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立體思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空间思维)

立體思維(Stereoscopic Thinking)

目錄

什麼是立體思維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出過這樣一個測驗題:在一塊土地上種植四棵樹,使得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受試的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圖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然而,無論什麼四邊形都不行。這時,心理學家公佈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樹可以種在山頂上!這樣,只要其餘三棵樹與之構成正四面體的話,就能符合題意要求了。這些受試的學生考慮了那樣長的時間卻找不到答案,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學會使用一種創造性的方法——立體思維。

  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總會受過去的生活經驗和已有思維方法的影響。對於這些受試者來說,平面幾何是他們比較熟悉的知識。於是,當他們碰到幾何問題的時候,也往往先從平面幾何而不是立體幾何的角度來進行思考。這時,為他們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幾何也就成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框框,於是也就想不出正確的結果來。

  立體思維也稱“多元思維”、“全方位思維”、“整體思維”、“空間思維”或“多維型思維”,是指跳出點、線、面的限制,能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要“立起來思考”。其實,有不少東西都是躍出平面,伸向空間的結果。小到彈簧、發條,大到賓士長嘯的列車,聳入雲天的摩天大廈……最典型的要數電子王國中的“格裡佛小人”——集成電路了。在電子線路板上也製造出立體形的,它不僅在上下兩面有導電層,而且線上路板的中間設有許多導電層,從而大大節約了原材料,提高了效率

  從大的來說有立體網箱養魚技術、大型立交橋等。杭州市青少年業餘發明學校的學生利用立體思維發明瞭立體文具盒、立體工具箱、立體報刊架等,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科學家在研製飛機、導彈和衛星時需要運用非常複雜的電於設備,裝配這些設備往往需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個晶體管、電阻、電容電子元件,這樣的設備體積十分龐大,攜帶和使用也不方便。後來,他們將各種電子元件由平面式的接線方式改為立體式的連接,充分利用真空擴散、錶面處理等方法,製成了平面型的晶體管、電阻、電容。這些很薄很薄的元件通過層層重疊的方式組裝起來,就構成了微型組合電路,再在一個單晶矽片上做成集成電路。這樣,一個5平方毫米的矽片上可集成27000個元件。正是由於有了這種集成電路才有了電子手錶、電子計算器等袖珍電子產品。

立體思維的必然性

  人類思維發展史的考察告訴我們:立體思維的提出是人類思維發展的必然。按照思維自身的辯證法,它走過了一條否定之否定的路程。

  1、早期人類直觀、渾沌的整體性思維

  早期人類的思維,表現為一種直觀的、渾沌性的整體思維,這一時期包括了整個前邏輯思維(亦稱“原始思維”)和前邏輯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漫長的歷史發展。所謂思維的直觀性,是指思維具有的感性具體性,即思維還沒有從感性具體中分離出來,一切思想意識的發生,都是由從某種具體的刺激物所引起,一切“思想”經驗的交流,都要藉助某種具體的或形象的實物、坐標、手勢等媒介,才可實現。例如,他們沒有抽象的“頭”的概念。而只說“你的頭,我的頭”等等,或者運用形象的“會意”,表示事物的某些屬性,如“硬”就說“象石頭”,“長的”就說“象大腿”等等。所謂“渾沌的整體”,它包含著三層意思:

  一是指思維中的隨意想象的空間性,原始人類是富於想象的,但是這種想象又是隨意的和主觀的。上山圍獵,他們可以把某一意外事故同空中的飛鳥,山上的動植物,河裡的魚蛙,家裡的主婦隨意地聯繫起來構成一個整體,並猜測存在因果的關聯。但是他們並不理解這種思維的立體性質。

