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裙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裙房(skirt building)

目錄

什麼是裙房[1]

  裙房是指在單位工程主樓的同一軸線上(結構上採取伸縮縫處理)或不同軸線(結構上採取沉降縫處理)或從主樓上採用簡支架(或懸臂)結構方法設置的商店辦公樓或其他用房等附屬建築。

裙房的特點[1]

  裙房的層數均低於主樓層數,一般不超過三層。

  裙房的特點如下:

  (1)不單列為單位工程

  (2)面積已計入主樓單位工程內。

裙房的發展[2]

  縱觀一百多年高層建築實踐,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與現代建築技術的日趨成熟,高層建築的裙房空間逐步趨向於集諸多功能於一體,並繼續向大型化、組團化、綜合化方向發展,究其原因,歸納如下:

  (1)世界範圍內的城市化不斷發展導致了人口、生產金融經濟的集中,而這集聚過程往往引起城市人口土地、環境之間的種種矛盾,這樣,客觀上需要非土地的投入,如良好的交通組織和設施,密集綜合的空間等手段來維持和完善城市的正常運轉。因此,將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社會生活空間組成綜合體建築,更能充分發揮建築空間的協同作用,增進都市機能的整體綜合效應。可以說,裙房綜合化是都市發展的必然結果。

  (2)對於城市居民,綜合體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規模越大,綜合體的內容越多,帶來的便利也越大。而裙房綜合體集購物、休閑、餐飲、康樂等於一體,符合人們的行為心理,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具有較高的情感效益。

  (3)對開發商而言,裙房綜合體具有商業聚合效應,優勢互補,市場適應性較好。因此具備高而穩定的經濟效益投資風險相對減少。

  (4)現代建築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材料、新結構的出現,加之設備技術的不斷完善,使裙房中各類功能空間的組合,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裙房的多功能使多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因此,其空間處理是高層建築設計中較困難的課題之一。裙房空間既是城市交通與高層建築內部交通的轉換點,又是高層建築融入城市空間的結合點。裙房空間處理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高層建築與城市空間的協調統一。

裙房的組合方式[2]

  根據裙房與主體建築的關係,並結合基地條件與裙房的功能要求,平面佈置中常有以下幾種組合方式。

  (一)基座式裙房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基座式裙房將高層建築公共用房集中於底部,並擴大柱網形成基座(圖1)。其優點是在建築紅線範圍內利用低矮的裙房儘量佈滿基地,以保證裙房擁有更多的建築面積,既使高層主體建築與鄰近建築保持必要的防火間距,又使高層建築的臨街面與街道環境景觀取得協調統一。

Image:基座式裙房.jpgImage:毗邻式裙房.jpgImage:分离式裙房.jpg

  基座式組合常釆用框架、框筒、框支剪力牆等結構形式。由於主體建築柱網較密,且柱子較粗,在其柱網範圍內往往還有部分剪力牆落下,並附帶大量的設備管井,造成主體柱網內裙房空間不甚理想,因此,在基座式內部空間佈局中,應充分考慮這一不利因素。

  基座式裙房組合方式體形實例有深圳國貿大廈、巴西利亞議會大廈等。

  (二)毗鄰式裙房

  當裙房占地面積較大時,按高層建築防火規範,主體建築四周至少在一個長邊內不能擴建裙房。這時常將主體建築與裙房的某一個邊或角落相連,以使塔樓靠近消防車道,形成毗鄰式組合(圖2),便於火災撲救。這種組合方式具有較多的優點。由於裙房與塔樓均對外開放,容易組織各種對外、對內的出入口與交通流線,合理地處理裙房與塔樓的內部功能分區,而且由於裙房不受塔樓結構的限制,使其佈置更為自由靈活。

  毗鄰式組合主體建築常釆用框架、框剪、框筒、剪力牆等結構形式,其體形關係實例如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

  (三)分離式裙房

  當基地條件允許時,可將高層主體建築與裙房完全分離,兩者之間只有連接體相聯繫,形成分離式組合(圖3)。其優點是主體建築與裙房在功能佈置中不受結構與沒備等技術囚素干擾,相互部無約束。特別是兩者的結構形式均可根據各自的功能特點來選擇。例如主體建築層數多,但功能單一,可選用框架,剪力牆,框剪,框筒等結構形式,而不必考慮對裙房的影響。裙房功能複雜,空間大小相差懸殊,結構柱網偏大,但層數低,釆用框架結構即可滿足功能組合要求。分離式組合還有利於建築師更自由地釆取各種建築形式,各部分建築進深可淺可深,總圖佈置上可採用庭園式手法,更強化其內部環境,往往一些高標準的旅館建築採用這種組合方式,如日本新高輪工子飯店。值得註意的是,分離式組合方式往往需要占用更大的基地面積,只有在基地面積比較富裕的情況下才有條件採用。

