各類產業、各個部門的投資、生產和經營對生產資料需要,為經濟發展提供物質條件。由於生產資料本身的性質,生產資料市場具有一些與消費品市場不同的特點:從需求方面來說,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一般比較穩定,批量較大;從供給方面來說,市場調節生產資料供給發揮作用的周期一般較長。 

  服務市場。服務也稱勞務,指的是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發展服務市場,前提是要承認服務是商品,服務同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服務的使用價值是為人們提供一定的效用,價值是為提供服務而消耗的社會必要的物化勞動量和活勞動量。除了少數行業確實屬於事業型服務和福利型服務,經費來源主要應依靠國家財政外,其餘大量的服務應實現商品化和市場化,服務單位實行企業化改造,在國家的調控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建立自我發展機制

商品市場的特點

  一是商品供應日益豐富,供求結構趨於合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供應市場的商品品種、數量增多,質量檔次明顯提高。幾年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經營取得了豐碩成果,市場有效供給不斷增加,買方市場占主導地位的市場格局已得到確立。市場商品供求結構趨於合理,某些商品長時間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現象已經消失。

  二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市場開拓成效顯著。消費品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實際增長11.5%。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城鄉之間消費增幅的差距不斷縮小。農村市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21.3%提高到2006年的30.2%。

  三是消費熱點不斷涌現。近幾年來,以體現提升生活質量的汽車、住宅、通訊等為主的消費熱點基本形成,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一些新型高科技產品、消費比重不大的升級消費品,已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四是市場調控能力增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2002年以來,國內市場曾遭遇非典、禽流感、瘋牛病、口蹄疫的影響,以及糧食、油料等重要商品的短期價格波動。由於政府及時有效的巨集觀調控,沒有對社會經濟生活造成較長時期或較大程度的危害。2003-2006年四年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度增幅落差僅為 4.6個百分點,月度增長率僅在1個百分點之內上下波動。居民消費心理趨於成熟,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商品的消費量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1.6%。

  五是流通各行業齊頭併進,大中型企業領跑市場。從行業結構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年均增長1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年均增長16.9%。批發和零售業成為市場商品銷售的主體。一批規模大、市場競爭能力強的骨幹企業,成為城鄉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首選消費場所,在競爭中領跑消費品市場。

  六是餐飲消費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餐飲業零售額一路走高,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格局,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11.5%提高到2006年的13.5%。

  七是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幾年來,專賣店專業店超級市場便利店百貨店折扣店等各種業態遍地開花,均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農村現代流通網路不斷得到完善,併進入全面加速發展階段。全國已累計建設連鎖化的農家店12萬個,1.4億農民受益。商品交易市場成為日用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重要集散地和價格信息發源地。2006年底,全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比2002年增加618個;10億元以上的市場比2002年增加486個。

商品市場的目標模式[1]

  以若幹中心城市為全國商貿中心,商品市場與要素市場同步發展,城鄉貿易貫通,內外貿一體,批發市場與零售網點、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促進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 丁俊輝.中國流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