  二是指思維中的思維形式的“一統性”,即在原始人類的思維中,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等,還沒有分離開來,而是統一的隱含在某個具體的認識物中。例如,在北美的一些部落里,存在著一種“象徵性的語言”,當兩個部落要發生衝突時,一個部落就送去“戰斧”一把,以示對另一個部落的挑戰,而另一個部落如果接受挑戰,就要把斧頭拾起,如果將“斧頭”掩埋,則表示“和平的成立”。這裡,溝通兩個部落的信息,既是某種實物,某個認識的客體,又是某種思想、意識的代表者。作為意識的表達者,它既可以表示“挑戰”這個概念,也可表示“這是向我們部落挑戰”的判斷。還可表示“凡是有部落送來戰斧就是向我們挑戰,這個部落送來了戰斧,所以,這個部落是向我們挑戰”的推理。

  三是指思維成果的籠統一體性。即在原始人類的某個認識成果里。往往包含著諸多方面的知識。例如,在原始人類的“圖騰”崇拜或原始宗教里,既有家族血緣關係的知識,又有宗教、自然、歷史、哲學、藝術方面的知識。在我國彞族原始宗教的傳說中,就包括了“開天闢地”、萬物起源、人類由來、彞族歷史、農牧狩獵的經驗以及原始宗教、信仰、習俗等知識。這說明,原始人類還沒有關於知識的分類,而是將各種不同的初始的知識,混雜在同一認識系列中,因而,各種知識:上白天文,下至地理的種種猜測,統統混聚於某個渾沌的認識整體里。

  隨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前邏輯思維開始了向邏輯思維的過渡,從而使直觀、渾沌的整體性思維的發展升華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致達到了向邏輯思維轉化的關節點,這就是大約出現在人類5000年以前的現實。不過,應當指出的是,這個時期的思維方式,雖然是直接渾沌整體思維發展的至高點,但它仍然沒有完全擺脫直觀、渾沌的性質。

  恩格斯在評述古希臘哲學的特點時曾精辟地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這個原始的、素樸的但實質上正確地把握了現象的總畫面的一般性質,卻不足以說明構成這幅總畫面的各個細節;而我們要是不知道這些細節,就看不清總畫面。又說:在希臘人那裡正因為他們還沒有進步到對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還被當作一個整體而從總的方面來考察。自然現象的總聯繫還沒有在細節方面得到證明,這種聯繫對希臘人來說就是直觀的結果。因此,為了認識這些細節,我們不得不把它們從自然的或歷史的聯繫中抽出來,從它們的特性,它們的特殊原因和結果等等方面來逐個地加以研究。

  由此可見,古希臘人對於世界整體性的認識雖然大大地超過了原始人類的認識水平,它用對世界整體的描繪代替了原始人類的虛幻的聯想和主觀描述,但是這種描述,仍然缺乏對細節的深入瞭解,因而一樣帶有原始的、素樸的性質。於是,按照認識自身的辯證法,為了真正看清事物的總畫面,它就必須把認識對象從世界的整體中抽取出來,分別地,—個個地考察它們,必須使自身的“缺陷”“屈服另一種觀點”,於是終於被分析性的思維所取代。

  2、近代人類抽象、局部、分化性思維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隨著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的出現,隨著農業、航海業以及戰爭、建築業的需要,人們已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淺表瞭解和籠統、渾沌的認識,而需要對這個渾沌的認識整體加以支解,深入內部,去瞭解各個部分具有的性質及其功能。這樣的一種認識可以說從古希臘的先哲把思維從世界的整體中獨立出來加以研究的時候便開始了,而以亞裡斯多德創立的古典形式邏輯科學,最富有代表性和說服力。到了17、18世紀,這種把研究對象從客觀世界總體聯繫中割裂出來、孤立起來加以研究的方法,達到了極點,從而無論是它的“優點”,還是缺點,都充分地暴露了出來。

  作為這種抽象的,局部的和分化的思維方法,使得各種經驗科學得以建立起來,例如,化學、醫學和解剖學等等,都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科學成果。從哲學母腹中不斷分離出來的近代自然科學,以其巨大的成就迫使著用理想的、幻想的聯繫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繫,用臆想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想象來填補現實空白的自然科學退出了科學認識的舞臺,表明瞭人類對直觀渾沌籠統思維的揚棄。近代科學發展的日益數量化、體系日益公理化、方法由定性分析轉入定量分析,因而大大精確化了人類的認識。同時,由於這種方法的割裂性、孤立性和片面性,使得本是互相聯繫的科學失去了應有的聯繫,自然科學的各個學科,成了一些互不聯繫、各成一體的封閉體系,例如,物理學有物理學研究的一套概念、理論和方法;化學也有一套研究化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

