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2个条目

課堂教學互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課堂教學互動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互動的內容

  課堂教學的"出彩"應當是學生的"出彩",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讓學生真正邁入互動的殿堂,掌握知識,學會思 考。縱觀目前的課堂教學,有些教師雖很註重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但是很多教師對互動的理解僅僅限於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和交流上。師生互動是有效的教學形式,許多教師教學時會採取這種形式,力圖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能夠“動起來”。而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是指採取師生互動的教學組織形式,產生有效的結果,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民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能力

  第二、師生間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廣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師生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學過程也就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能夠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的最優化。

課堂教學互動的措施

  一、恰當把握時機,增進互動

  “動”要恰當。一般說來,應把握這樣三個時機:

  • “動”在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處

  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通常都有明確的目的,互動的內容服從於特定教育任務的完成。互動要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生自身知識經驗和心理髮展的基礎上來設計,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深入啟發,引發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使設計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價值,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識,而非教師連珠炮似的提問,學生機械反應似的回答。

  • “動”在學生的情感需要處

  師生互動應“動”在學生的情感需要處,教師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互動,與學生形成了包容、共用的互動關係,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鼓勵、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有意識地與這些學生保持經常性地有效性地互動,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從而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使課堂從“一言堂”變成了“眾言堂”。

  • “動”在需要師生合作處

合作是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同伴群體關係的環境之中的。課堂上師生需要合作的關鍵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惑、困難的時候,是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需要的時刻。

  二、凸現學生主體,強化互動

  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在互動中對話,將使學生真正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 在質疑中互動,倡導民主

  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敢於向老師、向教科書質疑,給予學生質疑的勇氣。使學生有了質疑問題的習慣、方法,就能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體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 在體驗中互動,珍惜獨悟

  事實上,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有自己個性的體驗,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主動地將自己的看法提出來。

  • 在辨析中互動,鼓勵探索

  必須努力創設“辨析”中對話的探索氛圍,組織學生討論和爭辯,鼓勵合作探索。因為“辨析”中生生對話,使學生更多瞭解一些領略他人精神世界的機會。

  三、註重善教樂學,激活互動

  課堂互動要求雙向主動,即做到善教與樂學,不僅在形式上實現互動,而且在精神上實現互動。

  • 教師要掌握善教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選準切入點。這是互動教學的前提,是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在切入點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的結構與體系。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氛圍都應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點的選擇直接引領著整個教學過程

  二是理清知識點。這是實現師生互動的載體。知識點理清的過程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瞭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三是激發興奮點。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出發,註重啟發與誘導,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善於運用發現法、情境法、暗示法、討論法、點撥法等新穎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

  四是培植髮散點。這是互動教學的目的。創新就是用已有知識去產生新的知識,對學過的知識加深理解、加以發散,勇於打破常規,剋服思維定勢負效應,可從過去、現在、未來,已知、未知,動態、靜態,順向、逆向等方方面面展開發散,使學生想別人之未想,求別人之未求,言別人之未言,標新立異,開拓創造,以培養學生髮展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新穎性。

  • 引導學生樂學

  樂學是教學互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的“樂學”應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發揮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消極的“等、靠、聽、記”,不墨守成規,而應讓其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主動地去探究新知,主動地追求進步與發展。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力,增進學生的智慧。

  (2)富於批判性。它是互動性的升華,是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為底蘊,以發現問題量的積累為支撐,批判的過程就是質疑的過程。質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批判性要求學生善於在求同中存異、在吸收中批判,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煥發出自主意識和努力探索的人生態度。

  (3)展現創造性。要把學習的過程表現為一種學創結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在教師的引領與指導下,參與創新,學會創新。創新註重知識的綜合,註重否定與批判,註重借鑒與超越。一題多解、一題多議都是學生創造性的展現。展現創造性要求學生“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變學為創造”。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課堂教學互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