裙房總平面佈局要求[2]

  裙房是高層建築中與城市環境結合最緊密部分,也是各種不同性質的流線集聚與分散的土要場所。因此在裙房總平面佈局中,除了應考慮高層主體建築內部功能特點與流線外,更重要的是分析城市環境中的渚元素,如道路、建築、人流、車流等與基地內部的關係。由於城市環境各有不同,因此裙房佈局也是千變萬化,但在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城市規劃要求

  裙房總體佈局應適應城市規劃對於土地綜合利用的要求,應根據相應要求對地於地下進行綜合利用。總平面各流線組織中應遵循城市交通規劃的要求。裙房內部牛間與外部空間應適應城市規劃對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要求。相鄰建築方根據規劃保持和諧統一。高層建築在城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設計之初,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會對此提出明確要求,包括高度、容積率、占地率、綠地率、停車數量、幹道開口位置等。這些守足於城中總體規劃或控制性規劃的要求,在設計中必須遵循。

  2.交通路線順暢

  裙房承擔著巨大人流、貨流在水平方向集散,合理、流暢的文通組織是這一機能不至於混亂、阻塞的保證。應合理設置步行道,自行車道、汽車道與停車場,使人流車流互不幹擾,且聯繫方便。另外,根據功能分區,安排合理交通路線,引導人流和分散人流至不同目的地,也是設計考慮的重點。

  3.合理安排各種出入口

  裙房出入口包括公共出入口(商場、餐飲、娛樂等出入口)、半私密出入口(辦公樓、旅館、公寓式住宅出入口)、後勤出入口(職工、貨運、污物出入口)、車輛出入口(地下車庫、自行車庫出入口)等。具體設計應結合城市道路及消防環道,在裙房四周合理安排各種出入口,並做到交通順暢,人車分流。其中公共出入口應佈置在人流較多的主幹道上,且商場出入口應儘量均勻設置。半私密性出入口可設於次幹道或建築次要邊上,但應與主體建築結合緊密。後勤出入口則應儘量隱蔽。

  出入口設置還應滿足城市交通規劃的有關要求。例如地下車庫的出入口不宜設在城市主幹道上,一般應設在次幹道上。進入基地的車道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之道路紅線交點處應≥70m。

  4.設置地上停車位

  在裙房主要出入口(如商場、寫字樓、住宅、賓館)附近,應設置一定數量的地上停車位,以方便客人臨時停車。

  地上停車場應儘量滿足以下要求:

  (1)保證一定的停車數量及面積。

  (2)停車場在視覺上應有一定的隱蔽性,並結合綠化設計。

  (3)停車場與步行系統、垂直交通的聯繫應方便,相互距離儘可能短,且有一定的可視性或明確的導向。

  (4)停車場的位置不能對消防撲救形成障礙。

  5.安排過渡空間

  在人流頻繁的商場門前,最好應考慮有適當的過渡空間,如內收處理、空廊設置均可起到疏散人流、豐富建築造型、調整建築尺度、增加空間層次、對過往行人產生吸收力的作用。

  6.滿足防火要求

  總平面佈局中,高層建築的主體與主體,主體與裙房的關係,以及建築周邊與道路的關係等,都與防火設計密切相關,是總體佈局中需優先考慮的問題。

  我國現行《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45-95)中對高層建築總平面佈局做了詳細規定,例如:

  (1)高層建築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於一個長邊長度,不應佈置高度大於5.00m、進深大於4.00m的裙房,且在此範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如圖4所示。
Image:高层建筑总平面图布局防火要求.jpg
  (2)高層建築之間及高層建築與其他民用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於表1的規定,如圖5所示。
Image:高层建筑防火间距.jpg

表1 高層建築之間及高層建築與其他民用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m)

建築類別高層建築裙房其他民用建築
耐火等級
一、二級三級四級
高層建築13991l14
裙房96679

  (3)高層建築的周圍應設環形消防車道。當設環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築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寬度應≥4m,距高層建築外牆宜>5m,消防車道上空4m範圍內不應有障礙物。