  這樣,各門科學都只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事物,而不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因而使得單一、定型化或固定化的線性思維平面思維占據了統治地位,從而帶來瞭如下不良的後果:第一,它使得各個學科成了互不來往的“孤島”或“閉關自守”的“獨立王國”,從而不能借鑒相關學科的重大成果,以豐富或補充自己的理論與學說。第二,這些學科體系自成一體,互相脫節,因而對於複雜的認識對象,不能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揭示或驗證某一研究對象的各種本質,妨礙了科學的綜合與交叉科學的建立。

  隨著科學不斷向縱深發展,孤立的、靜止的研究方法愈來愈成為各門科學研究對象的整體及其內在本質的立體網路的障礙,愈來愈影響著認識主體對認識對象更多奧秘的揭示。這種思維方式,雖然是相當廣泛的、各依對象的性質而在大大小小不同的領域中是正當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遲早要達到一個界限,一超過這個界限,它就要變成片面的、狹隘的、抽象的,而且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因為他看到一個一個的事物,忘了它們互相間的聯繫;看到它們的存在,忘了它們的產生和消失;看到它們的靜止,忘了它們的運動;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現代科學對於巨集觀世界、微觀世界和宇觀世界(最近錢學森教授還提出了渺觀世界)的不斷突破,必然要求各門科學從原來的單打一的互不聯繫的情況走向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工作的新階段,必須把各個事物、各種性質放在它和世界整體的總聯繫中來考察,亦即必須進行整體性的思維。

  3、現代人類整體性或立體性的思維

  現代人類思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前提、辯證思維為核心而發展起來、完善化了的立體思維。19世紀科學上的三大發現(細胞說、能量守恆定律和達爾文進化論),標志著人類歷史即將進入從事物的整體聯繫和發生、發展過程系統考察物質世界的思維時代,而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現代方法的出現,則是這一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關於什麼是立體思維,我們己在前面作了闡述。至於立體思維的思維形式、方法、與規律的豐富內容,不是這篇拙文所能說清的,我們只好留到以後作專門討論。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掌握現時代的立體思維,實現對空間的動態的充分利用是人類生存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唯一齣路。許多難題在平面思維中得不出答案,但在立體思維過程中,卻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

立體思維的角度

  立體思維思考問題時常有三個角度:

  1、有一定的空間

  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一定的空間存在。立體思維就充分考慮了事物存在的空間,就能跳出事物的本身,用更高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

  2、有一定的時間空間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中存在,從時間的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使我們作今昔的對比,從而瞻望未來,具有超前意識。

  3、萬物聯繫的網路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組成一定的聯繫。我們在事物的千絲萬縷在聯繫的網路中去思考問題,就容易找出事物的本質,從而拓寬創新之路。

立體思維的特征

  可以分為內在特征和外在特征兩類:

  1、立體思維的內在特征表現為:

  • 層次性;
  • 多維性;
  • 聯繫性;
  • 系統性;
  • 整體性;
  • 動態性。

  2、立體思維的外在特征表為:

  • 個體性;
  • 鮮明性;
  • 具體性;
  • 全方位的開放性;
  • 聯想的多極性;
  • 思維結果的可感觸性。

立體思維與點、線、面式思維的比較

立體思維與點、線、面式思維的關係

  立體思維是作為與點式思維、線式思維、平面思維同一系列的思維形式而存在的,但它處於這一系列思維發展的最高點。點的思維是立體思維的開端或起點。一般來說,人們捕捉思維對象時,在確定研究方向、選擇進攻點時,作為表現思維出發點或中心的思維過程,就是點的思維。它既無長度,又無寬度。線性思維是點的思維的延伸或擴展;它有長度但無寬度,具有單一性和定向性的特征。平面思維是線性思維向著縱橫兩個方向擴張的結果。當思維定向以後,中心確定以後,它就要從幾個方面去分析說明這個問題。當這些點並不構成空間,而是處於同一平面不同方位的時候,思維就進入了平面思維。平面思維,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說明思維的中心,可以相對地達到認識某一方面的全面性,但它仍然是囿於某個平面中的全面,並不是反映對象整體性的全面,因而這種全面相對於立體思維來說,仍然是不全面的。只有當思維上升為立體思維,從而研究認識對象的各個方面及各個方面上的各個點即各種規定性、以及這些平面、這些點及其周圍事物的相互聯繫時,才能夠獲得最無片面性的整體認識。

  點的思維又叫零維思維。養成零維思維的人,容易將思維固著於某個觀點或某個對象上面,不會由此達彼,不會將該點與其它相關的點聯繫起來,具有凝固、僵化的頑症,因而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真面目,在思想上表現出難以想象的主觀性與片面性。線性思維,也叫一維思維,表現為單純的縱向的思維方式。具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喜歡進行歷史模擬,單向性的回憶,註意傳統的延續性,經驗的有效性。而對外來的東西往往進行本能地抵制,對周圍各種有益的意見,常常採取拒斥的態度;在實際工作中,講話、行文常常引經據典,套話連篇,唯恐別人說自己不正統,而又特別喜歡談及別人不正統;從事學術研究,則習慣於整理、考據,疏正,解釋聖人、皇上、偉人們的學說,只能沿著某個固定的方向或向前引伸,或向後回溯。

  因此,習慣於線性思維的人,雖然思維也有運動,但運動極其有限,缺乏應有的多向思考的靈活性。平面思維又叫二維思維,是由縱橫兩維進行擴張而形成的思維。養成了這種思維的人,喜歡進行橫向的平面比較,雖然橫向擴大了視野,平面寬於直線,因而優於一維思維,但是,由於二維思維一般表現為缺乏歷史知識,不能將橫向與縱向結合起來,又由於缺乏現實知識,在橫向上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結果比較往往按線性進行,使二維思維也單維化了。例如,他們愛比,提倡比,但只知從某個方面或方向比較,比的結果,不是你高我低,就是我高你低,異得大家互不服氣,因此,習慣二維思維的人,往往把對方和自己構成的平面歸屬於自己,這樣自然就會發生矛盾。立體思維,也叫三維思維,它是縱橫統一,多元思考,全方位反映思維整體的思維方式。現實中的系統思維、結構主義的思維、靈感思維就屬於立體思維。這種思維從思維對象的本來面目出發,努力反映思維對象的外在全貌,內在多級本質或全部規定性,因而可以極大地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它是迄今為止最為科學有效的思維方式。

  但是,三維的立體思考,還只是立體思維中最簡單的情形,它本身也要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所以又有時空四維直至n維的思維。

立體思維與點、線、面式思維的圖形比較

  為使抽象的理論形體化,我們下麵將借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的坐標作為思維的框架,以養魚為實例,對立體思維及有關思維方式作一比較。

  零維即點思維,就是當人們開始考慮養魚,並且僅僅考慮飼養某種魚類而並未考慮某個水域線、面、體的利用時,我們就稱之為零思維或點思維,如圖1

立体思维

  這時,僅僅確定了思考的某個中心,而沒有將它展開或延伸。一維即線思維。就是當人們開始把養魚具體化,並根據各種魚類活動的習性而準備分層養魚的時侯,我們就稱之為一維思維或線思維,如圖2

立体思维

  在不同的水層上,飼養了三種不同的魚類。在圖中,僅在z軸的方向上下不同,而x、Y方向上無區別,這就是說,由O—x—Y構成的平面,被抽象為同一直線上的若幹點。比起點的思維來說,水域的利用進了一步,但仍不充分。二維即平面思維,就是當人們把養魚具體化為對某個河段或某個水域水面的利用時,我們就稱之為二維思維或平面思維。如圖3

