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減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結構性減速是指經濟要素結構發生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速度只能比過去低。
結構性減速下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1]
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潛在增長率
(1)以新型城鎮化為契機,推進深度城市化。目前,中國的進城務工人員中仍有2億人未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因此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一來可以增加投資需要和消費需求,二來可以繼續挖掘勞動力供給潛力,提高勞動參與率及其穩定性,進而提高潛在增長率。
(2)以培養人力資本為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制約我國製造業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資本的缺乏,不僅是高級人才短缺。還有專門性技術開發人才的缺乏。因此在提高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質量的基礎上還需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培育專門的技術人員。而研發服務業、人力資源培訓服務業可以提供專門性的技術和人力服務.因此.要想實現技術人才的快速積累,還必須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3)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研發作為科學技術活動的核心內容,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因此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通過創新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同時消除行業進出壁壘,使生產要素從生產率低的行業向生產率高的行業流動、從生產率低的企業向生產率高的企業流動,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2.重新審視政府的責任,做有限的有效的政府
(1)切實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首先要進行地方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顯著提升行政效率。其次要解決各地政府重覆投資等共性問題.壓縮傳統行業產能,引導和控制市場的無序發展,鼓勵和扶持傳統行業向現代產業發展方向轉變,同時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向健康軌道。再次要建立新型政企關係,確立政府與企業的法律對等關係,減少地方官員對企業的行政干預。
(2)制定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戰略,確定科技發展方向和切人點。地方政府應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對影響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給予大幅度並持續穩定的補貼,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補助力度,尤其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以補貼、稅收優惠等直接和間接手段資助企業,並切實協調好政府各種資助手段,努力做到不遺漏不重覆。
(3)明確各級地方政府之間的支出責任和收入劃分規則,劃分好同級地方政府部門間的職責範圍.財政部門、科技主管部門等部門之間要明確權力和職責,防止職責重疊和職責缺位帶來的效率損失。有效利用政府問轉移支付手段,縮小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的差異。
3.不斷完善要素市場改革,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
(1)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二板市場,適度推進結構性減稅。就金融層面講.應當給予中小科技型企業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以解決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規範風險投資制度,多元化風投主體,鼓勵風投採用股權融資的方式註入企業,以改良風投運行機制。就財政層面講,應該切實實施稅制改革和結構性減稅.以減輕民營經濟負擔(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巨集觀分析課題組,2012)。
(2)完善中介機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破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產學研之問條塊分割格局,加強各方面力量的協調集成。完善中介機構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系統的配套服務,搭建成果轉化服務的橋梁,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自主創新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清晰合理地確定科技成果的歸屬,以激勵科技人員創造出更多的知識成果。健全知識產權工作體系,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對侵權的處罰力度,為自主創新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時要更多地培育創新文化,鼓勵開拓、寬容失敗,為地區創造寬鬆的創新環境和氛圍。
- ↑ 顧元媛;沈坤榮.結構性減速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現代經濟探討.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