  (4)當高層建築沿街長度超過150m,或總長度超過220m時,應在適中位置設穿過高層建築的消防車道,其凈高與凈寬應≥4m,如圖6(a)所示。
Image:消防车道设置要求.jpg

  (5)高層建築應設有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間的距離不宜>80m,人行通道也可利用前、後穿通的樓梯間。

  (6)高層建築的內院或天井。當其短邊長度超過24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如圖6(b)所示。

裙房對外交通組織[2]

  由於高層建築功能多、容量大,在占地不大的範圍內,往往產生很大的交通流量。研究表明,一棟10萬m2的辦公綜合建築基地內每日吸引的人流可高達5萬人次。這種人流的集聚是高層建築巨大商業價值的體現,但也為其如何妥善疏散大量人流提出了問題。而裙房處於高層建築垂直交通與城市水平交通的節點上,其對外交通組織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城市大規模開發建設,某些高層建築附近往往出現嚴重的交通阻塞。這正是裙房對外交通組織不理想的表現。因此,在建築基地內應精心設置專門場地和設施作為交通流的集散、轉換、組織分配及車輛存放等,並且在設計中不應孤立考慮單幢建築的交通組織,應有效地將裙房交通納入城市交通網路來考慮,處理好裙房與城市各種交通體系的關係。

  (一)外部交通關係

  裙房外部交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高層建築內各公司、機構所屬職工上下班交通

  其行為方式為步行或車行。該類交通伴隨有大量人流,但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時間及其前後。

  2.顧客及來訪者交通

  其行為方式為步行或車行。該類交通雖具有較多人流,但沒有明顯的高峰時間,來訪者交通多數集中於上班時間,顧客交通則明顯偏向下午和晚上。尤其當建築內商業、娛樂面積構成較大時,顧客交通持續時間長,人流量大,且往往於主十道上,成為對外交通處理的重點。

  3.貨運交通

  其行為方式為車行,多數在上班時間內進行。在總平面及首層設計中,根據這幾類交通方式,做出流線圖,反覆推敲,選出最佳流線組織。

  (二)外部交通組織形式

  在確定裙房外部交通組織形式時,既要考慮高層建築的規模和功能構成,還應研究本區域內城市交通系統的特征。

  1.平面交通組織

  (1)人、車合流型

  這種形式的主要特征為:人流、車流進入基地後,通過共用裙房前廣場將不同交通分配至各自的人口,即人、車合用裙房前廣場,使其具有雙重性質。當停車量較少時,裙房前廣場具有公共廣場性質,供人們休息、停留。當停車量大時,廣場除留出必要的人行通道外,全部可用來停車。廣場主要為停車場性質。人、車合流型的優點是節約場地,減少地下停車面積,從而降低造價。此外,該方式可減少出入口數量,便於實施封閉式管理。但當交通量較大時,易產生混亂和危險。人、車合流型僅適用於建築面積較小或機動車使用率較低的高層建築(圖7)。

  (2)人、車分流型

  該形式為傳統的交通組織形式——將主要人流和車流分別從兩至三個方向進入基地,併在相應位置設置人流集散廣場、車行廣場及停車場,人流通過集散廣場及道路從不同部位進入裙房。這種形式的優點是人、車之間互不幹擾。但採用該形式容易導致步行線路過長。人、車分流型適用於規模較大、車流量大、但建築功能簡單的高層建築(圖8)。
Image:平面交通组织.jpg

  2.立體交通的組織

  當高層建築規模大,裙房內部功能又複雜,或修建地段的地形較複雜,或高層建築位於城市交通樞紐地帶時,僅通過平面交通組織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交通秩序,這時應採取立體交通的組織方式。

  立體交通組織即將高層建築和相鄰建築物的底層或地下層的公共空間通過與地面交通分離的空中或地下步道系統貫通起來,並與地面街道、地鐵、輕軌及停車場相連,組成一套完整的高層區交通網路。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車流組織在不同的標高處,避免了不同流線之間的相互干擾,緩解了高層中心區地面交通的壓力,提高了運營效率,為行人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環境,給城市和高層建築註入了新的活力。

  (1)人、車上下兩層分流

  這種形式是目前高層建築較常用的立體交通系統。一般將步行人流安排在2層進入。車流安排在底層進入。不同流線從不同高度進入高層建築裙房。乘車進入基地的人流可以通過樓梯、自動扶梯,電梯從地—下車庫或室外停車場到達各樓層。當基地處於山地時,人、車分流可根據地形作上、下分流處理。