立体思维

  在圖3里,Y,Z可以看作思維的實軸,而把X看作思維的虛軸.這時,不同的水面,不同的層次平面,可以飼養不同的魚種,形成O—Y—Z平面內的佈局,顯然,它與線思維相比,水面利用又拓寬了,但仍然尚不充分。

  三維即立體思維,就是當人們把養魚擴大為某個開闊的湖泊或水域的立體或空間的利用時,我們便稱之為立體思維,如圖4

立体思维

  人工養殖場中的X、Y、Z均可以看成思維的實軸,在不同的湖泊,海域的不同的層次或各個立體的方位,可以養殖不同的魚類,形成一種立體思維的基本模型,在這種立體的海域中或河湖裡,可以養殖8種魚類,水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維空間的優越性,還可以從下麵的事實得到證明:在國外,一心理學家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即讓被測試者用大小長短相等的六根火柴塔出四個三角形來。結果,多數人在冥思苦想之後卻一籌莫展,經過啟示,也還是有人得不出結果。原因何在呢?就在於這些同志思想擺脫不了日常平面思維的束縛,他們挖空心思但卻只在平面上動腦筋,結果在平面上擺來擺去,都毫無結果。可是,一旦從平面利用進入到空間利用,四個三角形不費吹灰之力就擺成功了。如圖5

立体思维

  這說明,在平面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到了立體的空間,就會迎刃而解,而且,與平面相比功效提高了一倍。

  四維,即在三維思維中加入時間“T”,這表示同一水域在不同季節、不同年代的養殖魚類的變化,而對應魚類的劉}則是思維在“養殖”這個水域中的結果,由於將空間利用與時間考慮結合了起來,因而養殖水域就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由此可見,立體思維是在點、線、面的思維基礎上形成的,是由點、線、面的思維發展而來的一種開拓型的創造性思維。隨著這種思維的普及推廣,必然會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種空間,利用太陽能水能、地熱等等,擴大人類生存的空間,完善交通佈局,增加種植耕地,為人類造福。如果在立體思維的基礎上加入時間,並向n維發展,那麼,思維客體的空間移動與利用,就會達到理想的狀態。

立體思維案例分析

案例一:以立體思維構築保供電體系[1]

  以立體思維構築保供電體系立體思維也稱整體(綜合)思維和空間思維,是在時空四維中,對於認識對象從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學科、多手段地考察、研究,力圖真實地反映認識對象的整體以及和其周圍事物構成的立體畫面的思維形式。保供電必須以立體思維方式,從電源、電網、電力需求側、政府等社會各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思考和實施。

  一、電源層面

  電源是實現保供電最重要、最根本的物質基礎,沒有電源或電源嚴重不足,任何保供電工作都無從談起。因此,在電源層面關鍵要抓好確保全全、控製成本、服從調度3個環節。

  1.確保全全

  主要有以下2個關鍵問題:一是確保發電生產所需的燃料及各種輔助材料能夠按時、保質、足量地供應;二是確保發電生產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2.控製成本

  近年來,發電企業生產成本與經濟收人出現倒掛問題,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地挖掘潛力、節能降耗、控製成本,確保資金正常運作。

  3.服從調度

  電力調度擔負著調控電力供需的重要職能,因此,調度命令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決執行,這也是發電企業必須承擔的一份社會責任.二、電網層面。

  電網是實現保供電最重要、最關鍵的載體,專門負責電力的傳輸。載體出現問題,保供電必然隨之出現問題。因此,在電網層面主要應抓好確保全全、科學調度、優質服務、加快建設4個環節。

  1.確保全全

  電網的功能是輸配電,電網能否安全穩定運行直接影響電力能否正常供應。因此,必須建立健全電網安全巡視和檢修制度,以及各種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確保電網重點和重載設備的安全運行。

  2.科學調度

  調度是連接發、輸、用的中心樞紐,因此,必須科學、經濟地進行電力調度,實現在保證電力有序、有效供應的同時,平衡發、輸、用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有效地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3.優質服務

