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课堂教学互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课堂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互动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出彩"应当是学生的"出彩",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真正迈入互动的殿堂,掌握知识,学会思 考。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虽很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但是很多教师对互动的理解仅仅限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交流上。师生互动是有效的教学形式,许多教师教学时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动起来”。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指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有效的结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互动的措施

  一、恰当把握时机,增进互动

  “动”要恰当。一般说来,应把握这样三个时机:

  • “动”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处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通常都有明确的目的,互动的内容服从于特定教育任务的完成。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而非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

  • “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

  师生互动应“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教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保持经常性地有效性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

  • “动”在需要师生合作处

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课堂上师生需要合作的关键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

  二、凸现学生主体,强化互动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在互动中对话,将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 在质疑中互动,倡导民主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科书质疑,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使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体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 在体验中互动,珍惜独悟

  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

  • 在辨析中互动,鼓励探索

  必须努力创设“辨析”中对话的探索氛围,组织学生讨论和争辩,鼓励合作探索。因为“辨析”中生生对话,使学生更多了解一些领略他人精神世界的机会。

  三、注重善教乐学,激活互动

  课堂互动要求双向主动,即做到善教与乐学,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互动,而且在精神上实现互动。

  • 教师要掌握善教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选准切入点。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氛围都应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

  二是理清知识点。这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载体。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激发兴奋点。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启发与诱导,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

  四是培植发散点。这是互动教学的目的。创新就是用已有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对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发散,勇于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可从过去、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顺向、逆向等方方面面展开发散,使学生想别人之未想,求别人之未求,言别人之未言,标新立异,开拓创造,以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

  • 引导学生乐学

  乐学是教学互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乐学”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不墨守成规,而应让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主动地追求进步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智慧。

  (2)富于批判性。它是互动性的升华,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底蕴,以发现问题量的积累为支撑,批判的过程就是质疑的过程。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批判性要求学生善于在求同中存异、在吸收中批判,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焕发出自主意识和努力探索的人生态度。

  (3)展现创造性。要把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参与创新,学会创新。创新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否定与批判,注重借鉴与超越。一题多解、一题多议都是学生创造性的展现。展现创造性要求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课堂教学互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