  (2)人、車上下多層分流

  這種形式將人流、車流通過地下、地面空中等不同層面進入建築基地,特別將不同方式進入基地的人流,包括行人、乘自備汽車,乘公車、地鐵及其他交通方式的人流也從不同平面進入高層建築的裙房,併在建築內部通過水平、垂直的交通轉換流向各自的目的地。多層分流交通體系將孤立的建築空間連接起來而構成城市交通網路。由於建築內部的交通通道同時業是商業街道,在徹底解決人、車分流的同時,也給城市中心區帶來更多的商業效益,併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為行人提供廠舒適的環境。人、車多層分流的組織方式主要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①高層建築與城市交通樞紐工程聯合開發,如在地下鐵路客站的上面修建高層建築,地鐵站的人流將從裙房的底層出入。這時地鐵人流,出入高樓的機動車輛,出入大樓的步行人流將安排在上、下多個層畫上進行組織。如上海陸家嘴城市設計,釆用多層分流的方式,人流從二個層面進入,從地鐵站或過街隧道可進入裙房的地下一層;從馬路人行道或通過城市廣場可進入建築物首層;從二層過街樓或通過自動扶梯可進入裙房二層;貨車可直接駛入地下一層裝卸貨物,避免廠交通阻塞,保護城市幹道過境車輛的暢通。該方案是運用多層立交組織交通較為成功的一個例子。

  ②當高層建築處於城市立交道路系統地段,例如城市車行道和城市步行交通道分為上、下立交,高層建築裙房的交通組織應把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人行交通和車行交通都納入裙房中整體考慮,同時還應考慮專門進入大樓的人流進出口。在交通如此複雜情況下,在設計中往往將裙房一二層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納入城市交通系統。三層以上則作為高層建築的內部空間,這時進入裙房的人流應至少分為上、中、下三個層面。底層作為城市車行交通空間,供車輛穿越、出入。二層則接納城市空中步道的人流,一、二層彙集的人流通過自動扶梯與電梯到達三層,再通過各功能部分的主入口進入高層建築內部(圖9)。
Image:结合空中步道的多层次立体交通.jpg

  ③高層建築的規模巨大而且功能複雜時,會出現多種不同的出入口,這時進入大樓的車輛和人流需要安排在上、中、下不同的高度上。為了緩解裙房地面水平交通的巨大壓力,必須有足夠的通道。在基地條件允許下,應開發一定的立體廣場,如架空廣場、地下廣場,並作適當處理,以此解決大量人流、車流的快速疏散。當基地內出現多幢高層建築時,則應充分利用裙房屋頂,將其開發為環境優美,可供社交、休息、運動的屋頂花園,併在其中組織塔樓的主要出入口,通過尺度較大的臺階和地面相連。

  ④高層建築地處地形複雜的地段,其裙房外部交通往往需要結合地形把車道、停車場、地下車庫、進入大樓的人行步道等安排在多個層面上(圖10)。
Image:利用地形的多层次立体交通.jpg

  (三)裙房基地與城市交通系統的介面

  高層建築的外部交通是與城市空間系統各要素間的結構聯繫樞紐,因此,處理好高層建築裙房外部交通的關鍵是協調好它與城市交通網路的介面。兩者介面形式是內部交通組織的先決條件,同時兩者間又有密切的關係,有何種交通連接方式便產生何種內部組織形式。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城市交通條件,合理連接,合理組合,既不影響城市交通,又能使基地內部交通方便、順暢,有利於人流的引導、疏散。

  1.與機動車道的介面

  (1)平面介面

  即裙房各出入口與城市道路之間通過道路及廣場水平連接。該方式基地內部交通方式較為單純,易於組織,但出入口的通過能力受城市道路上已有的交通量的限制。當城市道路交通量較大時,容易造成局部擁擠及阻塞,安全隱患較大,適合於規模較小的高層建築,並最好運用於與城市支路的介面。平面介面方式在設計中應註意以下幾點:

  ①在容易造成高峰人流的出入口,如辦公出入口應佈置規模較大的集散廣場,並適當加寬城市人行道作為進入城市交通系統的緩衝空間,最好將該出入口靠近城市公交車站佈置。

  ②當城市幹道交通量較大時,從高層基地出入的機動車輛應採取右進右出的形式。其優點是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避免車輛逆行,減少對城市幹道交通的干擾。