  電力涉及千家萬戶,服務質量的好壞,不僅關係到用戶的滿意度供電企業的信譽,而且還關係到政府的形象和投資的環境。因此,電網企業應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思想和態度,制訂切實可行的供電方案並予以實施。

  4.加快建設

  電力建設必須適度超前,以適應和滿足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電力需求。

  三、電力需求側層面

  保供電的目標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電力需求。但是,不管任何時候,特別是在電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保供電不只是電力企業的責任,也是電力需求側的責任和義務,其責任和義務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自覺執行錯峰用電計劃

  錯峰用電是電力供需矛盾突出情況下的一種有效的保供電方法和措施。

  2.千方百計節約用電

  節約用電不僅要節約生產、生活用電,而且要使用節能節電產品和技術,優化調整產業產品結構

  3.努力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當前,一方面出現缺電的問題,一方面又存在浪費電能或電能利用效率低的現象。可以說,浪費電能或電能利用效率低也是當前影響保供電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由於目前沒有嚴格的無功功率獎罰制度,以及用戶對無功功率的認識不足,對提高功率因數自覺性不高,不願意投資加裝無功補償裝置,致使電網功率因數低下,造成電力系統電能利用效率低下和線損增加。要提高電能利用效率,就必須提高電網功率因數,供電部門應儘快制定嚴格的無功功率獎罰制度,鼓勵和推動用戶儘快投資加裝無功補償裝置,以利於提高電網的功率因數。

  四、政府層面

  從上述分析看,保供電取決於電源、電網、電力需求側等層面能否密切配合,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協調、服務和管理。因此,政府在保供電工作中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責任:。

  1.制定政策

  制定保供電政策是保供電工作的具體化,因此,必須形成政策體系,涵蓋整個保供電工作。

  政策體系的構築和政策的制定必須遵循的原則有:

  • 目的明確
  • 系統性強
  • 合法合規
  • 實事求是
  • 引導性強
  • 可操作性強

  從保供電的實際需要出發,必須制定的政策有:

  一是年度錯峰用電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包括企業避峰用電措施、線路輪休錯峰措施、超計劃限電措施(事故限電、三級快速限電);

  二是峰谷電價政策,在不加重用戶負擔的前提下,採用經濟手段和價格杠桿,引導用戶調整用電時段和用電結構,實現移峰填谷的目的;

  三是燃料價差補貼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適當的價差補貼,保證發電企業能夠維持簡單再生產,確保執行調度命令頂峰發電;

  四是節約用電實施意見的原則,即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提出節約用電的各項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和具體指標,制定節約用電實施意見;

  五是處置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根據國家、省關於處置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的框架和內容,結合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做法和措施;

  六是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目的在於抓好節能(電)降耗,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限制高耗能(電)、高耗水、高耗材行業的發展,支持節能(電)、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的項目,同時運用經濟手段和價格杠桿,制定尖峰電價、高耗能電價等,實現既協調緩和電力供需矛盾,又保證電能利用效率提高的目標;

  七是電力公共安全體系,其的建立是一項重要的公共安全保障,包括電力供需的預測、電力適度超前的測算數據(含建設周期、超前等級容量)、電網結構、電源結構、“黑啟動”方案、確保供電的重點用戶及電力需求等。

  電力適度超前的測算數據、電網和電源的結構、“黑啟動”方案等都必須以安全為目的,具體如下:電力適度超前的測算數據(含建設周期、超前等級容量)必須以系統最安全、投人最經濟為目的,測算社會用電量與電網、電源之間最安全、最科學的等級容量的比例結構關係,並依據不同的電網、電源等級容量的建設周期,確定適度超前的計劃(時間和容量);電網結構必須以系統最安全、最穩定、最科學為目的,測算確定500kV,200kV,110kV等各等級變電站應建設配套的數量和布點;電源結構必須以系統最安全、最穩定和能夠實現“黑啟動”為目的,測算確定主網電送人、大煤電、風電、油電等各種電源應占的比例,並明確規定各種電源的功能和作用;“黑啟動”方案必須以最快速、最有效、最安全啟動供電為目的,根據電網的結構和確保供電的重點用戶及電力需求,確定“黑啟動”的電源點及送出的目標電網。

  2.協調指導

  在當前電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發電企業與供電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發電企業與發電企業之間的發電生產計劃分配矛盾、企業生產用電與居民生活用電的矛盾、錯峰用電與擴大再生產和國民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的矛盾、電力供應緊缺與創造良好投資環境進行招商引資的矛盾、電力供應緊缺與浪費電能和電能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等各種矛盾隨之而來。然而,很多矛盾都需要政府進行協調方能解決,如主網供電量與地方發電企業發電量的比例結構,怎樣才是最科學、最合理、最經濟?這需要政府以平衡地方發電企業與供電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供電最大化為目的進行測算,確定其比例結構。

  在分配安排地方發電企業的發電生產計劃時,則需要政府根據不同的發電機組、不同的生產成本、不同的機組運行特點、各發電企業燃料和備品、備件庫存情況,以及電網供需實際及預測等,進行綜合分析和協調平衡,制定發電生產計劃。在電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哪些企業的生產用電應該盡最大努力、最大程度給予保證以確保其對國民經濟的突出貢獻,這也需要政府進行協調,以便緩和錯峰用電與擴大再生產國民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的矛盾。

  新建電源的送出和電網的接人工程,也同樣需要政府的協調。在安全、服務、節約用電等方面,則需要政府進行科學指導和組織實施,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應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積極宣傳國家、省級有關節能(電)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積極宣傳推廣使用節能(電)的技術和產品;組織實施節能(電)示範工程項目,以點帶面推進節能(電)工作。

  3.加快立法

  現實中破壞電力設施、阻礙電力建設、盜竊電能和惡意拖欠電費等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是屢禁不止。

  這些不法行為極其嚴重地干擾了電力建設,破壞了電力市場秩序,影響保供電工作。因此,必須加快立法,做到依法治電,以法制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全面推進電力建設;以法制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對電力設施實行有效安全的保護;以法制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對電力市場進行綜合治理和規範。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保供電工作。當前,當務之急要抓緊制定《電力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查處竊電行為條例》等有關法規,以確保供電的安全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林建新.以立體思維構築保供電體系[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6,8(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立體思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136.19.* 在 2009年12月15日 15:07 發表

這麼深度的文章怎麼沒評論呢?我正在尋找自己的思維缺陷,才來到這裡了

回複評論
14.210.130.* 在 2012年4月15日 09:37 發表

時間的立體思維與空間思維的精密構思是壟斷發展的根本

回複評論
孙涧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1日 14:48 發表

平面思維能夠在廣度上有所擴展,但是縱向的時間分析可以在深度上有所發展,將事物由一個點擴展到整個空間層面,如同宇宙大爆炸一樣。

回複評論
219.154.247.* 在 2012年9月30日 23:50 發表

這個思維方式或模式對人類的發展太有推動力了。

回複評論
118.151.185.* 在 2013年11月5日 17:35 發表

文章太好了,我自己悟出了立體思維這個詞也一直在用這個概念,但很難系統的向別人描述清楚,今天被這篇文章總結概括的太到位了。

回複評論
219.145.69.* 在 2014年4月26日 23:02 發表

嚴格講,這篇文章應該講的是思維模式,不是思維方式。

回複評論
曹子柯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8月3日 22:09 發表

微觀的都可以看成巨集觀的,巨集觀的可以看成微觀的。以微觀的方法看巨集觀,以巨集觀的方法看微觀。 世上任何系統都是一樣的。

回複評論
122.233.176.* 在 2017年8月6日 11:01 發表

缺少可以複製的方法論和工具,還遠遠不足

回複評論
36.224.33.* 在 2018年4月10日 10:35 發表

總得來說...還是個人要拋棄是非善惡及各種意識形態的成見....知識面要廣要深用可描述可解釋才能接近有用有效的思維...

回複評論
116.238.64.* 在 2019年7月24日 16:13 發表

感覺就像是積木游戲。最多4塊。。。4的4次方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