  ③當城市幹道行車速度超過40km/h時,應在車行出入口設加速及減速輔助車道,其長度一般為20—40m。

  ④介面不應靠近城市道路交叉口,距交叉口的最短距離應由交叉口道路紅燈時間內最大排隊長度決定,並應大於70m。

  (2)立體介面

  即高層建築出入口與城市道路之間採用高架封閉式汽車專用環道來連接。車流經專用車道直接到達裙房二層或三層出入口。再經過基地內環形車道到達地面停車場或地下停車庫。這種立體環道的通過能力很大,但需占用較大的基地面積,因而常常由一個片區中的建築群來共同使用,使專用環道允分發揮其效益。

  立體介面方式使高層建築的對外交通組織更靈活,更方便,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車輛對地面層公共活動場所的干擾,並大大減輕進入高層建築的大量車流對城市車行道和步行道的壓力,另外,架空車道與架空平臺的結合,使消防車可以直接靠攏各高層主體進行撲救,從而使防火安全得到充分的保證,並使地面公共場所有條件擁有更多的綠地。當然,修建專用環道需占用更大的基地面積,投資較高。而且,環道的造型必須精心設計,應突出美觀、舒展的特征,避免破壞裙房造型的整體性。

  除了高架封閉式車道外,立體介面還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另外兩種方式,一是將城市道路上的主線車流沉入地下,使城市道路與高層建築相交的部分成為次要集散道路。這種方式使車輛流線與地下車庫聯繫更為緊密,基本避免了車流對地面人流的干擾(圖11)。另一種方式是將人流集散廣場局部下沉,以組織步行線路,車道以天橋方式跨越下沉空間(圖12)。
Image:立体接口.jpg

  2.與城市步行系統的介面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段,當建造起數量眾多的高層建築時必然帶來以下問題:

  (1)人流、車流密集,產生嚴重的人車混行,一定程度上千擾了城市正常交通,增加了城市交通事故;

  (2)城市道路成為純粹的交通空間,傳統的豐富的街道活動被迫轉移到建築內部,“逛街”變為“逛房”,破壞了城市公共地段的活力。
Image:空中专用步行街的处理.jpg.jpg

  高層建築集多種功能於一體,實際上縮短了步行出行距離,提高了步行交通密度,使步行在高層建築內所有交通方式中所占的地位更為重要。為瞭解決上述車流對步行線路的干擾,實現對傳統街道文化在高層次上的回歸,世界上某些城市釆取了建設城市步行專用系統的辦法。即在大型建築之間建設空中連接通道,在二三層或其他樓面上把它們連成一個整體,使大量人流及活動離開地面層,形成一個專用步行街(圖13)。其優點有以下4點:

  (1)步行專用系統完全實現人、車分流,還給市民一片安全地帶;

  (2)步行專用系統將公共性強的商業、娛樂、餐飲等公共設施連成一個公共活動網路,達到功能互補,因而能夠彙集大量人流,無形中提高了自身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3)由於增加了空間的多樣性,使市民進入基地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選擇行走路線,提高活動效率;

  (4)人們在室內外空間不斷變化過程中,在不同高度跨越車行道時會產生新奇和愉悅的心理感受,讓人們重新享受步行自由、安全逛街的樂趣。

  步行專用系統對高層建築設計帶來了新問題,設計時應註意以下問題:

  (1)建築的主要出入口位置和形式應根據步行系統來確定,主入口的設置不僅要考慮內部交通組織,還要照顧到步行系統的流量與流向,避免對步行系統的堵塞及混亂。

  (2)建築的出入口由單層、單向變為多層、多向,建築物的大堂成為多層、多向的交通結合部,裙房的一部分空間成為城市的公共走廊,設計時要處理好內、外交通關係。其介面層的交通流線成為設計的主導因素。

  (3)在裙房二三層空間處理中,應結合高架步行系統,完善商業步行道體系,如增設一些廣場,使之與地面體系相似,並使附近人們就近通過廣場進入空中步行系統。在步行系統連接處應具備良好的空間導向及明確的標誌(圖13)。

  (4)高層建築中,裙房中的室內廣場、中庭、屋頂花園等可能成為步行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增加了步行系統的多樣性及層次性,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活動空間,改善城市公共環境,在設計中對兩者的相互利用,相互補充應作充分的考慮。

參考文獻

  1. 1.0 1.1 王玉龍,鬱峰,張毅主編.綜合類 172 何為裙房 建設工程造價問答2000例.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
  2. 2.0 2.1 2.2 2.3 劉建榮主編.第四章 高層建築裙房 地下車庫設計 高層建築設計與技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ixi,方小莉,Mis铭,寒曦,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裙房"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